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4-9 00:44: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交流:网络时代的幸运
' ]( W T3 B! E) b6 K# W, R% P' p! }" @8 L! j
有一个名叫“深秋小屋”的女性艺术文化网站,创办到第九个年头,已经拥有将近7万名会员,其中不少是双性恋者。网站站长兼总策划dongdong说,她在这里接触到的双性恋者比想象中的多。“按照国外的一些研究,双性恋者要比异性恋者还多。”% K$ R/ j! w2 I8 u" Z( P
& K7 L0 u) O9 B9 F( z4 h
dongdong说,双性恋者往往遭遇到周围的不理解。因为一提到双性恋,周围人的联想往往是3p、滥交、艾滋病甚至“阴阳人”。dongdong平时热爱创作,在她的文字创作中,经常会以双性恋为题材。她觉得这个群体同样需要被关心和正确对待。) I& x+ r, f$ W2 f; f- o( {5 |4 G
5 z- _- W* Z+ L7 s
“我愿意站出来为双性恋者正名,是因为我觉得没有人在为双性恋发声音,造成了很多人对这个群体的误会。我想让大家了解这样性取向的人并不是你们想象的这个样子,他们都很正常地生活着。”dongdong说。
" `/ [8 d' V- l: R% d% D% Q p
/ H# }* K$ D/ K# U, S 其实对双性恋了解越多就会越觉得,正常的双性恋者跟所有人一样,恋爱就是恋爱。只不过双性恋更类似跨性别人士,很多双性恋者自己对身份也感到模糊和不认同。在性向上,他们不像同性爱或者异性恋那么斩钉截铁,爱谁就是谁。双性恋本身就有两种选择,但是现在社会只给了他们一种选择,要么同性爱,要么异性恋。很多双性恋就在两端左右摇摆、困惑。这种摇摆的过程是痛苦的。
+ O1 _% w% }6 A$ k8 \2 Z( l( o5 W. y. i3 ?# y2 {/ d
“传统的女生会跟我争论,她说一定要结婚,一定要生孩子,生孩子是让你成为女人的一个过程。”dongdong反问:“你一直在告诉我应该怎样,但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心里的声音究竟是什么?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女孩无言以对。8 V3 L+ o$ F1 r) h
& i: B& j6 r. M, r
这两年dongdong一直在参加国内外关于同志、跨性别的讲座和培训班,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人群,听见了很多不一样的声音。但即使在跨性别人群已经引起人们重视的时候,双性恋还是很难浮出水面。
5 }4 G- s1 d0 }5 |2 X
C: z) n0 Y) I; t5 J 目前在亚洲,只有在台湾地区有一个名叫“By the Way”的双性恋组织,是由几个女孩发起的。但是这个目前最有规模的双性恋组织在各种性向交流的聚会上也很少能有机会参与和发言。“因为没地位。连同性爱也会对双性恋感到很排斥。”双性恋的人往往不敢把自己的身份公开,因为这个社会的法律或者伦理道德让他们只能有一个选择,否则就会被认为是有悖常理的。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双性恋到最后就会归结为一种性向的人。
$ Y6 ] f2 C6 _+ Q
- J( ~; Q2 g3 Q1 G- S “其实很多女性是在结婚以后才发现自己是双性恋的。现在我们有了很多的信息,在青春期的时候就能明白自己可以有很多选择,这对更好地定位自己的性向是有帮助的。”dongdong认为双性恋绝不是病,更不是罪,“很多人会说:你应该结婚,应该如何。但‘应该’不代表正确,在框架里盲目走路,才是虚度的人生。”* U' X) s6 p9 _" [' L5 p
0 C! L+ k( y7 `: m 心态:无法确定的犹豫& ]6 F+ z5 f% i9 r, O8 f
2 s* O0 F9 H. B+ \* K8 I
双性恋拥有比异性恋或者同性爱更广的选择范围,自然而然,他们的烦恼也加了倍。织颜kitty是国内唯一一条800免费同志热线“智行热线”的上海地区协调员,她自己也认同双性恋。每周六下午,她都会在电话那头倾听来自女同志的烦恼。“10个电话中,就有一两个是关于双性恋困扰的。”这条热线已经在上海悄悄开通了三年多。0 f( |0 z7 \4 v6 F: |0 F+ h, a
+ U5 w7 Y2 h1 J" R" I9 P1 L# ?+ E “我的女朋友爱上了男人或者我爱上了一个男人。”电话那头以这样的方式开端,声音很沮丧。这时候,织颜kitty就会很自然地告诉她:“恭喜你,千万不要困惑。因为你选择的范围要比别人大一倍,异性恋只能选择一半的性别,但现在整个世界都在你的眼前,是多幸福的一件事情啊。”6 Q0 |; ]: S: \0 X; `
) c. t$ d, v! o9 Y: a: c! |* W6 ?
她说这样说的目的是,首先为对方注入一点积极的信号,让她明白自己不是一个“不好的人”。“双性恋最容易被人误解为‘男女通吃’或者‘滥交’,他们很怕被排斥。人都有从众心理,总是希望在一个群体里有安全感,当这种安全感面临被破坏的时候,就会感觉到特别害怕。我是不是?万一是了怎么办?好像自己得了某种绝症一样。”织颜kitty首先要做的,是让对方知道这不是病,然后要健康地、平衡地看待这件事。
( Y; b: ^. z4 a& g" ]
& p y5 e6 X9 T5 Z; n2 }6 c 另一个主要的心理困顿来源于对未来的迷茫。“现在喜欢女孩子,如果又有一个中意的男孩子出现了,我该怎么办?”这是很多双性恋者止步不前的原因。
0 f9 `$ i" e% Z) r
* L7 t& h: i K “很多东西其实越着急越迷茫,当你喜欢的人出现的时候,答案就会出来。只要遇到一个喜欢的人,无论他是男的还是女的,就去喜欢他,这就是答案。很多人认为徘徊在男女之间是一件不道德的事情,但事实上正常的双性恋每次也只会谈一个朋友,如果脚踏两条船,在双性恋的世界里一样是不对的。这就跟正常的谈恋爱一样。”织颜kitty说。) t9 [; y6 t* C* L j+ a4 e
8 p' B& }$ u, O# J
织颜kitty这样的专业心理辅导者反问:异性恋和一个异性生活在一起,一辈子就不会变了吗?他也会喜欢别的人啊!这是所有的群体都会遇到的。女人也可能追着花心的男人问:“你到底爱不爱我?”也可能困惑于“我爱的到底是谁”?这对于异性恋和双性恋而言都是一样的。
" d0 W: \! `( O a5 y f1 Q; W+ \5 W4 q, [& y- d
西方著名的“酷儿理论”对此作出了另一种论断,“酷儿理论”关注流动和变化,并不将男女同性爱身份视为某种具有固定不变内容的东西,而是把身份视为不完整的、局部的和变动的。4 [8 s% h, X1 e. o" n; y( {
/ B7 c% O/ p& J* C! \4 M3 G x4 T
专家:正确看待边缘人群
& u& X, s9 f( K! k2 d5 \# Z# F' w t3 I7 a
相对于显著边缘的同性爱人群,双性恋者更偏向于“灰色地带”。李银河将此人群同样归为“具有特殊性倾向的人群”,即国际上通常以LGBT(女同性爱者、男同性爱者、双性恋者、异性者)称之的人群。她认为,这些人群由于其与众不同的性取向,有特殊的需求,也比较容易受到歧视。在各国,他们都有合法注册的社团,中国也应当批准他们注册成立社团。
( I, G2 G! ~4 ~9 R) ]' f8 t% j
( `6 X8 N1 s! T" u0 d3 b. W) Q 知名同性爱研究者张北川教授则从防止艾滋病的角度揭示,与异性结婚的男性双性恋者,很可能在同性性行为和异性性行为的过程中带来艾滋病的交叉感染。他认为,同性爱者也是多元化社会中的一个群体,呼吁社会给予同性爱人群更多的包容和理解。0 C7 |. D$ |" n
' t3 {" Z. y5 Y4 s 广州中山大学“性别教育论坛”召集人艾晓明教授认为,“男女平等”的提法设定了人类的性别只有两性。但实际上男女之间有很多过渡。男女两性只是设定了一个异性恋关系,实际上还有男同性爱、女同性爱、双性恋,等等。“在这中间数出来的性与性别有超过10个。所以当宣扬平等时,应该是人人平等,所有的性别、性取向都是平等的。平常讲到人人平等时,就预设两性平等,没有去想所有的性别一律平等这些问题,没有考虑如何取消性别压迫的问题,没有考虑建立在性差异、性别差异上的压迫。所以,最起码的男女平等就是所有的人、所有的性取向、所有的性别表达平等……”8 C1 x# b/ W/ b! j: {
0 y- e( }( ]: C! O, D 名词
# ]$ K1 F. x& v8 ^* j
. H4 F& a8 j8 C' g5 t$ A Gay:男同性爱者。* Y5 Q6 O/ ?) X; f9 Q
- q9 w) S6 `* {4 |
Lesbian(蕾丝边):女同性爱者。
% ^: P# F# V3 `; J
, w8 y3 c" r- g5 e* G' \5 _! E) e Bisexual(双性恋):恋爱与欲望的对象,有可能是同性,也有可能是异性。; S) W. w* F7 V* w& G8 s6 I' ]+ C
l$ Q8 a3 B* }
In the Closet(在衣柜里):比喻,指同性爱或双性恋者向家人、朋友以及社会隐藏性倾向。7 N5 \/ B# D* Z0 V3 T, q
# I; [0 r( v* n8 N1 [( d) b2 O Come out of the closet(走出衣柜):同志向他人表明其同志身份。
8 O1 u& R. l. K/ S, t8 Y. p& k8 j2 n
T(Butch):Tom Boy的简称,指装扮、行为、气质男性化,在女同中扮演“丈夫”角色的一方。
) w- @( o+ {. ]( T- D) N" L
; v8 N1 y/ H# E- G0 A 婆(Femme):装扮、行为、气质比较阴柔,心理上认同女性,在女同中扮演“妻子”角色的一方(又指P)。
7 u) s2 c' n5 W
7 i! {) x! p1 @( C! R3 y) e9 D 不分:解释为“不被分类”或“难以被分类”,是近年来在女同文化中出现的新名词,指装扮、行为、气质较难被界定,呈现跨性别暧昧状况的女同。(文/杨扬 周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