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华同
搜索
黄金广告位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黄金广告[email protected]
查看: 2004|回复: 8

[中华传统节日]清明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4 00: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华传统节日:清明节
3 ^" [; s6 S; d5 }) |- z9 ^. q9 k4 @  j
  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清明这天,民间有踏青、寒食、扫墓等习俗。
5 v/ a: F2 f2 ]  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时至清明,华南气候温暖,春意正浓。但在清明前后,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12℃, 造成中稻烂秧和早稻死苗,所以水稻播种、栽插要避开暖尾冷头。在西北高原,牲畜经严冬和草料不足的影响,抵抗力弱,需要严防开春后的强降温天气对老弱幼畜的危害。, h# a4 {; C/ d, d9 V0 D
    "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对江南春雨的写照。但是就一些地区而言,情况并非如此。特别是华南西部,常处于春旱时段,4月上旬雨量一般仅10 至20毫米,尚不足江南一带的一半;华南东部虽然春雨较多,但4 月上旬雨量一般也不过20至40毫米,自然降水亦不敷农业生产之需还须靠年前蓄水补充。此外,5-6月是一年之中冰雹最多的月份,应当加强对雹灾的防御。2 ~& b4 {: I& F( }
0 p$ u. q1 {2 }

8 p! U* p- x7 R, V寒食节、清明节简介* o8 k# d1 g8 @' `
( s1 k) Q4 Y0 m
☆寒食、清明4 i: w$ @* v4 x
  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民间传说寒食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习俗在山西首先流行。旧时寒食断火,次日宫中有钻木取新火的仪式,民间也多以柳条互相乞取新火。
3 k4 p3 Z+ p5 M  Q" N; e9 }  春分后十五天为清明,是郊游的好日子。清明又是扫坟祭祖的日子,民间又称为“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十月一日总称“三冥节”,有城隍出巡的仪式。4 z2 _7 M3 m. D4 Y# U/ S
  寒食、清明本来是两个节日,但山东民间大都把两个节日合而为一。一般叫清明,少数地区叫寒食节,但过节却是在清明这天。垦利地方自清明节前三日算起,称“大寒食”、“二寒食”、“三寒食”,第四日为清明,人们于这四天内扫墓、踏青。鄄城以清明前一日为寒食节,又称清明节为“鬼门关节”。( J5 l# v- m: F3 l; |
  扫墓是清明的一项主要活动。旧时,泰安的扫墓仪式比较隆重。男主人挑着四个小菜和水饺到祖坟,先将祭品供上,然后焚香烧纸,洒酒祭奠。招远、即墨、临朐、临清等地扫墓时还要给坟墓添新土。据说,这是给祖先修屋,以防夏天雨大漏水,实质上是对祖先的怀念。多数地区是在清明这天扫墓,少数地区(如诸城)在寒食这天扫墓,而龙口、博兴等地则在清明前四天扫墓。现在一般都在清明这天扫墓。
6 ~, j3 ^/ N$ n. Q/ W# G  清明节山东各地都插柳条、松枝,据说是纪念介子推。泰安家家户户插柳条,并给狗戴上柳条圈。民谣:“清明不插柳,死了变黄狗。”即墨则习惯戴松枝,寓意要象松柏一样兴旺。临沂、诸城却用柳条、松枝在墙壁等处轻轻抽打,边打边说:“一年一个清明节,杨柳单打青帮蝎,白天不准门前过,夜里不准把人蜇。”4 X9 F) S8 g0 P$ Q7 v
  清明踏青在山东极为普遍。临朐、滕州的儿童一早就到村外踏青、放风筝。有的用柳条做成口哨吹,哨声十分动听。有的地方,儿童仰脸大口呼气,据说可以泄内火。大部分地区都有打秋千的习惯,潍坊地区的秋千有三种:一种是直秋千(适合老年人玩),第二种是转秋千,第三种是翻秋千。即墨比较重视清明节,这天人们一起床就换上节日服装,特别是妇女,个个打扮得漂漂亮亮,到处串门,先看新媳妇坐寒食(新媳妇要象举行婚礼那天一样在炕上坐着),然后去打秋千。秋千甩得高,意味着生活过得好,所以大家都你争我抢,兴高采烈地打秋千。这一天,妇女玩得十分痛快,因此,当地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的说法。
. U0 @7 |4 k; U2 @/ j3 r
( ]$ L+ q" e4 }( T
# }# w. J9 D2 E1 S* z6 a) ^- n' [5 M清明节与清明节气6 I0 z* ]( `% W# Q2 x' `$ b* ^. d
& x+ L" R8 ?: @
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冬至在历史上也是一个节日,但现在各地大多不再过此节)。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9 L! R$ U7 Y: M/ q- q. J) h- B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农谚说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是说的这个道理。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这时开始准备养蚕。其中的“清明节”还只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 N+ F# L# C/ ~3 X: h) p/ `. i0 |
此外,清明时处早春三月,春光明媚,万物复苏,气候宜人而到处生机勃勃,是春游和郊外娱乐的好时光,所以清明前后自然成为人们乐于到户外、郊野嬉游的的好时光。
% X% [* B9 R8 Q+ N虽然我们在本文所谈的清明节主要指节日而不是节气,但是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侯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该节气应看作清明节的源流之一。
 楼主| 发表于 2009-4-4 00: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明节插柳的风俗
% q2 y, n7 Q+ g2 t9 N
9 ^4 @- b3 H6 @$ t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 `* e+ k4 u) m  汉朝时就有“折柳赠别”的风俗: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李白有词云:“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堤长十里,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离别赠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中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喻意亲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它是一种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古人的诗词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赠别之事。唐代权德舆诗:“新知折柳赠”,宋代姜白石诗:“别路恐无青柳枝”,明代郭登诗:“年年长自送行人,折尽边城路旁柳。”清代陈维崧词:“柳条今剩几?待折赠。”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其实,柳树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征意义,古人又赋予柳树种种感情,于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 . f5 p8 P  x5 @; J  ?9 y
  寒食究竟在清明的前几日?有几种说法。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称寒食节,这样正好是清明节的前二天。唐代元稹的诗云:“初过寒食一百六”,认为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清明节与冬至本身所处的日期,就有一天的差异。因为寒食和清明的日子相近,而古人在寒食中的活动又往往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寒食和清明也就没有严格区分了。 2 k5 M/ z+ S1 i  v( K. m
  清明前后流传着很多传统的风俗活动。如寒食赐火,清明扫墓,踏青郊游,打马球,放风筝,荡秋千,斗鸡,拔河等。这些活动随着岁月的赓续交替,社会的嬗递变化,有的习俗已被淘汰,有的仍遗留至今并赋予了新的内容。
% j/ }3 H5 Y1 q$ m) i
% x. I( P7 Z6 H$ A( F2 _
% j" F: K! E! Z! E* D清明节习俗; h8 I' J- g* W$ `; M) j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 B. F# r9 p; h7 P
  荡秋千 + p, M# z3 T; f9 _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7 {) z2 f) [( @1 j- F  蹴鞠
& _8 x) z& P+ R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 l, `: ~) g3 a; L: `& p* x2 v
  踏青 9 ?  ^+ u) b& m" I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 T0 P: u4 u( G: o5 h5 s: W
  植树 # S: `9 N4 _' t6 W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 Z' a% M+ V( B9 N: f3 [
  放风筝
3 p  H2 ]5 M' P$ A+ s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f0 ]+ C$ t" Y
1 ?& K4 k7 a  \4 r' y6 N
清明节纪念方式
. N/ B  G; m$ l. Y
' {7 k1 b$ I% `5 \& I( S清明节纪念祖先有多种形式:5 B7 K0 I1 W, Y2 F- O" t: F3 ~7 r: i

5 i. d7 c0 V9 l1 S  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
9 x9 Z+ s$ _1 V( Z2 r/ E( ^
! a. n# q' k2 {, |  由于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其结果是,前往骨灰置放所拜祭先人的方式逐渐取代扫墓的习俗。
% s  @" R! l+ E( q# W8 y  O( C7 g' O. W% X. T0 A6 Q
  新加坡华人也在庙宇里为死者立神主牌,庙宇因此也成了清明祭祖的地方。, B8 D. f; @0 v

; w6 \$ _% h$ k& f+ J& v  清明节当天有些人家也在家里拜祭祖先。
3 q  @$ X1 ~+ S, a/ I# A$ c2 y+ `
0 a9 z2 S( G8 N1 s  在清明节这一天,可到先人坟地、骨灰放置所或寺庙的灵位前静默鞠躬。
. E7 E3 w1 Z. i, B: C0 d2 C/ R
, E2 T, s& l4 z$ X  现在,网上祭奠、追思会等新式的纪念活动也逐渐流行起来。6 z9 u# u* g6 K8 X% Z
4 }8 ]9 j6 @+ d" D7 k& ~8 w' @- R
  不论以何种形式纪念,清明节最基本的仪式是到坟前、骨灰放置处或灵位前追念祖先。为了使纪念祖先的仪式更有意义,我们应让年轻一代的家庭成员了解先人过去的奋斗历史。/ E5 p. z0 A0 H; z" K3 S

5 o5 h$ F6 U, x- d& ?( b  r  每年4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为清明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故“清明”有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气清彻明朗,万物欣欣向荣之意。”“满阶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佳节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柔”等名句,正是清明时节天地物候的生动描绘。
+ _+ S- j" @- |; X' ^: W2 L* B! T: u1 x  z, q+ r- M) s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清明时节,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以上,大江南北直至长城内外,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清明时节,麦长三节”,黄淮地区以南的小麦即将孕穗,油菜已经盛花,东北和西北地区小麦也进入拔节期,应抓紧搞好后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工作。北方旱作、江南早、中稻进入大批播种的适宜季节,要抓紧时机抢晴早播。“梨花风起正清明”,这时多种果树进入花期,要注意搞好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座果率。华南早稻栽插扫尾,耘田施肥应及时进行。各地的玉米、高粱、棉花也将要播种。“明前茶,两片芽”,茶树新芽抽长正旺,要注意防治病虫;名茶产区已陆续开采,应严格科学采制,确保产量和品质。这时北方冷空气仍有一定势力,天气冷暖多变,应注意防御低温和晚霜冻天气对小麦、水稻秧苗和开花果树以及其他春播作物造成危害。, Q% |5 t3 V3 D& z' j& t

7 U: }; o& i. I# J  “清明时节雨纷纷”指的是江南的气候特色,这时常常时阴时晴,充沛的水分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令人烦恼和不能忽视的,倒是雨水过多导致的湿渍和寡照的危害。而黄淮平原以北的广大地区,清明时节降水仍然很少,对开始旺盛生长的作物和春播来说,水分常常供不应求,此时的雨水显得十分宝贵,这些地区要在蓄水保墒的同时,适时搞好春灌,以防止春旱的威胁。
$ |3 s+ V0 x8 m; b4 p2 f- j+ G5 f* n; i- {" [. ^
  清明,不仅是一个极重要的农事季节,也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俗演成民间节日的节气,又称作“清明节”。民间自古有着扫墓、插柳、踏青、放风筝等丰富的纪念和娱乐活动,更使清明充满了诱人的色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4 00: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明节的祭祀活动* m* ]$ `  \# X/ K5 p8 T, _

0 w' C- F# a7 T
2 C# p4 ?1 ]0 D  H! u& L祭孔大典(资料图片)4 E! w0 ~4 L( _4 e; ~; R
清明节是中国三大鬼节之一(另外两个鬼节是七月十五、十月一)。“鬼节”即是悼念亡人之节,是和祭祀天神、地神的节日相对而言的。" Y% C7 T: m! J: K1 ]
清明祭祀的参与者是全体国民,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头百姓,都要在这一节日祭拜先人亡魂。从唐朝开始,朝廷就给官员放假以便于归乡扫墓。据宋《梦粱录》记载:每到清明节,“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墓,以尽思时之敬。”参加扫墓者也不限男女和人数,往往倾家出动。这样清明前后的扫墓活动常成为社会全体亲身参与的事,数日内郊野间人群往来不绝,规模极盛。
2 s; ^. }% W2 u5 U: ]祭祀的对象。作为鬼节,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和去世的亲人,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死者的思念之情。清明节属于鬼节而通常不被冠以鬼节之名,就在于它所祭祀的主要是善鬼、家鬼,或亲近者的亡魂,重在表达孝思亲情。另外两个鬼节则连恶鬼、野鬼也一并祭祀,重在安抚鬼魂,不让它们作祟。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地方也有清明节祭祀其他鬼神的做法。上海旧俗就有在清明节举行的专祭厉鬼的祭台会仪式,祭祀那些饿鬼、幽鬼孤魂,防止它们成为恶鬼作乱。这种祭台叫祭厉台。旧上海还有清明节的前一天迎请城隍神的做法。在清明节这天,城隍神要坐大轿出巡祭厉台,以赈济安抚孤魂野鬼,其场面十分盛大热闹。
2 ^- y7 ], A- A# B1 a祭祀的时间。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后,各地有所差异。旧时,北京人祭扫坟墓不在清明当天,而在临近清明的“单日”进行。只有僧人才在清明当天祭扫坟墓。浙江丽水一带则在清明节的前三天和后四天的范围内扫墓,称为“前三后四”。在山东,旧时,多数地区在清明当天扫墓,少数地区如诸城,在寒食这天扫墓,有些地方在清明前四天内扫墓;现在,一般都在清明这天去扫墓。晋南人则将扫墓的时间分为两次。一次在清明前几天,是各家分头去扫墓。第二次是在清明当天,一个村里同姓的各家派出代表,同去墓地祭祀共同的祖先。上海人扫墓时间,新坟旧坟有别。凡是新近过世的,过了七七四十九天而没做过超度法事的,要在清明节这天请僧道诵经做法事或道场。如果是老坟并已做过法事或道场,扫墓不一定在清明当天,可以前后放宽些,但不能超出前七天后八天的范围,俗谓:“前七后八,阴司放假。”意思是过早或过迟都会失灵。
1 F: O* L8 I! c, h/ {祭祀的场所。清明祭祀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在墓地祭祀,祭祀者离祭祀对象最近,容易引起亲近的感觉,使生者对死者的孝思亲情得到更好的表达和寄托。清明祭祀被称为扫墓,主要是由于采取墓祭方式。另一种形式是祠堂祭,又称庙祭,是一个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共祭祖先,祭完后要开会聚餐等,这种祭祀是团聚族人的一种方式。还有一种情况是家在外地工作的人不能赶回家乡扫墓,就在山上或高处面对家乡的方向遥祭。. S7 Z+ h5 e% C6 E3 }
祭祀的方式或项目。清明祭祀的方式或项目各地有所不同,常见的做法有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整修坟墓,二是挂烧纸钱、供奉祭品。6 w6 o8 e9 e- B- Z
扫墓时首先整修坟墓。其做法主要是清除杂草,培添新土。这种行为一方面可以表达祭祀者对亡人的孝敬和关怀,另一方面,在古人的信仰里,祖先的坟墓和子孙后代的兴衰福祸有莫大的关系,所以培墓是不可轻忽的一项祭奠内容。《清通礼》把修整坟墓解释为“扫墓”名称的来由:“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 d! ?/ S' m- z" @% P  D9 S
过去由于寒食禁火的影响,纸钱不焚烧,而是挂在墓地的小树上、竹竿上,或用石块、坷垃压在坟墓边。宋庄季裕《鸡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设香火。纸钱挂于茔树。其去乡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于空中,谓之掰钱。”这样,凡是祭扫过的坟墓就有纸幡飘飘,构成清明前后的特有景观。没有纸钱者,一般就是缺少后嗣的孤坟了。后来,一般不再讲究禁火,就把纸钱烧掉。旧时北京清明祭祖的主要形式是“烧包袱”。所谓“包袱”,被祭祀者当作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的“包袱皮”,即用白纸糊的一个大口袋。这口袋有两种样式:一种是有图案的,用木刻版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莲座牌位,写上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张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包袱里装有各种冥钱。所供奉祭品主要是食品,品种各地不同,都是当地人认为的并且按祭祀者的经济能力能拿得出来的美味佳肴,或合于时令的特色食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华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4 00:2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清明节习俗、诗词欣赏
5 I  r/ L* C0 D" Y) ^& C' L
5 E6 d, m% c1 `5 R, ?8 ~* N+ E. ^2 X5 w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4 N8 p, X1 R$ U+ L: Z9 l  X3 B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f3 U3 [0 {6 M4 v4 J) S2 p0 i6 q# R7 q  l
清明,一向给人的印象总是一片湿雨。
/ C) g+ v; m. h9 x- {1 y- c或是风狂雨恣,或是和风细雨,从清晨开始,至黄昏之际," z1 }) `4 C# w* l1 I/ t/ n! d
在烟雨弥漫的山野中,在泥泞难行的小路上,
) u3 v! c/ F6 e! q" x总有顶风冒雨,点缀寂寥,行行重行行的扫墓人;
8 M4 i, N4 \) H/ X6 ~; a4 L) `或三五成群,扶老携幼,或一二个孤影,跚跚独行。
" R, ~. C& Q8 a; \$ y% {3 Z  W2 j+ ]4 R9 f5 C0 _+ y8 A
远山隐在云雾里,近树笼在孤烟前,/ a) @* k- z! K6 b
小桥流水,愁鸦悲啼,雨洗清秋,风吹哀愁,; d2 d8 y+ m5 x, g* D
唯见烟雨一片苍茫,不见人家与炊烟。8 M: g% S: g( F( b. u
好一个伤感寂寥的行旅,好一个凄迷彷徨的画面。& Q5 w' g/ V- j8 X9 V2 ^  N0 x
. U0 d3 B# c' K- D4 i0 I
抬头偶望,墓地黯然见:
2 \0 W# B0 X: K0 _( [7 p0 W% J( g百坟拱起,千碑林立;烟雨朦朦,青草何离离。
& ]/ ^- s9 V. B( F. c: y一片荒凉,一片凄迷,一片死寂!# }+ G" X( u8 Y( X8 |! v
% T9 u5 ]; i0 B1 R. O* [
山孤烟雾薄,树小雨声稀!0 K/ K! a+ U6 i3 |& l/ |
风飘飘,雨潇潇,哀思悠悠,悲情渺渺,
; b$ e7 ]5 B$ Y2 \( i: I莫道不销魂,何处暗香盈袖?# l8 g& O0 \! j# X

; g3 b% |3 U# v1 s8 y2 g拔净一片乱草,摆下几杯冷酒,烧上一把纸钱,% R' @/ U1 W( i. A# _4 K
风雨愁煞人,杯土带愁,杂草含烟,竟无言以对,
1 A8 W; u: d) ?* E6 j; W  D唯有心底弥满幽幽的愁绪和淡淡的哀愁!% b# {6 S! U1 s; T, z2 p

! C1 Y  d# K; ^% M& B死者长已矣,存者永怀悲!音容笑貌,历历在目,
% v/ S) \9 G5 r1 [' \3 _谆谆教诲,犹言在耳,但客心逐流水,: m+ X3 d$ I1 T6 L( m, \4 S/ }; [
随缘到天涯,念千里孤坟何处话凄凉?0 M! _2 w' a* V- D1 R  }

! {) m4 F4 }3 {: w2 Z7 k" L1 \# ?! v. h: h& p/ @4 N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0 G" ^7 e9 y% d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9 K. j; L9 m" ]7 T, N0 }4 O
, `1 l) p" o! h  x6 w7 E" s4 `----(唐)杜 牧
$ k7 {7 y) S4 z  F6 ~3 H4 k
7 y# k' j& U7 R# o" O/ R1 g严冬过去,春风又绿江南。; I5 Z4 A; f2 T- ]
清明时节,杨柳绽芽,桃花绽开,
' P+ m; u0 X8 Y/ L% K: ?) R5 C小草青青。大气洁净,“洁齐清明”。8 _, m' {4 y+ c1 D9 O
清明清明,正是形象地道出了冬去春来的气候和物象特征。
' |& N" c. ?' k: @% e2 H1 o$ `6 N4 q' P# K" ~
?
8 f% R6 M/ Z7 }: B8 H# S) N+ _' g“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1 [1 @; `8 X4 H5 X- u! f4 ?
为什么“断魂”呢?) j* @6 _/ N+ Z% E0 C. k

( Y$ p! V, Z/ b& `因为“古墓花影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
( o4 S. |( F7 c. |7 ]冬后生命的篷勃生长,使人想起逝去的祖宗亲友。
! @2 V8 y/ v9 c这首唐代诗人杜牧的吟咏清明的小诗,
, w& l# I* W4 }; J: r) J) o今天读来仍然那么哀怨,那么亲切。
; ^/ I' o$ n2 t% i* K+ e$ g5 }( u9 i
0 G! V) h0 O# \& T' x, x可见古往今来,
  t' ~. v; H: r人性中某些共同的、美好的感情,
+ R2 ^' n4 Y& Z) p- [四海相通,古今相通。?7 K9 D3 J- N; B2 a8 U7 r
+ y  ]& y, H7 @9 k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 I) q; `% q& y' U, \6 V生者总是会不断地成为逝者。" D# t) ^- w: D# ]$ t" R6 T7 S7 ]8 h% k
下一代不断成长,上一共不断地老朽,
' S# O. U$ O4 s6 C$ k$ c6 u不断地死亡,这是生物的规律,自然的规律。
' ~* J  L/ p: {6 _$ Y6 T人类社会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延续。?
7 F! A0 }/ V* i3 e3 h. [( p9 C5 L6 E' j
在这里我们尽情道出对亲人绻绻的思念,
1 D% B: u4 W1 I# ?$ ^* S8 k* D洒下所有的泪,回忆不再是生活的负担。
8 n  \$ h" A+ o2 Z在这里我们再次体会人世间的爱心与温暖,
: z- C6 q  h: ^6 d4 S7 J* ?7 ~拼合破碎的心,微笑着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 x2 |6 `2 N3 z: S8 j
  k% }  Y* F! ]" I! r2 i在这里我们感慨世事无常人生苦短, ( U. ]7 B5 ^2 k# G7 J2 T
曾经真正爱过,生命便不存在遗憾。
: U) Y* w& q0 s  P8 @2 x, j6 ?7 O( `援手于他人危难,自己在挫折中保持乐观, % F6 |3 b! g$ ^+ F2 T; m
只要心中有爱,人生永远是美丽的春天。 ( R$ a9 @/ {3 s! t2 N8 ^- ~% F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华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4 00:2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清 明 祭 祖 古 今 谈
8 r1 Q. g: m+ P8 U
$ ]* }/ J# S1 F( O0 w' R2 o! A5 \+ B8 V: F' K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纪念祖先的节日,; S- b! z: `# O
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扫墓。: U! Z) D; F1 P& W8 |$ S& J6 C
9 U/ G" h8 y1 T5 |
这一习俗相沿已久,据史书记载,秦汉时代,
/ s. W, T! U( U" F" E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8 z0 y1 G; Q1 A# X. i' R. W8 l" {( k9 G9 t7 c1 b
《汉书 . 严延年传》载,
7 q2 Z9 Y& v% w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
7 I" N2 i" ~% g5 [
/ e! C. R( z# l2 j随着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越来越发达和强固,
3 }' p9 v4 _" B) h( M7 b/ R远古时代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了"五礼"中:
; E; ~; J/ w; u3 C0 S7 P* P"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
* o! w6 |9 |: x/ ]朝廷的推崇使墓祭活动更为盛行。
$ N( M" M) P1 ?/ f% P3 {' E
3 Z3 m* o& d! V& ?古人有描写清明扫墓的诗:
/ Q7 |# i$ Z" C- q$ R! u% k"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8 f' P& L9 A: K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 I/ B3 Q6 n0 e! u9 D0 O  n* \
) f& W: U! `3 J, y民间广为流传的孟姜女寻夫小曲也有2 N6 M; G0 \: o) \% G, U" O$ m
"三月里来是清明,桃红柳绿百草青;' t; @! a+ V8 |
别家坟上飘白纸,我家坟上冷清清。"+ o" u1 v8 W" e
1 Q+ s3 N& O% Y8 Z% i9 i
唐代杜牧的名句:, A( m& ~4 s8 e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 K2 P9 L6 a. T: a% P!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 Y5 D) l3 \8 i5 t
: m8 V7 s6 P3 \这些诗句都十分真切地反映了当时清明扫墓时的情景和氛围。
" i1 F& ?* j9 x; C0 _; k! s
$ L) Q, o+ B+ k+ e' t/ C, S3 a' Q; A
为什么要在清明扫墓呢?
* O5 _9 R; N% A8 a: w1 }! e& o: v这大概是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
$ a2 c  \+ O/ k$ \+ u- y7 d9 y6 t, [3 \5 c- P& \0 l$ |
人们想到了先人的坟茔,有否狐兔在穿穴打洞,9 ?" p# b  P  @  {& d) a  \! L
会否因雨季来临而塌陷,所以要去亲临察看。$ K  ?. M; V5 f# y2 f' K# Q
6 w* y$ Y; u; v
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
  r& T) t9 |% a' f- L燃香奠酒,烧些纸钱,或在树枝上挂些纸条," J7 t5 _9 T9 c0 f. V- h
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0 {( N( m! G! c5 }

+ z1 B( a! ^* E0 L1 v5 N  L0 {6 h* _: c: `# C( S
至于祭扫的日期,各地风俗不同,* J5 [7 g1 W5 T" S' `+ P7 \' d  m
有的是在清明节的前十天后十天;4 A+ H. \5 Z$ D9 }' _7 Z' n! o
有的称"前三后三";
- S4 j0 o5 D& V0 h. n有的在清明前后逢"单"日举行;/ ~' o4 C9 J4 C2 C2 H5 Y  s
有些地方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 c+ w9 P' n2 w  m

0 |) i2 H) Z7 ?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5 ?% p+ ]$ W( L7 r6 y' H
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
5 X" P4 _! I8 ?" o清明节因此成为全球华人的重要节日。1 O8 c* Q9 R$ {" R7 g/ ^% l6 N

& ?$ c4 I& @) |/ V不少海外侨胞、华裔,也都有清明回乡扫墓的习惯,. k8 f$ P) S# r5 I" j
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的爱国之情。
  I4 V, s! h6 Z) F/ A6 V* t# r5 A1 W# N* X) `
自古以来,2 j' l( ]( I7 f8 _
清明扫墓不光是纪念自己的祖先,
4 X+ `3 M5 V* m* J对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
2 t5 u; ^+ O" f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 N( m* y; D' g# \" O3 U% P: w

# y1 O1 m% r9 a$ |# v- v清 明 节 习 俗
1 O( p- w; J7 ~$ `) u) M
; @% a$ q6 P7 e- F2 |5 o3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
4 S, N! h- W. U% c- |- _$ w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 H* \3 V/ _* F* Q. @* b

3 C7 M$ ?' l/ X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 E0 R$ X4 Q) E! [9 V# `
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 I" V& F6 N2 G4 p3 }( T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
, l9 I9 f3 \& D; @& R, x& u0 E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8 Q7 ~) Q9 W) \9 V$ u, R- H1 `

, Z& i9 F1 e9 F% _- c- p" ?. S荡秋千
+ k% J5 j9 A) Q' i
* ]! P# j3 X3 @+ ?/ o- S9 V1 h3 Z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8 S0 d9 J) s' s  T
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 ^3 b3 H. R% g7 J, ^) O
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 V) N+ }9 T* B/ S! x  u- _( h
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X6 f4 {# R4 O; r' v
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 ]; k' `, E) f/ ]" ]7 {6 \2 F
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m  y5 g2 u' v8 f+ J
5 f" D7 r" X! q+ n' g
蹴 鞠
5 N* a% i# [8 T8 C: L+ U% x4 _; W5 p) D2 W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
5 w7 m# h. r  S2 }: }% k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
: D. F+ P* {- t% k, Z5 Q! o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
0 y- f( S' z1 H, f+ X3 U3 N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 A/ H9 ^' x# X; D  J8 r5 @# ~
3 f! s' X, c. A6 X3 f, x* v' M$ M
踏 青& i. N: r' T$ r% b& Q

- p" T6 Q+ x/ k  C& p; j0 N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8 [9 w3 B9 J5 s
三月清明,春回大地,$ P7 t% {; v5 h7 S$ ?5 _3 ~
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 X' C! S# Y0 ?% D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 K! U/ E4 o9 y7 L0 j' A9 W2 W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O4 Z* s  ^4 h& ~; `+ m! v, d
0 _3 P' |7 w# L, a6 Y2 G% Q8 W

; \7 o2 {. f4 q, U3 V- m9 m3 h植 树
# Y" T0 T% C; H2 g7 e
# ?9 E  X* Z1 q" d/ W9 h' U" X清明前后,春阳照临,
0 h# r1 |$ [/ V. p5 o春阳照临,春雨飞洒,( q, W! ]0 @/ G4 f) j( u
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
7 [- W5 B/ }  i2 \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 i, L- h1 m5 j; n: o$ g, ~1 f
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
+ ?2 a9 s% J& Q5 J; M: q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 Z& o- W0 r5 @. P
% U/ ]: I; e# q2 ~
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
: A% B! ]  `+ g! @4 a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5 M8 e8 e8 d9 A# [) k; D
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 s: B+ L( ^6 |3 i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0 F& C& k( z4 G4 J
7 Y4 E; d" j% v, b7 |放 风 筝
9 _7 G$ S9 k* q) C) o  K( q% T: \5 v6 Z9 v( F1 I; y- S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
  f- M# M7 u3 a2 F3 p  h! N' b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
( m/ f7 @0 `4 `! {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 i; c: _1 |. [& @+ b5 y, q
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 u: q- u/ a& z2 T* x
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5 E) O9 p2 w8 |( K
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1 U, A( n  T: x8 I2 A
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华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4 00:3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lnino 于 2009-4-4 00:34 编辑
3 y# O2 D( H/ d5 H7 @
3 g# Z, A( q. A清 明 心 景 说 古 今 + i" U4 Q: o( ]

( f$ }2 p( V/ V8 {: ]
* O7 O5 ?- ^5 e) g" K3 R梦 思3 C( \& Y6 d, V0 N
0 N' p# U8 _5 F% ~" W- T

- D9 x- c" y! x) Q: u清明,其本意是指天气清彻澄净,透明度高。! {4 \/ a  W! {' d
后来,它又引伸到政治和思维领域。
) p+ N" ]( W0 h( v/ Z5 t
6 D3 ]& U  c; h6 u) Y  B清明又指政治有法度,社会有条理,社会公正,赏罚分明,
% x% Z( s/ m8 u/ @用人唯才唯德,不唯亲,官员不腐败,不受贿,
/ \- ^# q  q; y- x) T不买官卖官,不收受红包,等等,这种政治状况称之为清明。
. z; ~0 b+ a1 E' p' b& n. b
/ m9 b1 t9 B, r, J《诗经》上说,“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 T" x% w/ B! z# c6 A; N+ f意思是说,商朝腐败,周朝伐纣,使社会清明。
4 k/ K) {: Q7 E清明的另一个含义是指思维清晰,推理严密。
, U0 V5 s' Q( \3 f5 R古人认为,静则生慧,虚壹而静,则思路清楚,
1 {& q7 `2 Y, w这种思维状态谓之清明。
5 ?) F/ ?. h* m& L6 o+ D2 J/ e8 B  I: h# L$ g& L4 ^% D+ H
清明,也是指春天的一个节气。( Q: z3 @0 F( F; ~
一般在4月5日左右。此时正巧黄经15度。
7 e" A) L# p. {: w0 D8 E9 h8 ~* h; n2 ?3 j$ e2 q2 y
清明得名,是因为此时草木萌动,大地泛青,
  [9 E, R8 v, V8 U% Q0 X大气洁净,因此称为清明。
" i0 @; e' T/ m8 V" _3 p! ^& A  X+ B! O
古人说,清明“三月节,物至此时,; O, `4 r: I1 W2 K
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清明时节,地温升高,草木萌动,2 |& F) H; Q' }; @9 o! Q$ p
在北方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 H) l0 s/ L0 L2 E" X7 ~在江南则杨柳绽开,桃李芬芳。
8 n# |: _. z3 y4 K! d: N- ^, d8 s4 b- Y4 |. ]2 j/ Y
农民们开始忙碌起来。% j/ o+ H7 c3 E" r
江南有民谚说“种树造林,莫过清明”。0 a) N% v- c5 z
清明前后种的树成活率很高。
2 L6 L& m0 X+ J清明在江南也是开始播种的季节。
( A- A# E3 J3 R, v" C农谚又云“谷雨清明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
: n* f" u. O& D1 Y. x2 }1 S3 ^5 `总之,清明是大地复苏、万物萌生的季节,
2 O, N4 N$ }2 w+ e也是农业上播种耕耘的季节。
( Q5 H( G' A  f9 v  S, {8 |6 d

' U# [& o( k! D% L# I+ a3 l赏 花 时 节 在 清 明
: S$ p6 O0 q/ o4 s8 c8 ]% }+ @) J$ R
# c& e# n. t# h清明时节,杨柳依依,桃花李花,竞相开放。  Z" T7 }1 j# X4 {, v
这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 f. @% U0 v: T" f$ M0 z: k
人们从萧瑟的冬天过来,
$ J6 ^; ^1 ]3 @; S春天的景象给人以生命的感悟,以美的享受。6 ?# [$ i+ D/ B9 |' }$ v( W- y
( s( m- ^7 m/ T1 V
因此,清明历来是郊游、踏青的季节。* q9 `. P. E+ d6 j* t9 |. V
古往今来,有许多清明诗描写了人们郊游赏花的情景。
8 a4 c/ N( j4 J6 x6 Q: ]宋朝有一位诗人陈与义所写的《清明》诗,就洋溢着春的气息。* J$ g( M% }1 g8 K$ N/ R. q

1 s( }4 g5 j* _+ _; a* j9 \清 明 诗 之 一& c' L9 I! i/ k) |

/ ]" g  O) ?) w2 ]5 P2 C/ _卷地风抛市井声,病夫危坐了清明。5 u0 ~+ i9 B" J& B+ M5 c5 E
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8 @. P5 P& O4 f1 }% N5 b4 C' b

: ?( e, l. l7 x1 F& x
' Z0 j- g! }0 |诗里说的,春风吹来一阵阵游春人的喧闹声。
0 {& W8 l. Y4 ]/ e诗人也许是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
' i1 Y; N. I2 J" |) P/ H3 Y是坐在家里度过清明这一天的。& k, e% ^5 S5 k- A+ @* n
, J/ w1 M. Z8 E1 M" V7 ^
他看着春天明媚的阳光,
$ W9 `" @: @2 C: S- A& f9 O/ t直到落日收尽了它最后的一沫晚霞,
; n/ r# g8 ~; y( T7 V& |7 Y' w; v他感到春天太美了,微风中杨柳袅娜多姿,# S0 ]$ j$ `/ Z, e$ U+ G5 a
百花盛开,一切都是那么地美丽姣好。0 G# I7 L! y- r6 C$ s; b7 ~3 E
" B7 r0 S+ A4 F
6 F5 }* e1 B8 s3 J. c. Q
清 明 二 绝 之 二, Q# j+ \3 X) t7 g5 ?5 x) G2 N- D

) @6 ~; b+ ~  X  {7 g6 o4 x街头女儿双髻鸦,随风趁蝶学妖邪。7 L: R8 ]5 u( U9 G
东风也作清明节,天遍来禽一树花。: W& y1 e! w. L3 `: G
6 u0 v; t% `. u: c) Y
这首诗写的也是清明节人们户外游乐的情景。6 ]/ R1 G9 d4 x0 {# u
少女们头上的髻,就像黑黑的乌鸦。
+ T# |9 e' u$ p6 {  ?她们赶蝴蝶,在田野里自由自在地玩得真痛快。4 K. w8 v) P6 z* ?3 e0 D5 ^" |
东风像是春天的使者,把一株株树都装点得花团锦簇。" f8 y' r& [' E  f* P0 Q

: d. ~# x  Q8 z5 `# e+ t9 b清明是人们赏春、游春的大好时节。
2 F- @( ?8 f) k* G9 N* b宋朝诗人文彦博的《清明后同秦帅明会饮李氏园池》一诗
3 M2 T5 E: h; u& }写尽了人们在清明赏花的愉快心情:2 q3 A- d! L6 a. H, b3 C6 f9 P
5 Y: A8 g3 g  R
洛浦林塘春暮时,暂同游赏莫相违。9 I3 v( p6 p. p1 J8 C' V: Q
风光不要人传语,一任花前尽醉归。
& Q3 r% }, l8 ?0 P6 T7 J1 `" x8 D7 O  ]/ h  U5 _3 B
李氏园林位于洛水之滨。
+ c: P* f( x0 s  l0 a! I4 C5 _全诗意思是说,清明后就要暮春了,, [7 S- J0 R! {) R- x
快快游赏,不要违背自己的心愿。
) p: p, Y  y( a$ a9 e; J" @. K* l) M5 P3 j! _; j" O
如此美好的风光,我们可以尽情地观赏,
) z: M  F) }. r2 j" ]2 w6 r" v这是不需要大自然批准的,不必传话给它。
  S  C* C2 }- `
8 r0 [( x+ k5 u9 g: t" X自然万物,如天上明月,山间清风,耳得之为声,目遇之为色,5 |6 E8 x, n' [: d! X' e2 }: L
无论穷人富人得意人失意人,大自然一样畅开胸怀,
$ Z' X0 L" `$ T2 [) E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无尽贡献。每个人都有欣赏的权利。. y# \* u. i) L9 o
让我们在花前尽情地喝酒,尽情地赏花,让我们尽醉而归吧。
  Y+ \3 g5 }" L4 `清明是良辰美景,游春是赏心乐事。
4 R8 Z3 W. \; U* M* ?3 R1 |* e  e
/ i( O/ @& o4 T; i) U: j; u& ], Y* S$ T% w# |
清 明 时 节 思 人 生0 Y' ^; [2 O+ P3 l" ]9 W; {

! U' a2 s& _' I, J) p黄庭坚的《清明》诗则别有一格,
! A. Z  k  i2 U2 q+ b, G它从清明想到人们的各种活法,# l$ ?9 M/ a1 Z" Q# e! M; }
想到了人生的不同价值。
9 R! t' l: w7 D$ g它写的不仅是景,是情,更是理,是人生之理。
, Y5 [+ J. E; E' h- A全诗是这样的:
* l( F" K! N$ }0 f( p+ Y
7 W4 T1 f  Q+ |
6 ?$ _0 @+ ^7 k$ i' h- m清 明
  ?& u; s& ^( Z1 R  t0 H1 {/ {2 t
+ e$ @( q" [7 D; q- P: F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9 L$ Y1 z8 U1 I% G& ]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 s. U' F. L. j. i8 E5 T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 g2 Z* S( @  [9 E1 ]  v5 z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 H; ?$ v: a3 Q. S8 N# Z6 o/ |% }0 Q, T* b+ R

+ x0 T5 D% T" A/ M0 |1 }0 r9 ~  ?全诗的意思是说,清明时节,春雷万钧,
( N( Q; R# A# B9 c. F0 S: ~* v1 V6 J惊醒万物,宇宙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
5 l" e, a3 J1 N- W# Q: |
0 Z  K0 J9 X8 @6 n' O& }; l# X; k# B, b春雨绵绵,使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开。! F* W9 x4 u. k! \: `4 u2 @0 Y
野田荒芜之处,是埋葬着死者的墓地,1 l/ [' q/ x- \' H% @
死去的人们长眠地下,使活着的人心里感到难过。
: X2 j, H  J% x/ p9 [+ O' }
+ G4 N6 Q1 Y! Q1 Q, a( S4 V诗人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
! ]2 y) A. \% Z* u- M$ Y, k2 }3 C从死想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义。
5 h+ d3 _6 z0 F. }' a3 G  Z6 i4 Z
5 |' _0 }. m: ]. I: z% J诗人指出,人生各不相同。
# n; u# W- p" O5 U- M- x/ m# \( y9 C4 _( a! U+ K
古代的某个齐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别人祭奠亲人的饭菜,% L+ h7 K# ?$ Q) ?7 x3 A
吃得油嘴腻脸。回到家里,还要对妻子和小妾撒谎吹嘘,
5 U! L. @- |$ n7 }他是在某个当大官的朋友家里吃喝,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 _5 g( w2 [* ^, V, z' T; @  t
7 ?, }! m0 m0 W; E/ W
这种人的人生萎琐卑下,毫无人格尊严。
1 z3 g5 D6 v' P% E$ {6 e0 C9 r
" d+ \- J0 E: l而另有一些高士,如春秋战国时代的介子推,
' e9 O! Y% M6 `& T+ D3 t他帮助晋文公建国以后,不要高官厚碌,宁可隐居山中。
, ~) b# z! K1 r# d( m& b8 E" P4 P) l# h9 ^5 ?6 f8 S' r
晋文公想让他出来做官,下令放火烧山。
( E( y% s# A7 N9 w& C! H1 q& P但是,介子推其志不可动摇,意抱树焚死在绵山中。$ L/ C0 z5 d% ?2 d
" e2 A/ H& P/ x6 t
黄庭坚由清明的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 e1 h3 @4 |; a1 ]) N) t6 i
想到人生的价值。他感叹地说,虽然无论智愚高低," H# D/ z0 w, i& d
最后都是篷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
' D. G3 T, O. e  c+ p?
* m3 D: q$ \) H4 B. c# F1 T6 P" F* o& f
顺便说一下,同样的清明节,诗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 z/ \' f( P
有个叫高菊卿的诗人得到的结论是及时行乐。他写道:" j3 l- r8 t/ w2 l" J
! ~+ _: A& x7 a8 R; t8 A6 b$ M. ~" P
……! m4 T1 T8 W+ W: Y/ T

/ o5 c0 Y8 [& P. X8 h0 R  [日落狐狸眠家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r* A0 V- i' c# L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V! {2 |  \! W% Z# ], a

7 Q3 Y2 n+ E. r, `4 q他由人的死想到应该及时行乐,活着时吃到的才是真实的,' J/ U! y1 W( C# n) P
死以后的祭奠,“一滴何曾到九泉”,9 G$ n7 g4 y) e2 ~
九泉下的人是怎么也喝不到酒的。
5 \4 O: f+ x. f6 ^! y1 A7 h" ]0 Q这话固然不错,但是,这种想法,比起黄庭坚来,境界毕竟不高。6 R* M9 R2 z0 x, g; T; W7 O$ R

% p" {7 W! a& N# ~
, f2 Y) ~. Q1 \/ r6 a2 a! h# E繁 华 尽 处 是 萧 瑟
, E# g% W8 m, }! U1 b6 J+ {6 E0 a; w

4 [' j$ A1 f( W( k; Y7 \* f与清明相关的节日是寒食。
; P3 a9 a3 s& j# _6 n! k/ K从冬至经105天,就是寒食节。; L' A$ g8 ~& I* U
寒节时不烧火,不举火而食,
6 ]2 l: F5 O4 R2 a/ q* m1 N4 `这一天,人们要到水边祓除不祥,% a2 D% x  |  t
扫祭祖先坟茔。陈与义的寒食诗:
% I8 a/ }( v; N; C% G! F
9 Q- ^) Q& w  ~草草随时事,萧萧傍水门。?
5 B: ^$ r( {  C* p浓阴花照野,寒食柳围村。?1 I( y. ~7 |" v& l5 b
客袂空佳节,莺声忽故园。
8 j* u4 O9 E3 O8 D2 j不知何处笛,吹恨满清樽。
' |9 p, k! G9 I
/ p: v' q  w( k9 Z$ t这首诗中充满着萧瑟、落寞之感。春天的景色倒是很美。
' a. Q' @' z8 V' T  Z6 _3 S鲜花纷纷开放,装扮着田野,村边柳树绽芽了。
8 r# _9 d2 V, w) ^8 i/ _
0 u; R8 s9 p# O" Q但是,由于作者客居在外,心景肃瑟,正是这个原因,
  T; N$ a1 p# D. i- h它写诗说,说“客居空佳节,莺宛转啼唱”,0 A; l$ E7 r; T& a1 u; \0 j, p
过节是草草了事,(草草随时事)诗人自己仿佛回到了洛阳的故园。$ S$ W' H' i  b, L3 h% r
但是,远处传来凄凉的笛声,诗人的心头充满了人生无奈的怅恨。
. W& x) r: z: }. x8 V
% ~' X0 k( r: P% P6 T; A" o8 Z8 x6 _6 R9 X$ z7 O$ a: F
另一个和尚诗人仲殊写的一首寒食词
# X  m6 S# R! z$ C: H! ]则透露出一种看透人生的顿悟之心:
' R6 f; v# @" @+ C% E诉 衷 情·寒 食
5 E! H4 @: e6 U3 U$ E
: ]" }& u, e& Q. Y1 x% P涌金门外小瀛洲,寒食更风流。红船满湖歌吹,花外有高楼。
5 |& ]! A9 m( M, j) A晴日暖,淡烟浮,恣嬉游。三千粉黛,十二阑干,一片云头。
1 H; s6 O1 c' @  s: G. }3 ]8 g% I( e' _9 E7 A* q
这首词的前半阙,极写杭州西湖寒食节的热烈场面:
4 T* D' }: Y+ w+ g# b红花酒地,红船满湖,红男绿女,游人如炽,一派歌舞景象。
7 v& y, a5 h1 w) e8 S" W& V$ N% p/ s1 Y
但是,下半阙在浓艳的背后,却透露出# `/ h- ?) y2 G2 d! D( I! X( p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冷峻的道理。5 g0 E* ]* ^: g

* G  a* }- m$ z7 C. }* f- r世界上乐极易生悲,天下无不散的宴席,
! ^( {3 ]2 d0 k+ B- t好就是了,了就是好。1 \( Q6 z2 u' B. L
荣华富贵都是过眼烟云,
3 q) w( m4 K# V9 n+ h繁华尽头处,悲哀暗暗来。6 B$ d/ ?8 w4 j+ k/ ~8 @
舞榭歌台,最后都变成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 r6 l1 m# X# T全诗读来触目惊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华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4 00:3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清 明 诗 句 名 篇
0 k/ F4 [8 q# {6 s; }3 O0 n) k4 a1 }9 w
" O* b6 i. T$ b3 F) g. S( I
《途 中 寒 食》(唐)宋 之 问/ g" f$ o& C8 o; M
  W# N6 A7 c; N& s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7 v3 W+ B4 v+ i1 w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 W' W5 A0 l6 |$ l! V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I: U, L4 w$ i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4 s2 C0 ?& x% ]% G) M+ v0 L' s3 n. s3 @
6 Q5 T8 x6 U' V# `$ X& Z/ ^) t
《寒 食》(唐)韩 翃
' I# w: u" X3 |+ w$ O  X- B& x9 {( H; b- D/ m) y( S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h3 a. G6 p* x6 f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h6 N& z8 @6 D# Y+ D" O% r
6 o* ^8 U7 ~& r2 k' t- d
) e; {$ v- h3 x1 `8 \$ ]《闾 门 即 事》(唐)张 继& D6 P0 i  s0 k% N! \, O
+ ?6 F6 @' P# f/ f- H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t6 \' M5 z( O8 C; ^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9 R3 z- k& v2 q+ H. Y
, m. z( l! R/ x, Y( O' [
% r( C' Z: J8 k0 P9 d
《清 明》(宋)王 禹 偁
7 `: k. a" y& ?5 K( n$ c) K# c% }# U1 C7 a. g+ Z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 [+ t" C7 L; h4 |2 B1 k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i% o8 g! ]0 p: K
7 g; E& `& F& |9 W2 ^  [! x
. Z! Z/ a; k8 Y4 h0 N1 V9 ]( w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 惟 信3 e) z1 F5 r7 ]  i6 w
$ t1 \1 ?! h+ j% K* A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o9 p# A8 _1 `& _) E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q, Y% k' ~% `
$ o4 I) Y& w# g
《寒 食 上 冢》(宋)杨 万 里0 x3 m2 c) K- L" d! O8 J/ f9 U
3 p8 G3 {8 ?! _' c/ A; e0 [" b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9 ]5 j+ T9 c) j' J7 _- J0 W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3 j6 ^" e' @, ]4 z! g
( g. e2 c! d. K/ J' O, R% g+ i; O5 Y& P0 N, Y. L7 h
《郊 行 即 事》(宋)程 颢
1 T/ K7 C# u6 X6 V0 f* y6 Z
: f( u% N5 n% B# `$ t0 h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5 j6 w! Q: ?8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4 o1 s. a# `7 u- V1 _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9 r& v9 t8 k% m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I. S) u5 @4 i4 l% S

7 t4 e  K: [" `8 U6 W2 Z
9 N& b4 u" Z$ [) M# i  n& E7 Z4 M《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 启
% `  i9 m2 \( x/ p8 g
( s# d5 t2 N  e$ {% [) t1 h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3 Q7 b  e: Q$ W: H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墳上子孙来?
& z4 [, p5 u) e- R# y4 h/ ~2 W4 \
( W! }7 m3 a/ _3 \3 ]: e! Q/ G; F% J. E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明)王 磐
& J- I% @" P% _# y5 ~7 a, P) Q' O$ e+ r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1 N* |6 @5 d4 H
绿野晴天道。6 C: o- f6 N; Q# F4 _! o; L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8 c) P' T4 q; f) w' d2 U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 Z- k% t0 I' v( ]
" \; j+ |, m) B9 x+ t/ J葬 祭 名 篇 % j! f/ w+ X3 Q* E+ W, o; f
2 I3 H3 _% s) S) \
十年生死两茫茫
/ b" k1 Z' y5 G  U7 M( E
5 ^/ r" }$ _1 S
7 r6 o0 E1 @( @7 G7 R-----苏东坡悼爱妻词赏析 ! ]5 r/ _5 c) a- C# J, G. O

. i; b0 D( C: ]7 C2 b   江 城 子
3 l2 f) |4 z  U  H% t, ]" G1 F8 H/ p9 t, z- l4 b* v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Z( T! e# i" k5 \! k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3 r( E1 B) T. y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8 V- ^; q1 i4 E9 r
, W+ ^" M* }: f% T9 N% ^9 a! a4 Z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 a, m9 Q2 \: J# K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b! M5 s+ y$ J2 A; z) Q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6 x0 B) S, x/ N, V4 I' Q; e$ d
3 `- l, a7 [* x0 t6 v
这首词是宋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所作,
# T2 Y  k- o3 H2 v" K* o: C苏东坡做了一个遇见亡妻的梦,
5 c' M' R+ b- q+ H9 m醒来感慨系之,写这首词,来表达对妻子的怀念。
! Q3 e. v9 g& K* I: i此词开了悼亡词之先河,被行家视作悼亡词中绝唱。% L3 d, t8 q* P/ E

9 y4 T2 }- @, Y  [& ^- p上片一开始,
/ H" I9 S4 f* s0 b作者并未以通常的写景、写情起头之手法,
$ ^9 k; P* T' o# V9 e' S: K而是直接进入叙事主题。1 p4 f' q$ G$ n& ?: i& K# {

' E  s, z& r- M4 J# z7 ^+ B2 ~7 b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
% h! @1 g+ ?5 j$ d苏妻王井病逝汴京(今开封),% @- Q+ Z) ~% A: k! ?
夫妻一生一亡正值十年。
4 o- g$ x, ?9 P6 ~: o( a8 S; Y
# z5 [% W" _4 ~) p8 H9 p因分离已久,茫然不知对方这些年如何渡过。
  w) \5 ~$ Z9 {* u) n因此,“十年生死两茫茫”。
) Z2 x6 h* }, M! y; \; |3 G# J+ j& L0 s$ p" ^
这不仅抒出生者的深哀至痛,也为后面的相逢应识打下了伏笔。+ \9 }5 Z  V* M  N7 Q- P

, g  t, ~2 l  \3 ]2 D7 ?' V“不思量,自难忘”出句貌似平淡,6 [3 g3 o0 ]/ p  F; w
却流露出夫妻间那种深挚的情分。
* e% X) y# B( h; w, n  C4 S. }* I# g
妻子的音容笑貌早已深潜作者的脑际,+ G6 O# A% g; f
不去想她,她也不会在心中抹掉。
% X1 T. S( f0 J/ w' V, i9 r0 W8 c% [, k2 c7 _' Z
下面点出亡妻的墓地。$ @  C+ b5 a/ f. a# _! L3 Q3 M
“千里”指其坟葬在眉州彭山,. [1 U& M6 d3 v6 O" @4 g# q
相距作者当时所在的密州(今山东诸城)已逾千里。
" E: J- O$ S0 l% q
/ M- U4 z7 N/ m6 s遥远的孤坟,即使寂寞,有贴心话想倾诉,
- X: {7 ~9 D/ v! f: p! e- ^亦无法立刻赶到密州,岂不更添“凄凉”。/ g( S! Y7 C7 |# R( X2 n. S2 K+ l; t

6 U: r; U* D2 U所以,用“十年”和“千里”,& x# r- g" ]! i7 {% j
将时间和空间上的跨度,
: K% u9 V5 P! s1 Y) N* F% {再加上夫妻间生死界限," y8 F% f1 f! m. ?3 u
以此来强调作者对夫妻不能相见的无限沉痛的心情。
! B* Q. {) W- v: {) g7 \, M. l% W. i- J, d7 S
既然如此,那么只有在梦中沟通了。
: R2 w5 b# d! x但作者并未直接继续写梦,而是先宕开一笔,
3 e! D+ V2 v( ~# D, a用设想“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1 X9 n; C, x# R2 y6 ?2 H$ D- _% T( S& Y( c
因为在这十年中,苏东坡仕途失意,
+ o8 ?4 M- i" {  T6 t! w4 G- F生活颠簸不定,神情疲惫不堪,7 z: k4 V4 v5 ?
再加上年化而容颜哀老,
4 Y& n0 Y) z. H面貌自然变得使亡妻认不得了。
$ x) a% r$ Q! {& U3 i6 H
" N' L8 E$ \( d这上片的最后一句," I* @+ O" u* n/ r
又将词推向作者隐痛的高潮,那悲凉的心境催人泪下。3 A( y! V; @. q- O- R# J% g
; O) U" b' L1 E# ?
下片进入昨夜的梦境,
5 F+ w9 k1 f) j然而作者下笔未将凄凉、伤慷的气氛继续下去,' z5 o# F5 i4 q7 b  S: n: }
而是忽地还乡回到新婚燕尔之情景,: ]% {3 s9 G. S% p: Z3 ~, ~" P
“小轩窗,正梳妆”。
+ p9 R' w4 ]1 Q2 W
" f% V; y# t1 x! s9 ^作者清晰看到了真实美妙的画面,娇妻在窗前,: |( o4 w+ R* O4 ]9 F1 ^9 g2 M
桌上放些花粉胭脂,对着铜镜梳妆打扮。' A  _0 F; D5 h' O, I# \2 q* C
' x( ~" i/ [, P' n2 |+ P
紧接着笔锋一转:“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8 z% F; L% L8 V! ^' i这句与上片“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相呼应。
+ Z  w+ o$ s8 A( S% d( P
. e7 W: O' v1 i7 C! {0 ~3 ~梦境虽不受时间、空间和生死界限的限制,, A3 G, `* y7 `# S/ b& |
但即使真能相遇,也会因夫妻分离久远,; @, k) L1 k+ P( k5 r5 w* w  I
还由于情感波动,思绪如麻,话不知从何说起,
- I9 i6 K: P+ R只有淌不尽的泪水。这里写的不是梦境,而是人间真情。
' l3 H. g. a8 \3 A8 b! D
" s4 Q; ?0 {6 E6 ?+ Q最后三句是作者从梦中回到了现实,9 d, L1 q5 F& Q" |) N1 u
作者料想在异地短松岗的墓地,6 S3 E) ?' s' F& ]' S% e. W" [$ l
亡妻伴着明月,长年孤独悲伤地思念着丈夫。
. J& F) N5 N" X, C; X  H) R; S1 O5 q1 s. P1 u" e
作者以亡妻的断肠柔情,来表示自己对亡妻的无限怀念。' @$ {% }" F6 s$ b
作者写此词的高明手法是先叙事,再言情,- U  W6 `7 g' E+ Y5 q6 F! m' z
最后以写景结束,让人无一不为之动情。* e5 l$ b& d1 k$ [" a
) {/ _& |* Z3 U" V: E6 R2 O( q
这首词结构严密,直抒胸臆,淋漓酣畅,一气呵成。
% T4 f# R, F: v5 u( {3 V) t5 l" `3 `! q: e$ |! l. q
在技巧上极尽曲折跌宕,起伏突变,, m+ x; k$ \. u) h4 |
写梦前怀念感情深邃,含意丰富;
9 [% D' `8 v% d7 }8 k7 R- F2 E写梦中相逢情感执著,动人心弦;
" {8 y1 P% B9 T( ~. ~! Y% ~  R; f/ n7 t写梦中相逢情感执著,动人心弦;6 p2 _: w: J6 f9 w" G5 g( b' t
写梦后伤感用词朴质,寓情于景,一泻其妙。8 |# p: k' X+ W" O' ]
9 Z1 V# t7 a" i( o" l
这首词语言纯用白描,自然真切,
) h7 q' Z. Q' V$ @0 v( k毫无斧凿之痕,用词凝炼深沉,音响凄历。
4 m  u* c" X0 H0 f" A3 C  \全词句句有声,与悼亡之情十分契合,3 `1 l% F. y5 P: M$ Q) J/ z
感染力非一般哀愁之作可相比。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华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4 00:3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明.扫墓 4 _. [' L3 V9 W% w' z7 l& \! K+ n

7 i! i" I& b& Y; v3 y; o(一)& D- N8 L4 e5 X# x

  L- `3 g! f: n  _; q! h如果真有灵魂
4 C! R  s, X% u那么这里
- B. A& H& n' l( e" \" J  x一定比人间
% w2 C6 f2 r' Z6 i0 j热闹!
# Z1 X& F. u& A# ^8 R; Y) H4 \2 `! n7 l- W
& ?% g/ a9 f8 W7 q. A& s; F
(二)' p. c" P: C: J7 |9 e

6 F; J6 n( e$ J8 q& u墓地中
  ^' {3 t0 X# \: A+ o& ?& c+ G, O走过. y' ]. V; B/ N

4 X1 {- K6 G1 W; o0 J6 w( L) s4 t我活过了千百回
- e! Z6 c0 y" d# A( w
$ g. ^5 c  j' Q, }+ d) s, Q% k
. t3 F1 S) E" h" b2 l4 q4 d清明诗1
, o+ J- n8 X9 Q( Y/ V0 j
6 ?9 k3 _9 Z7 S4 r5 Y; O- b* _: c' c2 v  }" A/ _
清明时节,四野俱晦。
7 h, H& e, Z6 |7 S1 k悲风阵阵,愁雨霏霏。
1 r% _$ _* W1 K鸟雀侧视,草木竦立。
" v  k( }9 C: ?- U. o0 O7 g举烛烧天,叩脑捶地。
; g& ^5 R% q$ |! a: Z& p$ q7 D既予人生,何置人死?
- M4 o; g% m! ^* C$ C5 V) G还我至亲,神明不理。
4 ?. F. p: C% v  w痛哉惜哉!歌以悼之。
& h* ~+ s& z$ _+ w, k3 C. o9 q
8 B  y( N- o( m3 @6 s/ Q7 d清明2: r2 y/ n; C, P; ]0 w. q: h

2 _' q5 J! g8 r! |7 m5 r雨疏风清柳婆娑,飞花不解行人色;
8 y% P. }0 l4 P8 }2 c4 Q) P当时轻狂笑来世,如今黯然悲奈何。* y" q% @" c7 [, k: d) {
冢前松柏相拂拭,新碑杂尘自销磨;7 n% o0 P" C& G0 @4 f8 Z
帖法右军成丧乱,始知人间有蓼莪。
4 y$ g: U, |; b  d# J1 M* a& t7 h2 c( J+ A- H

, M8 D- T, h0 t- N: w# W6 a清明 $ E* O- [  Y4 q
/ P, n0 X( h, _' u2 I# e# H5 D* R
农历上的一棵青果! q# F  g6 x# o0 {& L" S9 p8 l9 m- t
朦胧在细雨之中
2 G  q/ I+ @9 l; {: u  O/ B她的情绪在萌生 鲜嫩的7 g! c* N$ ]( T. }# V' |8 N8 K0 e
忽一个早晨
# P* X3 s- e; g" o/ y" j3 c窜进她的情感世界的人1 T1 x% }1 Q4 s$ t- x/ W* i& |1 x
不是湿透衣袖8 Y8 ~: A+ [! _5 K( ~' \; U6 L
也便沾满忧郁
+ ~7 b* N1 S5 l" k4 c* P
2 ]9 p! o# N1 l3 ]! F1 T- Z翻过这页无言/ Z2 Y7 h  K4 E6 E  }1 o; k  Y0 e
小跑 艳阳高照( v+ x" I5 q$ U  _& J0 S$ p" M7 ^, X) Q" O
浓抹重彩的是热太阳下
+ ~8 g/ ]3 g) N+ l) b老樟树和知了$ i: l' Y9 }- @+ v7 j$ R2 Q5 ^
还有渔塘还有小溪
, p3 O9 i: q9 O( U1 y( E耐着性子温和地守着
, G; R6 m$ Q) U! c% t* S' n蒸发的午间
8 z4 _* \0 N; H% ^2 ]顿生厌倦蓝天白云
, ]/ `( D5 |2 a) s
% f* |2 S6 a* a) @" y7 W% a这是清明的高度
+ q2 x% b2 z1 c) p/ O. p# ]生命和憧憬逝去
3 f2 B# M, ^" T季节轮回
& Y: d, }! i% T唯一要做的是* J8 ?& Y' |( j& h/ ^1 Z7 @
在时下深纹的额头  Z5 q4 ?5 R+ y) F3 Q1 `
去摘那棵青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4 00:39:12 | 显示全部楼层
PS:清明寄哀思  F3 v0 x3 f+ I0 {2 F; ]
在这里我们尽情道出对亲人绻绻的思念, % E" ^( F! h' F" k/ _* j
洒下所有的泪,回忆不再是生活的负担。
. g' J! y, q) _8 _" m在这里我们再次体会人世间的爱心与温暖, . X) c% I6 Y# t: Z2 o" @" W$ r
拼合破碎的心,微笑着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0 u# i- [# ]; S: v

- ?  o1 l. h# e3 ^7 U在这里我们感慨世事无常人生苦短, . ]) Y" f  ?  ^. Y
曾经真正爱过,生命便不存在遗憾。 4 s- l/ t- C- t8 s# x
援手于他人危难,自己在挫折中保持乐观,
, A' g# ], l! O4 |只要心中有爱,人生永远是美丽的春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华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华人同志

GMT+8, 2025-8-2 22:10 , Processed in 0.064353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