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家庭的许多卫生用品应该令人警惕,因为它们含有致癌化学物!现在就跟我们一起来发现卫生间里人人都会犯的六个致癌习惯吧。+ f: R: o4 z2 d; n
一、卫生纸:引发白血病
! X" \5 k0 [. r# q+ Q
1 S- z# e0 o$ P, C+ c2 o! ~, @6 t 被曼高斯博士列举的首先是人们天天离不开的卫生纸。他说,卫生纸多为再生纸,为了美化外观,多数卫生纸添加了染料,包括荧光增白剂或滑石粉。颜色越白的卫生纸,可能加有更多的荧光增白剂或滑石粉。
3 l- M) L& e; g# j5 |' B( G. [" S0 Z+ \/ J# K3 e8 Q
而这些添加剂多含有化合物苯,有些质量欠佳的卫生纸,还含有甲醛、大肠杆菌、肝炎病毒等。这些物质长期与皮肤接触可能引发白血病和癌症。
$ V3 O9 h' s, l: z0 a/ ~5 t# `; t5 I' k$ g
二、清香剂:诱发白血病
8 V9 {- z0 A; b6 ~3 {% A; G" \. D
* M, _0 l% G0 D* O 现在不少家庭喜欢在卫生间放一盒清香剂,使环境变得清新宜人。岂料这些香味也是化学合成物,也可能诱发癌变。曼高斯博士建议卫生间里最好不要放置除味剂,想保持空气清新,可经常开窗或使用排气扇。( ?. J) a4 ^4 e4 p
2 o1 e" P, D/ K+ O3 H" T# U
多数家庭都使用消毒水等清洁用品,并常常放置在居室角落或卫生间。它们蒸发后,往往会积聚大量有害气体。在浴室热水沐浴时,其产生的毒性就更强。某些消毒水还含二氯苯,会刺激呼吸道,使细胞变异而诱发白血病、肺癌等。
/ Z( ?# N- S7 H& x& J+ `- ~0 y3 {( W/ u
三、塑料纸篓:增加细菌繁殖$ }& A8 c, Q7 p, B. ]
1 F+ ~. j) ~) N4 l7 \( k P9 m, M! r 家里的卫生间,还会放一个塑料纸篓。专家说:厕所里放纸篓会大大增加细菌繁殖的速度,使卫生间变成病毒繁殖场和传染源。 他们认为一般的纸质物品,扔进抽水马桶随水冲掉即可。那些难以冲掉的卫生用品,可自备方便袋,将其带出厕所扔进垃圾桶,这样使卫生间既整洁又减少污染,完全无须在厕所摆放废纸篓。
: e6 W! ^/ M3 z9 X; P' d% A
) v0 `* d5 ^/ u) l! q 四、洗发水:易产生致癌物质
+ t, A7 P# a/ L+ t0 V7 e" q' h3 j3 ]! ]+ P$ z" F
无论是便宜的还是贵的洗发水,都无一例外地是清洁剂和其他成分的混合物。像泡泡浴中使用的泡沫剂一样,洗发水一旦被长期打开储存的话,其中的甲醛就会与洗发水中使用的乳化成分一起产生化学反应,形成一种叫做“N-亚硝基二乙醇胺”的致癌物质。洗发水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到的一种日用品,因此它带来的这个健康问题也特别值得关注。* e, Z% x4 P5 S, M
6 }% V1 B M# U 温馨提示:购买洗发水的时候一定要仔细阅读其标签中标明的清洁剂成分的含量,选择含量最少的一种;不要频繁洗头,让头皮暴露于清洁剂之下。从现在起洗发所用的洗发水比之前的量减半,洗发的时候注意不要让洗发水进入眼睛中。
# }' G* G, S# f4 v/ ]4 F3 u3 t' A* r+ c
五、泡泡浴
9 ~7 t) i. c4 F. U$ k$ o7 B6 r! L( [- z) E
很多年轻人不喜欢抹香皂洗淋浴,而喜欢躺在浴缸中洗泡泡浴。香皂中的物质多数取自天然物。但是泡泡浴中使用的泡沫剂则不然,它很香,但这香味剂可能会导致皮肤发炎、头晕;长时间躺在浴缸中令身体接触泡沫剂,其含有的有害化学成分“泡沫稳定剂”会渗透到皮肤和呼吸到肺中。1 F6 b1 n3 c! h6 l8 Y0 b6 ]
) Y# q% h3 O. c( K7 n4 }9 X9 T
温馨提示:尽量少洗泡泡浴和使用沐浴露,植物油香皂是不错的选择。0 U# Z7 j4 P0 v3 F) t1 [, E
: n9 R7 ?9 _# ^( ]6 p3 S8 _# ?8 [7 ] 六、牙膏:牙膏过多使用或致口腔癌,牙龈疾病会诱发心脏病# a# ?3 I8 a1 j" J1 o4 ?
+ C* y( p: K; Y$ [# b( k
牙龈疾病会诱发心脏病,该病给心脏健康带来的危害比吸烟和胆固醇过高更大。 另外,牙龈疾病还会增加中风、骨质疏松、呼吸疾病、糖尿病等的风险。牙膏中有几种活性成分令人担忧。 牙膏中广泛使用的化学物质“月桂醇硫酸钠”被认为可能会导致肠胃病和肝中毒;会令口腔更容易溃烂,患口腔癌。牙膏中的研磨剂也被认为会伤害牙龈,令牙龈更易受到侵害。& K0 B) Y' ?0 u/ X" _: o
1 d( F% U5 m, h7 {& F* h& [ 温馨提示:刷牙的时候不要以为牙膏越多越好,不要挤得太多;不要频繁刷牙,控制一日三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