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华同
搜索
黄金广告位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黄金广告[email protected]
查看: 946|回复: 0

━═☆南无我佛--学佛与做人(1.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7 19: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佛法修行的基础就是做人。世间的道德准则和规范也教我们做人,比如儒家所强调的仁、义、礼、智、信。仁,就是要有慈悲心;义,就是要有德行;礼,就是要循规蹈矩;智,就是要用智慧指导生活;信,就是要有信誉,要言行一致。和世间的德行相比,佛法中也有类似的教导,佛陀要求我们遵循的五戒十善,就是人天乘修行的标准。
2 V: A  g  H2 r  凡夫从学佛到成佛的次第可以分为五乘。乘的概念和楼房一样,从第一层上去,层层递增。在佛法修行中,最高的一层是佛,其次是菩萨,再其次是声闻缘觉,最后是天道和人道。
2 P& h6 X& @9 U9 W" J. f5 ~+ o  五乘又可分为三士道:即上士道、中士道和下士道。上士道通过菩萨乘的修行最终成就佛果;中士道是声闻乘的解脱道;下士道是关于人天乘的内容。   作为出世间的解脱道,佛法又不完全等同于世间的道德标准。
3 I: X, G+ D5 n2 t* s1 B0 _& Y
' O, m* m7 m" Y( f9 F+ H/ z+ u* I7 g5 v# J
  世间的道德只是停留在人天乘。如果一个学佛的人仅仅修五戒十善,那不管怎么努力,还是跳不出三界,不能脱离生死,获得真正的自由。
7 n! T. H$ \" [: o/ x9 M# F' v  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内最享乐的是什么地方?是天上,所以一般宗教都将天堂作为人生最好的归宿。他们认为,人间充满着缺陷和痛苦,充满着不幸和污浊,一旦升到天堂,就可以远离这种种的不如意,永远在那儿享乐。 
; g' [, T3 C" K6 l' X7 r: W( \; n) b* {( _  |" K
  在这个问题上,佛教和其他宗教的看法不同。从环境的享受来说,天堂的确比人间好;但从修行的角度来说,天堂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一个人升到天堂后,就会沉溺在五欲的享乐中不能自拔。 3 l! Z0 n) x9 H1 U2 Q
  俗话说:贫穷布施难,富贵修行难。没钱的人,你让他布施很难,因为他没有条件;可有钱的人,你让放弃享受去修行也很难,因为优越的生活环境往往会使人失去修行的动力。所以,佛教认为天堂虽然美好,但因为天人不能修行,所以并不是修行人的理想选择。
4 I+ ]7 D& z9 A0 @+ d. q: o. V! a2 K5 l- |1 w8 r( y2 D/ E* p. j- {# D
, O) D' [- L7 K9 T  q/ M7 ]2 C
  而且,一旦天上的福报享尽,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天福享尽必然堕落。在这一点上,佛教和其它宗教也是不同的。一般宗教认为升到天堂就意味着永生,但佛教认为,天福也是有限的。 . _: X# i8 |5 r3 z
  一般宗教都崇拜上帝或是神祗,佛教承认不承认上帝呢?佛教也承认上帝。其他宗教认为上帝是独一无二的,但在佛教中,上帝多得不得了。光是欲界天里就有六个上帝,色界天里就更多。
* ?% F1 p$ Z& K% ^
9 p* N/ N2 s0 U' }  W2 u  }. w
; z5 _$ _1 {  L+ N  一般宗教认为上帝永远都是上帝,而且可以主宰一切。但佛教认为,上帝在福报享尽后也会堕落,也会在六道中轮转,并不具备主宰一切的能力。 & j1 W( q, G8 m9 r; b; x+ @2 }
  从佛教的观点来看,人间比天堂更殊胜。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是从修行的角度而言。人间有苦有乐,正因为对痛苦有切身的感受,我们才会想尽办法去摆脱痛苦,追求解脱。在摆脱痛苦的过程中,我们就会对宇宙人生做进一步的观察和思考。佛陀之所以能够成为觉悟者,能够亲证趣向解脱的真理,也正是通过不断的观察、思考和学习而来。 
3 B# z7 G- X" L. Q/ ]& S+ k/ x
" \- M- ~/ k$ N  阿含经告诉我们:诸佛世尊皆出人间。佛陀是以人的身份成佛,而不是以天人的身份得道。天上的人太享乐了,他们无法体会痛苦,也就没有修行的动力。而不修行就无法开发智慧,更谈不上解脱。智慧、解脱、真理都在人间,而不是在天上,这是佛法和其他宗教的重要区别所在。因此,一个学佛的人,首先要学会做人。
4 ~# }" A4 N5 w) y5 f7 s7 I9 M1 u5 a1 S: w  ?- C# J
4 G4 U$ r( U, B# {( ^! R! X) c8 n7 s1 N
  汉传佛教属于大乘,大乘佛教的立足点比较高,一开始就要求我们当菩萨,但是修学大乘佛教的人里,真正有菩萨心肠的并不是很多。相反,大多数的人,修学佛法只是为了自己了脱生死,为了自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我们带着这样的目的修行,很难说是个真正意义上的菩萨。  ! Q5 n9 I4 R( r& K
  那么,大乘和小乘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很多人觉得,只要学习大乘的经教就是大乘行者,而学习小乘经教就是小乘行者,这种看法其实是不对的。 # a# |! B4 _# C/ |6 [
2 r  H' |* A8 ]* R' e: ~4 p6 H
  我们判断一个修行人是属于大乘还是小乘,关键是看发心。如果你发的是出离心,修行只是为了自己了脱生死,那就是小乘的自了汉。如果你发的是菩提心,学佛不仅是为了自己解脱,更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那才称得上是修学菩萨道。   佛法的修行是有次第的。即使我们发的是菩提心,还是要以小乘的出离心为基础;而出离心又要以增上心,以人天乘为基础。也就是说,想要学做菩萨,还是应该做好一个人。 , O$ D# F" {6 S6 k; z* j) d

7 N8 u2 ]0 d* x2 i8 E( G
2 R) c* J# w7 m7 G/ P% e. p  那么,做人的标准是什么?这就要用人天乘的德行来衡量。很多信徒学修达到一定程度后,会求受菩萨戒,这种发心固然非常好,但必须明确,菩萨戒同样离不开人天乘的五戒十善。
2 a  m! @4 X2 y. q: a1 W  五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十善是在五戒的基础上,加上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及不贪、不嗔、不痴。五戒十善虽然只是人天乘的标准,但要真正做好并不容易,严格地说,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  % j+ T& ~+ w; n1 z7 i
7 N2 Q. _* s" z- L" C
  可是我们想一想,如果一个人不杀生也做不到,不偷盗也做不到,就想做菩萨,又有谁会相信?菩萨能杀生吗?菩萨要慈悲一切众生;菩萨能偷盗吗?菩萨要利益一切众生。所以说,菩萨的修行是以人天乘为基础,菩萨戒则是以五戒十善为基础。
9 |1 W) i  p  l
6 I- g) i- C; X( F: }: S& }. t' J  在我们的修行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大经大论虽然学了很多,大道理也似乎懂得很多,却忽略了最根本的五戒十善。我们很少以五戒十善来对照自己的起心动念,来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1 _$ e! ]: p  ?8 r7 o
4 O# l: t. w+ ?$ T* L* Q+ q

  D) Q: C, X3 k6 p  很多大乘经典,如《维摩诘所说经》、《妙法莲华经》等等,对阿罗汉及声闻乘的修行都持批判的态度。但我们要知道,佛陀是为了要那些声闻弟子进一步回小向大才批判他们。事实上,那些阿罗汉的人格和德行都非常了不起,凡夫若与之相比还远远不及。所以,我们决不能因为佛经里批判他们,也跟着批判他们。 
. A, n; [" C: Z! [" t/ ?+ f$ E7 `  m% D( I1 c

4 M3 w' h$ [2 z: I  但汉传佛教因为接受了这样一种大乘思想后,却严重忽略了解脱道和人天乘的修行,这可以说是汉传佛教的一大弊病。我们拼命强调入世,却往往没有具备出世的心态。而没有出世的基础就急于入世,往往会被五欲尘劳所淹没。所以,我们虽然也在修行,但心态比起那些没有学佛的人并没有好多少,并没有高明多少。 / q% }6 L2 i$ X! M( \
2 G8 z0 N9 }( h( _( G8 E

( q7 ?# y8 t+ W) Q/ [4 e5 b  《菩提道次第论》是藏传佛教很重要的一部论典,这部论非常好。在藏传佛教的发展过程中,同样出现过忽略修行次第的弊病。宗喀巴大师有感于此,以阿底峡尊者的《菩提道炬论》为基础造下此论,为我们明确了修行应当遵循的整个次第,既有理论的指导,又有具体的修行实践,可以说是一部关于佛法修行的教学大纲。
! M( H) f9 V3 r: ~9 L7 W7 ^/ U9 t: N" i# I
4 n7 o+ g/ w2 s* D  M2 _8 E
  《菩提道次第论》分广论和略论,都有汉译本,其中略论由大勇法师翻译,广论由法尊法师翻译。法尊法师曾在留学多年,精通藏语。广论翻译完成之后,太虚大师非常赞赏,认为《菩提道次第论》正可弥补当今汉传佛教存在的不足。 
. V7 x+ P  T' G* z8 v( Z# a+ V3 A+ g
8 P& v+ g; f) |6 J, A, Q6 i8 n  汉传佛教不太重视解脱道和人天乘的修行,而《菩提道次第论》建构了一个从学佛到成佛的完整脉络。其中,道前基础为学佛之始要做的准备,如亲近善知识等等,然后在善知识的正确引导下,从下士道入手修行,进而至中士道、上士道,最后是止观部分,每个过程都讲述得非常完整。
; |# [! [9 m, X) K' {$ |
; b% T" n/ Z+ R/ y6 a' q  学佛的人发心要高,但落实到具体的修行,必须从人天乘开始。或许有人会说,我不想修人天乘,我想直接做菩萨,这样可不可以呢?如果没有人天乘的基础,菩萨乘就好比是空中楼阁。所以,只有完善了人天乘的德行,才有进一步修行的可能。 " c$ b- }, N9 \( X" H

8 |1 B9 j# @! i7 J9 d( \$ x  A9 o  人是果报生,虽然引业使我们得生为人,但各人的满业不同,而福报不够也会障碍我们的修行。或者得到了人生,但没有机会听闻佛法;或者虽有机会听闻佛法,可因为没有善根而不能生信;又或者,天生就是白痴,没有能力学习佛法;再或者,虽想学佛,但每天都要为生存奔波,没有时间可以修行。  5 B6 {2 r( A* C. R( X' v
  所以,学佛要有暇满的人生。我们要成办世出世间的一切功德,首先必须获得具足修行机会的人生,必须有善知识的正确引导。     $ j3 n; ~: s- ~8 c1 c4 ^1 l- Z' u6 f
8 }. }; Z) E( Q2 A( ~6 e2 r( @
. c; I7 x1 R  H/ s2 M0 }
  暇满人生是学佛的保障,但人天乘属于下士道,依然要在三界里轮回,而流转三界非常不保险。众生在三界沉浮漂流,像浮木漂在海洋。一重浪过来,把你高高地托到浪尖;下一重浪过来,又会将你深深地抛到谷底。我们沉溺在生死中,每一刻都在随着业风飘动,时而被淹没,时而又浮出水面,完全身不由己。 ) Y! r: d" G: `

( t4 u8 u3 r% U( h  我们不知道生从何来,也不知道死往何去。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无法知道自己将投生在什么样的家庭,也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如果我们可以选择的话,一定会选择环境优越的国家,选择富有的、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行都很出色的父母。如果我们可以选择的话,应该不会选择贫穷落后的国家,选择既没有文化,道德水准又差的父母,使自己连基本教育都无法保障,使自己的人生从一开始就面临艰难困苦的挣扎。但我们无法选择,我们只能随着自己往昔业力的推动投生世间。
! g1 ?* H" n& T4 \/ U" d" r( J" o: @2 F# Y# k' }% N2 |
  当我们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同样无法决定自己要到哪里去,来世是升到天堂?还是继续做人?或者干脆到地狱去走一趟?我们没有能力为自己立下一个遗嘱来安排这一切。 / a+ h5 y, ]6 j) d4 k0 l0 J

$ B! ~% _( c$ B  不要说来生身不由己,多数人现在就身不由己。我们在这个世界,为了生存、事业和家庭,不愿干的工作还得去干,不愿意接触的人还得去接触,除了忍耐,没有办法可想。我们现在作不了主,未来就更作不了主。众生真的非常可怜,因为我们连自己的主也作不了。 5 Z4 _* O1 q$ b( [* C

! T! H0 i* r2 \+ Z' Z9 e) h5 z: O5 @5 ~  虽然人间有苦有乐,但痛苦总是要更多一点。连曹操这样的一代枭雄,也对人生发出了“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慨。人的一生就像清晨的露水般短暂,而曾经经历的日子,痛苦远多于欢乐。  ! _3 D2 K3 G6 `' X  O
7 Z3 f, ^/ A' D# z( a( J( d
. D7 C: P( `. P* U' S+ J3 Q
  现代的人生活比较丰富,痛苦是否会因此而减少呢?当痛苦到来的时候,我们常常出于本能,以各种方式来麻醉自己,以各种娱乐来躲避痛苦。无聊的时候,我们可以去看电视,可以去跳舞,所以现代人对痛苦的感受不是很强烈。但不去正视痛苦,并不说明痛苦就不存在,更不能在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我们这个有漏的世间,无论是外在的环境,还是我们内在的身心,都是痛苦产生的根源。   5 g& W# q1 z' o+ ]! r- h

; }" ?9 O# Q+ D+ B) q) t% ]  人际关系也是我们痛苦的一大根源:心爱的人不能长相厮守,“相见时难别亦难”,是爱别离苦;离别的人天各一方,“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是求不得苦;不喜欢的人,讨厌的人,却低头不见抬头见,所谓冤家路窄,又是怨憎会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华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华人同志

GMT+8, 2024-12-24 02:23 , Processed in 0.086979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