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华同
搜索
黄金广告位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黄金广告[email protected]
查看: 3239|回复: 17

百年虚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11 13:5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顶礼虚云法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华同

×
 楼主| 发表于 2010-4-11 13:57: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近代传奇和尚虚云老和尚简介
+ k8 O& B% e; {! l
' o* ]# }6 o  Z" x: M    虚云老和尚俗姓萧,19岁在福州鼓山涌泉寺出家,法号古严,字德清。  / W8 u0 J9 c- F7 `6 T' n

+ O3 Z8 e- J* W2 c% J5 K" e# d    清道光初年,正是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的时候,虚云老和尚的父亲萧玉
) \# b7 p" H1 x+ Y' h7 \  A8 D" M1 [8 t% _7 o
堂老先生在泉州做官。萧老先生和夫人颜氏笃信佛教,遗憾的是年已过四 4 }) D5 q  S; ~2 s0 C- J- A/ Y

8 v4 X% V* V. |十多岁的萧夫人,还没有生过孩子。有一天,夫妇二人到开元寺烧香拜佛, ) E) D- x7 T9 O! n; ?

& N$ }! n6 v! w. C" n( C回来后两个人竟做了同样的梦,梦见一位长须青袍老人,骑着老虎冲进萧 : y: `) d5 w) `
, L& Y1 L! z% k
夫人的怀中。不久后,萧夫人怀了孕,十个月后正是兴奋期待生个儿子延 . F! O9 f- T5 M: \* L8 E) ?
# d. t: a6 u, ~0 m- }
续萧家香火时,结果竟生下一个大肉团,由于萧夫人年纪大了,体力不够, 0 ]3 J: D& P1 j2 f8 F

) E# c4 m5 z/ U: [) P( ^  O看到肉团竟因惊吓过度离开了人间。 * W7 `' r5 P. O5 s! Y
& [6 L. R  z$ \
    这时有个卖药的老人,自愿帮忙把肉团用刀剖开,里面竟然是个白白
0 ?. l! U/ Z8 O" s
6 f( \  ?: ~$ `% h$ Z3 m0 O胖胖的小男孩。萧府上下在悲痛之余,也算得到一些安慰。而这个生下来
- @- _. [7 F; f& U( I9 E) T/ D- m" s' \0 o+ }7 r9 ^3 V$ o9 V
就没有了娘的孩子,就由庶母王氏照顾。这个孩子跟其它孩子并没有两样, ' H4 W. m  O; u: `
, ?2 X$ D2 j7 m# {) O
只有一点特别的地方,就是喜欢跟家人到寺庙去朝拜。当他十三岁那年,
! q; m+ {/ {( f/ h! ]( n, p; r, V3 a7 J
在湖南老家的寺院中,见佛像及听到念佛声,心里就很喜悦,而在小小的
' N! V) i0 ?$ e0 d* s
- F+ [  Q$ e, C& |# Z( c( C2 C年纪就有了要出家的念头。
' H7 z, c$ {" M8 v9 `# J& ?
0 x  `7 u4 p, w1 i8 q/ m〖少年出尘志〗 % L5 z, l; |6 \* ?9 Y

2 u. W* ~4 t$ E- T    17岁那年,虚云几度悄悄离家上山,都被家人找回。但是,十几岁的 * W- E/ n' G  H8 F* N% N2 ?

7 r' V$ @6 c8 i* J( s. d& v8 B孩子已连着离家二、三次,却令萧老爷担心。为了打消他出家的念头,萧 7 E0 C! h& K* A& N& D+ @% x" x. w: o
+ Y, Q) s8 d( ?8 ]3 `
老爷给他娶了二位年轻貌美的妻子。但虚云大师一心向佛,有空就跟庶母 - ^( |7 O, E" f
# A& o* `. \4 f
和两位妻子说法,日子久了,竟由情侣变成净侣。
$ O( A6 L( p. v7 `6 l! K- C+ I1 p! l! G+ r9 \& K5 N" d. g8 n/ y
    咸丰八年,大师十九岁了。他看时机已到,决心到福州鼓山涌泉寺出 4 m) X$ X; L: b) A
. m% K' n; \2 j, R4 `! [6 ?
家,皈依妙莲法师。由于家人追得很紧,大师便带了简便衣物,躲到深山 , z$ E! }9 O$ N8 |! \/ l2 V2 W

% F2 {. |# {/ m" L" v) R( t的岩洞里,不畏虎豹,饥食野果-渴饮泉水,日日在山洞中念经苦修。
% q+ ]. e0 g7 y) c1 A* ~3 w6 {$ o! {' p- ~  X
    过了三年,听说父亲告老还乡不久病故,王夫人和二位妻子也出家为 & j/ p  r  }: Z5 N  r! k5 C
( n# Q" R/ `% p& j7 z
尼。从此大师心中毫无牵挂,下山后听高僧指点,参禅听《法华经》,渡
) u! O4 P+ J( A3 ~
6 X8 V) y& p' Q海到普陀山求法。 " i' \  v7 ?' i- I  R
" u9 k; I- _/ ]4 X4 K8 r. m  z
    一转眼,大师已经出家二十多年了。因为一生下来就没见过母亲,便 % X0 g! p) T/ Q" E. L
% J1 X- i) i( R0 V4 b) W
决定拜山报恩,发愿三步一拜到五台山。在拜山的途中,历经不少艰辛, . a6 E' N- V4 g  \! ]
/ d% \' ^. Q( x; U! s  b5 G! }( k
过黄河时遇大风雪,几乎被冻死,由于孝心感天,遇到名为文吉的人救活, " z1 N/ t. ^' l
: c9 E0 V$ ^- G# I! O
后来又腹泻不止,几乎昏迷过去,也是文吉相助;他相信文吉便是文殊菩 0 a$ c7 ^8 \6 V
8 q2 S, M* h( l4 x, G
萨的化身。最后历经三年,达成拜山报恩的心愿。 * j; l  p# f, d- o: Z0 G
! L" f1 K% G1 M9 C4 ^; u2 p
    拜五台山后,大师开始身行万里,访名山古寺,向高僧请益。后来更
0 y* b3 m0 w/ u3 J6 {
- t7 U1 N& F$ |+ G经西藏入印度,经不丹到锡兰,到处弘法救世人。五十六岁时在江苏高   
5 h0 ?/ a& J5 T& L, ]: o; h; g9 Q5 u
寺连打十二个禅七,至第八个七的第三晚,因护七禅师入禅堂冲开水,溅
/ U: r  i+ u/ ~/ [# n# z# y) n3 T9 t0 [$ n3 Y) }' K' I4 S  @
到虚云大师的手,杯子「啪」的一声破碎了,虚云大师忽然觉得平日的疑
8 w0 P) S; i" E  Y2 t* Y" q. G! }" w7 M% G
根突然断了,如梦初醒般开悟了。 ! w/ v( _5 a4 y. V6 c5 d9 S) Q
% @- O" V1 t) B/ e. |+ M- S
    后来大师远至南洋弘化,经马六甲、吉隆坡,过台湾,所到之处求戒 3 o( [5 A& Q7 e) x

; _5 d" q6 l- z& G7 |' P皈依信众常以千计,所得乐捐巨款不留分毫,都用在修建道场上,从来不 # E$ E; j& R0 k6 X, }
1 f2 q. r& M/ c
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
$ J. G8 Y: i& s- H
6 R: P1 ^/ k9 `. _〖云门事件、护法护教〗 ) `% J% N. v; p1 w

3 s+ t, f" `/ Q( H! ^    抗日战争时,为普度众生到重庆主建护国息灾大会,在回程时过云门,
4 B; V5 D1 W/ G% `% U4 B0 h# M% w* A
1 S5 g- x7 R' y# j  n$ n见荆棘中有残存古寺,内有文偃祖师的肉身一尊,为云门开宗道场,大师 * Z7 B3 _! e9 f' U' \
( B: Z1 ?$ d/ U% e" L+ j
决心重复旧观,花费不少心血,但也为虚云老和尚带来一生中最大的劫难,
: Q0 A7 R3 ^% c5 u6 G# z( h! z& d3 N  n" Y
也就是「云门事件」。不法之徒围庙,殴打老和尚几至丧命。大师虽遭毒
' V# I; z# h1 c# D) }. s5 o
+ T* D9 ]4 [* c& w打,九天多没有气息,大师不但未死,并在趺坐中听弥勒说:「你业缘未
2 b6 D6 k0 Z$ u( a+ `* D6 g
+ Z0 L0 V1 Y+ D4 Q& j; L& X了,必须回去,以后再来。」等训语,实为一奇异之事。 : n2 v) |: a8 d
! a. d+ U+ J) s  g7 C
    虚云老和尚一百十五岁时,因为不满人民信仰受到厌制,拒绝出任佛 8 f! x4 [, P' `% ~4 J. D
! h, f3 B1 m( k1 D, M
教会会长,自京到江西永修云居寺。因抗日战争古寺遭到破坏,大师下定 2 _9 B5 U) g/ A. z+ V
) j$ b( |  a: N8 F0 c
决心,毅然恢复唐代旧观。 ) J; r. u4 ^+ h

. X- l& F! k1 L6 l    但经过云门事件后,老和尚的身体常常不好,他说:「人家是三天命 0 E# [# |0 P+ k- A; O# O3 r
9 q4 M3 X; H( |% ?, N  m; J
有两天病,我却是三天命有六天病。」老和尚日夜无法安眠,但一切都顺 0 R3 P" }$ O# J6 z2 a

, A" a' G& l8 y应自然,并不以为苦。 % d. W' M" @- o% c5 \
& V9 c+ L2 @) z3 s# G$ k
    1959年,虚云老和尚一百二十岁。海内外的弟子要为大师祝寿,但被
2 c. u* p( \- S1 z  {& p8 G1 I
! |% r  O' A/ x& S大师劝阻了。因为他心里仍然挂念着云居寺的明月湖还没有修浚好,海会
' ^9 I6 @2 w; W2 t( D3 T+ G
7 X1 J* j2 J# I塔才建到一半。这时大师已患了慢性消化不良的症候,早晚只能吃一小碗 & r4 a6 x' L) Y5 X/ f& E" J4 N8 d. r
+ E, [" ?4 f; C  V5 p/ M
稀饭。大师告诉信众,真如寺建好了就不要再捐献了。四月,大师在曾经 ' ~6 N: `% [( R! ?  J/ H# g
" ^8 G7 y$ ?+ X! N  {& _! ~
住过的牛棚照像,又选了一张最满意的加洗后分送捐助功德的亲友和信众。 5 r$ `& J, t& Y$ Y: N

  \" B) f! R$ y( I4 q+ O    八月,老和尚在寮房门口贴上「今天不见客」的字条。十月,病渐渐
3 {3 J6 H1 a4 i& q
. a! y) M2 p6 K- M& Q* H. R重了,时喘时咳,虽然已进入昏迷状态,仍然要自己料理自己的事。十二 + J" L( K* v2 U, a7 {! x
* h- Y  s, i: k4 e: B, t. H0 i
月,大家看情况不好,都赶来向老和尚问安。老和尚很平静地说:「到了 2 R3 z" Q  ]1 L8 V* H

+ i$ r8 V; a4 e现在你们还在做俗态,快去大殿给我念佛去吧!」 7 z9 Q, M4 \9 b$ z

& |: ^# L/ V% w) y- \    寺里方丈弟子请虚云老和尚开示,老和尚缓缓地说:「勤修戒定慧, ; ^+ U  R4 I/ E0 h. U; _
9 h" R+ P- I, m' D
熄灭贪嗔痴。」停了一下又说:「正念正心,养出大无畏的精神,度人度
( Y$ b4 @' y& L1 b( W
9 ~$ l& ?. E. E7 @" \/ ~; N世。大家辛苦了,早早去休息吧!」
9 }) e" ]. ]2 }4 B2 u2 Z( f8 X- `: A. Z7 K$ f' S& f
    十月十三日,老和尚打坐,双颊微红。大师合掌跟大家说声珍重,就 2 e8 T# E& j8 M5 E1 q& r+ `% S

' e% d. P* ?. |# x/ [" C1 U& K离开了活了一百二十岁的尘世,死后安葬在云居山的海会寺。 % K9 Y  @: M+ _5 B+ @* f( u) Q7 n
  b1 e5 d0 m7 N0 P2 m
    虚云老和尚一生一衲、一杖、一笠、一钟行遍天下,由自度而度人。 ' F- W/ ?, n& H
4 v* P( X5 X) V7 J8 y+ }
老和尚的一生正像他常说的:「人生如梦,一切皆幻;空中飞鸟,有何踪
/ ]$ b# }, c5 O, R. A
/ d8 Z2 w% i  _2 G" K. X* a迹可寻?况学道人耶?」虽然老和尚这样说,但他的一生留给人间的,不 * s) `/ l9 t* U4 P7 E1 Z. Y
& ?+ Y2 L) V: o5 R- u1 J
只是他兴建的那些看得见的寺院道场,还有永远让人难忘的救人救世、护 / \  b& C; v0 n9 y0 V6 v
1 E& s5 t$ {+ @' V# I
法护教的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1 13:58:53 | 显示全部楼层
虚云老和尚十难四十八奇 4 q: ~( Z% e7 h' V) b  ^
一难 生为肉球 老和尚是在清道光二十年(岁次庚子)七月三十日寅时诞生于福建泉州府衙门内,那时他的父亲在泉州府做官。他堕地后为一肉球,母大骇恸,以为今后没有生儿子的希望,遂一气壅死。家里的人束手无策,问了许多饱经世变的老者,也都莫明其妙。大家认为这个怪胎,是不祥之兆。第二天准备把这个肉球丢弃了去。正在这个当儿,来了一个卖药的老头子,把肉球一刀破开来,是一个肥胖的男孩。大家哀痛之余,不禁喜出望外,由庶母王氏抚育,然而生母命归黄泉,一去不能覆返了。假如当年不是菩萨化身为卖药的老头儿,那有今日旋干转坤兴亡继绝的老和尚呢?这是老和尚的第一难。
6 X1 u- A5 [5 r! M' }8 x2 q0 @& Z2 m2 }: z# ^! d+ l
二难 饥寒雪掩 老和尚是在清咸丰八年(岁次戊午十九岁)离家逃至福州鼓山涌泉寺,礼常开老人为披剃,次年依鼓山妙莲和尚圆受具戒。光阴过得真快,老和尚割爱辞亲,不觉转瞬就是二十多年。自忖道业没有成就,终日随风飘荡,心生惭愧,于是发心礼五台,以报父母劬劳之恩。清光绪八年(岁次壬午四十三岁)七月初一日由浙江普陀法华庵起香,三步一拜,当时附香者,有遍真、秋凝、山遐、觉乘四位禅人。渡海后,每日行路不多,中间曾停湖州、苏州、常州等处,四人都中途退转,老和尚独自向前拜去,至南京礼牛头融祖塔、渡江、止浦口狮子山寺过年。次年由狮子山起香,从苏北入河南省,经凤阳、毫州、昊陵、嵩山、少林寺、至洛阳白马寺,晓行夜宿,风雨晦明,如是行,如是拜,一心念菩萨圣号,苦乐饥饱,毫不萦念。十二月至黄河铁卸渡,过光武陵,初一住店,初二渡河,泊岸,天已晚,不敢行,四无人烟,仅路旁有一摆小摊的茅棚,也没有人居住。老和尚就此歇足,趺坐而坐。夜来大雪漫漫,寒气袭人。次晨举目一望,已化为琉璃世界,雪深数尺,无路可行,过往无人,更不知去向。茅棚没有遮栏,老和尚初则枯坐念佛,饥寒交迫,继则蜷伏一角。雪愈大,寒愈甚,腹愈饥,奄奄一息,而正念不忘。一日、二日、三日,如是雪,如是寒,如是饥,渐渐入到昏迷状态。初六午后雪止,稍微看见太阳影子,但已病倒不能兴起。初七日来一乞丐,见老和尚病卧在雪堆中,不会说话,知道是冻伤了,将雪拨开,用围棚的草烤火煮黄米粥,老和尚吃后,暖气复生,不然,就会冻死雪中。这是老和尚的第二难。
. f. b+ Q3 _0 I2 K2 c4 Q
2 R- |' `0 }8 q0 _$ ?3 q1 p; @三难 痢疾待毙 清光绪十年(岁次甲申四十五岁)正月初二日老和尚由洪福寺起拜香,抵怀庆府,城内小南海不许挂单留宿,不得已出城外宿路边。是夜腹痛极剧烈,初四早继续拜行,晚发冷病。初五起痢疾,每日仍勉强拜行。到十三日抵黄沙岭,山顶只一破庙,没有遮蔽,至此已不能行,歇下,不进饮食,日夜泻数十次,起动无力,又无过往行人,祗有暝目待毙而已。十五深夜见西边墙下有人燃火,初疑心是匪徒,仔细一看,原来是文吉,心中大喜,呼文先生,文吉执火来照,对老和尚说:‘大师父你怎么还在这里?’老和尚将经过情形一一告诉文吉。当晚文吉坐在老和尚身边,又拿来一杯水给他吃,十六日文吉又将老和尚身上污秽衣服予以换洗,并给药一杯。十七日病退,食黄米粥二碗,大汗,内外轻快,十八日病势减轻不少。老和尚谢谢文吉说:‘两次危险,都蒙先生救济,感恩不尽。’文吉说:‘这是小事,不必挂齿!我看你从去腊到今,拜路不多,不知那年可拜到。你的身体又不好,决难进行,不必定拜,朝礼也是一样。’老和尚答:‘你的美意可感,但我出世不见母亲,母为生我而死,父仅得我一子,我竟背父而逃,父因我而辞官,而短命,昊天罔极,耿耿此心,已经数十年了。特此发愿朝山,求菩萨加被,愿我父母脱苦,早生净土。任凭百难当前,非到圣境,死也不敢退愿。’文吉说:‘你诚孝心坚固,也算难得,我今回五台,也没有甚么急事,我愿代你负行李,伴送行程,你只管前拜,轻累许多,心不二念。’老和尚说:‘倘能这样,你的功德无量,等我拜到五台,愿以此功德,一半回向父母,早证菩提。一半奉送给你,以酬报救助之恩,好不好?’文吉说:‘不敢当,你是孝思,我是顺便,不必表谢。’文吉照应四日,病已大退。这是文殊菩萨第二次显现,探视老和尚的心和救护老和尚的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1 13:5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bnh 于 2010-4-11 14:01 编辑
- D: z2 e2 t( `$ K6 e
5 Z& y  Z! Q1 b% _% T8 f四难 口流鲜血 清光绪十年正月十九日老和尚扶病由黄沙岭破庙中起香,一路荷物作食,都由文吉负担,老和尚妄想顿息,外无物累,内无妄念,病一天好一天,体一天强一天,自晨至暮,可拜行四十五里,毫不感觉痛苦。三月底到太谷县离相寺,见知客礼毕。那知客看见文吉就问老和尚说:‘这位是你什么人?’老和尚据实以告。知客厉声说:‘出门行脚,不达时务,这几年北地饥荒,朝什么山?甚么大老官要人服侍?要想享福,何必出门?你见有什么寺门,留俗人挂单?’老和尚当下听其呵责,不敢回声,只好认错告辞。知客说:‘岂有此理!由你自便,谁叫你来?’老和尚听到话头不对,就转过话说:‘这位文先生请到客店住,我在这里打扰一单何如?’知客说:‘那是可以的。’文吉说:‘这里距离五台山不远,我先回去,你慢慢来,你的行李不久有人代你送上山的。’老和尚苦留不得。文吉去后,知客改颜悦色,和气送单,到灶房热坑上泡茶,亲自做面,陪吃。老和尚看见这种前倨后恭举动,心中颇为奇怪,又顾左右无人,乃问知客:‘此间常住多少众?’知客答:‘我在外江多年,回来住持,连年岁荒,仅留得我一个人,食粮也尽于此。刚才举动,是游戏耳,幸勿见怪。’当时老和尚十分难过,啼笑皆非,勉强吃了半碗面,就告辞到街上旅店里找文吉,遍找无着。时四月十八,月明如昼,老和尚想追上文吉,于是星夜向太原府拜香前进,心急如火。次日脑热,鼻孔流血不止。二十日到黄土沟白云寺,知客见老和尚口流鲜血,不准挂单,在外勉强过一夜,廿一早进太原城,到极乐寺,饱受责骂,不挂单,二十二早出城礼拜,北门外遇见一位青年僧,名文贤,见老和尚近前招呼,接过拜橙行李,休息十日,病渐痊愈,身体康复,继续拜香。这是老和尚的第四难。 2 M& C1 D  P- Y# J, G" [- K* a

/ c$ V2 J/ [7 Z9 L4 M3 ?7 H五难 失足堕水 清光绪十八年至二十年老和尚在九华山翠峰茅蓬,研究经教。二十一年(岁次乙未五十六岁)扬州高旻寺住持月朗法师到九华,说高旻寺有朱施主法事,连旧日四七,共打十二个七,希望老和尚赴高旻参加。老和尚应允,下山后至大通荻港,沿江行,遇水涨,过渡,舟子索钱六枚,老和尚身无半文,舟子径鼓棹去。老和尚不得已行行复行行,忽失足堕水,浮沈一昼夜,流至釆石矶附近,被打渔的人网起来,唤宝积寺的僧人认领,那位僧人是老和尚在赤山同住过的,一见大惊,急招进寺救苏,时为六月二十八日。这是老和尚的第五难。 $ U" S# A" b0 u. [2 ^, @2 j
% V; y+ |; D  P5 X. \  x
六难 大病顿发 清光绪二十三年(岁次丁酉五十八岁)十一月间大病顿发,不能拜佛,渐渐沉重,只能卧,不能坐,服药也没有效。那时大众都以为他不会好,乃把他迁进如意寮,承阿育王寺首座显亲,监院宗亮,与卢姑娘等多方施救,费财费力,病还是不得减退。老和尚自以为世缘将尽,听其自然,但燃指不成,心生焦急。过数日有八个人入寮告知十七日为燃指日期,老和尚坚请参加,首座等都不赞许,恐生命危险。老和尚不觉泪如泉涌,说:‘生死谁能免?我想报母恩,发愿燃指,倘因病中止,生又何益?’宗亮监院时年才廿一岁,听到老和尚悲声,感到老和尚的孝心,不禁也流泪说:‘你不要烦恼,我助你成就,明日斋归我请,我先为你布置,好不好?’老和尚感谢不已。十七日早宗亮请他的师弟宗信帮老和尚燃指,由好几个人轮流扶上大殿,礼佛,经过种种仪节礼诵,以及大众念忏悔文。老和尚一心念佛,超度慈母,初尚觉痛苦,继而心渐清定,终则智觉朗然。念至‘法界藏身阿弥陀佛’,全身八万四千毛孔,一齐竖起。那时,指已燃毕,老和尚自己起立礼佛,不用人扶,也不知道自己有病,于是步行酬谢大众,回寮,众都惊叹希有。 1 ?2 Z: H" K7 k8 E0 u, G
- Y2 s9 Z  K& ~; [
七难 索断浸水 清光绪二十八年(岁次壬寅六十三岁)老和尚抵峨嵋山,登金顶,观佛光,与鸡足山的佛光相同,夜看万盏明灯,与在五台山拜智慧灯无异。至锡瓦殿,礼真应老和尚,他是全山的领袖,宗门的大匠,时年七十多岁,相聚数日,畅叙极欢。下山后循洗象池,大峨寺,长老坪,毗卢殿,峨嵋县,峡江县抵银村,过流沙河。适逢水涨,从早到午候船来,老和尚让戒尘法师先上船,递上行李,老和尚正想登船,绳索忽断,水流又急。老和尚以右手攀船弦,船小人多,稍侧就会倾覆,老和尚不敢动,从流而下,浸在水中,至暮,船泊岸,众才把老和尚牵上,衣裤尽湿,两足都被小石割破。
" m! B/ T% g' q3 x9 f' O6 e
2 [, ~- M! r/ m* y+ j八难 险遭剖腹清光绪三十一年(岁次乙巳六十六岁)老和尚到仰光,游大金塔,参观各圣境,取道槟榔屿返国,船到埠,因船中有患疫病而死的旅客,于是悬旗‘打限’,就是要全船的人,在远处山上受检验后才准登岸。全船旅客约一千余人,上山后,一任日晒夜雨,毫无遮盖,每日发米一小碗,萝卜两个,自己煮食,医生每日来看二次,一星期后人去一半,十日人都去尽,独留老和尚一人,那时老和尚心极焦急,病益加重,形容凄苦,渐渐不能进饮食,到第十八日医生来,令移一净室,无人居,当下老和尚心甚欢喜,一会儿有一位老人来巡视。老和尚问他的籍贯,知道是泉州人。他叹气说:‘这个屋子是住将要死的病人,以为剖腹的准备。’老和尚说明要去极乐寺,那老人动念说:‘我拿药给你吃。’煎来神浀茶一碗,吃了两天好些。老人又说:‘医生来,你听我咳声,就起来振作精神,医生拿药给你,你不要吃。’医生来,果如所言,迫令吃药开水,不吃不行。医生走了,老人来问是否吃了药,老和尚如实以告,老人惊说:‘难活了,明天就有人来剖腹,我给药你吃,望佛祖保佑你。’第二天早上,老人又来,见老和尚坐在地上,睁眼不能见人,老人把他抱起,见满地是血,老人又拿药来吃下,急为老和尚换衣,将地洗净。叹气说:‘别人吃了昨天的药水,不等断气就开刀了,你不该死,佛祖有灵。九点钟,医生来剖你的腹,我作咳声,你装神气些。’九时医生果来,见到老和尚用手指一指,笑笑而去。老人说:‘他笑你不该死。’老和尚拜托老人送些钱给医生,放他出去。于是把在仰光高居士给他的供养取得四十元给医生,二十元给老人,以谢照顾之恩。老人说:‘我不要你的钱,今天的医生是红毛人,不可以说,明日是吉冷人,可以讲。’是晚,老人来说,已经和番人讲好送二十四元,明天就可放行。次早医生来,看毕,唤船过海,老人扶老和尚上船,雇小车送至广福宫。一场灾难,始告度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1 14: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难 全身枯木  0 Q0 D1 U8 M/ s# W- P( K
3 ]3 Z/ E  ^% g! f( f  T
??清光绪三十三年(岁次丁未六十八岁)在曼谷入定九日,出定后双脚麻痹,初只行动有碍,后来全身好像枯木一样,不能执箸,食要人喂,护法聘中西医诊治,针灸服药都没有效果,口不能言,目不能见,群医束手,但老和尚身心清净,并不感觉痛苦,一切事都放下了,只有一事老和尚放不下,什么事呢?就是请购藏经及修建鸡足山殿阁的捐款汇票缝在衣领内,没有人知道:老和尚口不能言、手不能写,万一化身时,一火烧去,这事因果如何能负?思深泪下,默祈迦叶尊者加被。那时有一位妙圆师,是从前在终南山同住的,见老和尚下泪,口微动,即近前凑耳倾听;老和尚请妙圆师取茶祷迦叶,服下心内清凉,即入梦。见一老僧好像迦叶一样,坐在老和尚身边,用手摩老和尚的头。说:‘比丘!衣钵诫不离身,汝不须忧,只要用衣钵作枕头就好了。’老和尚听毕,即自取衣钵作枕,回头已不见尊者,通身汗下,当下说不出的无限悦乐。等到舌根渐渐圆转,请妙圆师到华陀前求药方,只开了木栉夜明砂二味,服后眼能看见,口也能说;再求一方,仅赤小豆一味,用豆煮粥充饮食,不准吃杂物,吃了两天头略能动,再求还是赤小豆;从此以豆为食,大小便通,污秽好像黑漆一样,渐渐知道痛痒能够起来行走;先后二十余日,这次的灾难,才算脱身。  % z# b: b% c$ D5 ~$ i( j

0 W7 i7 f7 _5 x2 j  r! T5 q9 B* s: a9 ?  X% h% ?: E; y1 g3 u
??十难 遭匪毒打  , `8 t* R8 }' c

8 ?% k2 E3 D, _# A% C# J5 `% r??老和尚自六十八岁那年灾难脱离后,一直到民国三十九年(岁次庚寅)一百十一岁,都很平安地弘法利生建寺;不幸民国四十年春,在云门开戒期间,忽来百余人,除搜检全寺外,又将老和尚禁闭一室,绝饮食,大小便不许外出,日夜一灯黯然。好像坐在地狱里一样。过三日有大汉十人入室,逼老和尚交出黄金白银枪械。老和尚说没有,竟被毒打,先用木棒,继用铁棍,打至头面血流,肋骨折断,随打随问,老和尚已趺坐入定,金木交下,扑扑有声。是日连打四次,掷之蹼地,众以为老和尚死了,呼啸而去;深夜侍者又将老和尚扶坐于榻上;又过一日,众听说老和尚没有死,又复入室,见老和尚端坐入定如故,益怒,拖下地,用大木棍毒打,十余众以皮鞋蹴踏,五窍流血,倒卧地上。以为必死无疑,又呼啸而去。侍者复抱老和尚安坐榻上,过五日老和尚渐渐作吉祥卧下(如佛涅盘像)经一昼夜,全无静动,侍者用草试鼻孔,也不动摇,但体温尚存,容颜如生,经过二十四小时始微微呻吟,扶他起坐,侍者告以入定及卧睡时间,老和尚告知侍者神游兜率听法事。经过这几日,众看见老和尚行动奇特,疑畏渐生,互相耳语,有一名好像是头目问左右的僧人说:‘那老家伙为什么打不死的?’僧人答:‘老和尚为众生受苦,为你们消灾,打不死的,久后你们自然知道。’那头目听到这个话,非常害怕,从此不敢复向老和尚施楚毒。这是老和尚度他时期最大的一场灾难。  , k, i) S  r9 L' Y$ g* S0 R

+ {+ R5 j5 i4 \8 L(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1 14:0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十八奇 * ?/ I: L  [2 q( w/ B
' Y. F5 p/ q' V6 O- H
一奇 观音送子 老和尚俗姓萧,梁武帝的后裔,世代居住在湖南湘乡,父亲名叫玉堂,母亲姓颜。清道光初年,父亲是科举出身,分发到永春,佐治州事,父母年逾四十,常以无子为虑。读书人总以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母亲信仰观音菩萨,一天赴城外观音寺祈子,见寺宇残破,及东关桥梁失修,发愿兴建。回家后夫妻同梦一长须着青袍的老人,头顶观音跨虎而来,跃卧榻上,醒后互相惊告,遂有娠,次年父调佐泉州府,母怀胎十月,生下一肉球,剖出即今日的老和尚。 6 g4 T1 S. y, [! B0 Y
+ K( ]( e. O8 B" H+ Q/ Y$ `+ m
二奇 物大如山 清咸丰元年(岁次辛亥十二岁)二月,老和尚的父亲因事赴台湾,携带老和尚行,初乘小洋船,由厦门出发,忽于茫茫大海中,现出一怪物,体大如山,高出海面数尺,全船的人都合掌念观世音菩萨,船行约半小时,始见这个大怪物现出鱼尾形,其长不知若干里,而全船的人安然无恙。
6 D9 ^3 D! b/ \1 f% K
( j" [1 [( r+ J" \: n* |三奇 欢喜法器 清咸丰二年(岁次壬子十三岁)老和尚跟随乃父送祖母生母的灵柩,回湘乡安葬,请僧人到家里做佛事,老和尚看见三宝的法器,生欢喜心。家中藏有佛经,初看香山传,观音菩萨成道等书,熏染根深。八月又跟随乃叔进香南岳,遍游各寺院,流连不愿回家,好像有夙缘一样。
( D/ B) B. d4 j) Y/ I1 i: l5 R4 X6 n# j  A; l* C' g0 X
四奇 结婚无染 清咸丰六年(岁次丙辰十七岁)老和尚在家读道书三年,深感道家的学说,不是究竟,终日如坐针毡。于是假装安心助理家务,以博叔父的欢心,而松懈叔父的防范。一日乘叔父外出,乃打包向南岳逃去,歧路多,半路被截回,并送至泉州。乃父加以禁锢,并和两位未婚妻田谭二氏举行婚礼。老和尚结婚后,虽属同房,不但没有和田谭二位新娘发生肉体上关系,而且天天向二位新娘说佛法,二氏也能领悟,不觉竟成了闺中净侣。
7 O! R* {0 _; h1 U9 N4 C3 L* i* X. j' @# P+ w
五奇 岩洞生活 清咸丰九年(岁次己未二十岁)老和尚依鼓山妙莲和尚,圆受具戒,法名演彻,又名古岩,字德清,他的父亲常常派人四出寻找,他不敢露面,隐山后岩洞中,礼万佛忏,有时遇见虎狼,也不畏惧。如是三年,他的父亲因独生儿子失踪,心灰意冷,乃告老还乡,鼓山职事来山洞告知其事,并说:‘苦行固是好事,但必须福慧双修,你的父亲既然回去了,可不必匿避,还是出来回山任职,给大众服一点务吧!’因此老和尚就出洞回山,任职四年,自水头,园头,行堂,典坐等苦行事,寺中常住时有单衬,也不领受,每日只吃粥一碗,而体力强健。山中有古月禅师,在众中算是苦行第一,老和尚常常请教他。后来想想,以为任职多年,对于修持不无少碍,又想从前玄奘法师赴印度求学,十年前先习印度方言,日行百里,又复试验绝食,先由一日起竟能绝食若干日,以防沙漠荒碛,连水草都会绝迹。古德苦行可以效法。于是辞去鼓山职事,尽散衣物,仅携一衲,一裤,一履,一蓑衣,一蒲团,复向后山中作岩洞生活。如是又过三年,吃的是松毛和青草,喝的是岩泉涧水,日子久了,裤子鞋子都已破敝,祗有一件衲衣蔽体,头上束金刚圈,须发长盈尺,双目炯炯有神光,人见了以为是妖怪,恐怖不敢近前,老和尚也不同人谈话。初一二年常常看见胜境,老和尚毫不动心,不以为异,一心观照及念佛,处在深山大泽中虎狼不侵,蛇虫不损,不受人怜,不食人间烟火。真有‘幕天席地,万物皆备于我’的境界。老和尚心中欢悦,自以为是四禅天的人。古人说:‘一钵轻万钟。’老和尚并一钵都没有。无挂无碍,自自在在。因此胸境洒脱,体力一天比一天强壮,耳聪目明,健步如飞,自问也不知其所以然。到了第三年更进一步随心所欲,随意所之,有山可住,有草可食。是年老和尚才三十岁,清同治八年(岁次己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1 14:0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奇 剃发沐浴 清同治九年(岁次庚午三十一岁)老和尚一日行至温州某山,栖息岩中,有一位禅人来洞岩访问,说:‘久闻高行,特求开示。’老和尚被那禅人一问,深深地感觉惭惶,很谦虚回答他说:‘智识愚昧,又少参学,望上座慈悲指示。’禅人问:‘你如是行径,究竟有多少年?’老和尚详细告诉几年来的经过。禅人说:‘我也少有参学,说不出什么来,你可到天台华顶龙泉庵,请问融镜老法师,他是天台山第一个有道德的和尚,必能饶益你。’老和尚听到这句指示,即直上华顶,到茅庵外,见一僧,即问老法师在家没有?那僧人答:‘补衣的就是。’老和尚向前顶礼,法师全不顾视。老和尚说:‘学人特来亲近老法师,望慈悲开示。’法师顾视良久开口问:‘你是僧呢?是道呢?还是在家人呢?’答:‘僧’。问:‘受戒没有?’答:‘已受具戒’。问:‘你这般行径,有多少时候?’老和尚略说经过。问:‘谁教你这样做的?’答:‘因见古人每多苦行成道,因此想学。’问:‘你知道古人持身,还知道古人持心么?看你所作所为,近似外道,不是正路,枉用了十年功夫。岩栖谷饮,寿命纵有万年,也不过是如楞严经上所讲的十种仙之一,去道尚远。即进一步证到初果,也不过是一个自了汉而已。若菩萨发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自度度人,出世间不离世间法,你勉强绝人间烟火,连裤子都不穿,未免标奇立异,又何怪工夫不能成片呢?’老和尚被法师痛处一锥,直透到底,复顶礼求开示。法师说:‘我教你,若听,就在这里住。不听,任你他去。’答:‘特来亲近,怎敢不听?’法师即赠以衫裤衣履,令剃发沐浴,作事,并教看‘拖死尸是谁’的话头。老和尚一一听从,并试吃粥吃饭,学天台教观,从此老和尚又是一个新生命。 9 H: I5 I, P3 j) ^' _4 n, }$ ~- n

7 u( C; q# `; ]; E七奇 裸女相就 清光绪三年(岁次丁丑三十八岁)老和尚自宁波至杭州途中,那时正逢三伏天气,船小人多,与青年妇女卧铺相连。夜闲人静,大家都睡得很熟,有一女子抚摩老和尚的下体,惊醒,见那女子卸衣裸体相就,老和尚不敢作声,急起趺坐,持咒,该女也不敢动。假若当时失了觉照,那就没有今日的老和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1 14: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奇 代送行李 清光绪十年(岁次甲申四十五岁)五月初在途中拜香,后面来一辆马车,缓行不越前,老和尚察觉后让路,车中官人下车问:‘大师在路拜什么?’老和尚告知朝五台,报亲恩。官人也是湖南人,畅谈很欢喜。官人说:‘我现在住峨口白云寺,是你朝台必经之地,你的行李,我代你送去。’老和尚深为感谢,又落得每日轻松拜香,别无负累。五月甲旬拜到白云寺,代送行李的人就是该营营官。见老和尚到,欢迎至营部,休息三日,告辞,继续起香,五月底到显通寺,兵弁已将行李送来。 / y; X1 `+ M4 m2 R; }

1 _2 M" T& ]2 ~1 r5 Q九奇 忽见光明 清光绪二十一年(岁次乙未五十六岁)老和尚自六月二十八日堕水得救后,口鼻大小便诸孔流血,在宝积寺住了几天径赴高旻,知事僧见他容颜憔瘁,问有病没有?答:‘没有。’晋谒月朗和尚要求在堂中打七,但月朗和尚要给他的职务。高旻家风严峻,如请职事拒不就,就视为慢众,要表堂,打香板,老和尚既不允就职事,只好顺受表堂,打香板,一声不响,也不说明堕水事,于是病益加剧,流血不止,小便滴精。在禅堂中昼夜精勤,澄清一念,不知身是何物。这样经过二十多天,一切病不觉顿愈。过几日釆石矶住持德岸送衣物来供,见老和尚容光焕发,非常高兴,乃将老和尚堕水的事告知大众,无不钦叹,禅堂内职务不派老和尚轮值,以便修行。从此老和尚万念顿息,工天‘落堂’,昼夜如一,行动如飞。一天,夜放晚香时,开眼一看,忽见大光明好像白昼一样,内外洞澈,隔墙见香灯师小解,又见西单师在圊中,远及河中行船,两岸树木形形色色,都能了见,那时才打三板。次日询问香灯师和西单师,果然不错,但老和尚不以为异。至腊月第八个七第三晚,六枝香开静时,护七例冲开水,将水溅在老和尚手上,茶杯堕地,一声破碎,顿断疑根,庆快平生,如大梦初醒。老和尚自念出家漂泊数十年,在黄河茅棚被个俗汉一问,不知水是什么?假若当时踏翻锅灶,看文吉有什么话可说?这次倘不堕水大病,不遇顺摄逆摄,知识教化,那就会错过一生,怎能有今朝?老和尚自念至此,即说一偈曰: ) q  E3 W2 G6 o. N& w/ C

5 T" G8 h7 |" J- m0 r6 V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 7 P2 @3 Q7 p7 ?0 N2 y

" r! O; ^  L9 h# R* q' `5 Y1 d' q/ J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
5 L5 U6 r- V+ R: }9 g1 _& w) _9 O& P2 _2 S  C& ?3 |" j
又偈曰:
! O; o0 ?7 {: e: F' f5 v
  N. x$ Y! b1 b# r& s# O3 j: z: v# O烫着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语难开。
2 }# ~, o$ C" U$ g- A- P# o' `+ D# N3 n0 h, V7 m$ D
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 6 k0 q& v1 k! C0 R# z1 A! x& n
: G3 ]3 r9 |" w4 J. y: U" ^+ z. \
十奇 金龙现形 清光绪二十三年(岁次丁酉五十八岁)老和尚往宁波阿育王寺礼舍利,每日从三板起,至晚间开大静,除殿堂外不用蒲团,展大具,定三千拜。忽一夜在禅坐中,似梦非梦,见空中金龙一条。飞落舍利殿前天池内,长数丈,金光晃耀,老和尚骑上龙脊,即腾空至一处、山水秀丽,花木清幽,楼阁宫殿,庄严奇妙,看见亲母在楼阁上瞻眺。老和尚即大叫母亲,请你骑龙上来到西方去,龙下降,梦也惊醒,觉得身心清爽,境界憭然。老和尚平生梦见母亲,就只此一次。 8 X; e" i  i" h* S$ F- C- Z* O
& ^9 P. s) w" ?% z0 O
十一奇 夜半棺动 清光绪二十六年(岁次庚子六十二岁)老和尚自从五十一岁到宜兴,礼仁智和尚,修显亲寺(密祖出家处)在江浙一带住了十年,又想再朝五台,先到镇江杨州朝云台山,入山东朝东岳泰山,东趋牢山,访那罗延窟(憨山老人海印寺)到曲阜,礼孔庙孔陵。在西行路上,夜宿一破庙,空无一物,只有一口破棺材,棺盖是向上仰起来的,知道棺内没有死尸,于是就睡在棺盖上。到了半夜,棺内大动几次,忽有人说话,‘我要出来。’老和尚问他是人还是鬼?答:‘是人。’问:‘是什么人?’答:‘是讨饭的。’老和尚乃笑起,让他出,状丑如鬼。问老和尚是什么人?答:‘是和尚。’讨饭的大怒,说和尚压在他头上,几至用武。老和尚说:‘我坐在棺盖上,你动都不能动,还讲打么?’那讨饭的不敢再说,自往小便后还回棺内睡。 : d  c7 G2 D, @$ B6 a  D
$ |: @3 ]8 C" l
十二奇 途遇洋兵 老和尚行年六十一岁,正逢庚子义和团之乱,义和团在山东各县时常作乱。老和尚再度朝五台。路经山东遇一洋兵,以枪相向,问:‘怕死不?’老和尚答:‘倘该死汝手,任便。’洋兵见老和尚神色不动,说:‘好的,你去。’老和尚遂赶赴五台,乡人都啧啧称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1 14:0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三奇 祈雨息灾 庚子年五月,义和团的乱,一天厉害一天,以‘扶清灭洋’为号召,杀日本使馆书记及德国公使,皇太后暗中纵容,至五月十七日竟下诏向各国宣战,京中大乱。六月天津失守,七月,八国联军陷北京,皇太后和光绪帝向西逃难,时王公大臣有的住在龙泉寺,请老和尚一并西行护驾,在兵荒马乱中,日夜赶程,艰苦万状,行抵达阜平县,才听到甘肃巡抚岑春暄出兵勤王,帝后大喜,出长城,进山西雁门关,那里有一所云门寺,寺内住一老僧年已一百二十四岁,帝赐黄绫及建牌坊。又西行到平阳,遍地饥荒,当地老百姓煮芋叶薯叶给帝后吃,帝后认为味很美。到西安,岑春暄请老和尚在卧龙寺祈祷雨雪息灾,佛事圆满后,雨雪交加,饥馑之灾渐息。老和尚以帝后驻西安,嚣烦日甚,乃秘密潜至终南山结茅,改号‘虚云’以避熟人的耳目。
% }2 V$ e8 e5 Z* }3 O
+ x6 n* ]' I  {) U9 Y十四奇 煮芋入定 清光绪二十七年(岁次辛丑六十二岁)隆冬,万山积雪,严寒彻骨,老和尚独居茅蓬中,身心清净,一天煮芋锅中,跏趺坐等待芋熟,不觉入定,到第二年正月,山中邻棚复成师等久不见老和尚的面,乃来茅蓬贺年,见棚外虎迹遍满,无人足迹,进茅蓬见老和尚入定,乃以磬开静。问:‘老和尚已吃饭没有?’答:‘没有,正在煮芋,大概已经熟了。’打开锅盖一看,霉高寸许。复成师惊讶说:‘你一定就是半月了。’相与烹雪煮芋饱食大笑而去。
( ]* J6 R- \) s2 Z: x! g' X6 H, p) H- J* _
十五奇 雄鸡皈戒 清光绪二十九年(岁次癸卯六十四岁)老和尚在昆明府福兴寺闭关,有一迎祥寺僧人叩关,说寺中有放生雄鸡一只,体肥硕,极凶恶好斗,群鸡都被伤冠羽。老和尚闻言即取鸡来说三皈五戒,且教令念佛。不久,鸡性转变,不复好斗,时作‘佛佛佛’的声音,独栖树上,不伤虫,不给不食,一闻钟磬即随众上殿,课毕,仍栖树上。如此经过二年,一日晚课后,站立举首,张翅三扇,作念佛状、立化,数日不变,老和尚令人用龛埋葬,并作了一篇铭文:好斗成性此鸡雄, 伤冠拔羽血流红。知畏奉戒狂心歇, 素食孤栖不害虫。两目瞻仰黄金相, 念佛喔喔何从容?旋绕三扑奄然化, 众生与佛将毋同。 0 ~4 O/ v& Z2 p- R% A
6 m3 Y' M( v3 p* o# w9 G. z
十六奇 力移巨石 清光绪三十年(岁次甲辰六十五岁)老和尚出关后,住鸡足山钵盂庵,以便挽救滇中僧众,恢复迦叶道场。那钵盂庵自清嘉庆后就没有人敢住,因为大门外右边有一巨石,白虎不祥。老和尚拟就白虎巨石处凿一放生池,雇工斫之不碎,挖开土方察看,找不到石根。石高九尺四寸,宽七尺六寸,顶平可跏趺坐。招包工议定向左边移远二十八丈,来工人百余名,拼力三天,无法动,工人不顾都散去。老和尚祈祷伽蓝,讽诵佛咒,率领僧人十余,不费吹灰之力,即将该石移向所指定的左方。哄动观众,惊为神助,众称该石为‘云移石’,士大夫题咏该石者颇多,老和尚也有诗纪此事。其一 # l- _* k# f$ X
' O; P1 e/ o; c4 L2 o& ?' P
嵯峨怪石挺奇踪, 苔藓犹存太古封。
- _5 d: l4 X- r! t7 N3 J; S7 C7 M$ r9 r
天未补完留待我, 云看变化欲从龙。 : A' R0 N+ E. w3 L7 @

4 k0 ~! {! a4 h1 V5 ?; d% @移山敢笑愚公拙, 听法疑曾虎阜逢。
! V6 g. Y* z& J! j2 j3 e0 X0 A2 j! U) d* X
自此八风吹不动, 凌霄长伴两三松。
$ c9 c1 S: s' c9 o( \2 W* M$ f4 @6 a4 ~1 H5 X+ `& e) P, t  X
其二:
/ }. `1 I& z- k  j9 _7 g
) @3 f1 f# L7 w0 v2 ^4 ~" u钵盂峰拥梵王宫, 金色头陀旧有淙。
; R7 ~+ m% |; v/ o5 w$ c5 q# q( c: P6 F  i
访道敢辞来万里, 入山今已度千重。 # m2 k/ K# S* D
' g: |2 i* G) @' ^
年深岭石痕留藓, 月朗池鱼影戏松。 : ]9 O* J1 A* T# s. D5 k; i3 q

/ `  F& |% @( a, \2 M" K) p俯瞰九州岛尘外物, 天风吹送数声钟。 ; @7 V8 E" I% j! q

+ k* c( A1 M& [* R! P十七奇 路逢知己 老和尚自力移钵盂庵门前巨石后,己博得大众的信仰,于是展开修寺的工作,独往腾冲募化,留戒尘师在寺料理内务。由下关至永昌,过和木树,这条路有数百里长,粗荦难行,官民从来不曾修理过。据当地土人说:‘有一位外省来的僧人,自己发心苦行修路,不捐募,任来往的人助火食。数十年来,没有退变。因此这条路已修通了十分之九。蒲漂人感念他的德行,想修孔雀明王寺供养他,他不愿意,只顾修路。’老和尚听到这句话,认为奇怪,循路前进,将近黄昏,那僧人荷锄携畚将归。上前问讯,那僧人瞠目不理睬,老和尚也不顾,跟随到寺,见他放下锄头,上蒲团结跏趺坐,老和尚参礼,他不看,不语。老和尚也向他对坐。第二天早晨,那僧人做饭,老和尚给他烧火,饭熟,也不招呼,各自取钵盛食,吃完了,那僧人荷锄,老和尚负箕,共同搬石挖泥铺沙,共同起止。如是十余日,彼此未曾开口说话。有一天晚上月明如昼,老和尚在寺外大石上趺坐,夜深未进寺,那僧人轻步至老和尚后背,大喝说:‘在这里做什么?’老和尚微开两眼缓声合应,‘看月’。那僧人说:‘月在何处?’老和尚答:‘大好霞光’。那僧人说:‘徒多鱼目真难辨,休认虹霓是彩霞。’老和尚说:‘光含万象无今古,不属阴阳绝障遮。’那僧人握着老和尚的手大笑说:‘深夜请回休息。’第二天畅叙甚欢,那僧人自说是湘潭人,名禅修,少出家,二十四岁在金山禅堂得个休歇处,后朝山到西藏,由缅甸回国,见这条路崎岖,人马可怜,因感持地藏王菩萨往行,发心独修这条路。数十年来,不曾遇见知己,现年八十三岁了。今日有缘,才倾吐这一段因缘。老和尚也把自己出家的因缘告知那僧人,第二天早饭后彼此大笑而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1 14: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八奇 祭品旋空 清光绪三十三年(岁次丁未六十八岁)春正月老和尚由北京运龙藏返鸡足山,先至沪,经厦门,忽接鼓山来电,说妙莲老人正月在龟山圆寂,厦门诸山长老僧众都到鼓山参加老人荼毗礼,灵塔移设鼓山下院,筹备善后一切事宜。妙老是老和尚的剃度师,老和尚自从披剃后,就流荡四方,从未奉侍,而且数十年来未通音讯。今遇这最后因缘,自然要兼程上山,料理龛塔,分光舍利。当龛塔工竣后,大雨滂沱,半月不停,大众都以为忧。老和尚虔心祈祷菩萨加被,妙老显圣。四月初八菩萨戒毕,天放晴,初九大晴,是日官绅士庶来山者络绎不绝。初十入塔时天坪祭斋百桌,大众诵经,上供毕,念变食真言时,忽一阵旋风,将祭品,旋于空中,灵龛顶一道霞光,直贯塔顶,大众齐心赞叹。礼毕,又大雨如注。妙老灵骨以一半入塔,一半运南洋极乐寺供养,当妙老骨灰南行至槟榔屿时,观音亭及大众迎灵者数千人,当念经毕,念变食真言时,又忽起旋风,将万花吹散,灵翕顶涌白光,直透二里外的塔顶。这就是老和尚报师恩而妙老显圣的奇事。经云:‘密行难思议’。的确不错。 : D  ~$ v( C8 O1 Z
4 ^* q# t+ h; K8 S* y
十九奇 哄动暹京 清光绪三十三年老和尚料理妙老身后事毕,转船赴暹罗,住龙泉寺,一日趺坐,一定九日,哄动暹京,自国王大臣以及男女善信,都来罗拜。出定后,国王请至宫中诵经,百般供养,肃诚皈依,官绅士庶皈依数者千人。 ; U- B  j- x+ Q: d5 p* q+ c

, g! P# F9 h( _( v  w  v6 R二十奇 老龙迎经 清宣统元年(岁次己酉七十岁)老和尚起运藏经,经腾冲,下关各镇,多承地方迎接,在路上数十日人马平安,独由下关进大理时,忽雷电交作,洱海波腾,云气变幻,景色万千,又不下雨。到寺门,行迎经大典,安妥,乃大雨滂沱,次日天仍大放晴,大众都说,这是洱海老龙来迎经藏。 * P. c- e6 s0 V" W% z0 u
( X, j/ i% f, b* T
二十一奇 黄牛皈依 老和尚运经到腾冲寓万寿寺时,正在与提督张松林坐谈的时候,忽一黄牛奔至座前,跪下,双目流泪,随后牛主杨胜昌率领多人到寺,要将牛牵回屠杀。老和尚向牛说:‘汝想逃生须皈依三宝。’牛点头,老和尚即说三皈依,令牛起立,驯服好像人一样。老和尚拿钱给牛主抵牛命,牛主不受,大为感动,发心皈依,誓改行业,并吃长素。 5 ?7 t* w) g0 ~# Q1 \5 V1 [
/ d2 O& d6 K) O0 o9 m( k
二十二奇 片言息兵 清宣统三年(岁次辛亥七十二岁)云南宾川县知县张某,长沙人,精明强干。宾川县盗贼很多,张知县加以穷治,杀戮甚众,愈杀而盗焰愈炽,且结成会党,士绅为保家起见,也挂名会籍求免,张知县不顾一切,加以严惩。鸡足山僧人也有加入会党的,遭张知县捕去数十人,独对老和尚恭敬备至。辛亥革命事起,宾川县会党首先回应,攻县署,张知县虽无外援,明知必死,然仍坚守。老和尚看见这种情况,乃下山赴县府。众见老和尚来,说:‘张知县罪大恶极,请诱他出来杀之,以平众愤。’老和尚答:‘好好。’复向群众的魁首说:‘杀张某是极容易的事,但边地谣传,大事未定,你们围城杀官,倘有一枝救兵来,怎么得了?’大家以为老和尚的话是对的,围遂解。张去县,而滇省已独立,蔡锷任滇省都督,张知县的儿子任外交司长。事后,张知县以函告老和尚说:‘公非独救吾生,且造福宾川。不然,杀父之仇,吾子能不报吗?’又民国成立,西藏王公活佛,恃险远不肯易帜,中央命滇省出兵两师加以讨伐,以殷叔桓为总司令,前锋已达宾川。老和尚以边衅一启,祸无宁日,于是前赴大理,拜访殷总司令,说:‘藏人素来信佛法,何不派一位明佛理的人去游说,岂不是不战而胜吗?’殷以为然,乃请老和尚为宣慰法师。老和尚说:‘我是汉人,往恐无功,丽川有一位喇嘛东保,腊高有德,藏人敬信,曾授四宝法王,请他去,事必有成。’殷遂备文派员陪老和尚晋谒东保。保以衰老辞。老和尚说:‘赵尔丰用兵之祸,藏人至今寒心。公宁惜三寸舌而残数千万人民生命财产吗?’保立起谢说:‘我去我去。’保受命,以老僧法悟副之,入藏,要约而还,滇遂罢兵。
1 o7 ]  J9 E0 g0 y) R" [4 S9 g% c9 V( R
二十三奇 说服根源 辛亥革命,清帝逊位,各省逐僧毁寺,风动一时,那时滇省掌握新军兵柄者是协统李根源,痛恨各方僧徒不守戒律,将亲督兵赴诸山逐僧拆寺,又忖老和尚是一个穷和尚,怎么这样得民心?其中必有怪事,于是指名递捕。各寺僧人逃避一空,鸡足山中老和尚所住持之寺内有僧百余人,个个惶恐,有劝老和尚暂避者。老和尚说:‘你们想离开就离开,如属业报,避也避不了,只有以身殉佛方是上策。’过数日,李根源果率兵入山,驻军悉檀寺,毁金顶鸡足大王铜像,及佛殿,诸天殿,老和尚以事急至此,乃独自下山,到军门,持名剌见李根源,守兵及阍者认识老和尚,叫他赶快逃走,不肯通报。老和尚不顾一切,径入,见李根源正和前四川布政使赵藩坐在殿内,老和尚向前敬礼,李不顾。赵藩与老和尚是旧交,问老和尚到这里来有什么事?老和尚敬礼详述一切。时根源怒形于色,厉声问曰:‘佛教何用有何益?’老和尚答:‘圣人设教,总以济世利民,语其初机,则为善去恶。从古政教并行,政以齐民,教以化民。佛教教人治心,心为万物之本,本得其正,万物得以宁,而天下太平。’根源面色稍改,又问曰:‘要这泥塑木雕作么?空费钱财。’答:‘佛言法相,相以表法,不以相表,于法不张,令人起敬畏之心耳。人心若无敬畏,无恶不作,无作不恶,祸乱以成。即以世俗说,尼山塑圣,丁兰刻木,中国各宗族祠堂,以及东西各国之铜像等,亦不过令人心有所皈,及起其敬信之忱,功效不可思议。# o2 r6 ]/ G8 N3 F0 ?
说到究竟,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根源面略现笑容,叫左右拿茶点来。又问:‘但是和尚不做好事,反做许多怪事,实在是国家的废物。’答:‘和尚是通称,有圣凡之别,不能因见少数不肖僧,而遂罪及全僧,岂因一二不肖秀才而骂孔子,就是你今天统领兵弁,虽然军纪严明,但你能保证一一如你的正直么?海不弃鱼虾,所以为大。佛法以性为海,无所不容,僧秉佛化,护持三宝,潜移默化,其用弥张,不一定全是废物。’根源听了这一段话,更觉欢喜,再谈一会儿笑逐颜开,一会儿俯首向老和尚致敬。于是同进晚斋、秉烛深谈,由因果分明,说到业网交织。由业果因缘,说到世界相续,众生相续,言愈畅而理愈深。根源有时用温言接应老和尚,有时以容貌礼敬老和尚,不觉喟然太息说:‘佛法广大如此,我已杀僧毁寺,罪业深重,奈何?奈何?’老和尚说:‘这是一时的风气,不是你一个人的过,只要以后极力保护,那就功德莫大。’根源极为欢喜,即移住祝圣寺,跟随老和尚杂处众僧中,蔬食数日,到八月四日山中忽大现金光,自山顶到山麓,草木都成黄金色。相传山中有三种光。一是佛光二是银光三是金光。佛光连年都有,银光和金光,自开山以来只见过几次。根源更为感动,执弟子礼,请老和尚为鸡足山总主持,乃引兵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华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华人同志

GMT+8, 2025-4-21 17:25 , Processed in 0.068986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