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华同
搜索
黄金广告位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黄金广告[email protected]
查看: 1355|回复: 7

<长恨歌>与<剑阁闻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13 13:3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长恨歌》一直是我最喜欢的古典诗词之一。一段生离死别,感天动地的爱情长诗,字字血,声声泪。有时候还会翻出来,一句一句的吟味,仿佛自己也梦回唐朝,望见那倾国倾城的貌,读懂了那如山似海的情。今天把它完整的贴上来,不算我刷屏吧???
$ m2 n9 T% N6 m- w2 C2 S# [! g1 j+ V% A5 F' n
长恨歌  
, m( K8 J2 b  J% b" l6 W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9 q' p  {1 Z6 S. _" @( x0 i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 F) n6 E! ]; Z% D2 O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 o+ Q7 `  i# `( ]0 q# N' e, ?: X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4 K5 R' w" H( V; ~1 B.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6 n, L! I/ D3 ^" j/ U9 ^4 i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 T( c, a( K' x  D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 [; d. H2 P: D- ?) d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 \: E" t4 `- k% _) ]* {" P" _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 S3 c4 E! p/ C: Y8 r;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 z+ c# V0 g% J; i1 z: i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 ]" @: B0 s9 O" U+ I! i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9 G8 H+ D6 Y) v/ l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4 t8 Z. E/ _' A) X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 X- {1 y# V' j# e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 e3 o: ~5 q& ~4 L& j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4 h! r  g/ [% ^1 Q- Z3 p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6 p2 B. y; Z1 W: I" z! D-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 \, T6 k9 m9 }6 Y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 K# N  B; m" r9 N9 K+ [& f9 Q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 }. O1 f' z: g( p& k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 Q- S0 w( E+ A3 j1 F! G7 J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2 l; ]: T( H7 Y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 l# S; Q5 S8 ~1 B- S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 A' z/ ^1 b( g  l/ s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0 j9 n0 F- D- K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 w$ e8 N5 I2 `& U$ O8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 x, ]( {! ]7 M$ |/ ~6 {4 G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0 }0 B- ~. H; c% f) ^  M/ J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y6 l  R& `  V: X6 V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4 Y0 H9 r5 y+ P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 v6 ^! P1 e4 c- a0 V& n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 [) _  T7 W4 _% K) U1 o' e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v, q; k; K' c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2 ~0 o# \8 J7 @4 q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 q/ T. O' n( e% |; Q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1 x$ K8 n- f/ ~# U' p$ I: d  u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 f9 F% Z' z" R! u3 N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 A7 H+ L, M( {0 C. g) d( o
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 {" K4 k2 F- Z% {7 l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8 C- F4 {' T3 q; n, b/ `* t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 W/ i/ o- o  s- K9 F& @! x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6 Q. _/ q% ~5 @+ v1 Y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0 ^& w( F( v9 }6 O) e( C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0 a( d) @5 g" E9 i* F/ A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 q# I) }2 P" r9 S4 [: r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 w/ I) n, n5 C/ D; _3 d. r8 R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 b; k, ~% E0 d0 J: c' W2 Q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7 I+ l# V9 K- n7 `2 P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2 y5 M' G. K7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7 @8 G: C. K% f% z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0 S, u6 [' b  G5 F# _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 q- h7 v  `2 n: q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 s4 b8 G, t/ j" P' t2 g
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 Y- V7 H' B/ f; D& G6 t1 M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 C1 l, |) h# o9 O2 J7 M! z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4 s+ M3 ?9 p( o  _4 k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7 }$ z; x) ^. {$ _/ _" C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 u2 ~) t! d* Q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 q6 q5 a* }$ g* G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楼主| 发表于 2006-7-13 13:4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说说《剑阁闻铃》,这个大家也许就不一定知道了,这是京韵大鼓名家骆于笙的代表作品。我找到了两个版本,一个质量比较好,但不完整,另一个质量比较差的完整版。一个人在的时候,会找出来听听,把心放慢了节奏,跟着鼓板琴弦一起追寻千年以前那位痴情君王的断肠情思。在网上找到了一些介绍,还有唱词。. J, G7 C5 Z6 {7 J2 D4 I
& G; y: F1 y* W3 T

- l0 |3 d% V+ S- p    骆玉笙,1914年生,艺名小彩舞,她9岁拜苏焕亭为师学唱京剧老生,14岁在南京登台清唱,17岁正式改唱京韵大鼓。1934年拜鼓王刘宝全的弦师韩永禄为师学唱刘派大鼓曲目。她在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中,在“刘派”基础上,又集“白派”、“少白派”之长,充分运用和发挥她那甜美的嗓音,宽广的音域,尤其是带有一种自然悦耳的颤音,创造形成了令人喜爱的“骆派”京韵大鼓。她长于歌唱,尤以激越、挺拔的“嘎调”最为动人,被誉为“金嗓歌王”。《红梅阁》是骆玉笙的代表作,她那哀婉曲折的行腔,时而深沉,时而激越,动人心弦。如:“都只为粉黛多情含冤死,就是薄命的佳人叫李慧娘。”唱腔上句是慷慨激越的高腔,下句则是迂回婉转的下行低腔,鲜明的旋律对比唱出了歌者对李慧娘诚挚的同情,引起听众的共鸣。犹以“粉黛多情”一句“嘎调”直上云霄,撕人肺腑,几经跌宕,再落入深沉有力的甩腔,成为流传一时的佳唱。    z* D/ B. T# w
* S( O) N- d6 w: P0 J
   《剑阁闻铃》是一篇优美动人的抒情诗,是清代韩小窗所作。描写唐玄宗避安史之乱,西行途中夜宿剑阁,在冷雨凄风伴随叮咚作响的檐铃声中,思念惨死马嵬坡的爱妃扬玉环,一夜未眠到天明的情景。这首名篇被大鼓艺人演唱了近一个世纪(先是山东大鼓艺人演唱),终以“骆派”京韵大鼓将它推向了顶峰。骆玉笙以韵味浓郁的歌喉唱出了唐明皇既悔且哀,对心上人的无限思念之情。加上配以新颖的鼓套,悦耳的丝弦伴奏,鼓箭轻敲慢击,弦声如泣如诉,使人如醉如痴。当唱到“莫不是弓鞋懒踏三更月……”一段时,感情真挚深沉,听来令人回肠荡气,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骆派”演唱风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 K1 ~, e" U  x% B, c0 S. `8 k- r1 f) I( A6 `/ p7 g
骆玉笙演唱了多半个世纪的《剑阁闻铃》,如今已成为一代绝唱。所录制的唱片,销售量超过了50万张。为此,骆玉笙于1989年获得了中国唱片公司颁发的“金唱片”大奖。4 I* M) O/ J0 |+ s
) q/ r. \( b2 F3 D- }, e
[ 本帖最后由 gf123yy 于 2006-7-13 01:43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3 13:43:05 | 显示全部楼层
『京韵大鼓』【剑阁闻铃】  ! }6 W4 e$ B9 i: w- ~
马嵬坡下草青青,  
: R2 a7 u# G, p今日犹存妃子陵,  
4 X' i$ h6 G+ M# }2 z' b题壁有诗皆抱恨,  
/ M# `0 J% I6 i/ A* W* L1 g入祠无客不伤情。  
, z# F+ M& Y0 b2 s3 E万里西巡君前去,  
. x: e4 g* I$ Y& l. n5 _何劳雨夜叹闻铃。  
. k9 h+ u  l- r, z% O/ `! G杨贵妃梨花树下香魂散,  $ C. w+ h7 ?4 ]) t# P8 A
陈元礼带领着军卒保驾行。  8 ~7 K! ~: @" }7 n; K; S) ]
叹君王万种凄凉千般寂寞,一心似醉两泪如倾。  
2 I9 B8 f/ y* m  J- k) G愁漠漠残月晓星初领略,路迢迢涉水登山哪惯经。  1 a- U8 q  G5 \  J8 M+ ^' m7 b! K
好容易盼到行宫歇歇倦体,偏遇着冷雨凄风助惨情。  
1 q0 S6 @+ K% L剑阁中有怀不寐唐天子,听窗外不住的叮当连连地作响声。  8 r/ B: R& |' f" n) I$ v0 d% w
忙问道:“外面的声音却是何物也?”  $ d- K9 N1 p3 J# i
高力士奏:“林中雨点和檐下金铃。”  
3 R3 U# M) p7 T) Q, t& `5 o这君王一闻此言,长吁短叹……    j( V4 O6 W9 z- d
说:“这正是断肠人听断肠声啊!”  
& `$ X. W% U. R* x- A似这般不作美的铃声,不作美的雨呀。  , e& i0 C( }5 k2 G( K* B9 @
怎当我割不断的相思,割不断的情。  
/ [; o1 B! [0 A! s# _  X洒窗棂点点敲人心欲碎,摇落木声声使我梦难成。  
: i  @8 M3 u$ k8 `1 X# P当啷啷惊魂响自檐前起,冰凉凉彻骨寒从被底生。  
% y% H# o& l# g1 A3 i孤灯儿照我人单影,雨夜同谁话五更。  3 @/ h% c) D* t
从古来巫山曾入襄王梦,我何以欲梦卿时梦不成。  
- K8 o# g! [% N' b4 k1 c7 }莫不是弓鞋懒踏三更月,莫不是衫袖难禁午夜风。  
6 F& }3 W+ [8 H1 B' `: ^莫不是旅馆萧条卿嫌闷,莫不是兵马奔驰心怕惊。  # X' R, u0 N  o( K- b1 k7 ^  J, _
莫不是芳卿心内藏余恨,莫不是薄幸心中少至诚。  4 b' Y$ _& J2 T4 `, U
既不然神女因何不离洛浦,空教我流干了眼泪望断了魂灵。  
% I! o" A6 @! {3 G6 x  C$ u; J一个儿枕冷衾寒卧红罗帐里,一个儿珠沉玉碎埋黄土堆中。  
- A2 T5 d  u# B; h连理枝暴雨摧残分左右,比翼鸟狂风吹散各西东。  5 W5 g5 R) U9 L5 f
料今生璧合无期珠还无日,但愿得泉下追随伴玉容。  . a7 b3 o. k' R0 N$ h: w
料芳卿自是嫦娥归月殿,早知道半途而废又何必西行。  
1 K+ Z7 U* p. e  m- d悔不该兵权错付卿义子,悔不该国事全凭你从兄。  
. K& j5 B" l5 ~" O细思量都是奸贼他把国误,真冤枉偏说妃子你倾城。  
8 v' A) v" ~/ v% M; ?众三军,何仇何恨和卿作对。可愧我想保你的残生也是不能。  & Q. s! }( k, m% _* q7 w
可怜你香魂一缕随风散,却使我血泪千行似雨倾。  , x. d. E0 x. ?9 F& X( R* o# @/ S
恸临危,直瞪瞪星眸,咯吱吱的皓齿,战兢兢玉体,惨淡淡的花容。  
% z/ Y2 ?, f3 S7 j+ F眼睁睁既不能救你又不能替你;  4 B! p, B( i4 ^( f# N
悲恸恸,将何以酬卿又何以对卿。  5 Z* e" I9 p% e
最伤心一年一度梨花放,从今后一见梨花一惨情。 我的妃子呀!    V& g3 U& {, a. G$ P7 Y
一时顾命诬害了你,好叫我追悔新情忆旧情。  & W* d6 V! i( _5 }2 o4 _" X  Q
再不能太液池观莲并蒂,再不能沉香亭谱调清平。  
) s6 h% P- i! r" k6 w再不能玩月楼头同玩月,再不能长生殿内祝长生。  7 c$ p8 u8 E) R
我二人夜深私语到情浓处,你还说恩爱的夫妻世世同。  
2 y1 s/ L5 q8 q1 [! }8 V" v- q到如今,言犹在耳人何处,几度思量几恸情。  
  L; l4 F1 p  F! M7 F/ C+ ?窗儿外铃声儿断续雨声更紧,房儿内残灯儿半灭御榻如冰。  
6 j9 ]8 V5 i. |9 f. U$ {7 p柔肠儿,九转百结百结欲断,泪珠儿千行万点万点通红。  
6 [& I# d# B3 ~: N6 s这君王一夜无眠悲哀到晓,猛听得内宦启奏请驾登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13 13: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又转来一段网上的文章
/ R* f# H2 r! T3 @1 U3 P2 W
. }, z. W' }# n
& H5 v, L3 l) U0 `# G第一次听骆派京韵大鼓《剑阁闻铃》还是三年前我临来美国的时候。在一个送别的聚会上,爸爸的一位朋友即席学唱了侯宝林在《八大改行》里唱的那段刘宝全卖早点的吆喝,也就是那段著名的“吊炉烧饼扁又圆”。他看出来我对京韵大鼓的喜爱,之后就要把他珍爱多年的两盘京韵大鼓的磁带送给我;我怎敢夺人所爱,翻录了之后又还给他。而这两盘翻录的磁带从此就陪伴在我身边,也成了我的最爱。
  t8 F/ q. ]- @! V5 ?% \+ I    骆玉笙老先生演唱的《剑阁闻铃》就在其中,我听完第一遍之后竟然好久回不过神来--- 真乃仙乐也!其鼓词工整优美、缠绵悱恻,曲调婉转凄切、九转回肠,而骆老的演唱更是无可挑剔,无愧于“金嗓歌王”的美誉。她高处挥洒自如、毫不着力,而其低音更是一绝,达到了女艺人从未达到过、对于男艺人也十分困难的低音极限;但无论是高是低、是缓是急、是强是弱,她的吐字始终是那么清晰,字字音音都完整圆满地送到听众的耳中。那一声“似这般,不作美的铃声,不作美的雨呀……”,细若游丝,却撩人心弦、摄人魂魄;而唱到痛心处,大段铺陈如水银泻地,沉郁顿错、字字千钧,真是说不尽的悔恨与悲凉。此前我只熟悉骆老演唱的《重整河山待后生》,除此之外我对京韵大鼓的印象便限于相声里听来的“崔莺莺得了那不大点儿的病”,再不就是《我爱我家》里宋丹丹演的那个半吊子大鼓演员。听了《剑阁闻铃》之后我才知道京韵大鼓可以是一门怎样高雅的艺术,它的创作和演唱可以达到怎样高尚的境界。2 U" h: e) P" X- E' L% [2 O

% O! S1 U6 a+ I/ s/ i. o2 z+ L: m    骆玉笙生于1914年,艺名“小彩舞”。她四岁起配合养父走江湖演出杂耍,九岁拜师学习京剧老生,十四岁在南京登台清唱,十七岁正式改学京韵大鼓。1934年她成为“三弦圣手”韩永禄的封门弟子,而韩永禄曾为刘宝全(刘派)、白云鹏(白派)、白凤鸣(少白派)三位京韵大鼓大师操琴伴奏。骆玉笙在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中,在“刘派”基础上,又集“白派”、“少白派”之长,充分运用和发挥她那甜美的嗓音、宽广的音域、尤其是自然悦耳的颤音,创造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骆派”京韵大鼓。她七十一岁高龄时为电视剧《四世同堂》演唱了主题歌《重整河山待后生》,风靡一时,此后坚持舞台演出直至八十六岁。骆玉笙德艺双馨,不仅由于她精湛的表演技艺,更由于她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质朴谦逊的大家风范,她赢得了广大观众的真诚爱戴。2002年5月5日骆玉笙去世,时至今日还有无数的观众怀念着她。1 r1 }8 Q% G* c
8 B' T! e" Y2 q( S; E; T
    与骆玉笙的显赫声名和骆派京韵大鼓崇高的艺术地位相比,《剑阁闻铃》的词作者韩小窗及其所代表的“子弟书”艺术显得默默无闻,知者甚少;然而若没有如此优美抒情的鼓词,也就没有六十年长演不衰的“骆派”代表作《剑阁闻铃》。子弟书是中国清代北方的一种满族说唱文学,盛行于乾、嘉、道三代,至清朝末期趋于没落。它之所以被称为“子弟书”,主要是因为它的始创者、作者、演唱者、以及听众多为八旗子弟。子弟书词句优雅,对仗工整,每回限用一韵,是鼓词中的上品;同时它又是长篇的叙事诗,具有填补我国诗歌史上叙事诗空白的特殊意义。关德栋、周中明在《子弟书丛钞》的前言中总结了子弟书的四大艺术成就:一,叙事委婉曲折,情文并茂;二,写景状物富有诗情画意,令人心驰神往;三,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妩媚细腻,激情充沛;四,语言清新明丽,善用铺陈排比。而这四大艺术成就都在《剑阁闻铃》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 J/ J- b2 R  z. q) @( s- Z" l6 Z& \1 @' L' q6 a0 k
    子弟书的名作家有罗松窗、韩小窗、鹤侣氏、西园氏等人,其中以韩小窗的成就最高。当时的子弟书作家喜欢将自己的名号嵌入诗句之中,比如韩小窗的另一作品、同时也是“骆派”京韵大鼓的另一代表作《红梅阁》的头两句就是“细雨轻阴过小窗,闲将笔墨寄疏狂”。而此痕迹现多已不存,盖因子弟书的唱词被后世的多种曲艺形式所采用,在改编的过程中原作者的署名有意无意地被删掉了。子弟书对大鼓、快书等曲艺的影响极大,但惟因其它曲艺的兴起,反而促使子弟书趋于没落。加以自韩小窗亡故之后,子弟书艺坛即后继无人,复因唱腔千篇一律,又三板一眼实在难学,后期作品乏善可陈,终于一蹶不振,从此失传。, e9 B6 R# }" C* E2 T" }5 N% N

' v/ w! Q2 ]% C+ }$ j" J: b* F    曾有人说,骆玉笙是百年难遇的鼓书天才,加之后天勤奋、机遇极佳,终于成就一代大师。而韩小窗尽管生平事迹不详,远隔二百年我们仍能从其作品中领略到他超人的风采。两位大师一写一唱、再加上“三弦圣手”韩永禄设计唱腔,方造就了“骆派”京韵大鼓的压卷之作《剑阁闻铃》。骆玉笙的其他代表作品如《丑末寅初》等等多由她前辈的艺术家始创,至少也由她的弟子演唱过,而《剑阁闻铃》是与她一个人的名字紧紧连在一起的。如今斯人已逝,一代名曲成为绝唱,而子弟书艺术更是早已湮灭不存。唯愿后起之秀重整河山,使京韵大鼓等曲艺艺术再现辉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13 15:5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想到还有听京韵的 联系联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 12: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昆曲的《长生殿》也不错啊~( I0 K; s* K# ?7 v2 B: Y
还有梅派的《太真外传》~~~~~~~~就是不知道还能不能看到全本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 13:57: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看陈鸿的《长恨歌传》是很难真正读懂《长恨歌》的。想必两者之间的关系大家都清楚,正好可以互为注释。真的很感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4 02:5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最喜欢--------剑阁闻铃!!!3 G& G! i. X0 J& @* Z. a( ^/ D
( d2 K+ ]  ?/ S" H5 j: x0 }/ a
骆派的其他段子也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华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华人同志

GMT+8, 2025-4-11 20:52 , Processed in 0.070760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