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贤菩萨的梵文名称是“三曼多跋陀罗”。他掌管一切诸佛的理德、行德,代表“德”与“行”。据说他有延命之德,发过十种广大心愿,决心要为佛教做弘法工作。 * n5 V; O# @! e
6 ?5 y" U2 h8 t9 M; v" {8 m
普贤菩萨的尊号是“大行普贤”。白象是功德圆满的象征,所以普贤菩萨的圣像大都是头戴五佛冠,左手叉腰或执铃,右手执金刚杵,骑着六牙白象,这头白象是大圣天王的神体。 9 T/ \7 w& i- ~& F9 t8 m
# t% ?5 j3 }- y- Y4 ~6 k o
另外普贤菩萨的形象,在密教胎藏界是两手合掌,或左手执青莲,右手伸掌;而在金刚界则为右手执青莲,左手握拳。普贤在金刚界又称作“金刚萨埵”,即金刚手菩萨,是佛陀的护法神,也是各种金刚的首领。 2 j" C, n' U/ t8 C* i4 n
6 H: C6 l; N1 z( U 普贤菩萨,是华严会上的上首菩萨,是菩萨最高行门的代表。经中说菩萨的身相及功德遍一切处,而且纯一妙善,所以称作普贤。
! f/ V$ _$ i, E# |
, Z4 \- B1 Y5 F( ]0 q3 x1 f 在《华严经.入法界品》中,善财童子参访的第五十三位善知识,就是普贤菩萨。菩贤菩萨为善财童子说十种广大的行愿,善财童子因此而圆满成佛,所以称为大行普贤菩萨。
( Y5 S7 _. R9 z6 @% `
- E0 |- }3 U+ u4 J! o# p3 A 十大行愿是普遍面广大的修学原则,是佛法中一切行门的高度概括,是一切菩萨成佛的必修课程。一切众生依此行愿而圆成佛道,一切诸佛依此行愿而教化众生,因此在因地的菩萨称为位前普贤,位后普贤是倒驾慈航诸佛的称呼。由此可知,普贤菩萨是代表普遍而广大的修行方法,人人依之而行都是普贤菩萨,因此不能执定他只是一尊菩萨而已!
/ `8 W! R# U$ `; M% T# _* T9 e7 Y6 J X/ ` @
中国的信众根据《华严经,菩萨住处品》中所说:西南有山名曰光明,普贤菩萨游处其中,便认定座落在中国西南四川省境内的峨嵋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我们常见的普贤菩萨像,大多是头戴宝冠,身披彩衣,手持莲花,华上置经,面如满月,乘坐六牙白象的天人像。象的特征是力大而稳重,所以常用来形容菩萨的修行勇猛而稳健,不急不躁,徐徐疾进。象是白色,表心地清净;表菩萨以六度含摄万行,牙尖破障,不畏一切障。菩贤菩萨和文殊菩萨,同为华藏世界的上首菩萨,与毗卢遮那佛,同称为华严三圣。
7 P: O$ C4 r% J( ]9 c2 t! V) b% `! B; z
综观上述,我们可以了解观世音菩萨的仁慈博爱、关怀一切,地藏菩萨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文殊菩萨的甚深般若、广大智慧,要得到普贤菩萨的大愿大行,踏踏实实的做到,才算是真实的孝慈与智慧。所以四大菩萨代表着中国佛教的特质,也是佛弟子学习的典范。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华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