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华同
搜索
黄金广告位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黄金广告[email protected]
查看: 1267|回复: 2

美 少 年 黄 九 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19 18: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中国大量的古籍中,涉及同性相爱的比比皆是,洋洋大观。就拿我们最熟知的《聊斋志异》来说,里面就有不少的篇章写到了同性之爱,而且写的很美。有一篇《黄九郎》,是写狐狸化为少年和书生相爱的,很是感人,我的许多同行都想把它拍成电影。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某学者提出蒲松龄老先生可能是一个同性爱者的“假说”,惹得我仰脖大笑。在我国古代直到民国,有钱人家、书香门第养几个俊俏的书童,那是给自己撑门面的大事;主人与书童有染,也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去读一读《红楼梦》吧,贾府里面的小厮多着呢,贾涟没有办法找到女人了,不是还拿俊俏的小厮“出火”来吗?
) @8 U% L# ?: K2 s美少年黄九郎“风采过于姝丽”,却是狐狸化身。这个故事出自《聊斋》卷三。书生何子萧素有“断袖”之好,一天黄昏见到了正在赶路的黄九郎,为他的漂亮所吸引,百般纠缠,终于得手。蒲松龄在写这一段时,把黄九郎描述成纯真善良的少年。古来野史俗话,描写狐狸精化为美女的甚多,化身美男的就少之又少了。
; [- q0 h' X" x  }( f3 \7 w) w- B  n书生何子萧迷恋美少年黄九郎,爱欲过度,一命呜呼。但他阳寿未尽,又托身回来,黄九郎设计把自己的狐狸妹妹嫁给了他。何做了官,与上司有隙,就把黄九郎“贡献”给了亦好男色的上司。上司果然为雄狐狸精迷惑,“赐金万计”,“饮食供具如王者”,黄九郎过上了豪华生活。后来,这个上司也被狐狸迷死了,黄九郎把他的家产都运回来,自己成了当地富户。
+ U& I) e  K7 k) g4 }这个故事写的相当成功,也是《聊斋》中的名篇。可作怪的是,蒲松龄老先生又在结尾自己加了一段“笑判”:* c$ K- q8 a: {+ e

1 f/ n; \% r, r* V. L& w) E! X男女居室,为夫妇之大伦;燥湿互通,乃阴阳
) K- b" D+ y7 x3 M( F之正窍。迎风待月,尚有荡检之讥;断袖分桃,难/ y  E' v( E: ?- n
免掩鼻之丑。(“断袖”、“分桃”都是出自古人同性
. u& z+ z6 C8 @- A1 H之爱的成语,有什么可捂鼻子的?真是“此地无银
4 Y" @8 m1 X& w三百两”!)人必力士,鸟道乃敢生开;洞非桃源,
# |+ i; a0 c' p  a渔篙宁许误入?(这里的“鸟道”、“洞”都是暗喻
% ]: b) s  R' X& P+ f3 o男人肛门,“鸟道生开”必须有劲的人,是怕力量
& o! x' t: S; Q# r$ v5 s9 e& t不足插不进去,可见一定是做过的经验之谈)今某
0 j9 N2 K: r" [8 C& g从下流而忘返,舍正路而不由。(这里的“正路”8 y: m) \+ P# b2 L& t
指的是女人阴道)云雨未兴,辄尔上下其手;阴阳6 W7 l8 N8 I5 h5 _! d- z- t) F
反背,居然表里为奸。华池置无用之乡,谬说老僧8 A) s6 I  F2 a2 ^
入定;蛮洞乃不毛之地,遂使眇帅称戈。(这里的% W  ]- W" X5 G6 Q- ?  z, n
“华池”也是指的女阴,“蛮洞”则是男肛)系赤: R0 O; J9 f8 U$ _, _; G- o
兔于辕门,如将射戟;探大弓于国库,直欲斩关。
% \9 n8 @& O0 c( I# S6 `(这里好像比喻肛交前的嬉戏)或是监内黄鳝,访
+ ^* I3 N, g% @5 G8 P9 l! Z" J知交于昨夜;分明王家朱李,索钻报于来生。彼黑
& v" }- V) X# j' z8 I松林戎马顿来,固相安矣;设黄龙府潮水忽至,何; r& x2 x8 O7 Y8 U) J
以御之?(这里蒲老先生开起了玩笑,说如果正在
' M3 c( t8 j' s! c" m  a“干事儿”时,忽然来了大便,怎么办呢?哈哈哈/ o6 p9 L! M6 L# k
哈……)宜断其钻刺之根,兼塞其送迎之路。(这; q* b5 H. {9 V# }5 s
里的蒲老真够狠的,不但要把“钻刺”的男根斩断,. U0 Q9 D( W) G2 `3 p, R
还要把“送迎”的肛道塞住!)
. X; N& k- ^% _
  Q( b) x+ u$ A* H& m' y) U《黄九郎》是篇绝妙的故事,可这段“笑判”就显得不伦不类了。也许蒲老先生确实是“做贼心虚”,想着掩饰什么,就急匆匆来了这么一段。古来的文人墨客,向来很会替自己遮羞的。) P5 j! Z6 H! }9 F) l" I. X' I
如果我遇上了黄九郎这样的美少年,也会奋不顾身地去追求他,纵然知道他是狐狸也不可怕。何况黄九郎分明是一个“好狐狸”,守身如玉(直到弄清书生确是真心才以身相许),助人为乐(帮助书生得了娇妻),智勇双全(斗败了坏蛋上司,还得了一大笔遗产),比如今的许多人类还高出一筹。真的,什么时候才能把《黄九郎》搬上银幕,了了我这个不大不小的心愿。
发表于 2008-6-19 23: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趣的文章啊,第一次看到啊
: @9 U; I+ ]) j2 I& q::6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5 20:57:37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的人们都以为这个故事写得很好,估计是都没看或者有意无视“异史氏曰”,其实按照蒲松龄老先生的意思,实际是非常反感这种关系,记得最后一句,翻成白话,就是砍掉1们的JJ,堵住0们的JH。
5 C; Z- B' o. X% k9 B1 v3 {如果看了这篇聊斋的”异史氏曰“,还会有人那么膜拜蒲老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华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华人同志

GMT+8, 2025-5-29 06:17 , Processed in 0.055408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