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华同
搜索
黄金广告位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黄金广告[email protected]
查看: 820|回复: 2

2007年十大语文差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8 15: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7年十大语文差错$ O% b" _! g; ~* N

! G$ A9 p0 Z) j
1 }0 E2 r. `* f; s) {$ F: C% g《咬文嚼字》杂志社(2007年12月20日)  , B$ {0 N+ v7 A

0 K- a+ z' k8 {, I. Z: X2 x* I一、经常用错的称谓词是:家父。如在问候别人时说:“家父最近身体好吗?”在汉语词汇系统中,“家父”属于谦辞,只能用来称呼自己的父亲;称呼别人的父亲,习惯上用敬辞“令尊”。   5 l4 _6 k- s6 [  i( ^
4 D7 Y$ j. z+ p, e* i
) }/ {0 X' Y% T1 ~* f$ D2 t: [! u
    二、经常用错的佛教词语是:无间道。如:“陷入了留学无间道”,“面对股市,学会避开无间道”。自从电影《无间道》问世以后,“无间道”便成了一个流行词语,媒体常用它来表示失败、痛苦或灾难。其实这是以讹传讹的结果。电影片名为“无间道”,说的却是“无间地狱”。佛教中“无间道”是信徒修炼的一个阶段,“无间地狱”是八大地狱的第八狱,入此地狱者将永受痛苦,无有间断。两者具有不同的含义。
9 }# u- O2 p2 x, D6 Q  @" L+ e
1 r0 Z4 b* i: j. [  ~5 W# r, [& J' h: n0 R% J7 c8 T# \
    三、报纸上常见的搭配错误是:戴上紧箍咒。如:“给权力戴上紧箍咒。”在《西游记》小说中,只要唐僧一念紧箍咒,孙悟空头上的金箍便要收紧。金箍是可以戴的,而紧箍咒是咒语,只能念不能戴。, U2 U) V# _2 n& j% N2 \7 h" I
2 q: J6 Z) ~; z8 P- A2 L
  四、地名中容易混淆的字是:州/洲。如:“月儿弯弯照九洲,几家欢乐几家愁。”“九洲”的正确写法应为“九州”。“州”本义为水中陆地,后用作行政区划名称,水中陆地义也改用后起区别字“洲”来表示。“九州”为中国的代称。   
8 b8 I" s5 G3 O7 u- L9 H$ S4 E) h1 s$ V6 s% f

: e4 j) \% n0 W" k    五、新闻中容易用错的词语是:娈童。如:“杰克逊娈童案落下帷幕”,“网络惊现娈童犯黑名单”。在这类新闻中,“娈”字一律被理解成了动词,指“性侵犯、猥亵”等犯罪行为;其实它是形容词,义为美好的样子。“娈童”则是一个有特定含义的词语,专指被当作女性玩弄的美少年。   u9 g. f( i4 h4 i! Z" W0 W
5 T" h6 r/ `# U8 a& [6 z9 [- R

: l% @6 Q- J* T    六、书面文字中经常混淆的词语是:权力/权利。如:“业主的合法权力应该得到保障”,“政府干涉经济生活的权利应该受到限制”。在这两个例子中,“权力”应为“权利”,“权利”应为“权力”。“权力”是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或者是职责范围里的支配力量,它是以别人的服从和执行为前提的;“权利”则和义务相对应,它是以依法获取或者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为特征的。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s! w6 X/ H+ x
' E- K1 g4 w' ]+ O
   七、成语运用中常见的词形错误是:唇枪舌战。如:“法庭上一番唇枪舌战,谁也没说服谁。”汉语词汇中有“唇枪舌剑”,义为唇如枪,舌如剑,形容争辩激烈,言辞锋利;也有“舌战”一词,《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情节,“舌战”指口头交锋。“唇枪舌战”显然是两者杂糅的产物。   
- E. |, Y3 e: L4 O! a/ Y
1 c6 O: W& W+ q3 Z8 {8 w% q8 p- s8 ?# B1 {& v' O
    八、商品名称中的常见用字错误是:碳烧(烤)。如:“碳烧咖啡”“碳烤月饼”“碳烤牛排”,等等。“碳烧(烤)”均应为“炭烧(烤)”。“炭”指木炭,用木炭烧烤食物,是一种传统的食物加工方法,它可以使食物带有独特的芳香;而“碳”是一种化学元素,无法直接用作燃料。
) y0 b% [& W- I, S5 n% i% s
/ Y0 n# r! D2 R4 u1 f/ g) m九、计量单位中常见用字错误是:吋。如:“52吋液晶电视”。“吋”是一个淘汰字,应该改用“英寸”。1977年国家发出《关于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的通知》,淘汰了部分计量单位的旧译名用字,“吋”字是其中之一。在涉及计量单位时,首先要考虑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因故做不到这一点时,必须保证用字规范。      
. a. ~+ U) \! ^: _$ Y, Q% [- P; l; ]& v/ H7 m) O5 Q  ]' R1 @- d
9 p+ b( F  d4 \, T
    十、引用古诗名句的常见错误是:“海上升明月”。每到中秋节时,媒体上常会引用“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往往把“生明月”误为“升明月”。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一个“生”字气象万千,出神入化,是诗中的传神之笔;误为“升”字则成了直白的写实,既不忠实于原著,又削弱了诗的意境。
发表于 2008-4-9 18:2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咬文嚼字》的確很厲害
2 E; I( o# j, F1 x) V0 n# T哈哈( |, F" {- ~, ~  x8 D' j. R
今年就揪出了央視春晚的壹堆錯別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4 10: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们很需要有这种认真的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华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华人同志

GMT+8, 2025-7-7 02:33 , Processed in 0.071478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