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我们能够了解,每一段人生都无常,每一个生命都有同样的归宿,那么,何不妨思索慈悲,让这股智能回馈到当下。
4 }( T# M% k( G, p7 }所以的生命都渴求快乐,不要痛苦,我们运用许多技术,遣除表面及深层形态的痛苦。无论是有没有宗教修行的人,都会在生命的过程中寻求减低自己及他人痛苦的方法,有时甚至将痛苦当做克服更大痛苦何得到快乐的方法。
- S5 s6 ]; j! z- I每个人都试着要遣除表面的痛苦,但有一种技术可以从更深层面遣除痛苦。这种技术可以减少未来世的痛苦,甚至可以消除自己和一切有情生命所以的痛苦,心灵的修行就属于这一种。
9 {6 C6 q! e# v慈悲降低对于痛苦的恐惧。9 F8 K" X* O; X' H3 z/ v
心灵修行意味着改善我们的念头,在梵文种称为DHARMA(法),意思是[能持]。这表示调整负面的态度,让自己不在受那个特定的苦。
3 s2 T" Y5 R+ Z6 L首先我们了解到,在轮回中,寻求让自己不受苦,将自己的领悟扩及他人,然后建立慈悲。为了不让他人痛苦,要将自己奉献出来,照顾许多人,同时由于专注于他人的福利,自己将更快乐,慈悲能减低对于痛苦的恐惧,同时增加内在的力量,他给我们一种授权的感觉,让我们能够完成自己的工作,增添勇气。$ P: l2 I8 Q! V1 R* V# [
无常,生命的本质。" t8 J @" E# U% F* | p
慈悲加强我们的外貌,伴随着这份勇气,我们愈加放松。当我们的观点包括无量众生的痛苦时,个人的痛苦看起来就相对渺小。从无始以来,我们受到一种哼唱的幻觉影响,总以为还剩下很多时间,这让我们陷入浪费生命的危机里。要反制这个倾向,对无常做禅定最重要,要觉悟死亡随时会发生的这个事实。即使不能确定今晚是否会死亡,当我们培养一种对死亡的觉知,那么对于今晚可能会死,就能欣然面对。有了这种态度,如果能做任何对此生或下一世都有助益的事,我们都会优先去做,而不会只做对此生有表面助益的事。而且,当我们不能确定死亡何时会发生,我们会限制做对此生及来世有害的事。根据各自的能力,我们将发心建立各种态度,来驯服各种未调伏的心,不论活一天、一星期、一个月或一年时间,都有意义。我们的念头和行为都将依着长程的利益,活得越久就越有利益。
( {6 j" L3 o' M# ~相反的,如受制与恒常幻想的影响,将时间耗费在此生的表象上,我们将蒙受极大的损失。1 m3 m' B. ~0 C/ m0 a
三个根本,三个决定。2 A2 v% v/ O& O* E2 m
我们西藏人甚至认为透过仪式可以延寿,要执行上寿法的修行仪式,必须在专注的禅定中有稳定的观想。此外,必须了解自性空,因为是智能展现为我们所观想的理想自己,同时必须有慈悲心和利他的成佛愿望,这些必要的条件使得长寿的禅定非常困难。
: z# K+ h3 z7 Y9 w* ]因为恒常及珍爱自我的态度会摧毁我们,因此,最有效的禅定,就是对无常、自性空和慈悲做禅定。这就是为什么佛陀强调,飞向证悟的双翅就是慈悲和智能,两者就是克制恒常和自我珍爱的方法。
. y/ n7 `; r( b* k' n大约十五、六岁时,我学习证悟之道的各种阶段,同时也开始以某种形式的禅定来培养各种进阶。觉知死亡这个题目,绕着三个根本、九个理由和三个决定来建立。' k. p& c5 _, w1 U# k
第一个根本:思索死亡时确定的。6 R; ~$ X4 ^) K( j$ m* e. l3 z
因为死亡一定要到来,因此无法避免。
& G( x- l! r- a# ~( j2 h因为我们的生命不能延伸和不停减少。& t. X7 `* d. R/ U
第一个决定:我必须修行。 @9 R2 M2 g* Z0 [2 k. y* W! |
第二个根本:思索死亡的时间时部确定的。& t r$ b# \6 J+ k/ A% N. M% @4 \
因为我们在世上活着的时间时部确定的。# e$ s8 P$ U4 j+ C' [) w7 v
因为死亡的因素很多,而生命的因素很少。" W5 ?# o* J/ d! J
因为身体的脆弱性,死亡的时间部确定。
8 ]2 G2 T' E* t3 d3 K, `7 n- _第二个决定:我必须现在修行。
; t( k, W' K( V/ q# H5 Y3 o第三个根本:思索临终时除修行外一切无助益。" P$ _7 P, T& P& d, I
因为临终时我们的朋友是无助益的。
, i& {/ ~( u' o9 V因为临终时我们的财富是无助益的。* K& K) X+ N) o/ _2 W" O
因为临终时我们的身体是无助益的。
6 ]) Z" h/ A7 L* [- ]( x. r第三个决定:我将修行不执着此生任何美妙的事物。$ q5 E A; f) b/ \" K
轮回的本性,就是所有的聚合终将分散,无论朋友彼此如何喜爱,终究要分离。
, H3 X% q' l ^( |4 m除了与所有的朋友分离外,所累积的财富和资源,不论多美好,都终将无用。不论你的地位和阶级有多高,最后都必定坠落。为了提醒自己,当我登上高台授课时,一坐下时,我对自己念《金刚经》中关于无常的话语:
+ M7 o1 b: t6 K9 O; G7 h一切有为法
7 i- A7 [: H7 I) w9 K5 E如星、翳、灯、幻、露、泡、梦、电、云。
% u3 U4 w9 g: h. B$ @应作如是观。 p* R' w5 x/ T; Y+ ~
我思索因缘聚合和现象的脆弱性,然后弹指。简短的弹指声象征无常,我提醒自己很快就要从高高的宝座上下来。
! P! s" _8 w: J! c8 r/ ~& z* o一切有情生命,无论活多久,终将死亡,没有其他方法。一旦住在轮回中,无法在其本质外生存。无论事情多美妙,在本质中已设定这一切美妙的事情和享用的我们,最后必定衰退。
' ]$ J& z' I8 j6 `3 q4 D我们不只会死,而且还不知道何时会死就算有征兆会活得很老,我们也无法百分之百确定今天不会死。不要再拖延,我们应该做好准备。如此,就算今晚会死,也没有遗憾。如果我们能建立对死亡不确定性和迫切性的认知,就会越来越强烈感觉到必须智能的运用时间。1 g, q# z) N' D- t; `6 F Q
就如西藏学者瑜伽士宗喀巴所说:
- ~5 | d; W, T( ^" _当了解到此人生之难得,即无法游手好闲。2 E+ C5 {3 ?7 O3 n
当见到伟大之意义,无意识度日即为悲伤之因。
* j) S! U' v* Q! |- \当最死亡做静虑,
' {; d% N2 N8 C1 r# _! j即对下一世做准备。
8 D7 }8 G; ^; ]0 U& R9 U当对行及其果做静虑,% N& J- h5 Z- F$ T
无良知的泉源被摒弃。% T9 O0 \; S4 M- X. e# B5 ?
当此四根本如是稳固时,
7 _- A. X* f" i/ U2 K T其他善德修行亦增长。
/ }9 M* C" K/ {. Q% {: L( c思索死亡,不仅能为临终做准备,以及唤醒对未来世有利益的行为,对我们的心理也有戏剧化的影响。# H9 A+ C& Z0 g9 x8 U' C3 S
例如,当世人不习惯对死亡做正念修行时,就算他们明显衰老和行将就木,他们的家人和朋友不能如实地向他们说出,甚至认为必须称赞他们的外观。双方都知道那时谎言,真是荒谬。& [7 t Z8 I, O' |
有时患有绝症的病人,会避免使用【死亡】的字眼,我发现几乎无法与他们讨论迫近的死亡,他们决绝去听。( g! V+ `5 C; L: a& t
但对于目前连【死】这个字眼都不能面对,也从不关心其真相的人,等到死亡实际来临时,就很可能造成极大的恐惧和难过。另一方面,当我遇见行将死亡的修行者,我毫不犹豫的说:“不论你时死亡或复原,两者都需要做准备。”我们可以共同思索死亡的迫切性,因为他已经准备好无憾地面对死亡。
( l4 V, `% ?1 l/ }, ?# Z0 r一个修行者及早最死亡做思考,临终时就会愈有勇气,愈快乐。思索死亡时间的不确定性,会让心祥、有纪律,以及有福德,因为在这短暂的生命中,心将驻留于更深刻的事情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