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所说的特点是相比较而言的,与国外相比、与古代相比、与一般人群相比。
/ l @4 j) O- Q
. M- ~& ~* k5 @7 ~$ K" i' C) ]3 h : S1 L6 o7 y! o
% {& n" s/ k& @一、平均文化程度较高,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约占三分之二;职业层次也较高,年龄则以中青年为主。但是,这些同性爱者接受过性教育的比率却与其文化程度不相适应,他们自述没有接受过性教育、性知识,或严重缺乏的竟占三分之二之多。但随着社会信息化的速度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了“同性爱”,也有愈来愈多的青少年加入了“同性爱”的行列,“同性爱”日渐年轻化正在成为一种趋势,也值得人们关注、重视。
& S* V. }: S$ c) _( l. K; C, L& j3 z2 W% y3 V2 P7 k
! H; J" @- @2 f0 O. k# M4 k6 W% `! N7 {; X9 a
二、性生理发育和一般居民没有大的差别,用手的比率要高于一般居民,大多有过用手行为:经常用手(每天一次或更多)83.1%。这说明用手(或相互用手)是同性爱的主要性行为方式,通过用手达到性高潮是他们获得性满足的主要途径。) Q9 X* `' B+ R& \: B$ \% Z9 X
! |- q! N4 K, \. Y& e6 z) ~
% B8 u/ {" }0 a9 N5 Q; H- l0 y9 I( q0 L) { i \& x) ^( A
三、双性恋的比率较大。同性爱者中,对同性有性冲动的54.9%,对同性、异性都有性冲动的42.6%。已婚同性爱者较多,原因在于:他们可能是双性恋者或他们是绝对同性爱者,为掩盖同性爱身份,迫于社会和家庭的压力而结婚。0 f7 L6 f- a% |+ K( E( r& G: m
1 H! u- t# o9 |0 l: Q; P* F
9 ^. q6 \+ n% R& g2 g) h' v3 S! j4 a
四、发生同性性交行为比率不大:和同性拥抱87.2%,接吻79%,抚摩94.9%,肛交36.9%,**26.2%,工具交3.1%(数字每年均有一定变化)。肛交同性爱者中,不用避孕套81.5%,不知如何用的占67.7%,这再次证明了性教育水平较低。: g2 \; W, D9 \6 B; U
# x' a: ^ H! ]" _/ T / P/ C. c* H( G$ i1 i
0 T& @) C" X3 k; b
五、有固定同性性伙伴的不多。有固定同性性伙伴的37.4%。他们结交同性性伙伴的途径,偶然相会的占16.9%,专门去找的占47.2%,其它占35.9%,相互之间多系"短期行为".在调查中曾询问他们,选择同性爱伙伴的最主要的标准是什么,他们回答要求对方漂亮的占57.4%,而要求"谈得来"、有共同语言的只占26.2%,可见,他们之间多数仍停留在"表象吸引"上,这种关系不是很巩固的。他们对待性伙伴的态度以"说不清"为主,其次是"逢场作戏",不像夫妻关系大多数比较专一、稳定,这和同性爱者的性观念、"择偶"条件、认识途径以及相聚环境都是分不开的。
+ K ~! O! G1 |
6 S; Q6 f, _. h" F& N5 C, L# p7 m , w9 x: D9 G1 V& h {7 W7 d+ m' f
- \7 y( j5 f5 e. z六、性角色不固定的为多。过去,从理论上说,无论是男同性爱还是女同性爱,一般说来总有一方扮演丈夫的角色,另一方扮演妻子的角色;常扮演妻子角色的男子与常扮演丈夫角色的女子陷入同性爱的程度更深,更难以治疗纠正。但是,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同性爱过程中,性角色不固定(即有时扮演丈夫角色,有时扮演妻子角色)的占65.6%。这也许说明过去的一些看法需要纠正。
5 i* D5 i; H" u3 x+ E1 ]/ Q, w2 i3 Y' a! l; a; p& \
3 \$ b- D' W' `- a
; c( ?. j8 N. V" Q E; c, ?七、思想压力大。这主要是由于社会上歧视同性爱所致。据调查,如果周围的人知道他们是同性爱者,真正抱赞成、同情态度的只有13.6%,认为是各人自由、不必多管的只占17.8%,而多数人对此不赞成甚至厌恶、憎恨。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性活动绝大多数处于"地下"或"半地下"状态,相聚场所比较隐蔽,公共浴室、他人家中是占比率最大的两个发生同性性行为的场所,分别占30.3%、29.9%。在公共浴室,大家都裸体,有些浴室还有提供休息的单人间或双人间,在这种地方发生同性性行为比较方便,并且不被人注意。在他人家中发生同性性行为,可以逃避家人的发现与干预。
" O% h: X- G+ i2 O0 M6 C' q
7 ]1 S2 i. Y) \+ o/ |. ^7 i$ v
. g# w/ h5 C; G$ a
7 z3 m: ?1 J0 D7 F; ~5 a3 `八、对同性爱的看法处于矛盾状态。从调查发现,同性爱者认为搞同性爱有益的占5.1%,认为有害的占32.3%,认为无所谓益害的占56.9%。从这个数据可见,对搞同性爱进行自我谴责的比率相当大,对此"理直气壮"的很少,但是对此道德评价不明确的仍占多数。, [% z v! o7 ?% X5 U
" C- a% [; U3 p6 ^' T) J当然,内心认识是一回事,表面上是否承认又是一回事。他们对自己搞同性爱"决不承认"的占37.4%,"有时承认有时不承认"(即迫不得已时才承认)的占47.7%。两者相加,也就是说,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同性爱者的占85.1%。4 @- {% O9 W" W- V* r4 R& F: W
. V5 B- Q: M; k- l0 {4 G; `
$ h: M: O2 x% S3 f G0 }0 q
/ ? G; F$ t* p- m; ~, b九、因同性爱而遭受各种处分甚至判刑的比率较大。正常生活和在押的同性爱者分别占23.6%、50.8%。所以绝大多数同性爱者希望社会不要歧视他们,更不要打击他们。他们希望法律承认同性爱为合法的占5.1%,希望社会不要歧视他们的占35.9%,希望社会不要干涉他们的占46.2%。
( @' c7 L; c: \) i5 F' N0 I
1 M5 d6 ?* K H; b% G) Z. B$ s+ j% q % _( R g* ^6 a; P
u. _5 N4 Y+ [0 V+ m& I$ g
十、同性爱的产生主要是儿童期受到各种不良的性刺激和性对待的结果。它和遗传因素有关,但影响面不大,主要是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的作用,而使他们的心理不能像常人那样发展。而且,儿童期留下的心理烙印也比较难以消除。虽然有不少同性爱者希望改变现状,但是真正有勇气接受治疗的人却很少。治疗方法也在摸索之中,认为同性爱不能矫正或有把握矫正,都不适合目前的科学发展状况。
9 e: w2 i1 c( M# Y; ]4 ]$ S
5 b; V; E1 ~9 _% P( V" a : ]" z0 R [! N2 _1 @
5 t' G$ L7 d/ j" \7 ?( g总的看来,中国的同性爱者处于较高的文化程度与较低的性教育水平之中,他们的性要求强烈但又比较压抑,同性爱交往的层次不高,对自身的认识也不清楚,在社会的强大压力下,他们的行动是十分隐蔽的,他们有自我解脱的愿望,却没有找到实际的解决途径。
9 J7 e8 H& g* ]" d" T) ]+ I3 |: K& W5 w% L! P, K& x( c0 m0 d n
6 B R, B( w# \* z
3 c: d; E+ e1 V5 L$ m# z- |. |根据以上情况,从社会来说,重视生理和性心理的健康教育,尤其是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性教育;改变社会观念,不要歧视和打击同性爱者,使他们在不危害他人、不危害社会的条件下有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如果某些同性爱者有矫正的愿望,就要进行指导、帮助,同时加强这方面的研究——这对人类的幸福生活,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都是大有好处的。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华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