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华同
搜索
黄金广告位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黄金广告[email protected]
查看: 1787|回复: 0

世博美食之旅 上海食字路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1 03:0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M# g3 x+ E  B
糍饭团的华丽版,“糍饭糕”,用冷糯米团压制成糕,入油锅狠炸即可。一块地道的糍饭糕拿在手里就像一块小砖,四边香脆焦黄,中间则热糯粘牙。$ F$ `$ J% c! E# l4 i( [

9 ~5 i: ~, N# j! T) u
5 I* A' _$ U* m1 \小笼包,应该是最知名的上海小吃。
. S8 D( u- G) S/ m3 |+ g
9 a% B# y6 L. B7 j5 s' n- T# u( M$ f: L( W. q
上海锅贴,不是煎饺,馅儿、面皮和做法都不同,吃锅贴最好配一碗小馄饨,一干一湿,一硬一软。. R' T7 w% _" @% R0 R) O

; ]$ q2 c- T1 r2 \6 C* ]% ~' ^; z" P  g) ?" @% y
重整后的云南南路小吃街,老店扎堆,从街头吃到街尾,需要很大的食力。
  C- m) \+ h3 f2 F+ r/ M
: n& b" S- I2 ?' Z9 p" i' W  什么是真正的上海本地小吃?这还真是个让人犯难的问题啊!小笼包、生煎、锅贴、鸡粥、汤圆、春卷,这些上海人自己心里想得出,可以冠名为“本地小吃”的食物无一不是异乡出身。但我可以保证,除了名字,大部分食物都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味道……在上海,你也可以在大酒店、高级饭店的餐牌上找到本地小吃的身影,但那种味道多半不“正宗”,因为它们没有日常积攒的生活气。云南南路美食街集合了一批上海传统经营小吃的饮食店,个个都是圈内翘楚。
8 M0 @3 j8 n* [) O5 s* ]$ V6 N: i& K% q& L " j6 D8 i1 [* F
% d* Z$ I% i% O8 O3 j
  喜欢吃的人自然爱这个十字路口,云南南路与宁海东路在此交错,不经意间就成了云南南路美食街的中心点:这边是“小绍兴”,热卖白斩鸡配鸡粥,马路对面是“小金陵”,最有人气的是盐水鸭配鸭血汤,大家合力上演了一出“鸡鸭对峙”的戏码;还是在这个路口,街角人气旺盛的烤羊肉串摊档贡献了一棵用羊肉串竹签摆成的半人高的“圣诞树”,热气羊肉火锅店则摆了一地铜锅子,身穿白色厨师制服的老师傅推着那辆不锈钢保温饭车擦身而过,里面塞满了刚刚出锅的盐水鸭。最后是一束下午的阳光,绕过大名鼎鼎的“上海大世界”塔楼,在路口落了一地,像一摊诱人的十月蟹黄。
0 x5 Q9 o+ }/ d6 K- O ) N: l" _, E+ }0 V/ h7 S$ ^
  云南南路美食街发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一个叫“周仲胜”的人摆出了一个水饺摊,不久他身边又多出一个烘山芋的摊位,就这样一个接一个,一只挨一只的,除了固定的茶馆、饭店外,走街串巷的挑担和提篮小吃卖者逐步在此聚集,击梆叫卖,让云南南路成为了上海滩响当当的美食街。到1990年代,云南南路被命名为“上海美食街”,以小吃排档为主,供应串烤、面、馄饨、莲心汤、春卷、小笼包等数十种上海风味小吃。% M5 m3 b0 F( G% l& P

. k' X7 p9 H( X1 f  今天,你看到这条主打小吃牌的上海美食街,拜世博所赐,刚经历过一次整容式的升级,不光是墙刷白了,店堂整洁靓丽,参与扎堆的上海本地“老味道”、“老品牌”也多了。上海人管“逛街”叫“荡马路”,就是晃晃悠悠地从街头逛到街尾,“荡”一遍云南南路美食街,不需要好脚力,只需要好胃口,确保能从街头吃到街尾!小绍兴的白斩鸡、鲜得来的排骨年糕,大壶春的生煎、成昌的汤圆都算是云南路的老面孔,还有新近加入美食街阵容的洪长兴的羊肉、燕云楼的烤鸭、德大的猪排、五芳斋的粽子。
' b+ j% q- d+ y- t # S3 J/ ]  J- ~" [) q& ~
  傍晚是云南南路美食街的高潮时刻,饥肠辘辘的上班族步伐充满节奏,眼睛扫过一家又一家门面,吃饱肚皮的食客则心满意足地在街道上开始迈方步。需要提醒的是,大部分美食街的店铺和他们供应的食物一样,延续着自己的“传统”,比如去“小绍兴”吃一份经典的白斩鸡配鸡粥,最好有一人去柜台开票,去窗口排队拿白斩鸡,另一人在店堂里找位置,服务员看你坐定才会送上鸡粥,这样分工合作,你才不会遭遇端了一手食物而没法入座的尴尬。
7 a$ E/ Q4 N* S# ~! f/ G& O
- c- R5 e2 t( W( `0 c& J* N  不得不吃上海小吃
* j0 u1 p2 T0 B& N. {
1 C: L& B5 [- B2 M: I% J; C  小笼馒头
8 {- {7 p3 w! F8 a5 {$ w2 a- P
  p' B) r! b+ m8 w  在北方的食物体系中,馒头自然是无馅蒸食的,包子才有馅!可上海人却把小笼包称为“小笼馒头”,与北方的“馒头”千差万别。讲究的“小笼馒头”以精白面粉发酵为皮,选取猪腿精肉为馅,而最独特的是要用老母鸡炖汤,再和猪肉皮煮在一起,然后做成皮冻,拌入馅内。还根据不同节令取蟹粉或春竹、虾仁和入肉馅。要吃到一客传统、正宗的小笼,豫园的南翔馒头店是一个选择,也有食客直奔“小笼馒头”的发祥地、位于上海嘉定的南翔古漪园。& o0 H6 M; P  W; b$ z1 n- p

; Z$ n3 r& Y4 c- a7 R3 X  锅贴2 Q) `) l" m. J
' f0 `, `1 |+ }; n5 e% H
  锅贴不是煎饺!两者的关系有些像娱乐圈的大小S,同宗但真是各自发展。追根溯源,锅贴可算饺子的堂弟,但锅贴坚持生胚下锅,不光用油,还要用水,洗桑拿一般“蒸腾”几个来回才成为熟物,所以锅贴吃到嘴里皮子有股僵感。此外,锅贴的肉馅不像煎饺是完整的一团肉,更像是肉糜与肉皮冻化成的汤汁的混合。在上海,要吃到口味正宗的锅贴一定得拜访那些藏匿于街角、弄堂口的点心铺。8 Y) V2 B2 d6 z( E1 G
8 e! R1 [) [# x+ {& V. `5 x
  小馄饨
' P3 ]' ]. b/ g- j/ I/ A   p$ j7 b- I, p0 E, a1 `
  就像是一种完美的搭配,豆浆与油条,锅贴或生煎与小馄饨也是浑然天成的上海本地小吃搭配,一干一湿,一硬一软。小馄饨不是迷你版的馄饨,它更像是独立存在的一种面食。有幸观摩点心店师父“包”小馄饨,你都要怀疑他是不是在敷衍你,筷子往肉糜堆里轻轻一蘸就指向手心里,那张早以准备好的皮子,一个涂抹,一个重捏,就好了。端上来轻飘飘的一碗,配上紫菜、葱花、蛋皮和鲜辣粉(胡椒粉)就一碗上海人欢喜的“绉纱小馄饨”,讲究的汤底用的是骨头汤。
/ V3 [: H4 x7 A4 m) ~
% j8 H5 a# }2 P3 ^2 ^8 H  糍饭糕
5 H$ r( R/ {: |' J# j+ _. J4 A& w
  s6 s: z6 W, ^' E. P4 E. m! F$ O/ E' d  糍饭团不稀奇,热糯米团嵌上热油条,捏紧了吃!更华丽的是“糍饭糕”,大部分能提供上海早点四大金刚(豆浆、油条、大饼、糍饭)的人家,都能做出一块色泽金黄的“糍饭糕”,冷糯米团压制成糕,入油锅狠炸即可。一块地道的糍饭糕拿在手里就像一块小砖,四边香脆焦黄,中间则热糯粘牙。现在,糍饭糕在上海大有卷土重来的意思,很多正餐厅的点心菜单里也能找到,但正宗的是用糯米,而不是冷饭炸制。  X7 t1 p7 Y+ j( S5 r7 I
5 x6 P3 G0 A5 I1 _
  Where to dine?' r+ B+ g* W& e! E# L' {) q0 R

8 ^9 d7 n/ [4 K0 v& ^- e+ G  豫园" h9 t  S0 [8 K) `

0 P5 J7 |, y/ ^( m% c  豫园是上海老城的心脏,上海人热衷在豫园吃上一枚回味无穷又坚硬无比的五香豆,或等上半小时只为吃一笼热气腾腾的南翔小笼。作为上海最著名的旅游景点,豫园也汇集了上海各路小吃。不容错过的是南翔小笼店,一楼外卖窗口需要排上半天队,才能吃到一笼“古法烹制”的小笼包(上海人叫:小笼馒头)。还有宁波汤团店,吃一客鲜肉汤团与猪油黑洋沙汤团双拼,是上海人元宵节的保留节目。豫园里家家饭店、饮食铺都有本地小吃,还有规模堪比超市的美食广场,但口味也是千差万别,唯有靠味蕾去检验哪些是让你中意的味道,有些东西只是“摆卖相”(中看不中吃)。
% |- ?) J2 H* o, N$ {
& s3 c6 g3 u: T7 H3 }0 g  王家沙南京西路总店
+ P# O7 v' M/ u+ u' A ; N2 I( o7 V" l3 K' w* a) q: b
  没错,这家主打本地小吃的人家是在南京西路上的,和恒隆、中信泰富等高级写字楼站成一排,也算是南京西路上的奇葩。别看王家沙现在是一副现代派的模样,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因其经营的点心闻名上海,除了香鲜卤多的蟹粉小笼,香甜可口的八宝饭,鲜嫩味美的蟹粉汤团都在业内享有盛誉、各种酥饼、糕团也值得一试,再有就是诸如馄饨、包子、两面黄之类的点心了。因为地处闹市,去吃前,你要做好围桌等位的心理准备。" ]' S  g* h& D. q3 \) m# `3 ?- a5 {
) S) V  N6 f) J, x% k9 }3 r
  光明邨大酒家1 F5 V. r& J1 d( ]- ^
5 S# g# ^* C9 ~* G- |
  不要被大酒家的名号吓住,你看到它就知道了,还是一副主打本地小吃的模样,算是上海淮海路上的“老字号”。老一辈上海人“中秋节买鲜肉月饼,清明节买青团,平日里买熟食”都会想到它。上世纪九十年代,“光明邨”还出让了现在店面的一楼给麦当劳,后者开出了自己在上海的第一家连锁店,楼下卖汉堡楼上卖大饼油条四大金刚,被媒体热炒。现在麦当劳已经搬走。鸡汁馄饨、蟹粉小笼都是“光明邨”的拿手好戏。
* U9 r1 D+ O5 l/ k! h( w
/ Y' B" K8 J1 @! k- x0 A- O- s  美新点心店* A0 S3 _9 V  H/ q5 S

& f- a+ [2 F; [8 {0 \+ s4 X! {  老牌上海点心店,装修后店堂虽然已经扩展到两层,但还是很小,高峰时需要自己去围桌等位。账台开票后,没有座位,就是想站着吃,服务员也不会搭理你。餐桌上,依然使用传统的有桌号的晾衣木夹,是美新多年来的特色。美新最有名的是鲜肉汤团,个大、皮糯、肉馅多汁,熟悉的老吃客都会选择鲜肉汤团与甜汤团半份对半份的双拼,搭配一客四枚的春卷是绝配。需要提醒的是,他们家晚上6点就会关门。早市到10点,午市到14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华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华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华人同志

GMT+8, 2025-7-7 05:03 , Processed in 0.058638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