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否快乐,取决的似乎是意识。) D9 Q1 n v4 ?4 _
: \& ^# l% X3 C( F0 H' x
意识唯有随心所欲方能得到满足,一旦受到了挫折就会陷入无休止的苦恼之中,哪怕只是件小事。而阻止意识的却是现实中的东西,唯有除掉它,意识才能得到满足。
( j, \8 o% i! m- b: t& q d, g# s( u' Z% P; X0 b
可是这种快乐,不过是短暂的,意识又发现了另外阻止它前行的东西。
1 l; @+ C9 H) ?6 O# |. x
. p6 G r8 [( g5 @' |# m0 P, ~ 快乐如果分类的话,我给它分为两类:一类是动物性,满足生命和体力的快乐,如吃喝睡觉,还有消耗过剩精力的运动——这些动物和人一样拥有,当然有一点区别,动物的性是满足生命,人的几乎全是在满足消耗体力去满足感官的快感。另一类是神性,这种快乐是通过“怡情”得到的,比如学习,阅读,或者哲学之类——这是一种内在的智慧的快乐。
6 a' ^) c4 ~+ R; X8 w
' [2 ~- q: e! [, ]( a+ f 徘徊在痛苦和厌倦之间。意识不能得到满足,就会痛苦,劳碌的去消除阻碍的东西。一旦得到了,很快又会厌倦,又想要更好的东西。无尽膨胀的欲望不知道要把我们带到何处。' M* b7 i2 z+ c `7 k+ R: d3 l3 {
3 B1 S7 h" T* Y H- x+ g, I7 _+ _ 人就是夹在神和动物之间的过度体。各人依身份和财产的不同而扮演不同的角色,但这绝不意味着大家的快乐有什么差异;我们都是忧患重重,可怜的活到死——每个人的生命形式大致是一样的。人能做到的和成就的,归根到底不会超过自己。任何人都不该向外界要求太多,我们能对外界做的事情很有限,到头来会猛然发现,原来我们都是孤立的。
. W3 Q. |2 [( p3 ?( z2 D- Y1 I8 f1 C0 ]* { e# P+ U) K
保持一定的距离会产生美感,就像在一起取暖的豪猪,太近了会扎到对方和自己,太远了又不暖。依附别人是不会有快乐的,因为他的美感由于过近而尽失,剩下的只有厌倦,还有缺乏自由。. v' `& z0 T. R- J2 I& K& b J2 C
3 ]: X. Q% k0 A! C, A2 Y& m0 V2 U6 q- L 不断向外界索取的人,是无法用任何手段掩盖他内心的空虚。正如有足够财富的人很少向外界寻求什么。这种人一旦暂时的摆脱了痛苦,就会不顾一切的去追求消遣和感官的享受,与和他一样的人混在一起纵情纵欲,这无非是内在的贫穷,是对自己生存的厌倦。他不会有睿智的快乐,不会对思想和内在产生美感,他唯一无望的追求就是通过外界来满足自己感官的享受。哪知,这是一个黑洞。6 g- T! t; W; v) M4 `! q+ j
' T% e, O( @0 H2 D4 M4 v
当对自己生存的厌倦膨胀到极大时,自然会想到一种适宜的手段去结束厌倦。只要对外在的困难和厄运的恐惧超过了对死亡的恐惧,人自然会选择自杀。! l: D1 l* d2 z) {1 O+ K2 }
( b5 o5 F2 f) U' I' H# G
人从来不受事物的影响,却受他对事物想法的影响。有人乐观,有人悲观。阴沉犹豫的人,他所遇到和克服的困难大多是自己想象的。而快乐开朗的人,他遭受的都是实在的。因此凡事都往坏处想的人不容易受到失望的打击——一切都在他的想象中一次次的上演了。
& _ e4 X& i& N+ T: i$ W0 V+ h/ G! c; [0 D W5 Q
不经意间,虚荣心把本末倒置了。忧虑、困扰、麻烦几乎都起因于在乎别人怎么说。羡慕和仇恨也是如此。在别人的评价中使自己越来越模糊,把别人眼中的自己看成是真正的自己,还好古代的圣人没有这样——我们没有必要那么尊重别的意见吧!在名誉中寻找快乐的人,就是在水中捞月亮。
9 p. r. f# Q5 z3 a9 A6 \/ I6 h. N- J
快乐和幸福,应该是建立在稳定的基础上——身体和思想。健康的身体是快乐的资本,思想的快乐的是不会消褪的。或者还有财产,如果它没被用当作在世上寻欢作乐的许可证,而是作为抵御祸患和不幸的保障。一旦我们的财富的增长不能满足对权利的渴望,意识又要痛苦了。& C" A5 T0 l' ?2 d
. s8 U! d) R! U
当然,还有一件事情要尽早尽快的知道——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伪装的世界。如果不知道这点,就不会了解很多事情,甚至完全的迷惑。 不被爱和恨左右,这还不够,远远不够!还要加上什么也不信,什么也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