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夫一妻从来都不是人类婚姻的唯一形式,也不是最优化的婚姻家庭模式。
5 j; c2 \% O0 ]6 l' \" p
! \/ O7 {+ i$ `: ]" h今天社会上有数百万计的家庭遭受家庭暴力蹂躏,也有数百万的单亲家庭在苦苦支撑,还有些家庭正面临着第三者危机而濒临支离破碎,还有难以计数的留守老人儿童深受爱的孤独,伤害更有数百万的“失独”家庭倍受苦难煎熬,将来或许还要增加上千万孤苦伶仃的老年“同性恋”和“无性恋”人群。现如今剩男剩女日益增多,不孕不育家庭的生育苦恼使精库屡屡告急。在独生子女政策将继续延续以及我国已经开始进入未富先老的老龄化社会之时,以及人类科学文化技术、信仰自由、人类自身的解放、物质与精神文明都已高度发达的今天,也许应该深入探讨人类一夫一妻制婚姻家庭模式效用了。
7 X y% S1 | D% E) A
/ |/ k8 z* ~2 m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就像几何学中的一条线段,两点确定一条线,但却不能规定其位置,牵一发则动全身,孩子紧紧是系在这条线段上锦上添花的彩带,失去任何一个端点,都会变成一条射线,或许意味着无止境的苦难。但若是三个点,则三点连成线可获得三条线段,变成一个位置极为固定等边三角形,孩子是这个三角形院子内的花花草草,退一步来说,即使失去了其中的一个点,至少还剩一条线段,足以渡过简短的人生岁月。当然还有四边形的六条条线段以及其他多边形的复杂交织。但本文先以一个简单的等边三角形婚姻作为多元家庭模式的开端进行探讨。' c6 L5 P0 ` [2 R- ?
0 U0 {) Q5 U6 H( | J' S6 a$ f7 \1 人类信仰哲学中的婚姻——一夫一妻并非唯一的婚姻选择$ i. i( S, M9 B8 k& W
人类的创世传说总有一段必须的章节,那就是人类的出现以及人类由最初的一变二、变三并变多的问题。在现今的不同宗教内对人类的婚姻生活有着不同的态度,比如世界三大教派对世俗教徒的婚姻主张一夫一妻制,但其神父、修道士则多为不婚之人,尤其皈依佛门的佛教徒是绝对无婚姻的禁欲主义。另外的一些宗教,如犹太教、道教和印度教等都提倡一夫一妻制,这种一夫一妻制主张也说明了其他婚姻形式曾经存在的事实,只不过顺应人类的历史发展而逐渐形成一夫一妻制。例如美国的摩门教以及非洲地区的本土传统宗教仍然提倡或者允许一夫多妻制的存在,现任南非总统就一夫多妻。但无论如何,现今各种宗教信仰都强调人的性别平等权,反对人对人的压迫或者一种性别对另一种性别的压迫,这与人类的解放和父系社会体系的瓦解有密切关系,因此在性别平等的状态下,两夫一妻或者一夫两妻的“多角恋爱”是可能的,据媒体报道美国性学家嘉雅·马就是组建一妻两夫的家庭模式并且称生活很和谐。信仰只是告诉人类要有婚姻,而且越来越倾向于一夫一妻制,尽管神话中神的婚姻与人类的婚姻并不总是忠贞不二的一夫一妻制,但是无论是信仰还是哲学或科学能确切的解答,人类为什么要有婚姻、为什么要一夫一妻?
6 s# P4 }2 m, D) d
" V5 s( h) Z+ U2 x( \& M9 Q4 R' i也许一夫一妻制是社会不平等和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生态环境下婚姻哲学。如今人类已建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律法和观念,并且有婚姻法保障每个人的婚姻自由,因此婚姻的形式或许也应该发展。' u0 ]3 d6 A& \) W4 m5 V
6 h% \' A( X2 G; }3 ?# }
2 人类的婚姻史——并非单一的一夫一妻制
8 \- S& K( `( N+ V' _' u4 q0 ^0 s( a% P
9 U$ }/ i7 a* v笔者没有专门研究人类的婚姻史,但大概我们都有所知了解人类的婚姻应该呈现出多重模样,比如婚姻从无到有、族内通婚、一妻多夫、一夫多妻到现在的一夫一妻以及将来可能的多元夫妻。在自然界我们能看到很忠诚于对方的两只动物,当然我们还能看到更多聚少离多或者并不固定的伴侣,还有更多动物为了争夺伴侣而搏斗,并且动物的性冲动多有季节性。不知道人类在最初的时侯是咋样的婚恋状况。或许人类也曾经有过十分混乱的性伙伴状态,有过祖父子同妻、祖母女同夫等形式的乱伦,这在许多人类的创世神话或者欧美早期的文学记载中也屡有模糊的呈现,至少二代同伦在中世纪之前或者基督诞生之前的欧洲是真实存在的,例如宗教提倡夫妻制并禁止乱伦就是一种反映。也许因为人类的智慧而发明了婚姻,使性冲动的伴侣逐渐固定下来,聪明地解决了群体内部的性决斗,使群居成为可能并且族群逐渐扩大,可能也因此改变了人类性冲动的季节性,使性不再只是生育,而是一种常态的生活享受。提及这些历史进程并不是提倡人类婚姻复古,更不是灭绝人性的乱伦,也不是强调历史上那种没有人身自由或者不平等的多夫或多妻制,而只是说明一夫一妻制并不是人类唯一的婚姻形式,文明状态下的三人婚姻多元家庭应当是有可能的。
4 W/ k2 e* H, {" M: Y ' S2 o5 b% I, j7 |8 o
& \9 `7 ^( K" S) Y! F
3 爱的伦理:人类的爱与分享
% y; |- i% n/ y' d7 w : c! I# u. F4 h6 V; e A7 Y, m
传统观念的变化:婚姻已经逐渐脱离传宗接代的人类使命,生孩子也不再是必须的义务,生男生女的传统观念也正在改变,因此我们逐渐有了丁克家庭、再婚家庭及收养家庭等,婚姻已经成为每位成年人的自然选择,法律也赋予每一位成年公民结婚、离婚和再婚及再离婚的自由,因此结婚已不再是一种责任和负担,而是幸福的追求和分享。
8 f5 r2 \2 G6 s" l4 y
8 t" O. j& z0 }6 e0 @, R% q人类与动物世界的另一个区别应当是爱的分享,正如父母的爱可以同样毫无保留地赋予多个子女一样,人类的文明发展应该使人们变得更加无私地与人分享爱,而不是像文学小说和电影一样把恋爱当成不可分享的自私和占有,认为爱一个人就是狭隘地把对方当成唯一,必须完全的占有的极端,正如我们常说的把全部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或者说吊死在一棵树上,一旦其中一方出了意外或者什么问题,便难有回旋的余地,同样这样的爱与被爱,也会让自己随时生活在疑神疑鬼的焦虑和令对方窒息的生活中。人们往往在恋爱的时侯会要求我心中只有你,你心中也必须只有我,街上走过的帅哥美女你都不能多看一眼,一切都只是二人世界,容不得一点杂音,也许这在某一阶段是可以,但若然长期以往也必会枯燥乏味和压抑。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的爱的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爱已被阐释为宽容、仁慈、给予,因此爱已不再是一种交易,而是一种幸福的给予,因为付出而感到幸福,给得越多越是幸福,而且人类爱的超强能力和滔滔不绝的源泉,我们心中可以装下的爱不仅有对神明的爱、对父母祖辈的爱、对兄弟姐妹亲戚朋友的爱,还有对伴侣和子女的爱,以及对陌生人的爱等。我们会为其中的任何一个成员的离去而哀伤,在乡下还有一种更加奇特的现象——当一个人去世的时候,他的邻居以及平时关系很生疏的亲戚却会在其葬礼上恸哭流涕不已。因此可以说人类的伟大不是爱的自私,而是爱的伟大,我们即能做到“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当然也应能做到和对方分享一个所爱的人。在一夫一妻的家庭中,也许因为现代社会发展,使家庭变得越来越小,家庭生活越来越封闭,也许爱的目标太少,爱有些时候太过头而令人感到窒息,伴侣的一次晚归或者出差就会变得何等难于忍受,夫妻对一个子女的爱也常常过了头而使孩子无所适从。 Q. i+ ]: l2 c1 E0 R, |
$ L+ `! X9 ]$ r7 H$ X
4 多元家庭的益处
2 W l$ u& ~) A2 U 8 f0 P. _8 g/ p# R
4.1人类的生理需求不仅只有异性一面2 n) a2 j1 c! x, A
翻开中世纪文艺复兴之后的人文主义和人类性革命解放历史,可以窥见人类在性与婚姻上有多么丰富多彩认知和行为。一夫一妻仅仅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教化,并非是人类固有或者所有当代人都向往的婚姻形式,或者在高度文明和自由平等的今天,人类或许应该会更加自信地自由选择自己的婚姻形态,而不是固步在一夫一妻制当中。在以往的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从小到大都在一群伙伴的围绕下成长、成熟以及回归尘土,人们不仅有自己的伴侣还有自己的闺蜜或者知己,女子不仅需要丈夫还需要闺蜜或红颜知己,男子不仅有自己的妻子还有一帮哥们或红颜知己。从生理和心理上分,一个人的身体里面不是仅仅存在一种荷尔蒙,相反是雌性荷尔蒙和男性荷尔蒙共同支配中我们的身体,只是其中一种性荷尔蒙比另一种要多,所以才会显示出明显的男女有别性征,因此在人格上每个人不仅有温柔或阳刚的一面,女人可以有刚强地独当一面之时,男人也有需要肩膀靠靠的时候,而不是温柔与阳刚完全对立,正如近些年来国内的选秀节目中中性的形象尤为突出。
- O7 y: N8 {5 T- h2 F
' T3 M& i* w' }" V6 F! q) C. T: `7 m$ Y4.2有利家庭民主决策8 }0 D7 a, g) r9 B0 s, D K( r
如今的城市化发展和人口流动,在一夫一妻制下的再生家庭决策中,有时会出现意见难于统一之时,因为只有两票,因此只有另一方退让方能有效解决意见不统一问题,因而有时候在家庭中会出现一方强势及另一方弱势的不对等地位,埋下夫妻之间不稳定的根源。同时,当夫妻之间矛盾爆发之时,也缺少了解内情并深受夫妻双方都信任的调解人,往往使分歧日益加深直至家庭暴力的发生或者离婚的结局。但是三方婚姻形式下,能够有效形成多数票有效民主机制,使家庭决策能够执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有效解决,降低家庭分歧。这一点在传统的原生家庭已有充分的证明。在传统的原生家庭中,有的家庭甚至四代同堂,家庭决策可以通过多家庭成员的讨论表决确定,并且家庭成员关系稳定和谐。
$ ?4 {! J0 Z: A! |4 K6 J2 T # e3 u9 m$ \% a5 N* [2 W
4.3有利避免家庭暴力. Z9 U ^$ s# t' R6 s) } t# X! p
& x/ p$ Q* s4 t9 |9 m. K+ h( P如前所述多元家庭有利于家庭民主决策,减少分歧,化解矛盾,预防家庭暴力。由于多元家庭,有夫妻三方,一方面,在夫妻之间一对一的家庭暴力问题不容易出现,另一方面在对待孩子的教育方面也同样降低暴力教育倾向,因为总有另一方的存在并中和分歧,在必要的时侯可以起到保护作用,避免暴力伤害。
( y7 G. O8 o4 t& m, w. g ! O. P% k: Q' v M6 i2 K, X
4.4有利于子女抚育; S' c$ F& }4 D; e" ^$ k |
4 A+ @9 O, W" o. I% ~
在多元家庭模式下,孩子得到更多方的关爱,能够更好地从父辈的身体力行榜样中学会合作和互相关爱等人类和平共处的重要品质。这不仅是来自婚姻家庭的亲戚朋友多,能够扩大孩子的亲友交际面,更重要的是有多个父母亲同时照顾孩子,因此孩子与父母亲共处的时间和机会比较多,避免当前条件下,缺少祖父母照顾或者雇请不到保姆的一夫一妻家庭,其孩子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就寄读学校,从小就过类似斯巴达式的团体生活,只有傍晚或者周末才能够和父母相见,而此时孩子的父母双方或已因工作疲于奔波,缺少对待孩子的耐心和良好情绪。同时,多元家庭模式下,或许有至少两个孩子共同成长,避免独生子女现象。
1 I7 w- Q4 {1 s1 t5 a5 d : x5 r* u% s* k0 S' e
另外,在家庭出现变故,例如离婚或这父母有一方伤亡的情况下,一个家庭中至少还要一对成年父母亲维持家庭,使家庭和孩子都不至于陷入单亲家庭的困境。0 O3 r _% V6 y. A3 F2 e1 h: d
6 M5 H+ X/ D# ~. e1 D; Q' d* ^( W4.5有利提高家庭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优化
6 Z2 F7 z; J) u6 g
- t% V( } @, w7 b三方组成的多元家庭,成员之间能够形成一定的竞争及分工,使再生家庭效率提高,优化家庭资源的利用。首先,三方工资收入能够有效减轻购房等经济压力,能够有效利用住房资源,减少房屋空置和家用车空座等资源浪费现象;其次,三方家庭能够合理安排时间照顾家庭生活,尤其抚育子女和照顾生病的家庭成员,避免当前一夫一妻制独生子女家庭聚少离多的生活状态,特别是当一名家庭成员重病之时,可能会出现夫妻双方工作停滞、家庭经济收入停滞的状况,两名成年人要承担双方父母以及一个孩子的家庭义务太过繁重;同时,孔子曾言“三人行必有我师”,三方组成的家庭,成员之间在职业、事业及人生等方面互助更广,能够更好的互相扶持,个体能有更多的发展空间,避免经济支柱倒塌全盘皆崩的困境。. c$ O& P# U( C7 ^9 x! C
6 y ~" |$ f+ t! B* z, l4.6社会意义/ R1 w; k6 ^$ W9 L- M: e- _% v
多元家庭首先向人类灌输及强化“爱不是自私”的观念,是人类能够更加博爱。当前城市化及人口流动和居住单元封闭化的状况下,多元家庭扩大人们的接触面,是人类能够感受到最接近再生家庭的生活,更能互相包容,陌生人之间不至太冷漠。因为多元婚姻由三方共同组成家庭,减少单方依赖或附庸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成员关系平等,同时提升个体独爱向多方向爱的能力,从而赋予婚姻个体更大的婚姻自由,使其能够在旧婚姻破裂之后容易组织新的婚姻家庭,这是因为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包容的心态。人类的情爱有多面性,人类有时会喜新厌旧,有时会翻新花样,而且也不限于单性别,在多元家庭模式下婚姻不应成为同性恋的难题。当然,多元家庭在一定程度下,能够消除重男轻女和男女比例不平衡的现象,同时“三生二(三名父母生两个孩子)”或许可以让我国社会有效应对社会老龄化。# r9 J7 }, z5 _0 s; m7 Q3 s7 L
8 O$ W+ v& m/ |5 z) A) l% U& `. Q
+ i1 c( x9 C9 f0 G) { + a) k/ Z' X. [7 c4 U8 V
结语
: f6 j6 Z5 w8 z# d" q7 [$ p' |' S5 h 7 ^0 d- z0 w( y E* P9 w* G
在儿童期我们能看到小朋友们能够无论性别的融洽相处,但随着成长和社会教化认知逐渐开始分成男女两个派别,甚至认为男女授受不亲,并最后又通过男女婚恋实现两男女派别的关联,而这之后由于多种原因,特别是生活压力,男人逐渐远离自己的群体,甚至可以说从此孤身奋斗,所有的苦闷只能向酒桌上的兄弟吐槽,或许因为潜意识的性竞争迫使已婚的男人远离彼此,而已婚的女性却可以没有太多的顾忌。但现今的社会发展,人们的伙伴越来越少,一则因为家庭单元变小而缺少兄弟姐妹等伙伴,又因为楼距而缺少邻居伙伴,同时又因为经济及社会压力等因素,人们大多守在小小的家庭圈内,孩子从小大多都在自家的楼龙里和玩具玩耍或者在学校里集体受教,或各种学习培训,极其缺少与同伴玩耍的时间。人类个体彼此间的逐渐互相封闭孤立,势必造成距离和冷漠,从而形成极大的社会破坏力。多元家庭模式下,人类不仅能够避免诸多家庭问题,更重要的是是人类获得更多的自由,更懂得博爱,是人类社会能够保持长久和平。
* W: _/ c1 k# u, ?近日英国就“一父两母”人工授精技术咨询公众,在人类现代技术和文明的发展下,尤其人类的思想不断开放,人类的爱与包容应当能够接受更多元的婚姻形式,与其寻找代孕,与其等待捐精捐卵,与其恐惧小三破坏家庭,与其独守空房,与其忍受失独之苦,与其面对空巢,不如组成三人的多元婚姻家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