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音老人7 R# K2 ?2 R, Z9 Z/ ?
8 v4 _, O# i1 G/ F7 E L
讲于1993年8月2 j0 h1 ^; a& d5 O* g
8 Z" p, z/ S: P9 |1 [; ^- F( M" n
心 地 法 门
# e! t. O+ ] r7 J" y5 B
: |- O4 e: e5 m% @7 X% _上座时用金刚持的方法,即嘴唇微动持咒,不出声。因为出声念咒伤气,默/ }, Y1 {/ ~4 q, w1 k
念伤血。我们修法首先要注意身体,不能把身体弄坏,所以打坐、修行要把身体# n3 P9 T( {$ C$ c
保护好。但是坐到种子翻腾、心里烦乱、坐也坐不住的时侯,或是坐到昏然入睡、, _6 f7 X4 k; L; h6 a
乱梦当前时,就要出声念咒,把那些混乱的妄念和睡魔除掉才能入定。没有遇到
0 ]) u5 r1 V" ]" W" u8 l# e这种情况的时候,还是用金刚持的方法持咒。8 R. i# z! F. }2 S
0 a7 e/ e# |& ~9 [1 D+ E! c: \- J) |
持咒的快慢是每分钟10至12次。念的时侯,要心念耳闻,就是一个字一个字
! U8 Q6 L/ H R, Q6 T k0 k的从心里过,不是有口无心地去念,要用耳朵聆听这从心里发出来的咒音,听得+ h0 Y- I# W( f; @
清清楚楚,这样才能将妄念摄住不动而渐渐入定。
6 ~ A8 R9 B" e3 z2 T' Y# w7 t/ B s( |8 P# t+ {: Y$ F
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其中的意根好比猴子一样乱动惯了,你要
: M7 ]% f) @/ Q' o3 k它安静不动不起妄念很难,但不把它摄住不动就不能入定、开智慧成道。因此大
; ?9 L; P$ q1 J. T# e势至菩萨教导我们念佛须“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是念佛时要至诚恳切地以
. Y* `' b6 k( X6 r8 J: F“阿弥陀佛”这句圣号把眼耳鼻舌身意都抓住,叫它不要动,才能安然入定。这) @$ k* j/ q; `% d% H. g
六根当中,以意、耳二根为难摄。眼睛闭上不看东西就能摄住眼根;嘴持咒就能
3 q S% i( l$ J. [摄住舌根(舌头);鼻子不闻异味就能摄住鼻根;身体不接触外境就能摄住身根。
" x" k: f$ d! _8 S! {但是人的耳朵最灵敏,很远很远的声音都能听见,隔着一座大山的声音也听得见,
: L. p/ a3 M, }1 `" E4 e外面噪音会吵得你心烦。至于意根,更难摄住,不要它动,意念会不由自主地从# u4 f* {0 x' L4 v7 p
心里跳出来。为什么呢?这是多生历劫的习气,它动惯了,不动不行。这在佛经2 N, E J( l: X
中叫做“作意”。也是法相宗所说的五个遍行心所,意、触、受、想、思的第一
2 ^+ e2 X u8 M个心所,它存在于八识当中,时时刻刻在蠢动,象流水一样不停地流,所以叫“
+ @' o% w4 X8 p) g流注生灭”,微细得很,只是我们平时看不见。8 ^+ E4 U2 N" j0 g2 ], _ [
7 F4 a4 n; Q9 d
有人说:“我们不修法不打坐没有念头,一修法打坐倒有念头了。是不是修$ @ I H3 Z, w6 F6 E- Z
法修坏了,有念头了?”+ N1 }8 z. M" M. u' W
$ n9 m5 S" e9 a9 H1 J* @, t. ^# t0 r 不是。这是因为平时心乱,看不见念头在乱动,等到你心里稍微静下来后,; C" f% s, X1 r/ N9 `
就看见念头在动了。这怎么办呢?怎么将妄念息下来呢?唯一的办法就是用耳根
& o, J3 s' ^! H3 s) Y3 ^来摄意根。持咒需要一字一字从心里过,耳朵听得清清楚楚,才能如法。所以打
; S3 s# U$ o9 {4 b7 t( p& v坐的要旨就是“心念耳闻”,摄住妄念不动而入定。不然你坐在这里,嘴里念咒
, [- o- c* }% ^或佛号,脑子里面却七想八想,那就不能入定。一定要心念耳闻,死心塌地地打 L( e5 l; b) j3 O% u7 Q! Q
坐。; L* g* l+ ]1 Q$ i7 I( S
( ~$ x3 S. r; k& Z
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在心空。修行为的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所以一
1 m/ t, z& R! X3 s$ V u# q切都要放下,才能入道。在家人比出家人多一重障碍,有家庭,烦恼多,驴事未# O) O1 h& c3 p- ^* ^$ F
去,马事又来,事情多得不得了。# ~( t2 `* b, {& d# B, M
- k0 J2 m) J2 J7 r+ _0 G: f所以,我们时时要警惕,看破这些事相,都是假的,不可得,心里不恋着它,
* H! I$ _ @: ] M$ z粗妄才可不起。接下来精勤用功打坐持咒,细妄又不免来侵袭,这是多生历劫的3 D2 s& w: M- w, P: i! N" n
串习,动惯了,一下子停不下来,但不要怕它。念头跳出来你能看见,不理睬它,
6 R- b5 [7 r3 Y* M% P) @妄念自然化去。念头来了你看不见,那你就跟着念头跑了,这就不能入定了。打. M! e& j" o- \' I! v& c
坐的时候最要紧的就是一切放下,心里要清清楚楚,念头一来就看到它,不睬它,3 @' I8 K) E6 T$ b- t! h
也不要讨厌它、压制它。讨厌的本身就是一种妄心。压制也不行,压是压不死的,. K! q3 l; l: m) }& v
比如搬石头压草,石头拿掉之后,草又生起来了,这是不行的。纵或压死了,倒
9 z, {3 q4 |% O! F变成土木金石,不能起用了。所以要用活泼泼的转化法,不能用压制法。念头来
9 C, ^9 ]+ T# J! y9 J z了,只不睬它,把咒提起来,妄念自然转化掉。
4 g% p4 o, n, r# h- m* U' r
9 G+ ^2 v2 W( }. w; _; l 如此精进修法打坐,修到一心不乱的时侯,咒也就自然化脱提不起来了。这+ y0 A- J/ p5 k/ b ^# w
是什么缘故呢?因为我们持咒的心还是妄心,有能有所,即有能念之心与所念之
$ ~: L: c) \( ^咒(念佛也是如此,有能念之心与所念之佛),能所相对,都是妄心。相对的都; d% g4 N" Z" K+ q$ y$ I
是虚假的,不是真实的;真实之心是绝对待而无相的,凡是有相的东西都是虚幻9 C5 m1 `- Z# s- }4 d
的。假如我们真的持到一心不乱的时侯,一切相对的虚幻的东西就都脱落化为乌$ X2 |/ {+ y1 i" U! E# Y2 a# h
有了。这时身、心和世界就统统空掉了,虚空也粉碎了,而真实不虚的天真本性
0 V% M. e0 H7 B1 K才会全体显露出来。
- w0 x( y# c8 m+ ~/ `. v, X5 S: o& Z: B
经过灌顶修法,有一个拉肚子的过程,不要怕,这是法的力量发生作用的缘
) S- X" O* c( N; R故。这个法有极大的加持力量,叫你把污秽、垢染、习障都从大便排掉,换一换
' S7 [" i0 D; C3 s7 D肚皮,这是好事,所以不要怕。
) f' k: P- N0 f4 h' E& h% G% K8 x: Y+ P: I0 l: d
修法一段时间后,看禅宗的东西,有点理解了,那是理上的悟道。文字理解
& k( E* m w% N/ o0 X) [5 F没有多大用处。因为没有亲证,定力不够,道理虽然明白一些,但是事情来了就 _7 _! e& [* }6 e& S
挡不住了。所以解悟不能了生死,一定要证悟,亲自见到本性才有力量。“见到”
. u, G. H3 o( O4 s4 l当然不是眼睛见到,而是心地法眼亲证本性,本性是没有相的,眼睛只能见有相
9 }# O# n8 X& z* R# t) m& v8 {4 W: ?1 K的东西,那时候你人也没有了,还有什么眼睛?还有什么看见?法身虽无相可见,: D: O$ b- _. E$ |
但不是断灭空,它是真实的大功能,大能量,世界上举凡一切事相、境界都是它1 `4 I9 p/ E% D0 g4 U, ^
显现、变幻的。比如电,眼不能见,但离开它,世界就不能运转。又如“海水中& k4 t6 j8 P P7 ^2 B I
盐味”,人能看见海水,海水里的盐味却看不见,但它确实存在!
. Z7 I0 `. A% T2 \" ?6 l; Z, x
3 `3 k# Q. ^7 e$ l$ k/ U. G; J 我们用功到缘心息下,世界都化空,便时到神知,心领神会而见道了。所以8 n7 O, {, p6 S" h! `
叫做心地法眼可以见道。见道了是不是就成功了呢?很多人以为这样就成功了,
& ~' b1 @( N. i! M* o不是的,没有成功,还差得远哩。刚打开宝藏见到一点影子,仅是法身边事,不
9 N+ A7 y/ |$ T相干,生死犹不能了,还须努力向前,除尽恶习才是了手时。2 N. r: }1 o' J" D
, U" @+ H- ]/ ?+ Y/ ?- I 刚刚明心见性的时候只是初悟,破本参,才跨过第一道门坎,妄习犹在,生6 {" K+ W9 L0 t9 S- |( B4 U
死不能了。须勤于保护,历境练心,把多生历劫执着的妄习消灭光,真正做到与3 N# n8 i4 ]* z9 [& B, z7 b
《金刚经》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相应,处顺境而不喜,遇逆境而不恼,
; X7 j0 Q' N: Y) G" P: i: }6 _丝毫无动于衷,才能了思惑而了分段生死。《金刚经》说:过去、现在、未来心, D1 @, ]; Q1 J( n) z9 M7 l
皆不可得。心既不可得,还动什么?真见性的人只有这个觉性,其它一切都不可+ ^/ x+ S: h1 G; J
得,还须更向上,觉性与不可得也不住才为真了。若见境生心,随念而转,就不
: _" K) H7 M0 e) h+ Q9 Y. N' g是见性开悟的人。罗汉之所以有四果之分,也是在是否生心动念上划分的。初果
! n2 L4 A% r# u- B罗汉在山林里,清净无染,但是,到城市里就不免眼花缭乱思念纷起了,这就是
- `4 S0 S1 C' [! }5 U% X思惑未了之故。思惑者,对境生心,迷于事相之思想也,就是对幻境惑当真实,
8 l3 {4 p; ]- W5 P. v产生占有之妄想也。
' T1 D% C$ D% Z' E/ K/ K! j' C, s: e/ t x& Z; m
在打坐的过程当中,有很多现象出现,如美好的佛、菩萨光明等善像,或丑4 p2 w8 k7 K) ]0 {+ b; ?4 { R
恶的魔相,都不要理睬它。有相的东西都是假的,一着相,就容易着魔。还有,3 e3 P! J" S- E9 y3 U6 T5 Q
当你从有相过渡到无相的时侯要起一些变化:如身体没有了,或手脚和头没有了4 C% ]9 B- g1 e$ A/ G
等等,都不可管他。更或气要断了、头要爆炸了,也毋须惊怖,这是身心将脱落
& \% q" p3 I. j9 l: C2 H& [' O w的前奏。一害怕,一惊觉,即前功尽弃而出定了。等到火候到时一下子大爆炸,- A* s5 a, j$ H/ D3 |. E9 n3 A- o) q
内而身、心,外而世界一齐销殒,虚空也粉碎,本性即现前。不过你不能着相求
+ e3 R4 v% U+ ~1 |; L. K+ o6 B* r% ~这个爆炸,一着相即被妄念所遮,非但不能爆炸,连空也入不了。密宗就有这个
6 y& ~/ l" Z3 X5 K5 w5 Q3 z好处,常常得佛菩萨的加被,以外界的爆炸声引起内心的爆炸,但是千万不能求,
- t; S+ D2 n5 P" M+ Z! ^想它什么时间来,更不能将心等它或迎它来。打坐定境中的一切形象都不能理睬,
1 W0 _8 `3 S: e) f须置之不理。《金刚经》的警句须牢牢记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色0 m) q) j* B; s8 ~4 u) A G) ~
相都是假的,不睬它就没事。一理睬执着它,就有着魔之虞。
( Z4 u* @. j$ R- n1 {1 r- W u9 B6 l+ N/ e8 P
二果罗汉,前念才动,后念就觉。虽然能不住相而于觉后归家稳坐,但是念
( S7 z0 M1 G& g3 |有起灭,还是有生有灭。所以还要有一番生天落地的生死,然后才能了分段生死。
- a4 z3 G8 L5 F- @" p6 X因此,打开本来之人并不是大事完结,还要好好地勤除习气,进入三果罗汉达遇6 k2 N j8 [% W$ Z. y3 c
事不动心的阶段,更向上进入无为之境,达到阿毗跋致的地步,方为初步了手。. U# m2 U1 n: j( S& Y
有思想、有妄情、有造作都是有为。修行从初地、二地、三地……到七地都是有, l* M( w/ A* x+ z! M
为,入八地才是无为。七地虽然已证到无为了,但是还有个无为在,还有个无为) h2 X7 F) @2 m* k; y8 F) U
的影子,还是不干净。到八地,无为的影子才取消。所以,我们每个人要衡量一
, J1 z- F/ ^. {下自己,看看是否对境心一点都不动,平时如还有妄心起伏,那就不行,在境界3 K7 F/ O! y$ m! F# u2 q
当中,若着境,更不行。一切时、一切处心空如洗,能够随缘起用,不执着,真
5 w4 c0 [" A( a, y9 I空妙有、妙有真空,那才是真开悟。
9 k# k. R3 ]' H3 h( C& x
- z) M2 H7 e) i6 y. K2 K& s) z 除打坐之外,最重要的是平时用功。时时看着自己,念头一起就看见,不跟8 y+ I! k( v" G% V0 r* S- o
着跑。念头起了看不见,跑了一大段才觉得,才知道,那就不行。禅宗说:不怕& }- |* l( B5 I3 O) G
念起,只怕觉迟。念头起了不怕,只怕你不知道,跟着念头跑,就是生死;跟着
3 ]/ G2 M7 F* Z5 e+ i# [念头跑了一大段才知道,就是已死去多时了,也就证明你将来生死不能了。假如/ Y' w1 U- T. G# E7 h& m7 I
我们能做到前念起,后念觉,不跟念头跑,就能受生自在了。受生自在不是已了4 a: V9 D. E8 E! q- E: l
生死,还有生死在,不过在生死当头能够自己作主,要到哪里就到哪里,不受业& O2 Y6 y4 F' w8 `8 c- U
障牵连,随业受报了。$ `5 l. K) E- j- M$ ?* Z: s
0 I7 k, H; _, L+ b
- ?* `, L% z3 I8 v& G# \; @
功夫程度
$ Y6 _# v' y5 ] f0 G& U1 M1 M# q3 ^2 x/ H
做功夫的第一步:念起不随。能做到念起不随就能于生死当中做得主,不为
/ j5 B0 T a k% D/ ^! A) n业牵得大自在。! ]1 \) V! u1 ?7 n
9 ] p- _8 d# q: H( k- F3 i
第二步:亲证无为。一切事情尽管来,我心不动。这是真正随顺,而不是压
2 P. v' I- a* X% W/ p* t住它不动。压住它不动是不行的。要尽管应酬各种事情,随顺一切事缘,没有什3 O5 R1 a8 h7 K
么好的,没有什么坏的差别感,好的不喜,坏的不厌,这样我们的心才能平静,4 o+ |8 b' E" ^7 e) p
而到达平等无为之境。做到这个地步就能变化自在了,分段生死也就了了。第一5 d9 N+ E) d9 Y6 Q* P
步是在生死当中得自在,第二步是变化自在,能变粗为细,变短为长,到达第八9 [6 @9 N% m2 d( M$ Y! ~
地菩萨的位次,至少能显现三十多个意生身。, v" h; _) g$ {$ g0 u5 X* g/ d8 ~5 R
; O3 G) d; L2 j3 m0 W
第三步:微细流注消灭。微细流注就是上面讲的作意。作意在八识田里流动,+ m# t5 E$ e9 o- C/ L+ D; c- O
你平时看也看不见,深入金刚萨缍大定,才能见到而消灭它。到这一步,微细流
* l1 f1 }$ q2 r8 }, U3 l注都消灭光后,能显现百千万亿化身,度百千万亿众生。这时侯才真到家,不是" J2 w* A2 Y C- T1 Y
一开悟就好了,差得远,所以,还要好好的用功。
' ?" J/ `, |4 U; c# [8 M9 g- ]3 N3 f: s- a m& d# Q( [
没有菩提心是不能成道的。什么是菩提心呢?简单讲解就是“上求下化”:
9 h7 B: f+ ]) S3 }7 b0 g q- ~2 @上求佛道,下度众生。我们修法是为了下化众生,而不是为了自了。
6 Z7 W2 L0 ]; @6 x$ X! c, Y4 j8 J7 _5 [+ l( G
大家务必好好用功,坚持打坐、观照,切勿等闲视之,更重要的还是在座下7 b0 ^( }6 |# A3 I/ p4 a# \
用功,不是坐两个小时就可以放野马,乱来了。还须于行、住、坐、卧处时时不: U6 o6 n- V1 k
忘观照,才能与大道相应。
. T6 c S5 s/ P/ T: F! H S$ f$ C' w* l
0 m% t+ Q2 X: c" G: K4 h
修行的六个要点
$ `5 m; S- l. h1 h' d3 G
! ?3 q1 N# M, m9 o+ H! { 第一:一切放下,死心塌地。恋着世间事物放不下,有什么用呢?这世界上* h) e7 Z( J" x3 r
的事事物物都是因缘合成,无有实体,犹如过眼云烟,虚而不实,求不得,拿不
, ]9 w9 |* v% O! q# ~走。即连各位自己的身体也是假有,留不住,不可得,身外的东西就可想而知了。
5 X8 ^2 f Q" U所以认事物为真,抓牢不放,是不值达者一笑的愚痴之事,学佛修道是大智大慧3 W8 X0 h% m5 w; h
的大丈夫事业,不是小根小慧的人所能胜任的。要成道,第一要看破一切。死心! {3 G) Z5 D2 z% O( I# n
塌地地打坐,才能入定开悟,假如在座上想这样、想那样,妄念纷飞地乱想,那" w- d4 ~ Y. ?: M
就完了。一定要一切放下,象个死人一样才行。
7 V- ~! E8 t D4 W( a) o
) T7 n, v) L# I% w9 a s# ] 第二:打坐持咒,心念耳闻。这是修心密的要诀,对入定开悟,关系非常重4 a) q5 G) D5 q, P
大,所以再三提示大家,要毫无折扣地照之实行。人的妄念动惯了,不专心致志
/ d" p: o; i; m. F5 j+ s地倾听持咒的心声,把意根摄住,妄念息不下来,妄念不息何能入定、开悟?所
9 }0 x$ m" V5 @% Z. U. e以必须心念耳闻,一个字一个字从心里念出来,耳朵听得清清楚楚,才能摄住意9 i( P, ^ c4 y# B+ h
根不起妄念,而渐渐入定。4 D9 `/ N* v ]' r: ~
/ N0 w* X! O, C* S# j" }2 e
第三:念起即觉,不压不随。念头来时,要能看见,如果看不见就跟着它跑6 U& k! c/ f8 W! i0 f" _0 I, e8 e
了,一跟念跑,就妄念纷飞不能入定了。所以要念起即觉,既不随之流浪,也不
/ G7 c a: ^$ j. i压制不起,只不理睬它,提起正念,一心持咒,妄念自然化去而安然入定。9 o+ O5 a o8 u; Z
; {5 d, s: I6 b; a9 w2 \: W
第四:按时上座,不急不缓。每天按时上座,养成习惯就容易入定,最好早& l ~6 g4 m. D9 j
上打坐,凌晨更好。坐时不要急于入定,心情平和地以一种平常心安然入座,不4 x) w" d( y( x( @0 V6 `" t
急不缓地从容持咒,既不要求入定开悟,更不妄求神通。以要求入定、开悟、发4 L$ {5 \/ b5 p7 J* n2 w
神通等的一念即是妄心,此心一起,即障自悟门,非但不得开悟,而且不能入定。
- ?9 q5 `- Z3 D' t- L2 h; c
7 R- \& C( o: c$ { 第五:下座观照,绵绵密密。把打坐中的静定功夫推广到日常动用中去,在) w" l. [+ U, g2 L: j7 ]
行、住、坐、卧当中冷冷自用;绵绵密密地观照,一切无住,既不让境界拉着跑,* D2 E7 P2 v9 B' \% m
也不随妄念流浪。7 `! S! v% O6 F
& E4 i# c, F" l9 h
第六:心量广大,容纳一切。修道人心量不能小,要宽宏大量地容纳一切,0 }1 \ J [: M
纵然别人对我不好,我对他还要更好,没有丝毫爱、恶、喜、厌的观念。随缘随! g6 U' r. j, t* y' r+ k: ~
份地做一切善事,时时处处潇洒自在,没有患得患失之心,亦无毁誉成败之念。 t! t7 N$ _: t# _- h
这就是最大的神通。
& z' P8 ^: V, X- D
! d" t. v/ a( M0 h, a! Z( l 记住这六点,照之修行,决定能打开本来,亲证佛性。做好这六点,丝毫不 F# C5 g& n( C6 f$ Y/ O1 @5 k
懈,保证能圆证菩提,得大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