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男同性爱艾滋病感染率,在中国艾滋病高危人群中居第二位,仅次于吸毒。去年深圳一项调查显示,29%的MSM(男同性爱)在最近一年内有10个以上性伴侣,51.5%的不使用安全套。而面对艾滋病的风险,仅有16.4%的MSM认为目前自己感染艾滋病的机会非常大,8成多并未对可能会感染艾滋病感到恐惧。
) y" z4 ^% |( O' l W! P* l0 M, a% F9 r- V0 u) ]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多数同性爱者被迫选择结婚。调查还显示,5成的HIV(艾滋病毒)感染者存在抑郁和焦虑状态,如果不加心理疏导,泄愤和报复等偏激行为极易发生。* ]- E) T& g* H8 R
- Y) ?% `2 F' _& r' K0 l 阿峰(化名)是“智行基金会”广州HIV病毒感染者热线的协调人,该热线成立一年半以来,共有近3000人次的同性爱者拨打热线寻求帮助。“可能是接听热线的志愿者本身也是‘同志’的缘故,我们更能为对方能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 _6 B" Y' G8 _$ y& s
5 w* G) I7 s( z9 N8 ?! Y: f2 H' U3 l 作为一名长期致力于预防艾滋病宣传的同性爱者,阿峰向记者表示,“多性伴侣”是艾滋病感染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他一针见血地指出:“由于各种巨大压力和负担,同性爱者没有办法通过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渠道宣泄自己的感情,不能与普通人群一样,和所爱的人共筑‘爱巢’,频繁更换性伴侣也就成为圈子里无可奈何的普遍现象。”
, q9 F6 q7 G. ]" [5 f6 d" ]2 ~$ q/ D7 w! c6 X
超8成有不安全性行为6 `1 ~7 n9 I( R8 A3 P- p0 ?0 {
B- @2 S& R; f5 }
“在来电中,有8成以上的同性爱者表示曾经有过不安全的性行为,而坚持使用安全套的仅占14%。他们当中还有很多人对于艾滋病都表现得比较恐惧,他们有不少人曾经反复做过多次正规检测,证明没感染,还是会不停地打电话过来咨询是否正常。”让阿峰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有一位年轻人在一年半之内就做了近10次检测,虽然结果显示正常,但他还是非常恐慌,我们只能一次次耐心地安慰、说服。确实,他们要面对的社会压力太大了。”
7 }& L+ T7 L9 ~
' f4 A' r% }- m 阿峰指出,除了少数感染者,心理上患“恐艾症”的同性爱者起码超过一半。“这些咨询者多有一定知识水平,在发生高危性行为后接触有关艾滋病的资讯,感到非常恐惧,就会打进热线咨询,‘我最近喉咙很痛,腰伸不直,浑身冒虚汗,是不是患了艾滋病啊?’”3 ]4 z4 o# }% n' E
1 m2 P V4 z, [8 p0 G0 e& d6 } 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同性爱者因对自身不认同,需要心理方面的疏导。有一位刚刚参加工作的小罗,跟热线说:“我从高中开始就知道自己跟别人不一样。我一直瞒着爸妈,更不敢告诉同事,找不到合适的人倾诉,心里一直非常压抑。”# e2 A! r5 B& @6 G
# J. c! ?2 w: n7 C: ?: w; u
社会歧视令患者偏激
7 }9 H0 l7 Q9 B9 k3 @
- x. d% P# T ~1 i6 B& G 广东省南丰劳动教养管理所的李小清认为,因为对艾滋病普遍的反应是见不得人的疾病,甚至认为患此病是因为道德败坏、生活糜烂引起的,是报应,由此引发了患者的极度歧视。
* G8 k& U( ^0 d) Q( J: D$ C" m" k' h. O1 H& p$ F/ F
严重的社会歧视“逼迫”艾滋病转入“地下”,成为了暗藏的疾病传播者,加重了艾滋病的传播。患者在得知自己患病后,悲愤怨恨等偏激情绪较重,有些人无法忍受痛苦,采取故意传播疾病和自杀等偏激手段摆脱心灵的绝境。资料表明,有50%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表现出焦虑抑郁为主的症状,有20%至30%的被诊断为抑郁症或焦虑症。所以,在目前还没有特异性药物治疗艾滋病的情况下,给予心理疏导,提高艾滋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的生活信心和质量,减少对他人的传播正成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2 c! o8 z& Z2 D$ Z" N; Q
* i1 e) e4 P5 u; @4 i0 F3 { 应多关注同性爱家人
) l3 A7 n3 f- C% I2 H6 _& D9 o& O0 G7 `/ y
“智行”热线的工作人员发现,尽管同性爱家人来电所占比例不高,但表现出的心理问题普遍较为严重。在采访中阿峰给记者回忆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位30多岁的妇女曾经致电热线,向我们哭诉同性爱丈夫十多年来给她带来的痛苦。她觉得自己十几年来一直被丈夫欺骗,现在想离婚又舍不得孩子,维持现有婚姻夫妻双方都很痛苦。“都是他害了我,如果老公在婚前告诉我他喜欢同性,我是不会嫁给他的,我现在真想报复他”这位女性在电话中气愤地说。5 q& V- u# W, p; m
( V, V, [5 I2 w “同性爱者的家人心理状况堪忧”阿峰说,因为社会压力,大多数同性爱会走入异性婚姻,他们的配偶一般并不知道老公(或妻子)的性倾向。跟异性结婚并不能改变同性爱者的性倾向,相反,喜欢同性的事实一旦被配偶知道,对方很容易产生被欺骗的感觉,不可避免会引起家庭矛盾。“我觉得我们应当多些关注同性爱者的家人,大多数时候他们找不到地方寻求专业的咨询帮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