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华同
搜索
黄金广告位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黄金广告[email protected]
查看: 13456|回复: 9

十大佛经经典语录,你喜欢哪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20 21: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6 b$ m- j  j" k
    
6 |% ^8 b# H6 }* P2 |经典二:不可说。
  \4 m9 L, Z% \0 a+ W# u     , F5 `4 t: |& V6 R  `* C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a8 R/ ], e+ s( d9 ?
    
8 O) u* b7 w! k/ H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2 @: j, N" V6 E  P- F     * B2 R* u2 s+ e$ L: d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 L% i6 J' j% N# s. E) `4 e5 D
       g6 A* s( p% N/ V  [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 x& a! `$ f( q- G. h; S0 V    
0 D' ?& m( X4 p! X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大爱无情。 $ [& O/ o, _7 ~' w3 Y8 ?
     & _% l9 @+ S, x1 T9 F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9 ?- `, a( j8 S; W; X    
/ O9 J' c2 n* ~' X( n  L6 j" p' c! e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Q5 ]' V* B0 w" f1 k6 H     # X' c2 J3 N  }/ a# R. j" z( u2 Y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发表于 2009-7-25 18: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30 19: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31 14: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4 I3 m% s& \1 D( p' G$ R) n" n语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 B* g" c7 D' H6 @9 a

- h0 E2 R9 B: k/ }5 Y" t% l$ U经典二:不可说。
9 Y- `9 c: h. B3 z/ F7 P# q1 v(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 出处(太多经典里面都有):《最早由大黑天说出--佛教照搬至婆罗门教的人物》
/ N" F+ d/ t8 R: L; o' R  h- R( m/ L2 I5 [& E4 G
  
4 m8 V7 P& v8 e2 L#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W7 m$ Z0 H3 L& u此句出自于《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是在中国流行最广泛的佛经.据说这是观音菩萨和舍利佛的一段对话.在佛学界,对心经的评价是很高的.认为心经是佛经的总括,读懂了心经,读佛经就入门了. 佛法中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原是要使我们了解万事本无其永恒的体现,一切皆将坏散,教我们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结果有些人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恋空的人弃绝一切以求一个空字,最后还是有一个“空”的意念无法除去。殊不知万事万物本空,弃与不弃都是空的,有弃绝的念头便已不空,爱空的念头已是“有”了。说明了色和空是不相碍而相同的。执着于色的人不明白“色即是空”,执着于空的人也不明白“空即是色”。 1 F& g, E' J; E4 i

% L' R5 s# b1 N3 H; n' r( `2 b2 d/ a2 ~  
+ D% Z  _. O' B) `* g1 Z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 p2 _# M2 P, i) f# }4 d
(最早由鬼子母神说出--佛教照搬至婆罗门教的人物)
/ C1 j, y4 U) H& X* }, W   . @' a; w2 ^5 f2 ~
8 [; L$ F) @, a% K% q/ @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L8 m6 m6 y: C& p# A5 Q
(《 佛 陀 拈 花 ,迦 叶 微 笑 》 $ K' o9 n% O* h1 X' _" w7 @2 G) k
在佛教禅宗有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 那就是“佛陀拈花,迦叶微笑”。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后,在灵山大会上,登座拈花示众,与会百万人众皆面面相觑,无法会意。 唯有迦叶尊者当下灵犀相通,破颜而笑。于是释迦牟尼开口道:“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 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如是,禅理在“拈花微笑”——师徒心意刹那交会之间传了下来。因此,禅宗的传承; 是以灵山会上“佛陀拈花,迦叶微笑”为滥觞。 而佛教“不立文字,只传衣钵(袈裟和盂钵)”亦由此而来!) # O3 o1 H7 t2 c9 N
: Z' G% E  \1 G1 A
     " K0 `. n7 o0 z1 n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 n( d- t, W$ k( n; t0 Q- ?8 _
(这句很荒唐,不是佛经里的东西,这句是席慕容的话,不知道谁把它传成佛经了)
3 z& s* s9 C$ Y% }, r4 |! ]2 I7 S; K  O
     
4 [: E$ a6 {$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7 P; o( M# Y) T) _
《阿閦佛心咒》此一句
0 O( T: N( \1 |0 R- S  ^" }4 a9 _       S, S! |8 s( u7 `" b1 _7 x' j; w
+ [9 Z0 Q1 r6 X& h. m2 Q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5 M" i* c( q: z/ `' ?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五十九:“知得心放,此心便在这里,更何用求?适见道人题壁云:‘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说得极好。”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为佛家劝人改过向善的常用语。佛教以「此岸」形容生死的世界,以「彼岸」比喻超越生死的涅盘境界。其中「苦海」一词,于佛教中泛指各种苦难之世界,亦即生死轮回之三界六道。众生沈沦于三界之苦恼中,渺无边际,犹如沉没于大海而难以出离,故以苦海为喻,能「回头」,表示醒悟、悔改,「回头是岸」比喻作恶的人,一旦悔悟向善,即能得救。也就是说,你在理解这句话时,不能用常规的想法去理解,“海”不是海,“岸”也不是岸。所以我们不能说无边了,就不可能有岸了。
7 Q% `# n- K. z% Z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上文的背景: 释迦牟尼佛祖(准确说是乔达摩-喜达多,因为他还没有成佛)离家出走修行成佛的过程中,有很多恶魔(含广额正)来制止他拯救世界,但是他没有放弃,坚持斗争,最终战胜了诸多妖魔而拯救了世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出自《大般涅盘经梵行品》。
2 T. q! k7 z6 m3 N9 c
! R* n7 m$ Z5 G/ w5 |$ a- n$ r1 m     $ o" z/ C) M5 o0 J7 Q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 }. `2 \% l' X2 b2 v
(六祖坛经,两个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偈语,可谓脍炙人口,一是神秀法师处于修行位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一是慧能大师处于证道位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后者改动几个字,境界迥异,证道后的透彻清净境界,呼之欲出,比诸前者还在向往清净的修为阶段,程度上有质的飞跃,故经中述“慧能一闻,便知此偈未见本性”,后来五祖传衣钵于慧能大师 ,他游历到广东福建一带,发展至后来的南少林) * ]# Z  G' d( K$ \+ n
     $ m' f9 s0 N- f0 R

9 `0 b' k" |& U+ \  D$ S8 U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 r' e0 b2 A( W1 E; N# v(语出《地藏菩萨本愿经》经中记载了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宫(欲界六天的第二层天天),为母亲摩耶夫人说法。佛在经中赞扬了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正菩提」誓愿,并介绍了地藏菩萨在修行过程中有代表性的事迹,例如婆罗门女、光目女救度母亲的故事。还通过文殊菩萨、佛母摩耶夫人、定自在王菩萨、四天王、普贤菩萨、普广菩萨、大辩长者、阎罗天子、恶毒鬼王、主命鬼王、坚牢地神、观世音菩萨、虚空藏菩萨的依次提问,以及地藏菩萨与释迦牟尼佛的对话,介绍了地狱的状况,解释了众生在生时、死时、忏悔时、为救拔亲人眷属苦难时的种种方法。释迦牟尼佛还在此经中表明将自己入灭之后至弥勒成佛以来的无佛世界中,教育开化世人的任务托付于地藏菩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31 14:2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 07:3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 S9 H  F# _5 p
6 {6 E3 a7 a1 v/ I0 k. Q5 N0 Z( v: K这么小资的话 ,没见哪本佛经上出现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 07: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 R4 ?# U  x+ t  y! }7 D(语出《地藏菩萨本愿经》经中记载了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宫(欲界六天的第二层天天),为母亲摩耶夫人说法。佛在经中赞扬了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正菩提」誓愿,并介绍了地藏菩萨在修行过程中有代表性的事迹,例如婆罗门女、光目女救度母亲的故事。还通过文殊菩萨、佛母摩耶夫人、定自在王菩萨、四天王、普贤菩萨、普广菩萨、大辩长者、阎罗天子、恶毒鬼王、主命鬼王、坚牢地神、观世音菩萨、虚空藏菩萨的依次提问,以及地藏菩萨与释迦牟尼佛的对话,介绍了地狱的状况,解释了众生在生时、死时、忏悔时、为救拔亲人眷属苦难时的种种方法。释迦牟尼佛还在此经中表明将自己入灭之后至弥勒成佛以来的无佛世界中,教育开化世人的任务托付于地藏菩萨。)”
1 Z! y9 S( P" e; b: D5 i1 W% F+ q4 _; Q
《地藏经》中也没有这话的原句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2 15:53:07 | 显示全部楼层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C) l2 J' o6 A8 l+ M0 h0 V3 R( ]/ m  ^' ]; Q( l
喜欢这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7 13:40:26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n3 V9 m2 k, X( m( [
这句喜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7 14:3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大爱无情。
' o( I# P7 T7 f( |4 [$ P& F& i1 A0 @1 D2 }: P2 K2 }/ E
看来大家都是没有烦恼的人啊,真好。我喜欢这句,原因自不必说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华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华人同志

GMT+8, 2025-9-11 04:48 , Processed in 0.060627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