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评价一下吧。呵呵,都是个人的理解。. E2 E4 P6 Z, w: [. J; I2 @, {
( J1 l: h! ?4 W4 @' a6 ^+ y. U
第一,从内容上看,这词似乎萦绕着淡淡的相思之愁绪。
: [" c7 L5 T2 d* j3 B5 W. I 上阙,“题就新词谁与诉?”破题一句反问,便奠定了全词的情绪。如同贺铸的“锦瑟年华谁与度?”一句,孤独寂寞的感情溢于言表。似乎满腔的情感和笔下的文字无人理解和欣赏,抑或是知心之人尚在天涯,不得与之同坐西窗、共剪红烛。
# a! v, c0 ]. b2 X3 {& V 春,本身就是一个萌动的时节,万象更新。春天是美丽的,所以为人们依恋。但是春光易逝,也是一个容易让人伤感的季节。正是这时,作者似乎孤寂一人,在几许春光中等待着眷恋之人的消息。(古人苏蕙织回文锦字诗寄与其夫。后称情书为锦书或锦字。这里“锦字”做此解,不知作者是否同意。)心情在此环境中,似乎更添孤寂之情,以致在如酥的春雨中,和着心中之诗、杯中之酒“揉碎花笺”。在淡淡的惆怅里,苦苦寻觅着能表达此时心情的佳句。同时化用司马相如《凤求凰》中的名句:“”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表达了对眷恋之人的思念之情。
9 ]4 Q+ _. b2 m$ g 下阙,“满目游丝萦落絮”。春天的丝是看的见摸的着的,丝乃思也。这满腔的思念,如若游丝一般飘来荡去,似有还无,难以平静。加之如雪的落絮,把思念之愁的不尽、浓重、与连绵不绝体现的淋漓尽致。与“一川烟草,满城烟絮”之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z. M u+ j, }0 {. B. U9 S
在这样的情绪下,作者自然思念万千,心绪凌乱,虽不至于泪下,也难免“拥鼻酸吟”。即使这样,作者的感情似乎还是内敛的,没有明显的宣泄。可是,看到双双飞舞的蝴蝶,却触景伤情,发出了这是最让他“魂销肠断”的感叹。至此,全词的感情抒发达到了一个最高潮。并戛然而止,给人无限回味的空间。, i) x6 |! b8 q
' p4 D( @6 y; d. K* t' J5 R
第二,从格律上看,作者很有功底。
7 u4 x/ v8 W7 U: e6 W 首先,用韵皆在第四部内取字,很是难得。因为我看过太多人写词了,别说按照韵书用韵,就是按照现代汉语的发音,在该用韵的地方也是乱用一气,毫无章法。
|7 e' q A+ N 其次,在平仄格律方面,作者很下功夫,但仍有些欠缺。上阙第三句“锦字春几许”,平仄格式应为仄仄平平仄,所以作者“几许”的“几”字平仄有误。下阙最后一句,“双飞蝴蝶寻芳去”中第四字应为仄声,作者用了平声(“蝶”)。
# n0 p* _4 v' G6 c2 r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下阙第二句“拥鼻酸吟”中,第二字应为仄声,而鼻字古音为去声,用的很准确。
& V. q8 K+ K/ T2 `- h6 i6 d' ^9 ~$ a
第三,从遣词造句方面来看。整体不错,但是个别地方如果能再加推敲就更完美了。如“凤兮难偶相思句”中,“难偶”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说很难写出对仗对偶很完美的诗句呢?令人有些费解。下阙“拥鼻酸吟”,虽然表达的意思很到位,但是似乎给人感觉不太舒服。如果能用更恰当的句子表达,此词可更加完美。 @& c1 T/ t: B1 a( l7 d
3 D2 @- Z4 P4 {: B9 M1 E# u 以上愚见,供楼主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