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不少同道配饰佛珠,大都为护身祈福,也有为修持之用。但是在形式、数目、材质(塑料的...)、样式上有很多问题,引用些资料让大家参考一下。
* Q: c M/ T& |
: i- [7 p# \7 d+ E* l1 H另,如果为修持用念珠,所修持的法门对念珠的选择有很大的限制,显宗自不必说,对数目有精确的要求,密宗更是在材质上有各种选择(相应的功德)。
) G) Z3 q" C" o
# L8 b$ h- H9 Q* A. J至于修法时念珠的转法、转向之类,都与各自法门相合,不做谈论。
/ j6 n/ P, w# m( Y
# [+ x1 T1 b' v$ HP.S.下面会引用一些大藏经中关于念珠的经卷,特附录在后。
% {( ]2 x+ l7 K7 E1 ]* k《佛说木患子经》 《曼殊室利校量数珠功德经》
. l% _( ?, e \《佛说校量数珠功德经》 《金刚顶瑜伽念珠经》 0 \" O( \5 x' U# j
/ Z# b7 J' R* {9 o# o4 B2 \4 p2 t7 `
.......................................................................................................................................
+ H9 c2 i6 T5 I. d9 q9 T0 n7 v
1 Q- ?; B+ ^! E% [/ {) v% a- S# o0 [" c
念珠的起源
! c; E" o0 U! p2 t' i) A2 p* m U( H5 n* Q/ f7 c* n8 q+ @
念珠的梵名为钵寒莫,又称之为数珠、诵珠,通常人们称之为佛珠。顾名思义,那当然是佛教徒使用的法器和标志了。还有人称它为“栓马索”。念珠最初的起源是由古印度人以璎珞。珠宝作为项链等装饰而逐渐演变而来的。古印度的婆罗门教在佛教之之前就开始使用念珠,印度出土的二世纪以前的婆罗门像中已有项悬念珠了。在佛教之前,印度的事火处道的本尊就已手持念珠。3 ]& [+ ~6 `1 r! |# k1 b* F4 G3 i% G
' K) L! a$ f6 ?2 J) ~ 佛教徒大约在二世纪中叶开始使用念珠。佛教早期比丘使用串珠用以记数、摄心。当时串珠为三十粒,黑白相间,用以记日。佛教经典记载念珠起缘于《木槵子经》,此经云:常持数珠,无论行住坐卧,一心念佛法僧名,满二十万遍升天,满一百万遍超生死。佛经中《金刚顶瑜珈念珠经》、《佛说校量数珠功德经》等经典对念珠的使用都有指示。
6 G( I0 n) X( D2 [; w9 ^
* ^2 E i$ [( p# f% N) x) t 佛教于东汉初传入中国后,念珠也随着佛教在中土的发扬光大而广为流传。东晋时国人已开始知道使用念珠。唐朝时念珠使用已相当普遍。一些寺院里的准提菩萨、十一面观音像均携念珠,罗汉像也有手持或项悬念珠的了。唐代道宣撰《续高僧传》已有“人各掐珠,口同佛号”的讲法。苏东坡曾有诗称赞“捧经持珠,杖则倚肩,植杖而起,经珠乃闲。不行不立,不坐不卧,问师此行,经杖何在。”《敦煌曲子词上――禅门十二时》称:“日入酉,观身知不久,念念不离心,数珠恒在手。”《定格联章》云:“念观音,持势至,一串数珠安袖里,目前灾难不能侵,临终又得如哺眠。可见,僧人使用念珠已十分广泛。
# H& m |" V5 ]. N6 ?. z! k3 F) N" j# q; C: M* l O* Z8 L
v# Q% J9 d1 F
.............................................................................................................................................
" F2 b" q0 z3 D% Z# t9 c; j! l! _% w( V( D+ o
念珠知识详解; f' @8 A; @1 O5 R+ w$ X$ V4 H5 E
" t3 V: e1 ?& U5 C& O
* ]1 _' X: l. T 念珠是指以线贯串一定数量的珠子,用以计算称名称持咒数的法具。又称数珠、咒珠或诵珠。/ a8 e. B/ n; [) X' `
. d$ w8 k0 \) E" c, k$ L6 x
在《牟梨曼陀罗尼经》中说:“梵语钵塞莫,梁云数珠。是引接普遍根机,牵课修业之具也。”在《本槵子经》中说:“昔有国王名波流梨,白佛言:‘我国边小,频年寇疫,谷贵民困,我常不安。法藏深广,不得遍行,惟愿垂示法要。佛言:‘大王若欲灭烦恼,当贯木槵子一百八个,当自随身,志心称南无佛陀、南无达磨、南无僧伽名,乃过一子。如是渐次,乃至千万,能满二十万遍,身心不乱,除谄曲,舍命得生炎摩天,若满百万遍,当除百八结业,获常乐果。’王言:‘我当奉行。’”此即念珠的由来。
' T+ v& w3 B# G; d! b, k0 `4 p2 l! `
关于念珠的功德,在《木槵子经》中说:“若欲灭烦恼障、报障者,当贯木槵子一百八,以常自随;若行、若坐、若卧,恒当至心无分散意,称佛陀、达磨、僧伽名,乃过一木槵子。如是,渐次度木槵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万,若能满二十万遍,身心不乱,无诸谄曲者,舍命得生第三焰天,衣食自然,常安乐行。若复能满一百万遍者,当得断除百八结业。始名背生死流,趣向泥洹,永断烦恼根,获无上果。”& N% J; u6 N8 o" T9 N/ O1 b; S
/ |% b0 \4 O5 b# h
⊙念珠颗数代表的意义; ~) n. H- @4 T9 |( r
7 [( K( ]7 E+ q; h" i: ^. | 又据《陀罗尼集经》卷二<数珠法相品>所述,若诵经、念佛、持咒时,手持数珠一一掐之,则彼行者当得十种波罗蜜功德满足,现身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等等。1 `6 o9 x3 Y4 Q7 j
7 W) n) b& v7 c+ U* v0 A- _ 关于数珠的颗数,《木槵子经》说一O八颗;《陀罗尼集经》列出一O八、五十四、四十二及二十一颗等四种;《数珠功德经》说一O八、五十四、二十七、十四颗等四种;《金刚顶瑜伽念诵经》说上品一O八O颗,最胜一O八颗,中品五十四颗,下品二十七颗;《文殊仪轨经》<数珠仪则品>说上品一O八颗,中品五十四颗,下品二十七颗,最上品一O八O颗。上列颗数之来源,系一O八减半为五十四,五十四减半为二十七,二十七减半为十四,又一O八之十倍为一O八O。
6 Q/ @4 v. W; r* b9 n' `$ t2 {! J7 v0 G- n
由上所述,可知数珠的颗数,应以一O八颗为其基本数。不过《陀罗尼集经》所说的四十二及其减半的二十一,当另有别说。后世认为此等颗数,皆各有象徵意义,一O八颗表示证入百八三昧,断除百八烦恼。
G% u0 J A& e! i* F5 X# ?" ]3 l8 i+ E% G* j7 X
在《释氏要览》中说:“小乘见修合论,烦恼共有一百八数。且明见惑、三界、四谛下烦恼共有八十八。谓苦下具一切,即十使:贪、瞋、痴、慢、疑、身、边见、邪见、见取、戒禁取也。集灭离三见,谓集灭二谛下,各除身、边、邪三见也。道除于二见,谓道谛除身、边二见也。上界不行恚,谓上界四谛下各除瞋一,已上三界四谛,共有八十八也。修道所断惑,欲界有四,谓贪、瞋、痴、慢,上二界各除瞋,共有六,已上成十,计九十八也。更口十缠,谓无渐、无愧、昏沈、恶作、恼、嫉、掉举、睡眠、忿、覆,合前都有一百八也。”5 D- c0 s+ |9 B A8 A
4 c: E; h: n5 e 一O八O颗表示百八三昧各具百八三昧,或金刚界一O八尊中各具一O八尊;五十四颗表示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及四善根因地等五十四位;四十二颗表示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等四十二位;二十七颗表示十八学人与九无学;二十一颗表示十地、十波罗蜜及佛果;十四颗表示观音之十四无畏。; E2 |2 I# T# G( g
8 _2 }7 r$ ]: X8 a9 r' `4 }. s ⊙念珠的材质
3 q7 i/ V! v8 e) ~6 o* U/ N/ X. @( p/ \8 W2 n9 N$ d: d6 f
关于数珠的资料,《陀罗尼集经》举出金、银、赤铜、水精(水晶)及木槵子、菩提子、莲华子等类;《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九列出菩提子、金刚子、金、真珠、莲华子等类;《诸佛境界摄真实经》卷下<持念品>列香木、鍮石、铜、铁、水精、真珠、莲花子、金刚子、间错种种诸宝、菩提子等十种;《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列出铁、赤铜、真珠、珊瑚、槵子、莲子、因陀囉佉叉、乌嚧陀囉佉叉、水精、菩提子等十种;《金刚顶瑜伽念珠经》列举砗磲、木槵、铁、熟铜、水精、真珠、诸宝、帝释子、金刚子、莲华、菩提子等十一种;《苏悉地羯囉经》卷中<供养次第法品>列举菩提子、莲花子、噜梛囉叉子、木槵、多罗树子、土、螺旋、水精、真珠、牙、赤珠、诸摩尼、薏苡珠及其馀的草子等十四种;《苏婆呼童子请问经》卷上<除障分品>列举活儿子、莲华子、阿嚧陀罗阿叉子、水精、赤铜、锡、木槵、琉璃、金、银、镔铁、高佉等十二种。
3 e& e; L1 y2 H8 Z3 h
! m% J9 _$ E' K6 l+ Z# N6 K& S 经典中亦有记载不同的念珠,有不同的念诵功德,《佛说校量数珠功德经》中说:“曼殊室利告大众言:‘汝等谛听!受数珠校量功德差别如是:若用铁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五倍;若用赤铜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十倍;若用真珠、珊瑚等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百倍;若用木槵子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千倍。若求往生诸佛净土及天宫者,应受此珠。’”/ F2 e/ W% A; y- A9 R; \
1 |" `3 n+ }& }- n2 j; `5 o2 ` 若用莲子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万倍;若用因陀罗佉叉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万倍;若用因陀罗佉叉为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百万倍;若开乌卢陁罗佉叉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千万倍;若用水精为数珠者,诵掐一遍,得福万万倍。
$ ^2 Y& ~6 D5 d- G* P& A
2 |( i" }# Q* _( { 若用菩提子为数珠者,或用插念,或但手持此珠,不能依法诵佛名,等数难可拔。是诸善男子,若复有人手持此珠,不能依法念诵佛名及陀罗尼,此善男子但能手持随身,行住坐共,所出言语,若善若恶,斯由此人以持菩提子故,得福等同如念诸佛诵咒无异,得福无量。
4 z* M. K$ S) `3 \. a
0 ^& A7 y7 F5 ~6 K" q 《陀罗尼集经》以水精为第一;《摄真实经》卷下<建立道场发愿品>说香木得一皆福,鍮石、铜、铁得二分,水精、真珠得一俱胝分,莲华子、金刚子得二俱胝分,间错种种诸宝及菩提子最胜,可得无量无骤不可说不可说分之福德。《守护经》说菩提子及种种和合之珠最胜;《数珠功德经》、《瑜珠念珠经》等亦以菩提子为最胜。
4 i8 ]) K4 i: d: w( A
; o3 t8 a, g. I/ e: R/ @ 在密教行法之中,依三部五部之差别,所用数珠亦有不同。《苏悉地羯囉经》说佛部用菩提子观音部用莲花子,金刚部用噜梛罗叉子之数珠;《守护经》及《瑜伽念珠经》说佛部用菩提子、金刚部用金刚子,宝部用金等诸宝,莲华部用莲华子,羯磨部用种种和合之数珠。) _% p6 t) X2 b) t2 g v
. |5 w( B5 ^% _6 @: G9 R: e5 ]
我国有关使用数珠的记事,首见于《续高僧传》卷二十<道绰传>:“人各掐珠,口同佛号。”道绰之专弘净土,始于隋末,於唐代贞观年间又以数珠教人念佛,可见数珠是在唐初才被当作称名记数之法具。其后,以《陀罗尼集经》为始,密部仪轨被大量传译出来,数珠亦为密教僧人所广泛使用。! V1 [- m9 D* C* |: }. L$ {
- ^2 @" j3 T9 y4 [ 在使用念珠时,通常一串念珠会有一颗母珠,方便计数。& o7 V1 G/ p! E% `
, q Y& r k) q, P/ u
在《陀罗尼集经》中说:“作是相珠一百八颗,造成珠已,又作一金珠,以为母珠,又更别作十颗银珠,以充记子。”
$ x, y* Y5 j) k+ Y6 a' w0 u
$ @9 i6 n- E& I" r. Z- \" d 除了母珠之外,颗数多的念珠,除母珠外,也会多加数珠记子。如《禅林象器笺》中后:“百八颗外,有十颗小颗为记子。” 4 { c5 d# Y F4 s S! X4 C8 e
# I. H- i0 d( P* L2 R7 `4 C
3 Z8 f# o7 Q; P/ p+ r..............................................................................................................................................
; H7 d0 M- ~: I/ D' p6 @* f8 I; H5 y1 N6 D( o' O
. j. S n4 I# d9 J
3 E; o8 I9 q# Y' k; w
+ ~- G7 z1 g( s7 X7 t念珠长短的意义" H7 j8 W/ T {% r$ D
6 O* _& [- a2 p# I5 ?, b f6 n6 G3 O4 m1 o* f" l
念珠的粒数,按藏经的记载:最上品的念珠是一千零八十粒(这种念珠,因太长,仅为极少数高僧大德或潜修者使用,以及名僧在大法会中作为装饰者外,极少人使用),上品一百零八粒(密宗行者为一百一十粒);中品五十四粒;下品二十七粒。另有四十二粒、二十一粒、十四粒及净土宗的三十六粒、禅宗的十八粒等共九种。它的粒数各有其含义如一千零八十粒的,是包括了十法界的一百零八个数,而成为一千零八十粒。一百零八粒的,是表示单纯的一百零八种烦恼;或一百零八尊佛的功德; 或一百零八种无量三昧;或本有的五十四位与修证(由修行而得者)的五十四位。(一百零八数所代表的含义很多,不赘)。五十四粒的,是表示修生(即由精修行持而得的一种境界,与修证同)之五十四位,四十二粒,乃住、行、向、地等菩萨乘之阶位也。二十七粒的是表声闻之二十七贤圣。二十一粒的是表本有十地与修生之十地及佛果。十四粒的,是表示“仁王经所说的十四忍(三贤、十圣加正觉)。其余三十六、十八等粒数的,有的是为携带方便,使一百零八数三分之或六分之而已;有的则是外德所表之三十六天罡或十八种神通变化,别无他深义。佛经中所说念珠之功德,念珠有其功德,好的念珠,功德可以增加很多倍,不好的念珠,念一倍就是一倍。根据“数珠功德经”的记载是这样的:
: `$ ?- v1 K* Z v/ u' c8 A
! [, H, S p4 J 铁者:五倍。% @# }. N3 i) F4 v/ w# L
赤铜者:十倍。
% ?2 }7 _6 I3 S, v 真珠珊瑚者:百倍。2 A# n6 A1 q) `. y( j
木木患子者:(又名“无木患子”,可能为桃李之核,因其有避邢之功用故也)。千部。
( c% Q+ R0 K. _* r: m 莲子者:万倍。
) n; E& L2 ~, A/ \ 帝释青子者;百万倍。(此物不明)3 H5 F7 Z( ?" j: z6 F, W) ^7 w
菩提子者:无数倍。
; C- g% v0 U5 I$ {% X- m1 e2 K “摄真实经”中,则分念珠之功德为:( \1 v% _6 M3 H, Y, a
香木者:一分。
+ I2 @ T$ D" T0 k6 B 鍮石(黄铜)、铜铁 者:二分。
5 H' ~7 {5 X& A! c0 j; }; R3 N 水精、真珠者:一分。
! I; N3 `8 \& r& ?6 T 莲子、金刚子者:二分。1 i/ l' R1 @4 l" Q
诸宝及菩提子者:无数分。
M* L% l `& ~$ B9 O8 p 另外,如“瑜伽念诵经”、“守护国界经”、“苏悉地经”及“陀罗尼集经”等,对念珠之功德,均有记载。总而言之,所说都是以菩提子的功德最殊胜和最大,这是佛教中,无论出家在家,凡与佛有缘而喜修佛者,都喜欢使用菩提子念珠的原因。
6 V8 @! A- v- @" I 但密宗修法或持咒,则有视法而用之说,唯凤眼菩提子念珠可以通用,但其他念珠,经加持后,也有以一当很多倍的功能。+ h: ]# v) H( g$ G' h7 t
所以,修持佛法的同道们,如要使用珠念(因念珠还有避邪、避煞——引用外道名词——的功用。)最好还是用菩提子,既可增加功德,又可助长道业也。 , ?. X7 p3 `5 P
6 y, e' A# K9 r, z. l
: x e& ^9 s% V4 Y1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