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们认为奶汤的乳白色代表营养,而事实却是,乳白色只是脂肪微滴均匀地分布在水中,形成的一种乳化现象。当光线遇到这些小微滴的时候,会发生散射,看起来的视觉效果就是乳白色的。牛奶呈现乳白色,也正是这个原理。
( [) V, A& E) R6 ? 3 |, u6 e) }0 ]0 a" o
其实牛奶的脂肪是淡黄色的,看黄油就知道了;但是经过乳化,就会形成乳白色,比如稀奶油就是乳白色的。 f& N3 x& ?2 E: e
7 H t+ U& J9 B5 ~5 _ 鱼汤、肉汤、鸭架汤、猪蹄汤的乳白色,也是完全一样的道理。只要有三个成分就可以形成“奶汤”,那就是脂肪微滴、乳化剂和水。在这些汤里,都有富含脂肪的原料,在煮沸翻滚的作用下,脂肪形成微滴,外面被乳化剂包裹,形成了稳定的乳化体系,就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了。那么,乳化剂是哪里来的呢?就是食材当中的可溶性蛋白质。蛋白质具有一定的乳化性质,它包在脂肪微滴的外面,使与水完全不相容的脂肪能够均匀地分散于水。
2 d, M- R8 [1 }
9 b) n5 V1 h7 J5 ~+ { 说到这里就知道了,是否能煮成奶汤,和汤的营养价值是没有多大相干的。不过话又说回来,煮奶汤这件事情,还是需要一点技术的,那就是说,在操作上必须尽量满足形成乳浊液的各种条件。5 q) Z7 \9 O6 O! e0 d! [
6 q' |5 z0 @2 `* d 制作奶白色汤的要点
$ V5 l# x+ O8 o8 [0 q* H/ _# q) @$ h2 ~+ L/ A5 B6 X
要成功地制作奶汤,就需要提供富含脂肪的材料和富含可溶性蛋白质的材料。比如说,鲫鱼是一种富含可溶性蛋白质,但是脂肪含量较低的食材,光用鲫鱼煮汤,是出不来奶汤效果的。怎样补足其中的脂肪呢?这就要把鱼放在油里面煎。这些煎鱼的油,冲入沸水之后,形成脂肪的小滴。但是这些小滴还是太大,而且外面没有乳化剂帮忙,只要水一平静,就会聚集在一起,形不成奶汤。
3 H9 H3 ]# }! l e( Q# u
2 b! J2 `$ X/ s 所以呢,需要中火来煮,让汤一直保持沸腾,让小脂肪滴不断被打散,无法聚集在一起;同时,煮的过程当中,鱼体内的可溶性蛋白质逐渐溶出来,包裹在脂肪滴外面,就形成了奶汤。形成乳白色之后,就可以小火继续煮了。
1 S+ E) |! C6 z t$ a6 h
& `4 ]' W1 Z! b8 @; J1 m) ^ 所以,煮奶汤和煲清汤的要点是完全不同的。清汤无需加油,无需明显的沸腾过程;而做奶汤一定要有富含脂肪的食材,或者外加烹调油,还需要注意保持沸腾,只能加开水,不能加冷水。
8 A3 i% Z& X0 p; Q* y/ M
m2 K9 ]( d( O' H 如果要想简单地制作奶汤,只需用一种简单的食材,就是蛋黄酱(淡黄色或奶白色的色拉酱)。鸡蛋黄中富含卵磷脂,它是最优秀的一种天然乳化剂。色拉酱、蛋黄酱就是利用蛋黄的乳化作用制成的产品。把蛋黄酱加入沸水中搅匀,就很容易得到乳白色的汤。8 ^) B$ Q. o5 o v6 j
# p0 ^) d& `1 w& `
要控制体重,应当少喝奶汤
- ]- V7 |8 O5 ~
: c$ s9 h$ s+ A! S; }, \- x 说到这里,就能明白一个重要的事实:奶汤都是含有不少油脂的汤。所以,对于不缺乏脂肪和蛋白质的人来说,喝奶汤未必滋补,却肯定会摄入不少脂肪。+ s* t" ], |; y7 Z! K ]4 r
, ?9 Y) Q6 I2 b6 g, q0 g 在喝上面有浮油的汤时,人们通常都非常警惕,常常会把浮油去掉再喝。而喝奶汤的时候,人们却很麻痹,不知道里面含有不少的脂肪,而且因为感觉美味,还以为非常滋补,往往会多喝几碗。
$ y: r* I) z% e. U, E3 F# Y% |
& B+ b, q& O& H1 t 所以,有必要提醒人们,如果想控制体重,不要经常制作奶汤,喝奶汤的时候也要注意控制数量。相比而言,还是喝清汤比较稳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