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入大殿应有的礼仪: - N9 P S1 ^3 o! h8 @3 J$ g" M
4 ?" Q+ \& w m: ]1.缘左右两侧而入,不可行走正中央,以示恭敬。若靠门左侧行,则先以左脚入,右侧行则右脚先入。
6 \2 Y. O- x/ o% v2.除佛经、佛像及供物之外,其余不可带入。 % i0 s, m0 w+ T5 q; p$ c
3.唯有诵经、礼佛、打扫、添油香时方可进入,不可:以佛殿为通道,,任意穿梭游走。
" A0 S2 Z7 @9 g( b; |6 s7 L4.进殿之前当先净身心,洗净双手,进入时不可东张西望、到处观览,礼拜后方能瞻仰圣容,默念偈云:「若得见佛,当愿众生,得无碍眼,见一切佛。」
5 J& Q0 j; ?( B. }# G5.于佛殿内只能右绕,不可左旋,以示正道。大众共修绕佛时,注意转角处,不须住脚问讯,只要向上齐眉即可。 N0 n2 q7 Q F. E5 T: S5 u; f
6.于殿内不可谈世俗言语,更不可大声喧哗,除听经闻法,全体禅坐外,不可坐于殿内,即使讨论佛法,亦不可高声言笑。 + E/ L [% S8 ~( K# E- }+ w
7.于佛殿内,不得支脚、倚壁、靠桌、托颚叉腰站更不可笠杖倚壁而立或涕唾污秽等,坐时不可箕坐。站立时应放掌或合掌站直,以示恭敬。 % R, R0 k2 P2 d/ |; K
8.在大殿内勿打呵欠、吐唾液、放屁等,逼不得已时,应退出殿外。打呵欠时应以袖掩口,吐唾液时用卫生纸包好放于口袋内,勿进进出出影响大众。 ( d0 e7 Z2 b& h8 r3 O3 y
(二)如何尊敬佛像: 9 n6 {6 `# }# {0 {8 e; l
$ q; h7 x8 @+ k, m. x
1.不可批评佛像之庄严与否,凡佛像不得安于卧室内。
+ s; x0 \3 T& ^2 X- r2.凡经过有佛像处,应当整衣礼拜或合掌问讯:如在经堂、佛殿应当礼拜,如因时间、空间不便,可合掌或问讯。 ) g7 R" l( Z5 D& t" I
3.见有佛像损坏,应予妥当进程,切不可任意堆置:
; C4 m, V9 r3 z- ^; d(1)佛像若有损坏或不洁,应尽量修复,如重新裱褙等,并使其洁净。 " r% b3 z9 H* F
(2)如无法修复,纸制者应以恭敬之心火化,并将余灰持往净处掩埋。石雕木刻者,以恭敬之心火化或分解后,洒散于河川大海,勿使人践踏到。 - \3 w4 n& C3 z% d$ @
4.上香的方法:上香时,用大拇指、食指将香夹住,余三指合拢,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观想佛菩萨显现在我们的眼前,接受香供养。如果人很多时,将香直竖向上,以免烧到他人,然后走到距佛像三步远的距离,举香观想拜佛。 0 J% f: b) y3 e0 ^. @
上香时以一支为宜,若要上三支香,则将第一支香插中间(口念,供养佛)、第二支香插右边(口念供养法)、第三支插左边(口念供养僧)、合掌(供养一切众生,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贤圣)。 ; ~- Q8 k( Y3 T5 ^8 r$ H
5.点香时不可用口吹火熄。将香插好后,退半步问讯即可、不用一直点头。 # g7 T) ]* \: N5 F' J
6.如看见佛像或经书置于不洁之处,应当捧持移置净处。若见有人对佛像不恭敬时,宜私下善言相劝。
+ E4 [6 r6 c" ?( F# f
. c/ X7 A4 P$ i# k6 p8 L拜佛宜从佛制,其拜法与俗制不同,兹将拜法详述如下: 2 Y; V. `7 x% _7 _, @
" F- Z0 @7 A+ O i- f$ E8 T" l/ Y(一)两手(十指并拢)和掌(斜向上)当胸,站于蒲团之前,两足作八字式,左右足 跟距离约二寸左右,足尖距离约八寸; 4 w2 S! x; f; }( d2 @* ]/ X2 S
(二)分右掌向下,按于蒲团之中心,左掌不动,两膝跨开,跪于蒲团上
$ ?$ l# g( z' ~" X. I; F7 l(三)以左掌按于蒲团之前左边;
0 N4 r# n: k8 ^# v3 Q; i8 i" D(四)以右掌从中心移于蒲团之前右边,两掌相离六寸许;
3 h9 f" D/ g- s6 Q(五)以头按于两掌中间之蒲团上; . N6 C/ O7 I$ I& H, c
(六)以两手掌向外边翻转(手心向上,意在以两手承佛足,头面接足礼);
Z% I# C4 B) `# u9 e4 Q(七)以两手曲指反转,仍按于蒲团之原处;
) A& h' p5 q! T(八)头离蒲团由伏而起; ( H6 T$ u+ e, H1 D# f* E9 K) E
(九)以右掌移于蒲团之中心;
) p3 Q: C9 L, u- t; |) v: Z9 ~(十)以左掌离蒲团,置于胸前如合掌之状; 1 d' r7 }3 x, z' i' n' r7 h- ?
(十一)以右掌用力撑起(两膝同时离蒲团),合于左掌当胸,此为一拜,至少三拜,多则以三数迭加,如六拜、九拜、十二拜等。
# i1 B7 k6 y1 n0 A% w7 e( O拜毕后尚有一礼,如世俗之作揖,名曰问讯,乃刚拜毕两手合掌当胸时,即以所合之掌微侧向下(是时鞠躬)放至近腹处。后以右掌置于左掌之内,叠成拳式,缓缓从下向上举起与眉齐(是时已直齐躬),再以两手徐徐放下合掌当胸,手心向上,右手叠至左手至上,两大拇指相接,此即大三昧印也(弥陀印即左手叠至右至上余与三昧印同),此为拜佛礼毕,头再略一低而已,手便撒开而退。 * r8 Z7 t( ^/ l/ ?; n/ [ X
/ F' B% w6 n+ N% }. {" Z5 p3 V+ J- y% p3 u8 y# f! B
入寺须知 % N+ W" c' p0 L( F1 `" ~' `5 |7 U
* _& f# K& O- H: H& N9 w佛教团体最重纪律。受了戒的人,学过威仪,自然动作合礼。普通学人何能懂得?不免招惹讥笑。特为写出几条通常规矩来,作个参考: $ {" M* X3 ^- ^9 L7 c( e& f7 t: j: s
1、入寺: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俱当顺着个人的左臂边行走。入殿门里,帽及手杖须自提携或寄放他室为佳。万不可向佛案及佛桌上安放。
' \5 ~' e5 `3 G2 _3 ^* I5 p) ?2、大殿中央拜垫是寺主用的,不可在上礼拜,宜向两旁的垫凳分男左女右去礼拜,凡有人礼拜时,不可在他的前头走过。 * q1 \0 V3 @; B* G9 F' [
3、阅经:寺中若有分开阅览的经典,宜端坐阅读。须先净手,放案上平看,不可握着一卷,或放在膝上。衣帽等物,尤不可放在经上。
( h q# t( h; }% S4、见僧人:见面称法师,或称大和尚。向他顶礼时,假若他说一拜,不必再继续强拜。凡人礼佛、坐禅、诵经、饮食、睡眠、经行、入厕的时候,俱不可向他礼拜。 7 }( T Z2 Q r! z- S
5、法器:寺中钟鼓不可擅敲,袈裟、海青等物不可乱动。 6 L* n8 F% j Z+ f5 q7 h3 [8 m
6、听经:随众礼拜入座,如己后到,法师已经升座,须向佛顶礼毕,向后倒退一步,再向法师顶礼。入座以后,不向熟人招呼,不得起坐不定,咳嗽谈话。如不能听完,但向法师行一合十,肃静退出,不得招手他人使退。 ( w( r% p! l) i5 `4 U( a
; } s( K3 j7 c
+ o2 D: k( d; B {
出处:中国佛教文化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