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最牛人的大忽悠徐福
# P5 n3 n, a6 f( f7 ]$ s: o; C) N
5 Z+ P" b4 V9 W6 K 忽悠术揭秘:趁虚而入。人的愿望越强烈,就会越束缚自己的思维,有时甚至犯些低能的错误。对人对事都会疏于防范,让人趁虚而入。 C* m/ v" c# F& t
" }% a" J1 Q, b: Y2 G
忽悠过程回放:秦始皇称帝后,为了能仙福永享,一心想得到长生不老之术,这时候徐福就出现了,他选准秦始皇东巡去泰山封禅之时趁机上书,说渤海中有三神山,里面住着神仙,吃了山里的仙药,个个长生不老,他愿意赴汤蹈火,为皇上取仙药。秦始皇龙颜大悦,给了他很多金银财宝,命他入海求仙。这事在《史记》中有记载:“齐人徐(福)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但没多久,徐福就将金银财宝挥霍一空,于是又面见始皇,说他见到了神仙,但是神仙嫌礼薄,需要些俊美的童男女和各种工匠用具作为献礼,才能得到仙药,秦始皇一听,觉得是这么个理儿,礼少了神仙肯定不愿意,于是就派500童男女随徐福再次出海。他再见到徐福的时候已经是十年后,秦始皇第三次东巡。徐福依然没有找到仙药。他的解释是这样的:本来就要拿到仙药了,结果海上出来个大鲨鱼护卫着仙山,异常凶猛,所以无功而返。这还行,到嘴边的鸭子怎么能让他飞了呢,于是秦始皇亲自率领弓箭手到海上与大鲨鱼搏斗,杀死鲨鱼兴冲冲的往回走,想这下子可好了,徐福终于可以拿到仙药了。不想在返回咸阳的路上就病死了,最终还是没得到仙药。而徐福呢,东渡日本,过上了神仙般的日子。
/ x, c$ U" j5 F) W4 w* R* k0 N: D8 a9 d0 T" k: D
忽悠点评:徐福敢于忽悠生性残忍的暴君嬴政,胆子着实不小。他正是抓住了嬴政求药心切的弱点,趁虚而入,达到自己的目的,见势不妙又溜之乎也,跑到世外桃源,落得个逍遥自在。堪称史上最牛的大忽悠。: L# L4 n" L% x2 N! i( J6 U3 p
" t2 }: Q4 w( z2 b$ a: A
8,最有文化的大忽悠诸葛亮) t* n& Y% l) g3 l
3 m7 h1 d; ?( v* c
忽悠术揭秘:移花接木。采用以伪去真的手段,偷换概念,混淆视听。( l" l& _; O% `* i
+ m' _% [2 G |
忽悠过程回放: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为了达成孙刘联盟,忽悠周瑜,明知小乔是周瑜的妻子,却说:我有一计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退曹兵,只需将江东乔公的两个女儿送给曹操就行了,这两个人对你们来说无足轻重,就像一粒米一片树叶,可是对曹操来说就重要的多了,曹操专门打造了座铜雀台,就是给二乔盖的,周瑜问他有什么根据,诸葛亮说有诗为证,曹操的儿子曹植写了首《铜雀台赋》,其中有两句: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周瑜一听气的不行,诸葛亮还劝他息怒。古代“乔”和“桥”通用,曹植说的桥指从铜雀台出发链接金虎台和玉龙台的两座桥。诸葛亮移花接木,真是能忽悠。) m) w* |+ T$ \6 m8 w# U* v
- O2 ~) j" I$ z 忽悠点评:诸葛亮足智多谋,能说会道,三岁不烂之舌极具煽动性蛊惑性,最终忽悠成了“孙刘联盟”,形成三分天下之势。须知战乱年代,各为其主,忽悠也不仅仅是达到一己私利,为国为民也不失为一种谋略。诸葛亮堪称最为才智过人的大忽悠。; S# L* r8 K S, B
0 e- P, d: W8 H, d- ]0 K% a9,最雷人的大忽悠安禄山: `1 ? b5 U2 q
1 P1 t* Q5 L+ q/ V5 C
忽悠术揭秘:装孙子耍无赖。不要脸是看家本领,耍无赖是惯用伎俩。水至清则无鱼,人至贱则无敌。; }/ t& X1 f6 R$ u% n& Y& d0 ?0 l
# M! ^0 U, E5 t% D
忽悠过程回放一:安禄山年轻时有一次偷别人家的羊,遭到围打,他大声呼喊道:“大夫不欲灭奚、契丹两蕃耶?而杀壮士”。不说自己偷羊,却扯什么抵御番邦,无赖的本性暴露无疑,忽悠的本事看来是天生的。* \) C( N7 m; v; U" U
3 z+ R0 P4 C$ b# t. _5 ~ 忽悠过程回放二:安禄山见杨贵妃很是得宠,就认了比他小十八岁的杨贵妃为干妈,安禄山每次入朝时,常常先拜贵妃,后拜玄宗,玄宗感到奇怪,问他为何先拜贵妃,他回答说:“胡人先母而后父”。安禄山十分肥胖,玄宗问他的肚子里有什么,他诙谐地回答说:“更无余物,正有赤心耳!”逗得玄宗哈哈大笑。这个安禄山“忽悠”时还是挺能搞气氛的。
2 D+ g& B! D; q" l; J6 p. [) N9 @+ m/ ^+ ?, g
忽悠点评:脸皮厚是“忽悠”的最基本的条件,安禄山甘当儿臣,甚至充当跳梁小丑,没点厚脸皮耍无赖的性体还真是做不来。可最后他终于按捺不住,发动叛乱,本性暴露无疑,无赖到底还是无赖,最终落了个被自己的亲儿子谋害的下场。
2 q. G8 ?% b0 V$ V3 W" r4 P- ^; P; A$ }9 c- R9 C, n9 b- H
' ]$ x; Z) r3 A/ {( ^
10,最山寨的大忽悠史思明
& i7 e# ?1 [0 z: L$ d1 K
" E" ] D+ W" I: {) e G0 V 忽悠术揭秘:睁眼说瞎话。不按正常套路出牌。常人说瞎话会有不自然的反应,或脸红或口吃,瞎话谎话张口就来,煞有介事,让人不由得不信。9 X, I1 s+ F0 W. e; H$ @
' x- W' P) B) p6 |
忽悠过程回放一:公元736年史思明因欠官府债款走投无路,逃亡到北方的少数民族奚族居住的地区,被排外的奚王捉住准备杀死,史思明一本正经的说:我是大唐王朝派来与你们首领和亲的使者,你们杀了我,就会招来灭族之灾。奚王被他唬住,赶紧松绑,奉为上宾。( V# V3 }5 D. \5 r$ M
" X& O& n. N3 f; r 忽悠过程回放二:奚王当时正有意巴结大唐,来了使者真是天赐良机,和史思明一商量,史思明说:我们派去的人档次不能低了,低了显得不重视,效果会更不好,不如派你的大将军去,这样才够分量,唐皇帝会非常高兴。奚王言听计从,算是让史思明给忽悠住了。当一行人到达边塞时,史思明又忽悠守城将领,说奚王表面上是去朝拜,实际是要偷袭你,你看他们最厉害的大将军都来了,于是奚王派去的人全部被杀死。史思明把奚族的大将军捆绑好押送到幽州节度使张守珪那里领赏,张守珪将此事上奏给唐皇,大大称赞史思明。史思明从此官运亨通。" ^; c* V& Q# b2 {, r
% Q) W7 h, U1 m) `% q/ {0 h! a 忽悠点评:史思明说瞎话不加思索,生就张口就来的“忽悠”本事,不按套路出牌,一般人是做不来的,外加凶狠残忍铁石心肠,最终达到他飞黄腾达的目的。发动叛乱也是其本性使然,终究会有败露的一天。光靠“忽悠”到底是靠不住的。
" k1 [! `6 H$ T5 d
) S/ [2 e% C9 i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忽悠术和忽悠目的。有的是为了一己私利,害人又害己;有的也不失为展示才华挽回败局的一种策略。那就看谁去用,看用的人的本性如何目的如何了。奸佞之徒能够忽悠一时却不能忽悠一世,最终会被人识破,落得人仰马翻,其结果只能是自己把自己给忽悠了;诚善才智之人于危机时刻挺身而出,该忽悠时就忽悠,该出手时就出手,于国家危难之际力挽狂澜,救民于水火;或是路见不平,为民除害,在路卫兵看来,倒也不失为一种谋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