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5-14 13: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关于上刀山 下火海! F. ?" n8 N7 w, Q
个人认为是硬气功辅以苗药——“上刀山、下火海”安然无恙。关键是迅速消毒、止血,所用药物就是土家族傩师世代流传的神奇草药。虽然药方不得而知,可止血功效却立竿见影。
5 Z/ f3 }5 Y3 \) T) D1 O% Z2 e+ I. F
以下转载" O9 R9 z. X: _& q' ^8 T
千百年来,湘西绝技“上刀山下火海”一直蒙着一层神秘面纱,外界对其奥秘众说纷纭,有的说是神灵保佑,有的说是脚洒药水,还有的说是魔术特技……近日,笔者深入湘西采访,终于揭开了“上刀山下火海”之谜。* |- I6 ]) O6 e( F- J2 {
/ ?2 Y; {' D2 u6 H; l" S1 n
硬气功让人惊叹! x u2 f% V. \$ d8 b, v
% u) H+ Y& W& j 2007年10月27日晚,在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的一个室外表演场上,一张钉满铁钉的木床摆放在地上。一名气功师裸着上身,仰面躺在钉床上,他的胸脯上平放着一张木板,木板上插满了刀刃朝上的刀片;第二名气功师又依法躺上去,他的上面也是一张插满钢刀的木板;老气功师龙家申走上场了,他躺在木板上,而在他的上面,则是一块重达上百斤的石头。1 I3 q6 H# t- W0 \9 |
5 s1 `' T, G L/ m+ h. ?2 r 一名彪形大汉手持八磅大锤走了上来,抡起大锤,一下又一下地砸在石头上。他每砸一下,伴随着迟钝沉闷的撞击声,观众发出一声声惊呼。砸了十几下后,石头终于一分为二。三名气功师站起身来,裸露的上身毫发无损。龙家申说,这个节目叫“三人破石”。
+ d% E& W- i' s; v, F5 u1 k+ s/ ?" \! ]5 ~) v* \; V) D
龙家申是张家界人,他从12岁起就开始学习武术,后来练习气功。龙家申说,他们表演的是硬气功。在表演前先要运气,将气流运行到丹田,然后又从丹田运行到身体某一个部位,这个部位就能承受很大的重量。
: t8 F! Q! s5 e( G- V
0 K* S: @5 p8 ` 这家表演团一共有5名气功师,他们原先都是湘西武术团的团员,是龙家申的师兄弟。龙家申说,在武陵源的另一家表演团中,也有他的5名师兄弟,在做同样的表演。6 v' O3 L- l6 M: x
- \/ |4 \2 y% G. n' i) G
“神功”来自勤学苦练5 C3 H* u- m; t# o S7 i x
. [* M+ [1 v; p( K) r/ q0 {
按照龙家申的指点,第二天,笔者来到了一家名叫“梦幻张家界大剧院”的表演场所,那里有被人们传得神乎其神的“上刀山”和“下火海”表演,表演的是大杨、小杨和阿俊三兄弟。
! k n; s/ @0 _3 \2 L9 J) w9 K' Y- E' q. `; a
龙家申和他的师兄弟们都是土家族,而表演“上刀山下火海”的大杨三兄弟都是苗族。三兄弟中,大杨28岁,小杨和表弟阿俊都是26岁。他们三人还在上学时,就被大杨的父亲杨明海带到了当地剧团习武。后来,三兄弟结伴加入当地的一些歌舞团进行表演,他们先后到过北京、上海、山东、海南等地。+ l! d, L' J/ q4 Q* d
j+ M3 i! d# M+ N& a 2005年夏天,三兄弟在海南表演时,被“梦幻张家界大剧院”的老板看中,就带他们来到了湘西。很多人来到这里,就是为了看三兄弟的神奇表演。: P7 X- {6 |4 l- y! Z4 ~' X! y4 t
; D. Z" H" `0 S
2007年10月28日午夜,在长达三个小时的演出中,三兄弟分别表演了“赤脚踩碎玻璃”、“上刀山下火海”等节目,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上刀山”,就是赤脚踩在钢刀绑成的梯子上,踏着刀刃,攀援而上;“下火海”,则是赤脚踏在篝火里被烧得通红的铁板上,穿过火堆。* i# R& x. ?& p: U2 p
9 F. ^# U5 H K( a7 @ “上刀山下火海”是湘西流传千年的绝技。血肉之躯又如何抗击锋利的刀片和熊熊燃烧的烈焰?有人认为是神灵保佑;有人认为是脚洒药水,能够抵挡火焰;还有的说是魔术特技。就连相关书籍中,也没有关于这种神奇技艺的正确解释。
9 Y' m/ T4 R2 h" |7 U: D
5 b3 M& T5 z+ k. P: k" C 大杨说:“上刀山下火海看似神秘,其实也是勤学苦练的结果。”三兄弟刚开始练习时,是光脚板踩在沙子上,不管严寒酷暑,都要踩在沙子上反复练习。然后,沙子换成了石子,要练到脚板踩在棱角锋利的石子上浑然不觉才行。这时再将石子换成碎玻璃,用脚板把碎玻璃踩成粉末。最后,再将碎玻璃换成刀片……阿俊抬起他的脚板给笔者看,他的脚板上有一层非常厚非常硬的老茧,老茧被刀片切割成了丝丝缕缕,他说,那是长期“上刀山下火海”的结果。
6 t, r$ m* i. f0 x/ b& n5 D. E8 q5 {% u: P9 o: X
表演这种特技毕竟是吃青春饭,谈起以后的打算,三兄弟说,他们以后准备办一个表演团并收徒弟,将这种特技传承下去。这种上千年的技艺,绝不能在他们手中泯灭。
$ k0 y2 f" ^1 O( \1 m1 A- s! Q6 C7 O @7 b3 }$ V( j1 r
踩住锋利的刀梯向上攀行,又从烧红的铁犁上划过,一双赤脚却毫发无损。这就是被称为“上刀山、下火海”的傩技绝活。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这是真的。 8 B( m5 [4 _7 I# K# D5 n+ C) K
在贵州省德江县举办的中国傩文化国际研讨会上,记者看到了一场精彩的傩技表演。傩师们的真功夫,让每一位在场观众惊心动魄。 ' g0 s# ^( W; K4 t' O' u% o
“上刀山”表演之前,记者先上前检验真假。锋利的刀刃将记者拿上去的塑料绳一下就割断了,连试3把都是如此,而20多把刀交错从高耸的木杆中一一穿过。在做过简单的仪式后,背着小孩的傩师爬上了刀梯。热闹的观众一下屏住了呼吸。傩师的腰和臀部向后拱起,踩着稳健的步伐向上攀登。每踩一步,观众的心都要随之紧张一下,而傩师却始终镇定自若。攀上顶峰,又有节奏地平稳“下山”。还未等观众恢复心跳的速度,他已抬起脚向所有人展示,果真毫无损伤。 : m2 ?- G7 s! _- C
这边还未结束,那边已从旺火中取下被烧得赤红的铁犁。傩师端起碗,先向上喷口水,烟雾腾起时,他迅速迈开双脚,从铁犁上划过。 1 m* t P! z* L6 M5 N
精彩的傩技表演让人大开眼界,绝技的背后有何奥秘?遗憾的是,虽然采访了当地数位傩戏专家,记者只找到一点蛛丝马迹。 ) ~6 S) b, a/ I/ ?, O9 t& ~
德江县政协文史委主任黎世洪说,“上刀山”步子要“稳、准、狠”,一脚踩稳,绝不能移动,这样就不会被割伤。“下火海”关键在那一口水,水喷洒上去的瞬间可起到降温的作用,脚迅速划过可保无恙。傩戏专家李觉序说,过去他还见过尖刀刺身的表演,傩师同样安然无恙。关键是迅速消毒、止血,所用药物就是土家族傩师世代流传的神奇草药。虽然药方不得而知,可止血功效却立竿见影。 , y7 |" Z- E& U3 U4 H7 Y* t7 a4 u
典故由来" j6 U8 v6 l$ U: T* G- ~8 V0 v
人们常把“刀山火海”比喻为非常危险的地方,而把“敢上刀山,敢下火海”者视为勇士。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上刀山、下火海”却难得一见,但在傈僳族一年一度的刀杆节上,我们却能直击惊心动魄的“下火海、上刀山”的现场表演。
7 a1 J4 g5 m4 Z0 C3 v( H; x) }! W 刀杆节在农历二月七日至八日举行。第一天夜间举行“下火海”仪式,第二天白天举行“上刀山”仪式。
# r0 x7 ]) R% h: N6 |9 N “下火海”之前,傈僳勇士们先供奉神灵。供奉的神灵中有一位“白马将军”,传说他就是明朝兵部尚书王骥将军。王骥三征麓川回朝后被奸臣所害,而傈僳族的刀杆节就是为了纪念王将军。 ) x" R" A& v# \4 u: h/ c
供奉神灵后,大家把准备好的栗柴搬到刀杆场上,堆成两庹长、一庹宽、一庹高的柴堆,然后点燃柴堆,熊熊的烈火越烧越旺。这时,由勇士中的“戛头”(歌舞活动的头领)领头,一排身着蓝色节日盛装的男子跟着合唱一支祝福歌,边唱边踩着整齐的步子舞蹈。待柴禾烧成通红的炭火(誉为“火海”),一位勇士就炸响一长串鞭炮,几个身着红衣的勇士随之鱼贯出场。他们头上和腰间扎有彩纸,手中舞动两面小红旗,围着火塘跑上几圈后,开始“下火海”。勇士的光脚板直接踩在通红的火炭上,火花飞溅;接着用双手捧起火炭洗脸,这真是名副其实的“火的洗礼”;最后将一段粗铁链丢入火中,烧得半红,然后用手挽住翻动玩耍,表现一种渺视尘世间各种约束的勇敢精神。火光把他们的脸膛和全身映得通红,尤如威武的“火神”下界。在进行“跳火海”的各项活动中,旁人要不断地将有驱邪除魔之效的艾香末撒入火塘,火星飞溅,十分壮观。当天晚上的最后一个仪程是:根据当年要上的刀杆数(36或72把刀),用点燃的香棍排成刀杆样,由勇士们一个个踩过去。据说如果那个把香棍踩倒而过不去,就得取消其上刀杆的资格。经过洗礼的勇士不能回家,大家围着火塘通宵跳舞。 ( p, U! U- f* x3 n, U
“上刀山”也叫“上刀杆”。首先是扎立刀杆。根据“小年三十六,大年七十二”的刀把数确定刀杆的长短,一般用近30公尺的栗树原木杆,用三条金竹篾片把左右颠倒的锋利长刀捆扎在刀杆上。刀杆下部还有三道关卡和三座城堡。整个刀杆上扎有黄、白、红、绿、蓝的各种纸花和神符小旗。竖立起的刀杆就象笔直的“天梯”,耸立在刀杆场上。接着是举行供刀神仪式。在竖立好的刀杆下进行,一般供一猪九鸡。刀杆脚下供一猪一鸡,四方、四桩各供一只鸡。由祭司(上刀杆的师傅,傈僳语叫“尼扒”)主祭,祭语可拜念、歌念或舞念。主要内容是:“火有火神,刀有刀神,祭刀求神灵,保平安生存。”上刀杆是节日的高潮,最精彩的时刻。着彩装的勇士用双手双扣住上面的刀刃,再将光脚板踩在刀梯上,一步步向上攀登。他们毫无畏惧,机灵轻松,展现了铁脚硬汉的雄姿。率先攀上的第一位勇士,在杆顶燃放鞭炮祝捷,并念四句吉言:“五谷丰登,无病无灾,六畜兴旺,国泰民安”。有的勇士还在刀杆端表演各种倒立等高难度动作。为祝贺勇士的成功,人们围着刀杆“跳嘎”,祝福勇士胜利,祝贺节日愉快,祝愿人们健康幸福美满。
: X" f; _& f, a; E 上刀杆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傈僳族人民不屈不挠、勇于攀登、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