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5-29 20: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十二章 4 B; x( ^, ]0 z5 `2 }' G9 r+ l
0 g" s* z, L& \! O- X
8 \& @& e, C% N, N
( P4 B0 n7 S1 o$ b7 {1 }1 n& Z& }4 F
澹台德沁赶到集结地点时,到达这里的军队只有二十一万,除了重甲骑兵和雁骑各十万外,鹰军还有一万人也到了。澹台德沁不大懂得指挥鹰军,便将之编入雁骑,共同作战。9 @ U7 I" D9 B4 W3 b# ^2 u- o
. S/ ]$ P* u# J0 H6 w& V/ h
本来宁觉非的计划是派十万人马在燕北七郡佯攻,其他四十万大军借道西武境内,衔枚急行,在南楚西北边境的剑门关、堰塘关、越州城、金山口一线发起突然袭击,必能打他们个冷不防,一举攻破南楚防线,然后围点打援,将南楚的北方重镇燧城团团重困,将赶来救援的南楚军队一一歼灭,再挥师东向,与佯攻燕北的那十万兵马前后夹击,攻破燕北七郡,至此南楚边关残破,国门大开,要拿下南楚便指日可待。2 ?% {5 k0 a. Q
, |, n& }, H' K! i5 f; W
澹台德沁接掌帅印后,因兵力不够,又事起仓促,却是不能按原定计划干了。
+ Y; C$ x& S* Y6 P; I6 |- H, X+ ~: p" G5 V# ^" U0 a
在他出发之前,宁觉非抱病进了宫,当着澹台牧和云深的面,向他详细分析了目前的形势。他认为佯攻燕北的行动可以取消,建议澹台德沁率领目前已经集结的兵马立即取道西武,沿着奥特山脉西麓,直扑堰塘关和金山口。南楚这时即使已经知道了他们在集结军队,也一定都认为他们会猛攻燕北七郡,多半不会料到他们绕道西武,必能收到出奇制服的功效。北蓟大军一旦突破堰塘关、金山口,便不必顾及身在剑门关的游虎,立即东进。这时,在北蓟陆续集结的其他三十万人马再猛攻燕北,与澹台德沁的大军内外夹攻,定能大破一直被称为“铁燕北”的这道屏障。4 D3 H1 |# w! s9 `6 m0 z
' K; c3 K6 n' s; ] 澹台牧听后,拍案叫好,要澹台德沁依计而行。
) `" l' `/ C2 n: w
& z" h4 }6 O6 `' @( r$ d( M 云深也连连点头,称赞宁觉非此计大妙,过去几日一直盘桓在他心里的担忧顿时一扫而空。# O# e0 u! K. f d
5 \2 P( t3 V0 [ 澹台德沁当日便兼程南下,到达集结地点,整编到达的二十一万人马,准备出发。
# k, q) I: N! V- U6 V2 `2 o' A) o0 b% J" y
就在这时,北蓟派在燕北的探子传来了一个重要的消息。南楚朝中内讧,愈演愈烈,章纪一系继续向游玄之发难,并质疑荆无双与宁觉非的关系,紧急召他回朝,要他去解释在这次进军北蓟中的所作所为。荆无双对此大怒,却又无可奈何,只得将军权暂时交给宫中派来的监军。这位监军不懂军事,却在燕北作威作福,瞎指挥,已是犯了众怒。陆俨等将领正在密谋诛杀监军,重新上卧虎山落草为寇。目前,那监军完全不能服众,下的命令无人听从,军中各行其事,已然不能彼此呼应。其他六郡还稍微平静一些,燕屏关内已是一片大乱,监军每日与武将争吵不休,军心不稳,士气低落,许多百姓见势不妙,已在扶老携幼向关内迁移。" t% i( ]; {, D! `6 g
" c" Z7 V7 H4 C) x
澹台德沁一听,顿时见猎心喜。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觉得机不可失,若是派人赴蓟都请示皇上,再等到回音,只怕机会稍纵即逝,此时万万不可坐等。他立刻改变了原来的计划,命令大军星夜兼程,赶往燕屏关。' X9 @& l; b- H* O; J
% \ P! r6 X% r
当二十一万北蓟骑兵突然出现在燕屏关下时,关上守军立刻一片混乱,竟是战鼓与警钟一起敲响,接着又点起了烽火,显得心慌意乱,手足无措。
& ~7 _$ v5 z0 N" J5 B) L
6 N, D3 ]4 X$ i% u0 q 挠攘了好半天,城上士兵才想起向下放箭,混乱中却是射得歪歪斜斜,杀伤力甚为微弱。
, D) ]5 R8 Q2 h2 ?
4 B% u2 t/ B* Z! A: A 澹台德沁与副帅大檀明见状,对视一眼,不由得哈哈大笑。北蓟众将士也都轻蔑地讥嘲笑骂起来。: s) x \$ \+ W8 I
. |* F. P& j% _ v- Q3 z
澹台德沁一声令下,北蓟士兵张弓搭箭,无数长箭立刻如雨般飞上城头。南楚的不少士兵中箭负伤,哀叫声此起彼伏。北蓟士兵更加奋勇,推着沉重的撞城机向城门撞去。
0 ?7 e, R7 F' Q; X, h, k, o4 }( |, x& c- s
不到一个时辰,潜伏在城中的北蓟探子趁乱摸近城门,从里面打开。北蓟的重甲骑兵立即纵马,抢先冲了进去,如潮水一般涌入城中的大街小巷。
8 h: ^' g: C# `# K
5 _: z2 P; l3 N( [ 这时,南楚守军已沿着长墙向左右两郡溃逃,澹台德沁下令“穷寇莫追”,只肃清燕屏关中的敌兵即可。
1 @! A1 _$ C' U9 K4 z. S2 e& {" Z1 D4 @, T8 I! p/ g
这一次攻破燕屏关,北蓟骑兵在探子的指引下,重点搜索了军营、将军府、州府衙门等地方,随后又把居民区察看了一遍。
# k' K1 l& v+ |7 Z, F9 r2 U# S( M
南楚的文武官员早就跑了,百姓也都走得七七八八,燕屏关几乎成了一座空城。( Y( @: L4 b& a% F+ b/ |
/ R6 G/ i7 {4 e: x1 s5 I$ c
澹台德沁占领了燕屏关后,只呆了五日,正要分兵扩大战果,将其他六郡拿下,便听到消息说,定国将军游虎已从剑门关率十万大军前来救援,即将到达地处两关中间的燧城。
9 G; O7 `/ p3 W/ D7 Z
8 A$ d" g- l, Z" b0 t6 ]0 i0 x 澹台德沁是位勇将,三年来却一直没有攻破游虎镇守的铁燕北,心里窝火得很,一听这个消息,立刻热血上涌,急欲去与这个宿敌决战。
4 w Q3 M' y, y4 @7 |& N7 ~7 O( _1 `$ L/ ?/ i
他留下五万雁骑和数百名伤兵留守在燕屏关,等待即将后续赶来的三十万兵马,自己则率领十六万人进关,向西直奔燧城。2 R: B& l: N4 S+ F) O3 ^
5 N; `5 s" U# d+ p0 E
他们走后,燕屏关仍然风平浪静,北蓟士兵渐渐有些懈怠,只一心等着自己的军队前来,半点没把南楚的残兵败将放在眼里。+ k! f" x0 [0 B% y$ b
c- o. ^* d0 ?7 a+ i
第三天夜里,大部分北蓟将士都已入睡,只有几支巡逻的马队在街道上游弋,得得的马蹄声在静夜中显得十分清脆。# K) @5 K$ y0 O: H7 w
! [# B, X0 r* H( D
忽然,黑夜中响起轻微而急骤的“嗖嗖”声。
3 g9 z( _& t# c' b/ X4 g" a
+ r; U- V9 B) M9 H4 @ 那些巡逻兵还没有反应过来,便全都应声落马。他们身上都插了不少短小而锋利的弩箭,这正是南楚著名的连珠弩所发。! M9 A" Q1 y. T0 D2 v
/ p) U9 Y7 z3 n! P% @! P! a7 o 从黑暗中立刻窜出来不少大汉,手起刀落,便将北蓟士兵全部砍死。北蓟的马惊跳起来,正要嘶鸣,那些汉子手疾眼快,回手挥刀,竟将马头全都砍了下来。9 X9 `/ U; U! G; R: p1 E9 M
$ P0 ?; k& e8 [/ _4 ?; { 这一次突袭干净利落,全城各处所有的北蓟巡逻队几乎同时被诛杀,且没有发出一点声息。
( Q2 K* {0 K+ e9 E9 q
: g% c5 D M! F/ K* ?( d7 I2 h 接着,又有不少南楚士兵源源不断地涌了出来。他们似乎事先经过训练,行动迅速而准确,无声无息地接近了北蓟住着的原南楚兵营,随即纷纷打火石点着了裹着油布的箭头,便向兵营内射去。1 J) J l Y; j. i5 U! i& G6 q+ i% q4 \/ S
8 X, z# r+ g7 b& A$ Y$ f
营房皆为木制结构,一点就着。这时万箭齐发,风助火势,顿呈燎原。兵营在顷刻间便成了一片火海。
e+ f8 P0 _, S+ ]8 ]/ k# O( Y
( m9 S, D9 O8 M( A3 ?% C- t 正在沉睡的北蓟士兵们被呼呼燃烧的声音惊醒,顿时大惊失色,吼叫着夺路而逃。马圈里大批的战马也纷纷踏地嘶鸣不已,不久便有挣断了缰绳的战马狂奔而出。7 Z+ K6 w3 o3 v% m. t2 y
* c* V! l2 U" `6 Q, U' A$ F
南楚士兵团团围住了兵营,见无人的空马驰来,便闪身让开,阵后自有人冲上去捕捉。一旦有人影出现,他们便立刻箭发如雨,将之射成刺猬。8 Z8 R5 q$ p. Z
1 T; D$ L' n, } j H
这场残酷的屠杀直至凌晨方才结束。 j5 O- ~& H- r7 {$ b
8 ~$ S% V% x R4 \+ J# O3 a) }7 y
北蓟的四万余名战士或葬身于火海,或丧命于箭下,竟是无一幸免。战马则逃出来了两万余匹,全部被南楚军队俘获。
+ D7 D8 Y5 Q* e! Q$ R+ |* I! U$ C. K; I% |
整个兵营余烬未熄,滚滚黑烟仍在冲天而起,不时有木头燃烧发出的噼啪声响起,到处是烧得面目模糊的人与马的尸体,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焦糊味。' ~' B6 z9 \- P+ V8 v: W
$ N' ~/ i% D0 T1 L3 P 南楚士兵围在大营四周,全都呆呆地看着里面,良久都不愿意走进去察看。
w2 J* ^: p: `$ f# v0 i) b2 c # r. K% P; M7 h, X
就在军营中腾起火焰的那一刻,在城上守卫的近万名北蓟士兵都是大惊,值夜的副将立即派人前往察看情况,并下令注意关外和两旁的长墙上有何异动。7 k0 `0 u; E% T- X) H
他派出的人跑步下城,只走出了不到百尺,便被从两旁房屋中涌出的大批南楚士兵围攻,顿时叱喝声、喊杀声、兵器相撞声不绝于耳,黑夜中有数名南楚士兵高举火把,只见刀剑齐舞,鲜血四溅。# I2 T+ T7 L/ n, P# i6 L
与此同时,自长墙两侧出现了两支南楚精兵,如潮水般向城头上的北蓟士兵杀来,领头的便是南楚副将陆俨。城门处也有一支南楚军队守住,绝不放一人出关。
, E7 Q( m" R; G/ k- C* s- u# [& n 城上城下立时喧哗一片,将对将,兵对兵,斗在一起,不时有人被杀或者受伤后被扔下城墙,摔得血肉横飞。
& L* ?7 f& _7 x: y/ f+ r 睡在将军府的几位北蓟将领和他们的亲兵则是被荆无双率军围杀,一场惨烈的激战之后,全都身负重伤。- S, x3 M( `7 _, p# `% N
天光大亮时,城上、城中、将军府的这些北蓟兵将不死即伤,未有一人能够逃脱。他们均是血性男儿,绝不肯被俘受辱,只是拼命狠杀,最后全都力战而亡。+ C' w1 p- O8 ]4 ?
荆无双见北蓟数万官兵尽皆阵亡,没有抓到一个俘虏,己方也是死伤甚众,懊恼之余心下却也佩服。这一战大获全胜,使南楚军心大振,全是他定下的妙计。他接到密报,知北蓟军队正在集结,似有南攻迹象,但领军?巳床皇悄?醴牵??翘焱???Lǖ虑撸?锹侵?牧⑹本∪ァ?, I! j6 H; O9 F% w( `. K! U
他先将全城百姓疏散,然后率军队秘密藏匿至城外,再诱敌入关。那个潜去开城的北蓟探子已在燕屏关娶妻生子,半年前便被他查获,已是收买过来,为他所用。等敌人分兵离开之后,南楚各队再分别自秘道潜入,突施袭击,果然一举成功。这一次北蓟军队还是过去的老战法,荆无双对付起来自是游刃有余。
, J6 d) d* P1 X2 t 在满城的欢呼与称颂声中,他却没有飘飘欲仙,头脑非常清醒。略微整顿了军事民情之后,他命令陆俨留下镇守燕屏关,若北蓟后续部队来攻,则依计行事,坚守不出。他自己则再无片刻耽搁,亲率两万骑兵和十万步兵急行出关,打算与游虎会合,夹击澹台德沁。
7 X. d4 b- n" [ 这时,向西推进的北蓟主力已进入了燧城地区。
7 W$ M4 J% d2 T8 c# ^- [! ] 燧城是南楚的北方重镇,地势险要,向东可以增援燕北七郡,向西可与剑门关遥相呼应,若遇敌军深入国境,则可以或从侧面出击,或者断其后路,因而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9 o2 `8 V% I# j2 M) q+ ^ 燧城虽是建在平原上,但不远处却是丘陵起伏,地形颇为坎坷,十分不利于骑兵野战。
; T! l/ P" c5 i( b; J% M 游虎利用地势,又开挖了无数堑壕陷阱,布下了一个巨大的平夷万全阵,这个由当年的扫北将军荆太沧创制的“以步制骑”的大阵在这种地形中就可以发挥极大的威力。
, F) S2 r: G- Z! h. W) d+ {) |( X 澹台德沁却看不出这种阵势的奥妙,只觉得南楚的士兵们懒洋洋地端着缨枪长矛,东一队,西一群,似乎散漫得很,完全不具战斗力。他本就轻视南楚的步兵,这时更是不假思索,立即指挥大军进攻,命令重甲骑兵以“更进迭却”的锐阵向前冲击,雁骑和鹰军则分两翼包抄。
+ Q/ T7 Z1 V7 P8 ?! @/ N 可是,这里的山坡、矮树丛、溪流、沟壑等地势却极大地限制了重甲骑兵的发挥,马匹上坡下坎,常常被阻,需绕道而行,速度根本快不起来,完全失去了重甲冲击的威力,这时的全装铁甲反而成了累赘。; `0 {& D% W) Q. C: `/ m$ S
雁骑和鹰军虽然速度极快,自左右两翼冲上,却很快便落入了伪装好的堑壕陷阱之中,立即被射杀,没有掉进去的人马虽左冲右突,一时也难以杀出。* a q+ K, _9 I5 B% o4 X! [' \5 w
这时,游虎令旗一挥,大阵推动起来,将澹台德沁的十六万兵马完全分割包围,随即展开了进攻。
# q/ x# h6 X, t* x( h5 p/ A# f# T, R 游虎带来的军队有十万,加上燧城的守军五万,在实力上本是比不上北蓟的十六万铁骑,但此阵的确玄妙,利用地势之便,竟然与澹台德沁斗了个旗鼓相当。8 V6 O8 E: [' D
激战了三天之后,荆无双率领的十万大军便即赶到,与游虎合兵一处,将澹台德沁围了个水泄不通。) v0 F& r" h* o- s
这里的南楚将士听说北蓟的五万兵马已在燕屏关全军覆没,顿时欢呼起来,叫好声响彻云霄,全军斗志更加高昂,誓要全歼侵略者。
* \) j) v- R$ H7 X4 R 澹台德沁这时已率军抢上了距燧城约有三里的一座高峰青枫岭,打算固守待援,听闻这一消息,顿时心痛如绞。. T7 g z$ t7 N ?1 z! U
副帅大檀明略微懂得宁觉非的一些战术思想,便与他详细商议,设法派人立即赶回蓟都求援。
6 Y7 R% f' J/ ~8 m 入夜,十几队雁骑佯装分头突围,冲入山下的大阵中,与南楚军缠斗。2 n' i& P5 V d) b# g6 C& Z0 k( e, Z
正当阵中士兵的注意力都被分散之际,身穿黑衣的一百名鹰军战士弃马步行,乘黑夜摸进南楚军中,干净利落地放倒了南楚的散兵,并迅速换上他们的衣甲,悄悄溜出了重围,随后再次换装,化妆成当地百姓,昼伏夜行,向北方急赶。: z" s# d5 m% F6 R r! U+ t
此时的燕北七郡已被防守得滴水不漏,这一队鹰军便当机立断,冒险改走无人穿越过的奥特山脉。) }# ~# B9 V% l1 n. p' G4 W
奥特是当地方言,意即“老鹰都飞不过”。这座险峻的巨大山脉成为了北蓟和西武的分界线,余脉则伸入南楚境内,实为天险。
4 E: D3 p; H) [- \/ n U8 f3 `6 K 全仗宁觉非当日对鹰军战士的魔鬼式训练,使他们虽是九死一生,牺牲了七十余名战友的生命,却仍然翻过了终年积雪的险峻山峰,成功回到了北蓟。* t) T# B: m* M& o. P7 |2 v
顾不上片刻休息,他们便在草原上发足狂奔,碰到第一批牧民后,立即征用了马匹,随即快马加鞭,往蓟都赶去。- Y/ m1 o* s# ~ J
这时,草原上黑云压顶,狂风呼啸,一场大暴雨就要来了。
/ T# \& x* q' q, |3 o0 E 3 @0 I. P$ S# r7 d9 y: A4 d
7 A$ S) e4 a4 Q) j- i& g
[ 本帖最后由 药大男孩 于 2006-5-30 11:23 PM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