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和舞蹈少年华华同居六载,最喜旅游,去过许多名观大刹,见过不少智者高僧。有一年我们去五台山,还在显通寺里住了一晚。
# H# G7 f6 Y* v9 x那确是因缘。在大殿上香时,我突然心灵有感,背诵了几句佛教中最通晓的《心经》:“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恰巧被方丈听到,把我们请进了后堂。老方丈说我“天庭饱满,地颏方圆”,必定与佛有缘。我告诉他,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我自幼读熟的,起因却是古典小说《西游记》。我翻书时,见到唐僧取经遇到魔障,就口诵《心经》,于是就千方百计找到了这册经文,原来就是一篇黄纸印就的文字,由于好奇,便贴在床头,久而久之,也自然熟读如流了。
6 @% C5 X* V0 P7 g2 M C1 o! t3 W老方丈听罢,连连点头,口称“善哉”,说这就是“佛缘”。- |, \, Q* q) }4 p0 s
于是,老方丈留我们住下,攀谈甚久。他说,我前身一定是一位高僧,今世必归佛门。他还讲了许多禅理佛学,可我大半没有听进去。5 `1 s ^3 p4 L& u I. Q
我自小就是唯物论者,是不相信什么“前身”、什么“星宿”的。我觉得一个人的命运,就应该掌握在自己手里,至少也要敢于与命运抗争。所以,老方丈苦口婆心的一番话语,多数成了耳畔清风。
4 \) p& n: O3 [: a6 k6 B e8 j6 [+ U但却记住了一句,就是——* E$ R7 P: Y" K, C+ x
“得失随缘,心无增减。”( }: J% {8 h- k5 h; t! ^
这句话就是老方丈反复强调的一句佛语,当时记住了却没有消化理解。, T% l7 w8 Q" I
$ u* [; B6 [% h! }3 S华华远赴澳洲的一天清晨,我无所事事,苦心思念已经远赴海外的爱弟,独自在东海舟山渔场的小岛沙滩上徘徊,遭遇大雨,浑身透湿。我正遥望着刚刚从乌云中探头的红日,猛然心中强光闪过,刷地一亮,豁然开朗。我顿悟了!1 c- R' G8 ^+ P: X2 ]9 q
我双膝跪在海水中,向着太阳顶礼膜拜。) ~4 w: }1 ?% j5 ]- J1 v) Q) y* p
——男儿膝下有黄金。我从来不拜天,不拜地,进了庙门不拜佛像!0 e# o7 |4 f9 s- o) ~- h
因为那些泥胎木偶本是人造,拜之何用?1 @, o5 D# @5 y% D& w# X. ?$ h/ }0 {
我现在叩拜的,是太阳精华,是佛学至理,是我们兄弟生死不渝的深情厚义!% e' \9 T) E% A3 v2 N" K
你我虽然远隔重洋,间关万里,却性灵通连,息息相关。4 q. ~" q+ O( n4 r: T7 C& v
你走了,我来了,滚滚红尘,芸芸众生。
1 w" R7 g/ R2 ?( g' r( e9 c你有情,我有义,缘分所在,何必增减。
* {1 {- b; D& {! P" K/ o醍醐灌顶,猛鼓重锤!! I; z) x E% F. R, V2 ]$ w% R# D
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O1 z& w: L( F: Y* N* j
——我顿悟了!* h* i4 B6 L, L _; U
佛家之学,讲究“顿悟”。一个人参禅了道,可能长年累月苦读成千上万经书而不觉,但却在举手投足吃饭洗脸的刹那之间顿悟!
7 s0 x5 H0 f, T8 K) e8 x! \% L+ X我就是顿悟了。( _$ @+ q9 O6 H3 l. e
/ v) i3 C6 U0 Z: L; E7 f“得失随缘,心无增减。”
" C5 l0 O6 A+ e7 [; E9 R我们活在人世间,必有所得,必有所失。得与失都是自己的缘分,重要的是心中没有一分增减。应我所得,我就可得,我就该得;应我所失,我就可失,我就该失。得失来了,自己心中坦然接受,既没有一分增,也没有一分减,随着缘分,心静如水。假如人人都做到了“得2 n- V2 n9 t. ~2 V: Y
失随缘,心无增减”,这世界上就会少了多少争竞多少缠斗多少烦恼。' o6 l& q; C0 Z# c7 L/ X w
阿弥陀佛!- k0 W5 M" }5 m! W& [; [
莫论他人,从我做起。 “得失随缘,心无增减”八个大字,振聋发聩,指点迷津,从此成为我终生的座右铭。
( R; V6 K! z/ r" O! ?% j; X3 ]正是: 4 O2 P6 z1 D% Y8 z1 p
世间万事心最苦8 i' z7 K6 k: @, L6 v
得失随缘方知足
' ~) K' P ]# k% T2 t 浮名累人如迷雾7 Y0 U T7 _ Y# @
神闲气定见坦途* q; s3 X4 k( ?
6 ?) D* ]8 `+ F/ Y6 J$ G
(2009年1月13日翻读经书,3 r; B( {7 M3 g) |2 y
回思往昔,书于随缘斋。我的' F* p5 Z8 P& N( ]3 X! Z
书房之名来源即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