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华同
搜索
黄金广告位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黄金广告[email protected]
查看: 747|回复: 0

隆中对”战略选择之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16 08:4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顾茅庐问,高才天下知”。以智慧和廉洁自律名垂史册的诸葛亮,于公元207年在襄樊受邀出山,所献第一策就是纵论天下大势的“隆中对”,使流离无助中的刘备有拨迷雾见青天之感。兵不过三千、地仅有新野一县,与汉天子在血缘上已远隔十五代的这位“皇叔”,自此按照“卧龙先生”谋划,选择了先夺荆州、次取四川、再争天下的发展方向。
  A, j6 c$ s7 p+ w8 K2 L0 i) x% h/ h# L
  诸葛亮那番“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的高论,千年间曾被无数文人政客称颂,还被《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拔高到“万古之人所不能及也”。若正视历史,却可看出“隆中对”确定的目标并非三国割据,而是要一统天下,这个战略意图是以失败告终。面对此种让尊奉汉室为正统者长叹的结局,热衷个人崇拜和迷信的古人只归于“天意”,而不承认诸葛亮战略构想有严重失误。其实,刘备集团尽管一度成由“隆中对”,最后败也“隆中对”!
7 u# Q& t& I% T* ]9 ~0 J( g1 u/ T" U2 s" }4 A5 a4 C& I8 V5 A
  “隆中对”中有着可贵的战略思想,便是避强击虚,为古今战略家共识。诸葛亮主张实力弱小的刘备不要与北方强敌曹操争锋,亦不可向江东地头蛇孙吴三代盘踞的老巢发展,体现了真知灼见。不过诸葛亮为刘备谋划的三步走的战略方针却考虑不周,第一步夺取荆州的选择便违反了避强击虚的原则。荆襄九郡位于国内腹心地带,又地处江汉平原且河流交错,以骑兵为核心的曹军和以水军为主力的东吴都势在必争,陆战不如曹、水战不如孙的刘备集团在此与强手角逐显然处于弱势。赤壁之战后,刘备利用曹、孙矛盾,以政治联姻和“暂借”方式控制了荆州中心,而北部襄樊由曹军占领,江夏(今武汉)被迫让给东吴,一个荆州实际也是三分。其后刘备向四川发展时,也需留下关羽率重兵留守。
) y  }  t8 L# [2 S# Z" R
7 l" E- q, ^2 Q  L  诸葛亮在隆中建议先取荆州为家,其次攻占四川,“一旦天下有变”再从荆襄和四川分兵两路以钳形攻势北伐。这一战略计划的致命缺陷,又使兵力本来不足的刘备犯了两线作战之兵家大忌。加上古代蜀道之难如上青天,与荆州千里之遥救援不易。留守的关羽在曹、孙之间两面受敌,失败势在必然。刘备反攻荆州又遭彝陵大败,蜀汉从此走向衰落。熟读史书的毛泽东在点评诸葛亮时,便认为“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这真是一语中的!
/ ?& l  @8 T6 Y& M2 G
3 P% N$ |& x# D0 `1 B# {  如今战略研究人员若穿越时空隧道,占有充分资料后再到“隆中”为刘备谋划,应该认为发展方向的最优化选择是汉中盆地。此处距新野不远,统治汉中的张鲁实行“五斗米教”,剥夺平民财产统归教产并取消货币,生病靠念咒而不吃药,简直与邪教无异,所部战斗力极弱。刘备率军翻巴山东部进夺汉中不难,在此落脚后南可取四川,北可收陇西分散无主的各部,从而能控制向西南、西北发展的战略枢纽。可叹诸葛亮计不出此,估计这又在很大程度上是古代信息流通渠道不畅所致。( [4 {- F5 e( Q1 u+ [5 W( d
1 A, N9 K" T" ^$ J4 z; Z3 D. W
  战略上的失误,是无法用战役的胜利来弥补的。诸葛亮刚出茅庐时,曹操正集结主力南下争荆州,势必同孙权集团火并,此时刘备正可乘机西进汉中,可惜这一难得机遇未被抓住。公元219年,在“隆中对”十二年后刘备攻取了汉中,曹军却在七八年前已占关中、西凉,向这一方向发展的最佳战略机遇期已经错过。若是刘备先行控制西北边郡和广大草场,就可以建立一支能在陆战中击败曹军的强大骑兵,统一天下的目标便可能实现。* ^: `: H1 W. I
4 }1 Y# \0 c( E( T7 e
  纵观中国古代分裂割据的战史,有一基本规律——凡南北分裂者北强南弱,凡东西分裂则西强东弱。其基本原因,便是东部和南部地区养马困难,缺乏骑兵便难取得陆战优势。后来诸葛亮北伐中原时不敢派魏延直袭关中平原取长安,而屡出祁山,便因所部多属西南步兵,想以山地战和长弩优势弥补骑兵劣势。不过此刻魏蜀实力相差悬殊,纵然诸葛丞相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敬业精神发挥到极致,也无法改变这个千古智者是一个失败英雄的史实。“凛凛出师表,堂堂八阵图”,最终也无法挽回“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千古遗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华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华人同志

GMT+8, 2024-12-25 10:12 , Processed in 0.053627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