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卸妝品是不是有化妝才需要使用?
, F3 K) h6 B0 p) ^: u+ o8 ]3 W5 t7 e0 O( f
Ans:卸妝成分狹義說法就是用來卸除彩妝,廣義說法可以卸除臉上的油垢,因此許多美容師都強調,即使沒有化妝也要卸妝。這樣的說法當然是錯誤的。基本上,如果沒有上妝,臉上的外來油脂成份使用一般清潔用品,例如洗面乳、洗面皂就足以清除了;使用卸妝水或是卸妝乳可能導致過度清潔,臉部會有發癢刺激的現象。如果使用卸妝油,又可能讓油脂成份過多,造成清潔過程的複雜性。
) A" G! |3 c- O# \ Z( P) s0 U$ O0 x5 x4 a+ R1 V- }# ~' a: c
要注意的是,所謂「沒有上妝」指的除了是沒有上彩妝之外,也包括了沒有塗抹一些黏著性較高的保養或防曬產品,比方說所謂潤色性的防曬乳,或是強調具有防水、防汗效果的產品。這些產品既然可以防水,當然就表示不容易移除,不使用卸妝產品,可能導致下意識的用力搓揉,或者清潔劑使用過量,可能還比使用卸妝油來的結果更壞。4 i- P6 @$ S' M& q+ R
1 l' o( [7 E% y) E( ~- m5 z2. 某些品牌提出甚至連早上都可以以卸妝油先清除保養品的說法,你認同嗎?
/ D1 C. a8 i: i1 a/ l6 L1 D8 a" s- {% k
Ans:這個當然是有問題的。早上洗臉的目的,大多是清爽、提神,很少一部分是清潔—除了眼垢之外,臉部的自然油脂其實不髒。適度移除油脂,可以使痤瘡的人變得比較容易控制,也使必須上妝的人比較容易控制彩妝用量與色調,因此才會有上午洗臉的說法。晚上並沒有使用任何彩妝,也沒有使用防水、防汗效果的產品;就算使用號稱比較滋養的晚霜,也不可能會有「隔離紫外線、避免肌膚接觸髒空氣」這樣的封閉訴求,早上使用卸妝油來清除保養品,一來沒有實際上的必要,而且卸妝油也是油脂,反而增加洗臉過程的複雜性,二來保養品的成分就是號稱「滋養皮膚」(雖然滲入程度也有待商榷),晚上辛辛苦苦使用,早上除惡務盡清潔,在邏輯上確實奇怪。
?! m3 D: H9 V* G/ d* @+ M6 R% Z3 e& I4 @( U3 I2 o
3. 卸妝油的致痘性究竟多嚴重?以橄欖油、礦物油、....多種油類中,哪種最致痘?對於慣用卸妝油又怕長痘痘的人,有何撇歩嗎?
7 i8 {0 v# w8 ?8 o
6 u( B2 S% k" c/ u2 GAns: 卸妝油的原理是利用油脂互溶方式,將彩妝成份溶出,再利用化妝棉將之擦除。這是最符合自然原理的卸除方式,唯一的問題是油脂可能造成清潔的複雜性。對於不會正確洗臉的人來說,簡單清潔已經很複雜,再加上卸妝油的卸除,就更困難了。因此後來相繼發明了卸妝乳、卸妝水與卸妝凝膠。
! u7 U7 C4 y( ]2 Q6 C* S& k
4 U! w# z* E: ?0 A一般卸妝油的構成,最原始的是使用礦物油,其次才漸漸加入植物油,成為二種派系。礦物油的部份,精煉高級礦物油其實是很好的產品,如果不含有某些特定的合成酯類,例如isopropyl myristate與isopropyl palmitate,只要正確清潔後,基本上治痘性很低,可以安心使用。植物油的部分應該分別討論,共同優點是植物油的黏膩性更低,使用起來較舒適;缺點大約有二個,最主要的是比較昂貴,因為材料成本的關係,更因為經常強調添加了許多營養成分。清潔過程中,營養成分的肌膚接觸時間其實不長,這樣的添加有些浪費,因此認為是缺點。其次,許多植物油屬於不飽和脂肪酸,以及許多抗氧化成分,宣稱可以防止肌膚老化與產品本身破壞,像是月見草與杏仁油等,看起來是優點,可是由於油脂酸化的問題,在保存上會較為困難些,如果不是添加更多抗氧化劑,造成成本提高,或是防腐劑(現在倒是較少使用),就是要在短期間內使用完畢。. ?2 l, }# P7 s" S" b6 L
5 }3 Z7 u# l5 v7 l* F# c
對於痘痘肌膚的人來說,建議使用卸妝水或是卸妝乳,卸妝凝膠也是一個好選擇。這樣使用上比較簡單,但是過度清潔與肌膚刺激的風險比較大一些。如果您會使用,選用不含上述二個成分的卸妝油,應該算是最佳解答。, }* e7 o# J. u1 c8 @
$ x6 M; j. D* x
, }7 Q m( @& X+ `. R" ^! @4. 請解說正確的卸妝步驟:卸妝油,卸妝乳,卸眼唇液,潔膚皂。需要幾個步驟才能將妝卸乾淨?
: q7 Z `, i# {& S# u
5 p1 d% H/ Q- ^) NAns:卸妝的意義,就是卸除彩妝。最原始的作法就是使用潔膚成分一次清潔。因為彩妝難以溶解,一次清潔可能導致過度搓揉,或是卸除不均—某些部位堆積甚多,某些部位已經過度清潔至輕微受傷的地步。因此需要使用卸妝產品。 J7 A3 [1 @# h+ q
" \) k' x# ^. i如同前述,卸妝產品基本上分為最原始的卸妝油、卸妝乳、卸妝水與卸妝凝膠。聽起來後者的黏膩度愈來愈小,但是請各位記住,天下既然沒有白吃的午餐,當然沒有全美的事物。清除與溶解油脂,基本上只有四種成分—油脂、乳化劑、有機溶劑與界面活性劑。其中除了油脂之外,其它幾乎都有刺激皮膚的風險。假設都以殘留在臉上,沒有完全清潔乾淨為假設,前者最安全,後三者都有肌膚過敏,甚至產生濕疹的風險。因此如果您不是太油的肌膚,非得使用後三者才能卸除乾淨,建議還是使用卸妝油最佳。卸眼唇液也是類似原理,只是眼影與唇膏更需要卸除,因為黏著效果更強。* [6 i+ Y+ H( p4 n
- a9 S5 K& k# }+ P" c' N/ ]- r
上述問題的解答是,卸妝油與卸妝乳二選一(建議使用卸妝油),如果使用眼影或濃重唇彩(特別是不脫落脣膏),就加上卸眼唇液。之後用潔膚皂或潔膚乳將之清潔乾淨。卸妝品的清潔效果如何,大約在卸妝油使用完之後,稍微用一般化妝水沾化妝棉擦拭一下,如果殘妝甚多,就表示需要更換效力更強的卸妝品,或是再卸一次,或是把黏著力太強的彩妝成份換掉。* j6 Z5 q+ S' q3 p- K& W& N; q
2 q I2 \& J; D3 m; x
5. 給予不同膚質卸妝的叮嚀:油性,乾性,混合性,敏感性,年輕與超熟齡肌膚。
' j+ e! Y' G% F7 ?# [
6 k* k, V. B/ z; b$ x% jAns:油性肌膚者,可以使用四種卸妝方式(卸妝油、卸妝乳、卸妝水與卸妝凝膠),乾性、混合性肌膚建議使用卸妝油。年輕肌膚要看情況,通常指的是青春痘肌膚,建議使用後三者,但是要小心清潔—痘痘肌膚的人通常已經過度清潔了,再加上乳化劑、界面活性劑或有機溶劑,傷害機會很大,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常常看到,痘痘的人一方面臉上長滿膿疱,一方面臉部又乾燥脫屑,紅腫發炎。
6 B8 r) }7 z# E4 h/ t" a% n3 X0 w% E# q$ K0 `/ u/ V
超熟齡肌膚比較難以定義,可能指的是乾燥過度,具有細小皺紋的膚質,或是年紀較大的人,建議使用卸妝油。
! D* q+ w' r4 L# u
/ L; K, G# @% Y: s( V: C至於敏感性肌膚,我個人不喜歡使用這樣的名詞,容易讓民眾以為自己是體質問題,而非保養錯誤問題,把責任推到父母而非自身。就皮膚科學的定義來說,所謂「敏感性肌膚」是不存在的,只有「過敏性肌膚」與「無症狀發炎反應」是正確名詞。前者指的是過敏的人,後者指的是發炎後尚未完全恢復的皮膚。過敏的人其實並不多,特別是化妝保養產品上市之前,都做過過敏性測試,消費者產生過敏的機率應該已經甚低,我們卻仍舊經常聽到「我是敏感性膚質」(大概每一百位女性,就有九十位自認為是敏感性膚質)這樣的說法,顯然與科學事實不合。現代人強調「徹底清潔」,每天都很認真把皮膚清潔受傷,產生發炎或是準發炎反應,這才是事實的真相。這樣的人,當然建議使用卸妝油,而且建議更改心態,否則卸妝油使用之後,又覺得臉上油膩膩(其實可是只是皮脂等保護層),更強力清潔的結果,反而產生更深層的嚴重傷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