|
在我国福建省崇安县的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每到深秋的夜晚,都会从远处传来一阵阵“啊一啊一”的怪叫声,在岩峰溪涧之间回荡。在万籁俱寂的夜里,这种叫声常常令人心惊肉跳。见过这种动物的人则把它称为“角怪”。 $ a! q" y8 n1 D$ J
. g3 S- D+ _# \# q, c* d8 I# ^
“角怪”的习性的确十分奇怪。每年11月,当青蛙已经开始冬眠的时候,它却进入溪水中准备繁殖,那奇特的大咧咧的怪叫声就是雄性为了寻求配偶发出的信号。雌性将卵产在溪流中,呈环状或团状粘附在石头的底面,每次产卵的数量可达335粒左右,卵的直径为3.4毫米,一端呈灰白色。它的卵要经过一个月左右才能孵化成蝌蚪。蝌蚪大多生活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缓流处或回水荡内,全长可达91毫米,其中头部和身体长31毫米。它们的背面为深棕色,尾灰棕色,有深色斑,体尾交界处有浅色的“Y”形斑。蝌蚪白天隐蔽在石缝内,以苔藓、藻类为食,大约再需要两个长冬才能长出四肢,经过变态成为小“角怪”。这种发育过程跟青蛙完全不同。 0 Z% w* Q' C6 @4 U4 W, ]
9 _( d3 y+ g- F* Z* q- ?( Q “角怪”的长相也很怪,头部扁平,鼓膜隐蔽。雄性的体长为86毫米,雌性的体长为71毫米左右。最奇怪的是它的眼睛,瞳孔能随着光线的强弱忽大忽小,巩膜的上半边是浅绿色,下半边却是深棕褐色。它的嘴唇好象涂了一圈胭脂和粉,雄性的上唇的两边生着黑色的锥状刺,刺的数目变异也很大,最少的只有一对,其余的三根、四根、五根都有,最多的为三对。在它身体背部的皮肤上有极细的网状棱,四肢上的棱较为显著,呈纵行排列。体背皮肤的颜色为棕褐色,有许多不规则的黑斑,胯部有一个白色的月牙斑,身体腹面满布白色的小颗粒。它的后肢短,胫跗关节前达肩部附近,指端、趾端都很圆,趾间有很小的蹼。 3 c+ h W7 L! ^6 s. O1 H5 z
' q7 A% a, q, G+ I" q
“角怪”的真名叫崇安髭蟾,仅分布于武夷山,主要生活于海拔800米~1200米林木繁茂的山区。主要栖息在常绿阔叶林和竹林间流溪附近的草丛、土穴中或石块下,在农耕地内也可见到。
) }' E$ [2 j/ d+ i- X4 Z* u# q' C1 d4 i) T7 i! K. w9 i
崇安髭蟾主要以昆虫为食,是治理害虫的能手。由于当地人传说吃了“角怪”会麻舌头,所以很少有人捕捉它,使其能够在武夷山地区繁衍生息。 + w* @1 X5 N" ?
图片见:http://forum1.news.sina.com.cn/c ... 2&date=200604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