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华同
搜索
黄金广告位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黄金广告[email protected]
查看: 1410|回复: 4

探访:46%的人属于双性恋人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17 23:2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一种花被称作双生花,并生一枝,花开两朵,一朵向阳,另一朵背光。从萌芽那一刻起,被选定背光的那一朵就注定了一生都不能见到阳光。打开百度“天堂的淼淼”吧,整个贴吧都是旁观者为一个“再也不哭了0913”的ID开的纪念帖。去年年中,这个自称“小鱼”的ID在百度BL贴吧发帖叙述自己同性爱的故事,几个月以后,因无法接受他的同性爱人“耗子”最终选择与异性恋女友结婚,“小鱼”选择了以自杀来结束这段讲述。现在,“天堂的淼淼”吧中有很多人从声讨“耗子”,渐渐转向声讨徘徊在同性爱与异性恋之间的双性恋。这个长久以来模糊的人群在这一事件中,开始以极负面的形象浮出水面。
3 L- h9 z/ F( y. z8 p5 N; R3 m6 K8 W4 L, _) P% |4 K
探访双性恋 你是那46%吗?
/ ~. c  R5 y' ^( h3 F0 p
  `( Z$ P' G! x讲述:感觉对了就可以
  x2 _9 \' R6 o$ e
! r. a" S. ]7 t9 O26岁的小欧从事广告行业,目前处于空窗期。她的第一个女朋友是大学时认识的一个“T”(即在女性同性爱中偏向男性角色的一方)。小欧说:“之前有过几个男朋友,遇到她的时候,也没有特别挣扎,比如担心自己是不是从此就变成同性爱啊、或者是不是会遭到什么谴责啊,完全没有。相互有感觉,然后很自然就在一起了。”
8 `1 M, B( |) u+ |+ o5 J
% M, v+ j& w7 N( w# B; ]小欧说的“在一起”包括恋爱、同居、性行为等意思。她们和她以往的那些异性恋人一样,“也会甜蜜,也会吵架,也会和好”,甚至在恋爱一年后,也因为“移情别恋,有人出轨了”而以分手告终。此后,小欧又相继有过几段恋情,但她说:“男的女的都有,但绝对不会同时和男性女性恋爱,这就和你不能同时和两个异性恋爱一样,这是脚踏两条船,无论他们的性别是什么!”  D! m- U3 a2 e* G3 m# ?: X5 O4 C

- [1 z# z. Z- E- W8 D“每一次恋爱,事前没有刻意设想过对方的性别,顺其自然,在一起也没有因为另一种性别的交往经历而产生障碍。”小欧谈起情感经历显得很轻松,“对方问就直说,当然,不问我也不会主动说。”小欧表示,即使对方知情,同性爱情经历也从未影响她的异性恋情:“刚刚知道的时候,异性恋人会有点小吃惊,同时也比较好奇,除此之外两个人的相处就没什么特别。”相对而言,反而是同性爱人会比较在意她的异性恋情:“怕我们恋爱的激情消退了,我最终会选择回归主流。”——小欧长相古典,眼风细长,嘴唇小巧,属于“P”(即在女性同性爱中偏向女性角色的一方),“gay圈普遍讨厌双性恋,认为他们脚踏两条船,这种莫名的情绪几乎是公开的。”; H9 M9 B7 ~; _! u7 ?4 G5 `. j- O
5 Z/ m4 Z( J/ O" n' ?$ k* ^3 e
小欧并不介意任何关于身份的标签,“同性爱,双性恋,异性恋,我算哪种呢?无所谓,别人认为我算哪种都可以。”——只是这个“别人”不包括父母,也只有谈到父母,小欧会表现出迟疑、犹豫和不肯定:“他们当然不知道,只晓得我换了几个男朋友。”甚至有一年寒假,在异地求学的小欧带着她第一个同性爱人一起回家,“很简单,对爸妈说是好朋友,没有人会怀疑。”——女性之间从小就以亲密的手挽手、共睡一张床说悄悄话等表达友好,此类行为不会引起任何异样的关注。这一社会共识使得小欧很轻易地在家人面前隐瞒了她的同性爱情。
) g: e  k9 u9 q; L8 F2 H" z; _' ^* @& l5 H) }
“没必要让他们知道,他们又理解不了,反正总有一天我会找一个男性结婚生孩子。”小欧给自己定的结婚界限是“30岁之前”:“当然也没必要让将来的先生知道,婚姻和恋爱是两回事,男朋友可以无所谓,但是丈夫……既然结婚就不要让对方心里有什么芥蒂。”7 i5 ~/ h" |" c& W  t$ n

- q) `7 Z2 k! G与异性恋人结婚,这是很多双性恋者在权衡情感、家庭、社会、道德压力后作出的选择。“耗子”如此,小欧亦然。他们中的很多并非万不得已才在同性和异性中加以选择,而是了解自己双性恋身份的同时,就已经作了决定。这样的决定并不妨碍他们与同性爱人交往,同样,同性爱人也很难改变他们最初的决定——这正是很多同性爱者厌恶双性恋者的主要原因。; [/ j0 s6 n( c( ]" o6 _' M, e; y" N
亲历:只当一切都是假的
! n5 d- f4 k" z- x记者跟随小欧开始了寻找意中人的探访。5 ?! b0 p6 s1 |& e$ Z
' m, T. c5 o+ O+ Y
“西厢房”位于北京德胜门附近,是“圈内”知名的女同酒吧。这间四合院式的酒吧并不大,只占了整个院子的西厢房。离酒吧十几步之遥的院子门口,坐着一个看门的老先生,意图进入的男性会被老先生友好地告知“此地勿入”。周四晚上8点半,音乐轻柔,吧台前坐着零星两三个人,这个时刻这里还很冷清。& g1 x* L6 ?5 q- ^

, N$ K) V6 h* [2 W8 ^* k2 x大多数人都是结伴而来的单身者,“至少看上去是单身”,小欧提醒说。T和T,P和P,“有伴的除非和朋友约好,否则不常来这里。”——这是北京最著名的两家女同酒吧之一,另一家叫做“风吧”,“那里小孩子很多,十七八岁,好奇加一点叛逆,真正的同性爱其实不多,就是图个新鲜。”小欧说,相比之下的“西厢房”:“目的性非常明显,大家都是成年人,来这里无非就是找伴。”
4 M& ~% E: o* Y' T% Y6 V
9 T6 h9 @, L9 d晚上9点过后,酒吧开始热闹起来。一个穿着牛仔外套,坐在对面打量小欧许久的“T”走上前来,自我介绍“我叫阿天”,并以“你们是不是一对儿”的询问为开场白。“一般如果一个T一个P坐在一起,别人会默认为一对,不太会主动上来问,但是两个都很女性化的坐在一起,就有多种可能性。”小欧悄悄告诉记者。0 t8 H& V- z: |5 A2 Z8 K" N
7 \0 n* u; p; F; d! s9 S$ u- [
得到否定的答案,阿天随后将她的同伴阿谦介绍给我们。阿谦穿一身休闲西装,剪男式的短发,身材清瘦修长,从外表上无法立即判断出她的性别。交谈围绕着个人情况,在回答关于职业的问题时,小欧毫不犹豫选择了“我们是开卡车的”这样一种显而易见的谎言,“她们说的你不用当真,自己也不必说真实情况,这里讲的都是假的。”小欧事后解释,“你也不用挖空心思编造谎言,因为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也是保护自己的方式,来来往往的人太复杂,有些可能就抱着其他目的而来。所以第一次相识几乎没人用真名的。”——这在同性爱酒吧中,是常识。
6 u# Z, V' g" Y) i5 F- n8 v
* U6 @  H% A0 U不到半小时的聊天以一方留下手机号码结束,“也有聊得好当晚就一同离开的,”至于之后是一夜情、开始交往,还是长久的恋爱关系,“这都说不准的。”小欧说。% ]1 b& F8 E, D- g! S; \' M' F
- [7 t$ d: H4 F' y* F9 q/ U
一个月后,小欧来电告知,她已结束空窗期,开始与阿谦交往。但此后多次反复,分手、和好、又分手。“她是绝对同性爱,完全排斥男性。但我不是,我们只是现在在一起,”小欧说,“我还是要结婚的,这个想法从未改变。”/ D: W+ u9 a% h6 P, m
& f( U1 j1 F, j2 _2 b
美国著名性学专家金赛在其《性学报告》中指出,如果以绝对同性爱与绝对异性恋为两极,当中按照不同偏向程度可以划分为五个等级,纯粹的同性爱和异性恋处于“频谱”的两端,双性恋处在“频谱”的中间位置。大部分人都是“兼色”的,不过有倾向性,不排除这种倾向性会发生变化。如果以次理论计算,金赛得出的结论是,属于这五个等级中的人数占到整个人口的46%。7 X# c+ m4 f; I5 u7 Y
, R3 g7 O  n* T: [. Y2 t( n
交流:网络时代的幸运
! R: A# Q: J5 O: r. F- d  `6 U: b2 o
有一个名叫“深秋小屋”的女性艺术文化网站,创办到第九个年头,已经拥有将近7万名会员,其中不少是双性恋者。网站站长兼总策划dongdong说,她在这里接触到的双性恋者比想象中的多。“按照国外的一些研究,双性恋者要比异性恋者还多。”
; A% u- d) z7 V9 ]  o
/ g" O" F! [" Y; Q# kdongdong说,双性恋者往往遭遇到周围的不理解。因为一提到双性恋,周围人的联想往往是3p、滥交、艾滋病甚至“阴阳人”。dongdong平时热爱创作,在她的文字创作中,经常会以双性恋为题材。她觉得这个群体同样需要被关心和正确对待。  C2 I% i( Y& P2 Z  d

  I3 ~: w* D$ f& B“我愿意站出来为双性恋者正名,是因为我觉得没有人在为双性恋发声音,造成了很多人对这个群体的误会。我想让大家了解这样性取向的人并不是你们想象的这个样子,他们都很正常地生活着。”dongdong说。* O5 ]4 J# S! M$ d$ m) M! k0 X. K' [
( m  [* w4 Y; o. z" E
其实对双性恋了解越多就会越觉得,正常的双性恋者跟所有人一样,恋爱就是恋爱。只不过双性恋更类似跨性别人士,很多双性恋者自己对身份也感到模糊和不认同。在性向上,他们不像同性爱或者异性恋那么斩钉截铁,爱谁就是谁。双性恋本身就有两种选择,但是现在社会只给了他们一种选择,要么同性爱,要么异性恋。很多双性恋就在两端左右摇摆、困惑。这种摇摆的过程是痛苦的。' {9 O) _! i0 D! x. l. j$ n
; J8 P0 C; `2 o3 D, y; X, e
“传统的女生会跟我争论,她说一定要结婚,一定要生孩子,生孩子是让你成为女人的一个过程。”dongdong反问:“你一直在告诉我应该怎样,但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心里的声音究竟是什么?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女孩无言以对。
- u$ Z* Q9 U5 s8 r. V9 y2 \+ K( R3 _3 M+ c" L( @1 M2 Z" c' C
这两年dongdong一直在参加国内外关于同志、跨性别的讲座和培训班,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人群,听见了很多不一样的声音。但即使在跨性别人群已经引起人们重视的时候,双性恋还是很难浮出水面。8 e, d2 Y: P' h/ L
8 L# w3 B- C( Q/ W- d) j) Z; v0 e
目前在亚洲,只有在台湾地区有一个名叫“bytheway”的双性恋组织,是由几个女孩发起的。但是这个目前最有规模的双性恋组织在各种性向交流的聚会上也很少能有机会参与和发言。“因为没地位。连同性爱也会对双性恋感到很排斥。”双性恋的人往往不敢把自己的身份公开,因为这个社会的法律或者伦理道德让他们只能有一个选择,否则就会被认为是有悖常理的。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双性恋到最后就会归结为一种性向的人。  p9 f, M  C; ~# z1 v2 V$ Z1 K
, S8 M/ ?- g4 I2 k" e
“其实很多女性是在结婚以后才发现自己是双性恋的。现在我们有了很多的信息,在青春期的时候就能明白自己可以有很多选择,这对更好地定位自己的性向是有帮助的。”dongdong认为双性恋绝不是病,更不是罪,“很多人会说:你应该结婚,应该如何。但‘应该’不代表正确,在框架里盲目走路,才是虚度的人生。”
# i8 t9 ?% k) X心态:无法确定的犹豫
4 J4 E6 N$ I2 C# Q- D6 \0 w* d/ O, T8 p. p8 |$ k! f. Q
双性恋拥有比异性恋或者同性爱更广的选择范围,自然而然,他们的烦恼也加了倍。织颜kitty是国内唯一一条800免费同志热线“智行热线”的上海地区协调员,她自己也认同双性恋。每周六下午,她都会在电话那头倾听来自女同志的烦恼。“10个电话中,就有一两个是关于双性恋困扰的。”这条热线已经在上海悄悄开通了三年多。1 j, o- G6 f/ N) {2 H8 N  a3 |
, X+ l4 `1 ]! H: r0 s: c9 t4 s/ e0 ~
“我的女朋友爱上了男人或者我爱上了一个男人。”电话那头以这样的方式开端,声音很沮丧。这时候,织颜kitty就会很自然地告诉她:“恭喜你,千万不要困惑。因为你选择的范围要比别人大一倍,异性恋只能选择一半的性别,但现在整个世界都在你的眼前,是多幸福的一件事情啊。”
( P8 e* D+ s; J8 Z2 U& I/ h
, S( f! u; `; b: s" U她说这样说的目的是,首先为对方注入一点积极的信号,让她明白自己不是一个“不好的人”。“双性恋最容易被人误解为‘男女通吃’或者‘滥交’,他们很怕被排斥。人都有从众心理,总是希望在一个群体里有安全感,当这种安全感面临被破坏的时候,就会感觉到特别害怕。我是不是?万一是了怎么办?好像自己得了某种绝症一样。”织颜kitty首先要做的,是让对方知道这不是病,然后要健康地、平衡地看待这件事。( M( {) ^0 M0 N

- ]& d( l1 i  x# f: g  {另一个主要的心理困顿来源于对未来的迷茫。“现在喜欢女孩子,如果又有一个中意的男孩子出现了,我该怎么办?”这是很多双性恋者止步不前的原因。
" n+ {7 j3 J$ K. y
" S8 E% Q, @4 s' y: ?: `“很多东西其实越着急越迷茫,当你喜欢的人出现的时候,答案就会出来。只要遇到一个喜欢的人,无论他是男的还是女的,就去喜欢他,这就是答案。很多人认为徘徊在男女之间是一件不道德的事情,但事实上正常的双性恋每次也只会谈一个朋友,如果脚踏两条船,在双性恋的世界里一样是不对的。这就跟正常的谈恋爱一样。”织颜kitty说。1 W, i. F9 M( b

! g7 u& X( L1 C( B! c织颜kitty这样的专业心理辅导者反问:异性恋和一个异性生活在一起,一辈子就不会变了吗?他也会喜欢别的人啊!这是所有的群体都会遇到的。女人也可能追着花心的男人问:“你到底爱不爱我?”也可能困惑于“我爱的到底是谁”?这对于异性恋和双性恋而言都是一样的。
: C7 `. t: _" \& K
% D8 ^; Y3 Y. M3 _! \- T8 ^西方著名的“酷儿理论”对此作出了另一种论断,“酷儿理论”关注流动和变化,并不将男女同性爱身份视为某种具有固定不变内容的东西,而是把身份视为不完整的、局部的和变
发表于 2009-4-18 08:3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双性爱起码也相对比较能理解同性爱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8 19:5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长……没看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6 18: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是有这么多  人类早就没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7 14: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绝大多的人都有双性恋的取向。只是有点的人隐藏的好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华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华人同志

GMT+8, 2025-9-5 11:28 , Processed in 0.070379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