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的源泉,生命伴随水而生、依赖水生长,因水而进化、无水而调亡。合理科学饮水,是生命健康长寿、杜绝百病的基本条件。
2 A5 `& ?. J- `9 j" I一、饮水误区习惯误区和正确饮水方法
& M' p0 X. v, _* h% u6 d3 I e(一)饮水误区习惯误区:平时不喝水,喝水一大缸
" \" F7 l: @4 T多数人认为不渴不喝水是正常的,只有“感觉”渴的时候才有必要喝水。实际上人的这个感觉是个迟到的信号:是细胞组织已经在代谢功能过程消耗掉水分之后,神经记忆细胞的反馈信号,即:当你感觉渴了是时候,细胞组织是处于一种“正常脱水状态”。我们机体是不可以让细胞脱水的,会及时不断从血液补充水源,血液血黏度增高后,会快速反馈给我们的大脑,“要求”及时补充水分,这时候人就会“感觉”有渴的生理条件反应,并产生喝水的欲望,此时很多人就会大量饮水,来满足喝水的欲望。
' D' R, Z0 u- N8 B' N不渴不喝水是对健康的极大伤害:% [8 Y1 ?$ y( f Z$ i( o% B
1、人体循环往复的处于一次性大量饮水——增加内脏器管超负荷工作。4 }1 ^) q2 h: U+ |; Z* | K7 I6 b4 M
2、血黏度不平衡,经常处于高黏度状态,为高血脂症、血栓以及其他相关病症的形成创造基础条件。4 e8 n& Y2 J2 l+ S" z
(二)正确饮水方法. W( W1 k2 V2 Z
要养成正确喝水习惯:随身携带一瓶(杯)水,看见水饮一口,运动随时喝一口,早晨第一件事是喝口水,晚上起夜前后喝口水。- U& r' E0 H2 ~5 i. t4 Z$ z
正确喝水是要在没有感觉到渴了的时候就喝,即:不要等到细胞缺水、血液浓度增加、肠道容水量减少之前就要不断的补充,保持身体各个部位水含量稳定。那么,在一天之中需要补充多少水量呢?现在有很多的说法和“标准”,大家可以自己的“感觉”为标准。这个标准实际是上是和自己的膀胱的功能有关,是因人而异的。例如白天平均4小时排一次小便,尿色为正常浅色,排尿过程尿道无刺激感,说明是正常的;如果尿色比较深,并且排尿时尿道有刺激感,说明需要增加饮水量了。以此为观察标准,体力劳动者、夏天季节等条件,自然要适当增加饮水量。7 S$ u2 U z& V' R
特别提示的是,晚间睡觉醒了的时候一定要及时补充水。起夜的目的是排便,失去水分就要补充,不补充就会导致血液黏度增加,血栓的形成条件就会加大,这对于有心梗、脑梗的患者来讲就更加危险了。因此,睡醒了觉,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喝水。有失眠问题的人也不要怕喝水睡觉时上卫生间:人的代谢是有时间过程的,足以满足睡觉生理过程时间量的要求的,如果“怕”睡着了觉有小便醒来,就在睡觉前不喝水,你反而会在半夜醒来的:夜间代谢掉了水分,你的机体“指挥系统”就要“叫醒”你喝水的,机体不缺少水,卧室温度适宜,体内没有过多积存的水分(积存的没有超出膀胱承载量),你就会一觉睡到大天亮。
5 n& W: e/ M: m! f3 ~二、喝“开水”习惯的误区和正确把握烧水温度的方法7 y } l. |4 M9 E# h) W
(一)喝“开”水的两个观念误区
3 c' O6 i" y. ?- J8 \, U$ l1、喝水的传统观念是一定要喝烧“开”了的水,或是喝白(烧)“开”的水,烧开水的目的是杀菌。% m9 p0 g. O$ X9 K
7 K8 {5 S) t/ N V1 S菌是生物,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凝固温度条件是在60℃—65℃,凝固了蛋白质就不会存活了。虽然有个别病毒细胞在这个温度条件下不能够马上灭活,但是,在保持一定较高温度和较长时间条件下,杀死病毒是没有问题的。在生物学角度讲,能够在常温环境条件下(体温)正常生存的生命体,是不能够在高温下存活的1 z6 Y/ j- o- P1 X& \0 e& W; f0 X
另一方面,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现在的饮用水是经过初加工过的自来水,自来水加工质量是有国家检验标准的,输送到千家万户的自来水存有乙肝、霍乱等病毒的机率和数量是严格控制的,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城市的自来水,其加工生产水平在自来水出厂时候,完全达到了直接饮用的标准水平了,没有威胁健康病毒存在的可能性。, U9 b# u$ p' N
2、把水烧“开”是环境气压条件,不是水加热温度的标准尺度。( C% Y6 l! r( n
物理学上把水在一个大气压条件下,加热到汽化物理现象制订为100℃计量标准(把水冷却到凝固(结冰)初始状态条件,制订0℃计量标准),水在不同大气压条件下,水“开”的温度是不同的。因此,不管是在任何海拔高度环境条件下现实生活的人们,以观察水“开”现象为标准是错误的。
1 F1 L5 w% G, p( y(二)正确把握烧水温度的方法
& q. {+ Z b1 c1 f6 X烧水的过程有声音,其规律是由小变大、再由大变小、之后水沸腾。沿海地区基本是一个大气压条件,我们烧水把握要到90℃到95℃之间,烧水的声音由大变小了的时候就是这个温度,加热到不超过95℃的水,经过检测和实际饮用,有如下好处:
9 g- g' `: F# A. B1 G& [1、大肠杆菌等无存活。
! [2 |( ?0 F1 `6 V! u$ p0 r) L2、微量元素含量基本持平、含氧量损失低,是开水的十几倍。0 O0 f7 t) K$ ~- B# u9 o8 X' {% g
3、口味纯正,无“开”水异味,沏茶温度适宜。
1 n3 n4 o! V2 R+ \1 a+ n. K) ?三、开水微量元素的损失和骨质舒松的关系问题# A; b1 W; f) \4 G
我们中国民族有饮茶的传统习惯,是茶叶消耗大国,同时又是骨质舒松症大国,这是为什么呢?饮茶又和骨质舒松症有什么必然的关系呢?虽然大家都知道冲泡茶叶的最佳温度在85℃到95℃之间因此,但是,开水冲泡茶叶是普通饮茶者习惯。
# E5 }+ g; ~. T, P自然水经过无数年时间的固体、液体、气体不同状态的自然流动变化,其中溶合了大量配比合理的微量元素微小颗粒,这些微小的微量元素是我们人体必须的、最容易吸收的,但是,它们最容易在水温度高于95℃以上条件下分解,当你将水加热“开”到100℃以上时,微量元素就分解出来,分解出来的微量元素遇到温度较低的壶壁时结晶,日久天长我们就会在壶壁上看到厚厚的“水碱”,其实这些所谓的“水碱”就是溶在水中的各种矿物质。
" @/ _" d' F! N$ y# r+ G+ o讲到此,大家已经明白为什么从小喝开水习惯的人,到了一定的年龄都会骨质舒松症的原因——是我们几十年喝开水习惯的积累结果。
5 ]! d7 n8 ?7 h B& W提示1:喝不开的水,骨质不舒松;, ' I. h0 N6 @4 T% c; ?$ J
提示2:喝不开的水,机体微量元素平衡,免疫功能平衡,百病不侵。7 w$ ?" V2 I+ Y
提示3:不用开水沏茶,茶叶有益物质不损失,味道好。
5 [2 p2 F) ~2 ~4 @1 ~" d! X# B, @祝大家身体健康长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