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他和那个音乐学院的学生好上以后就正式跟我提出分手了。”% [5 M* ?& G1 G' v$ w6 O8 F
2 p) D6 P9 a6 L
“跟你?” d" L, a, E! y c, [: E 3 ~- S% y" n. J1 u$ m$ n 原本只是网络中一个不经意的过客,却因为一句与我相关的往事,骤然间让我引起了加倍的关注。人往往就是这么现实,在与自己无关的人交往时,丝毫没有任何的投入。一旦因为任何事与之建立起共同的利益关系时,那么对他的角色定位也立刻因为注意力的转移就有了新的改变。3 {! f, \' B1 u }0 a
: Y; q1 R6 i {& C( ^& U# G 他所提到的,是我们都认识的一个人。因为就在四年前,这个人曾经与我走过了一段难忘的感情历程…… ! t0 A0 q0 M9 P4 l3 Y; F3 o+ B; P3 N
半夜里十二点,我躺在出租车前排的客座上已差不多昏昏欲睡。可是,脑中却仍有一点意识在不断地提醒着自己保持清醒。每当这一点注意刺激我的神经时,心跳的加剧便让我混身产生一种极度的焦虑和紧张感。这种感觉,也最终促使我在凌晨时分不惜花上百元的车费横贯整个上海,目的就是为了解开我内心深处的困惑。3 H0 R9 p* J! w* ]4 Q4 T
2 U6 O' P1 V4 v4 u- U 他为什么不肯接我的电话?为什么不许我打过去?为什么下班后没有一如既往地给我消息?# M# E; k0 G ] Y4 b3 r6 @% c8 K
+ V: f$ \) Q+ @! T3 `2 A2 V 到了那里,自然不会让我得到任何有意义的结果,毕竟我不可能破门而入,更不可能在不尊重与他同住的父母前提下让他有任何难堪。最终的结局,则是他勉为其难地下楼来以后,用满面怒容应对我那复杂的表情。几经纠缠,我还是被乖乖地送回了返家的出租车。来回将近两百块,相当于那时刚刚毕业的我五分之一的月薪。. H' o' O4 ~; h7 }: U
* n( o7 b/ |. k+ k1 h 回想一下当年的自己,刚刚工作一年的光阴,一切尚处在懵懂之中。家庭里,刚刚经历过一场风波几个月后,极度压抑的自我渴望得到释放。艰难的销售工作,不能让我获得太多的成就感;父母的“家长作风”又令我无法得到理解和深刻的慰藉。以至于,在选择属于自己的交往对象时,常常带有极大的随意性。用弗洛伊德的话来说,我所在意的不过是死本能的宣泄,而用马斯洛的话来说,不过是在自我成就需要无法满足的前提下追求那种虚妄的高峰体验。% x/ f1 h9 T5 F8 S" g
1 y: z! g) I K0 M: k. @
然后,我就在不经意间选择了他。这个看似纯朴,能给我带来安全感的男人。6 H% f' S, g& M
6 p+ d1 h* S1 c) V9 }- @; G 尽管一个多月以后,我和他的情缘便走到了尽头。不知为何,我并没有太多对他的责难,甚至忘记了在那次半夜强行会面时他的漠然以及分手时他的冷酷。或许是由于内敛的特质给人的第一印象带来了“朴实、淳厚”的感觉。但颇为可笑的是,到现在我都没能直接去证实这种感觉是否是真实的。故而这么些年过去了,我始终对那一次在深夜吵醒他和他家人休息的冲动之举懊悔不已。3 d3 d( J! D1 Y- j! P% K
8 P5 g- \, Q' E8 S4 c( Y! Z. e# P+ | 如今,时光飞速越过了四个春秋,一切与当年相比也已有了天壤之别。我更不再有如此偏执的情绪,许多时候往往把感情当成了生活中很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却并未舍弃其他的一切去投入——经过这些年,自己早就深深认识到,没有一个现实基础的爱,终究只能是空中楼阁。: o- K b$ N1 k. q3 q2 S
7 m: m2 \- M9 ^- y t
直到网络中这位过客朋友的出现,让我从记忆的海洋中重新提取出了这一片信息。无论之前还是之后,我都再也没有如此疯狂的举动。可事实上,这段情感历程绝非对我称得上是刻骨铭心的体验,完全只像是昙花一现的悸动。这又是为什么呢? ' u& t" o" U1 H" ^ ; O# R$ x, h* t; a/ Y+ G6 Q 侵犯行为! 8 M! e8 C+ U' e) ?9 M$ F5 }3 j% n( d2 M: n7 l+ u
我的脑海中浮现出这个社会心理学中的名词。我仔细回味着当初的心态,当时表面上我只是为了探查他是否真的与别人同床共枕,可我内心很清楚这在他与父母共处的生活空间里几乎是不可能的。实际上,我在利用这一举动向他示威,虽说最终我没有惊动他的父母,但他已很清楚地知道:我有这个决心随时随地踏出那一步。这无疑是对他原有生活的极大侵犯。 4 l- J6 K# c4 C$ B' D 0 h2 Z- J7 Y* C- z# K 看似无任何意义的行动,背后竟隐藏着如此巨大的心理动机。而真正推动我把这个行为付诸于实施的,更是相当典型地符合了“侵犯行为”形成的三大原因:- u" \) N5 c" @0 D) V( _
3 K) ^; o# M0 u# D, B: b 在和他相处的那近两个月时间,正好是我刚刚向家人暴露了自己的GAY身份以后被家人更严密监视的时期。所以,我本能地希望得到自由的行动,哪怕只是一时片刻的。在这一情况下,我会表现出更多特立独行的态度与行为,包括想到在半夜里横穿整个上海市区的奇怪念头; 9 ^. y7 `3 g- y d 3 t: Q; `" k+ k/ b' r0 y 而作为BF的身份,一直当成是最能够理解和体贴自己的他,突然之间对我的冷漠与拒绝又令我产生了极大的挫折感。如果我是那些常常喜欢以内化的方式(比如压抑、自我隔离等)面对挫折的人,也许我只是以心理或生理自残的方式来排解痛苦,可我不是那样的人; 9 p7 s. X. z' l4 |% S9 G+ _2 G3 [ & }2 F& ~: O. A 同样是在那段时期,看了《蓝宇》等戏剧化的情感故事,年少的我更羡慕起那些海誓山盟的情节,便时不时幻想着什么时候自己也能想故事里的主人公那样用执着和投入的实际行动去换来对方的感动; & o- H% v0 z5 p2 K& w% P- l0 o3 R9 U+ i
由此,本能、挫折-侵犯、社会学习三大因素同时在此定的背景下加载于我的身上,促成了侵犯行为的具体实施。所幸最后我并没有能达到最终目的且直接导致与他分手的事实,很快给了我呈现性的惩罚,使我在之后的人生历程中再也没能重蹈覆辙,因为我害怕再次遇到挫折。所以,我自认为“挫折”是这三大因素中最重要的原因。/ U+ ^+ X; h3 H7 T# ~ b; o
3 O! e# `1 z- _4 ^8 k b, I 不过,这位网络过客朋友提供给我的一个信息让我不由得有了一些新的感悟:1 K* n% K& _7 a- p3 T
% b8 J5 J: k) i7 V
四年前,就在我与他相处的那段日子,这位朋友也同样和他以BF的身份在一起交往着。到了与那个音乐学院的男生认识之时,我们则都被他用类似的理由断绝了关系。一直到了现在,这个谜底才刚刚被我们各自所揭晓。 ' o5 V8 r3 d# J' n* z2 t6 W5 u6 b: S
坦率地说,听到这个结果,一时间有种不能接受的意味。尽管当时直觉有所感受,毕竟理智中的我还是难以接受这样的事实,内心中再次泛起了挫折感。自然而然地想着若是在四年之前的当时,大概我会做出更离谱的举动吧。但是,如今的我也绝非当年那个不知事的小男孩子。冷静思索片刻,又不由得对当年的他有了新的认知:# ~) L* z! @# G m9 X4 C
4 K$ X/ Z5 A- [5 K
已过儿历之年的他在家中历来是个大孝子,从来很少忤逆父母的意愿,这也影响到他今天这样内向的性格特征。只是,内心的需要与外在的限制产生强烈的心理冲突仍旧驱使他寻找着适合自己的突破口。可能,我和那位过客朋友的身上各有他所青睐的心理需求。而那个音乐学院男生,或许就是我们两者的集大成吧。所以,在此之前他选择了脚踏两条船,毕竟在那样的生存环境下,他能够获得的满足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W& n9 I% q+ m. O* S7 z u3 s " f& Z8 ?( P4 k. `/ y2 s 不知是因为时间过去了很久还是因为开始心理咨询专业之路后的人格成长,我并没有给他太多的道德评价。我相信,在那段日子里,内心的自责必然让他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无论是我们两人中的那一个,都不能让他感受到真正的幸福,被迫都以不欢而散的形式分崩离析。这对于他所做的行为来说,已经是相当足够的警示。 0 a) I* z, s8 a; V% W, b. x- n `% j. c; t: r/ T! H
四年以后的今天,再次联系到他,得知他和新BF相处了已有三年之久,不禁深深为之感到欣慰和高兴。而得知当年真相以后再次产生的小小挫折感,也因为这种欣慰便烟消云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