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华同
搜索
黄金广告位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黄金广告[email protected]
查看: 1682|回复: 0

如何布置整理佛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12 21: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布置一个佛堂,要尊重地域文化,要心诚,佛桌上不能放置一些庞大不协调的东西,佛堂应该在一个无干扰无安全顾虑的地方(屋主是个会干扰你清修,随时可能赶你走的人,那么该地就不是设置佛堂的好地方。). / f. j- w% n. N$ E+ C0 H1 e3 _5 J
        设置好佛堂之后要保持清洁,就像保持自身的整洁舒适一样。一个整齐清洁的佛堂是很有启发性的,特别是对于初学者而言,因为一个好的开始很重要。如果你的修持已到达相当的阶段,这时内在的觉受将比外在的摆设来得重要,但对于一般的初学大众而言,佛堂这些基本的工作仍是非常重要的。 . d1 \& U% D( C( d/ C9 U  D: C) q
        一个佛龛应该多高多宽并没有特别的规定,这决定在你地方的大小。一般来说,佛龛应该稳固、庄严,而且愈高愈好。若是以更精确的角度来看的话,佛龛必须是一层、或三层、或五层(单层数)。"    三层的佛龛象征行者将自身的身、口、意供养给诸佛菩萨,而经由对自身执著的供养,行者便能了悟到诸佛菩萨的身口意,达到与诸佛同等的觉悟 . , a3 e* ~& c; ~
        五层的佛龛则象征五方佛或五智,藉此不断提醒我们的觉性。 4 a" @8 r  w1 z
一层的佛龛则象征究竟的果位只有一个,也就是圆觉自性。这唯一的一层及一组八供也含括了三层及五层佛龛的意义。
+ w  M1 h1 s; |8 {5 r    就一个五层的佛龛而言,最高的一层应供奉代表诸佛菩萨、上师的塑像或唐卡以及经典,而依下第二、三、四层则各排一组供养,作为对三根本的供养,分别为:
- F9 ~& N# l$ _9 d6 x" P1 u8 L# A一、外供:供养诸佛上师——引导我们开悟的根源。 2 y+ b3 i. J+ v' u- }& O/ Q/ C5 a
二、内供:供养本尊——一切法门的总持。
- D; A. k8 H, T( j7 _* h  Z, A三、密供:供养菩萨护法——究竟供养。 8 r" m: B" o0 o" ^& }. g  O
' ~5 Z: R/ \: d2 [/ E6 s
        以上这些都是在较高深的法教中才做的供养。在第五层则放一些水果食物、饮料等供品。这样能增强我们的供养之心,积聚开悟所需的功德,并净除我们的习气与三毒。 ! B9 W0 m1 l8 d' S/ {, c

4 H; Y# d- v0 L, l   任何佛菩萨的塑像、图片或画像都应尽量整洁排列,保持干净。如果桌上佛像繁多且杂乱无章,一眼便可明瞭你是怎样一个人。当然,你一定不想要这样,因为别人,尤其一个门外人看到,便会产生坏印象。也许他们会嘲讽说:“喔!原来也不过就是那么回事嘛!”因此把佛像或法照依序整洁排列相当重要,让每一个人看到便能充满法喜,带来启思,进而产生更大决心,精进修持佛法。 ' K: n. h: _; k  F: ^( D
/ ?. I8 O# f1 Z# q: X  {. z( M* W
        我们设置佛堂,基本上希望能对自己与别人都有益处,但如果你没有将佛堂料理好,虽然佛菩萨不会介意,但这也显示了你自己的怠惰懒散。)
( |: c1 w# y! I" @8 ~   对于一个佛堂的料理及供养,事实上就是“六波罗蜜”的修行。          我们把佛堂布置得舒适清爽;换上净水,供上许多清净的供品,并抱着一个清净的心,这就是“持戒”。“持戒”的本质在于清净自在,经由这样的修行,就能圆满这些特质
2 i4 D  q4 Q9 j' }       此外,以一颗虔诚的心,去除贪婪执著来供养花、香、灯、果等各种供品,无论其大小,都全心全意毫不迟疑地供在佛前,这就是“布施”。
3 o5 q  V$ F4 T% J  供佛应该欢喜,这样你才会愿意花时间来做。但你若做得很勉强,将之视为负担,满脑子想的都是俗务杂事,这表示你并没有很好的耐性。如果你能好好地用心来做供养,这也就是“忍辱”(译者按:六度中的“忍辱”,基本上亦包括细微的“耐心”一层意义,并不只针对别人的咒骂汙辱之忍而言。)
- s) j6 m' P2 e! t, \( y2 L1 ~: v    接著,保持这种不间断的供养和不变的虔诚,不是想到才做,就是最基本的“精进”。而当你在作供养时,必须专心。譬如你将水倒入供杯时,如果有些倒了半满,有些溢了出来,而有些更忘了倒,这就是缺乏专注的心。能以专注的心在这些事情上,把每个供杯排好,每杯的水都倒得恰到其处,亦就是“禅定”。 5 E) s5 j4 B. v' O" C1 J- G
   这些对诸佛菩萨的供养,是为了自己与一切众生的利益,积聚功德。事实上这些作为亦能使众生从造成轮回根本的“我执”中解脱出来,这就是“智慧”。 * y# j: f# h. P% ?, X* n4 E
. q! T: s1 @+ q0 u
   然而无论供品是大是小,你应该观想这些供品代表了所有珍贵美好的事物,而且如果你能将这些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这功德即变得无量无边,无论一个人的业障有多重,这功德也不会完全被消除。
4 S) `3 s7 ^0 |        因此,做供养,把佛堂保持清净是培养“智慧”波罗蜜一个很重要的修行方法。
! o0 h- m3 P$ d; _7 n1 X: q1 Y* ^2 Y  做完供养,离开佛堂后,一天之中亦应保持那种专注的觉性。         
; d9 S( k& S% {+ i    早上能带着清醒、虔诚的心,以及奕奕的精神上佛堂很好,但一天下来觉得疲累,变得懒散时,把帽子、臭袜子随手乱扔,便前功尽废了。也许并非存心这样做,但已可看出一个人缺乏专注的心思与生活的纪事。我们知道,其实每日生活中大部分都是杂乱无章,只有少数是井井有条的。布置佛堂、行供养等就算再有功德,其利益也将因个人的懒散、漠然以及缺乏专注的心而荡然无存。就像你绘了一幅好画,却用脚去践踏它,使它失掉了价值。因此你可以了解,一个人专心每天把佛堂整理得很好是件非常重要的事。
2 A4 E$ r( ~# d( y+ z   当你在做供养时,必须融入其中。你必须保持一种诸佛菩萨、传承上师以及本尊就在你之前的觉观,不要当成例行公务,变成一种负担。好像认为只要我有来上班,让老板瞧一眼便万事通过。因此,要以一颗喜悦诚恳的心来做这些供养,就极为重要。 2 I( E# ^$ _5 i2 g
   基本上,诸恶莫作,诸善奉行,就是修行佛法。能奉行任何的善行,道业就将增长,从这个角度来看,戒律的要求不再是约束,反而是觉醒和自在的泉源。我们进入一个佛堂,必须衣着整洁,抱持恭敬虔诚的态度,避免犯任何过失。当然,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专注、谨慎,因为佛法的修行就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实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华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华人同志

GMT+8, 2025-4-26 14:14 , Processed in 0.061563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