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4-22 13:31: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诊 断 % {# K: _; N" q3 `
(一) 诊断原则
! u$ x8 [$ U2 F7 A6 i推荐按照 NIH 分型诊断前列腺炎。
9 T5 e! N: e+ A/ CⅠ型: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格检查和血、尿的细菌培养结果。对患者进行直肠指检是必须的,但禁忌进行前列腺按摩。在应用抗生素治疗前,应进行中段尿培养或血培养。经 36 小时规范处理,患者病情未改善时,建议进行经直肠 B超等检查,全面评估下尿路病变,明确有无前列腺脓肿[1]。 2 s/ @* e' p& E9 J
Ⅱ型和Ⅲ型(慢性前列腺炎):须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包括直肠指检)、尿液和前列腺按摩液常规检查。推荐应用 NIH 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 chronic prostatitis symptom index,NIH-CPSI,见附录一)进行症状评分。推荐―两杯法‖或―四杯法‖进行病原体定位试验(见附录四)。 为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可选择的检查有:精液分析或细菌培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尿细胞学、经腹或经直肠 B 超(包括残余尿测定)、尿流率、尿动力学、CT、MRI、尿道膀胱镜检查和前列腺穿刺活检等(见表Ⅵ-1)。 3 ?( F1 f X! S/ _, Y, o
Ⅳ型:无症状,在前列腺按摩液(EPS)、精液、前列腺按摩后尿液、前列腺组织活检及前列腺切除标本的病理检查时被发现。 . q5 J" f+ `- R4 g+ F& V! z/ `
. T* ~/ b4 Q3 q% S
表Ⅵ-1 Ⅱ型和Ⅲ型前列腺炎诊断建议
/ T* ~; y! P, A# N4 |$ S9 ~3 A8 z) [( I1. 必需项目 ) @2 d. t- o: ~8 ^/ Z
病史
$ i+ ~8 k# o5 t5 ^9 T; c- G 体格检查(包括直肠指诊) 6 @- j: O; B9 G
尿常规检查 : a8 v8 I( V) T' ]
前列腺按摩液常规检查 " q3 j: O& C, e; |% g* Y# `0 `+ t
2.推荐项目
' H' Q; Y4 O1 _4 @( u* F/ F. N! J NIH-CPSI
' p, A+ v+ M* } 下尿路病原体定位检查:―四杯法‖或―两杯法‖ , Q1 A7 D1 H0 T$ M. f0 f b% r5 k
3.可选择项目
! o* ~- m( w6 {% ^# L: o 1)实验室检查 7 @% W5 ]) y. g% Q8 B
精液常规及病原体培养
& }. U8 R9 D* ^! [$ c 尿细胞学
2 v1 c7 C$ G. v( y7 {! I PSA
! g8 s) u. B/ d, x( F* S. _& o) r 2)器械检查
5 Y- \- \% o( N! t+ `' U/ r 尿流率
' ^! k$ u4 |& W* I 侵入性尿动力学检查(包括压力-流率测定或影像尿动力学) ! P0 i! K$ _# C' s7 \0 u1 ^) @
尿道膀胱镜 2 ]$ ?9 |7 F* e8 N( ^" y- {
 3) 影像学检查 2 X- d0 h; {; |3 S1 o7 |" o
经腹或经直肠 B 超(包括残余尿测定) $ V( X. w4 {1 x* z) T% P. @7 k
CT 9 X6 a( p: T8 f. K- [/ t+ K5 g' m: U
MRI # O3 |1 z: i. u
 4)前列腺穿刺活检
7 Q: R+ L1 t% h9 A7 [, X& H9 D: C 8 _# F/ J, Z- q3 {$ h: ~( O
(二) 诊断方法
8 S( i6 M# k6 V+ m前列腺炎具体诊断方法包括: 5 @7 E1 k* o! |% W1 t7 E
1. 临床症状
, M3 R+ i$ {- }& I) R2 }诊断前列腺炎时,应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发病原因或诱因;询问疼痛性质、特点、部位、程度和排尿异常等症状;了解治疗经过和复发情况;评价疾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了解既往史、个人史和性生活情况。 % D3 J3 _, k* |4 H: w: i
Ⅰ型:常突然发病,表现为寒战、发热、疲乏无力等全身症状,伴有会阴部和耻骨上疼痛,尿路刺激症状和排尿困难,甚至急性尿潴留。
: ~6 x; p4 D- ?& n! `4 C5 }Ⅱ和Ⅲ型:临床症状类似,多有疼痛和排尿异常等。Ⅱ型可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下尿路感染。Ⅲ型主要表现为骨盆区域疼痛,可见于会阴、阴茎、肛周部、尿道、耻骨部或腰骶部等部位。排尿异常可表现为尿急、尿频、尿痛和夜尿增多等。由于慢性疼痛久治不愈,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并可能有性功能障碍、焦虑、抑郁、失眠、记忆力下降等。 ! C3 U/ G* g3 c
Ⅳ型:无临床症状。
/ A- W7 \1 ?# I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 |7 f6 ~( g4 S2 M6 W; a( I
由于诊断慢性前列腺炎的客观指标相对缺乏并存在诸多争议,因此推荐应用NIH-CPSI 进行症状评估[2]。NIH-CPSI 主要包括 3 部分内容,有 9 个问题(0~43分)。第一部分评估疼痛部位、频率和严重程度,由问题 1~4 组成(0~21 分);第二部分为排尿症状,评估排尿不尽感和尿频的严重程度,由问题 5~6 组成(0~10 分);第三部分评估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由问题 7~9 组成(0~12 分)。目前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广泛应用于慢性前列腺炎的症状和疗效评估[3-5]。
$ e& m! o d1 z, F5 h. L0 R2. 体格检查 A$ D% N+ l1 M5 R, n
诊断前列腺炎,应进行全面体格检查,重点是泌尿生殖系统。检查患者下腹部、腰骶部、会阴部、阴茎、尿道外口、睾丸、附睾和精索等有无异常,有助于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直肠指检对前列腺炎的诊断非常重要,且有助于鉴别会阴、直肠、神经病变或前列腺其他疾病,同时通过前列腺按摩获得EPS。 # W5 w0 y: u. ]
Ⅰ型:体检时可发现耻骨上压痛、不适感,有尿潴留者可触及耻骨上膨隆的膀胱。直肠指检可发现前列腺肿大、触痛、局部温度升高和外形不规则等。禁忌进行前列腺按摩。 * T) z5 E( \8 t* K! I( Q
Ⅱ型和Ⅲ型:直肠指检可了解前列腺大小、质地、有无结节、有无压痛及其范围与程度,盆底肌肉的紧张度、盆壁有无压痛,按摩前列腺获得 EPS。直肠指检前,建议留取尿液进行常规分析和尿液细菌培养。 , G+ o; F& A/ A0 s2 D! C, ?# a
3. 实验室检查 , }* Y0 d! ~4 i6 c2 s
(1)EPS 常规检查
, R2 S$ Y* W I1 }* T+ BEPS 常规检查通常采用湿涂片法和血细胞计数板法镜检,后者具有更好的精确度。 正常的 EPS 中白细胞<10 个/HP,卵磷脂小体均匀分布于整个视野,pH 6.3~6.5,红细胞和上皮细胞不存在或偶见。当白细胞>10 个/HP,卵磷脂小体数量减少,有诊断意义。胞质内含有吞噬的卵磷脂小体或细胞碎片等成分的巨噬细胞,也是前列腺炎的特有表现。当前列腺有细菌、真菌及滴虫等病原体感染时,可在 EPS 中检测出这些病原体。 此外,为了明确区分 EPS 中白细胞等成分,可对 EPS 采用革兰染色等方法进行鉴别。 * r) I" [& m) A' @
如前列腺按摩后收集不到 EPS,不宜多次重复按摩,可让患者留取前列腺按摩后尿液进行分析。 6 E0 _4 S7 L% i
(2)尿常规分析及尿沉渣检查
( f6 K9 O+ n& M3 F尿常规分析及尿沉渣检查是排除尿路感染、诊断前列腺炎的辅助方法。 ! M8 f. x2 g& h4 u: t- R
(3)细菌学检查 3 J5 H, i% V2 S# y s
1)Ⅰ型 应进行中段尿的染色镜检、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以及血培养与药敏试验。
( |4 ?8 U w, o1 Y- E- X8 a4 N& \6 h& H+ s2) 慢性前列腺炎(Ⅱ型和Ⅲ型) 推荐―两杯法‖或―四杯法‖病原体定位试验。
3 J' ?' I3 j ~8 Q7 Z①―四杯法‖:1968 年,Meares 和 Stamey[6]提出采用依次收集患者的分段尿液和 EPS 分别进行分离培养的方法(简称―四杯法‖),区分男性尿道、膀胱和前列腺感染(表Ⅵ-2)。 9 b, C2 e3 _1 J' m9 I: p
+ p- p: c4 {: d- {/ z" H- s- W表Ⅵ-2 ―四杯法‖(Meares-Stamey 试验)诊断前列腺炎结果分析[13]% d8 t6 n& b7 H; W8 L" n- H5 @+ S, M
& a+ k0 R- M. J
类型 标本 VB1 VB2 EPS VB3 - T' ~7 q6 {" r% a
Ⅱ型 WBC - +/- + + 6 }3 ], v0 t1 {4 L$ k. f. B
细菌培养 - +/- + +
! j U, q5 `! ^1 v* y( O1 k" LⅢA 型 WBC - - + +
, q7 q9 J: X! q0 y9 w K 细菌培养 - - - -
+ d$ X- S9 F$ b7 _0 B9 L% u" HⅢB 型 WBC - - - - 9 M, V! w' |. g9 S5 n
细菌培养 - - - -
; @1 W% J; @. |" T5 y4 ] 2 o8 w& ^0 k: A
②―两杯法‖:―四杯法‖操作复杂、耗时、费用高,在实际临床工作中通常推荐―两杯法‖。―两杯法‖是通过获取前列腺按摩前、后的尿液,进行显微镜检查和细菌培养(表Ⅵ-3)。
+ k c2 Z, j) H
1 q* q+ T8 k2 o3 W& D u }表Ⅵ-3 ―两杯法‖诊断前列腺炎结果分析
$ ?, R* d8 ], r6 M2 c+ n3 [/ J 5 X H; ~! J# t* D) j/ |
类型 标本 按摩前尿液 按摩后尿液
5 l; h2 V8 T8 U! f/ i3 |Ⅱ型 WBC +/- +
, Z, \8 J; z" H) G 细菌培养 +/- + * V8 V; v5 B2 O) N9 @
ⅢA 型 WBC - + 8 ~; G! r4 ]+ z7 t
细菌培养 - - R+ D2 \& p& g; f; _
ⅢB 型 WBC - - {9 `: \8 _) s& k' G6 @& x7 |% @% j
细菌培养 - - % R3 F( ~. F8 @7 `
0 @7 T& J. a& w9 a# Y
(4)其他病原体检查 6 `6 [7 c& U4 y) [9 {) A
1) 沙眼衣原体检测 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检测方法有培养法、免疫荧光法、斑点金免疫渗滤法、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连接酶链反应(ligase chain reaction,LCR)等。培养法仅检测活的 Ct,且因费用、时间及技术水平等原因,不推荐临床应用。目前主要采用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 PCR 和 LCR 技术检测 Ct 的核酸成分。 4 S; f' W" Z6 R8 m5 d, |
2 ) 支原体检测 可能引起前列腺感染的支原体主要为溶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和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培养法是 Uu 和 Mh 检测的金标准,结合药敏试验可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帮助;免疫学检测和核酸扩增技术等也应用于支原体检测。 由于沙眼衣原体和支原体也可能存在于男性尿道中,建议先取尿道拭子检测,在排除尿道感染后,再进行 EPS 检测,以进一步明确是否为前列腺感染。 此外,对于 EPS 中其他病原体,如真菌的检测方法主要为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和分离培养;病毒检测通常采用前列腺组织培养或 PCR 技术。 1 B& W' W: W# c) n+ J
(5)其他实验室检查
* C% l% u' J8 }, `: i( j前列腺炎患者可能出现精液质量异常,如白细胞增多、精液不液化、血精和精子质量下降等改变。在部分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也会出现 PSA 升高的情况。尿细胞学检查在与膀胱原位癌等鉴别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8 n3 t. t$ s& q; {( d3 `2 e. p
4. 器械检查
( @3 {' Q8 `7 a2 O* M) d& i(1)B 超: 尽管前列腺炎患者 B 超检查可以发现前列腺回声不均,前列腺结石或钙化,前列腺周围静脉丛扩张等表现,但目前仍然缺乏 B 超诊断前列腺炎的特异性表现,也无法利用 B 超对前列腺炎进行分型。但 B 超可以较准确地了解前列腺炎患者肾脏、膀胱以及残余尿等情况,对于除外尿路器质性病变有一定帮助。经直肠 B 超对于鉴别前列腺、精囊和射精管病变以及诊断和引流前列腺脓肿有价值。
- J1 g' R; Y; k6 Z(2)尿动力学:① 尿流率,尿流率检查可以大致了解患者排尿状况,有助于前列腺炎与排尿障碍相关疾病进行鉴别;② 侵入性尿动力学检查, 研究表明,前列腺炎患者侵入性尿动力学检查可以发现膀胱出口梗阻、尿道功能性梗阻、膀胱逼尿肌收缩减退或逼尿肌无反射和逼尿肌不稳定等膀胱尿道功能障碍。在临床怀疑有上述排尿功能障碍,或尿流率及残余尿有明显异常时,可选择侵入性尿动力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 l) l" a2 p" |) z: q$ F(3)膀胱尿道镜 0 l$ ]9 m- h4 o7 U9 i
膀胱尿道镜为有创性检查,不推荐前列腺炎患者常规进行此项检查。在某些情况下,如患者有血尿,尿液分析明显异常,其他检查提示有膀胱尿道病变时可选择膀胱尿道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a8 [- Z% m n( o( g' Z4. CT 和 MRI
- [6 g0 z+ J% n" ]对鉴别精囊、射精管等盆腔器官病变有潜在应用价值,但对于前列腺炎本身的诊断价值仍不清楚。 5 O5 r6 i" n# l( r5 ]; `
(三) 鉴别诊断
' P' L+ u J- P3 ~& a/ ]3 k7 ZⅢ型前列腺炎缺乏客观的、特异性的诊断依据,临床诊断时应与可能导致骨盆区域疼痛和排尿异常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以排尿异常为主的患者应明确有无膀胱出口梗阻和膀胱功能异常。需要鉴别的疾病包括:良性前列腺增生、睾丸附睾和精索疾病、膀胱过度活动症、神经源性膀胱、间质性膀胱炎、腺性膀胱炎、性传播疾病、膀胱肿瘤、前列腺癌、肛门直肠疾病、腰椎疾病、中枢和外周神经病变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