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宝法王开示 — 戒律的守持
* [9 D ]( h/ {. Q; ?
6 F2 \0 g4 b7 {" i尊圣的第十七世大宝法王中文开示问答
! v* S! V) Y2 e- k# v戒律的守持 & 每日必须修行的功课3 W/ |8 \( [7 k) O
7 d. d/ m" f' @开示:第十七世大宝法王邬金钦列多杰( [8 ]5 X) \$ p% x7 J0 j
时间:2009年6月27日
/ E, ]0 O9 B% \3 R- b' ?翻译:西热' D" P3 t9 F1 z2 f
文字整理:噶玛吉手! O8 O- `0 c; \% Q# @& y% J
【噶玛噶举中国论坛】编辑组参考整理自生命电视台视频$ b& I T( Q4 _( w/ X
* a9 K: `- b1 u
3 Z9 A& O3 q7 F3 D Z 问:有关出家戒和在家戒的守持?3 {8 b5 q6 l4 P) ^' ?6 h% V9 `
* i& s) A3 q" X+ i
答:一般佛陀所规定的戒律,比如在《毗奈耶经》中有很多戒律大部分是针对僧众而规定的,并不针对在家人,只有极少数的一些才是针对在家人而规定的。如对于在家男女而言,没有不能触摸僧众的戒律,但是对僧众有一条戒律是不能以贪心碰触在家男女。
* }9 `/ n1 X* R% N& Y% [! D2 @2 Q! q; o$ m7 \/ F, @; J6 u7 [
1 Y p9 V+ C) ^% A" M7 f
% R; |1 k1 g6 C! n5 U9 N- K3 A+ [
不过如果自己为了避免一些麻烦也可以这样做,守护根门不要起无理不清作意,就是为了避免起烦恼,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总之如果有意义的话,保持一些距离比较好。不过在佛陀所规定的戒律中,僧众有规定不能碰触异性,可是对在家人没有这种戒律。
: k0 W- M* l8 L1 {8 d4 L& I& V) C! k+ h/ C
E$ x1 t' t7 o T, z
: Q R4 j' f! P/ N! o7 {
, N, J! |. ^- F+ ~4 b/ t, _ 在律藏里面所制定的男、女出家众的戒律有不可以贪欲心来接触别人的肢体,在家弟子没有制定这样的规矩,但是你知道师父们有这样的规矩,你怀着关心或尊重他们持戒的心,跟师父保持一定距离也很好。$ X2 f; i/ v% w, D+ z* u3 W2 a
( R* K7 c# b# u% }
$ U9 f$ L5 w) V' h' d! I
3 ^+ A$ u& v. Q, D9 _1 F, n; K+ k 另外虽然在家弟子没像出家弟子那么多的戒律,但由于我们贪念欲望的烦恼很强大,强烈到自己无法克制的时候,我们想些办法远离那些容易引起烦恼的外缘,这样对自身的修行与对治烦恼的修为上都会有帮助。9 i( x- s$ C; ?
1 v! ?' @/ u5 `: D & ]# E" U; r7 H$ @% O/ L
8 u" H5 A8 `0 U 就象义净法师在《南海寄归》里所记载,他去天竺时到过一个寺院,那里有个法师比较特别,他不跟女人说话,甚至他的母亲或者他的亲戚来的时候也就碰一碰面不说话,然后他就到里面去了。
- ]( O W l4 c N/ b
2 {/ u. H2 `& b! W/ _! U3 d/ a
- Y- a# i, R1 k2 }% {& d
0 |' X! w6 O$ T' L1 H- J: [9 ] 义净觉得奇怪就问他:佛并没有在律藏里制定不可以跟女人说话的戒律,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0 _8 v, b* J! C/ H+ I/ H% R
7 J' u5 s$ e$ y) D$ f/ Q 义净说:他知道佛没有这样的制定,他因为自身的原因必须要这样做才能远离烦恼和欲望,他认为这样对他的修行有帮助,所以他自己定了这么一个规矩。这就代表有些戒条、规矩佛陀没有在律藏里规定,但我们为了自身的修行,自己可以制定一些规矩,帮助我们远离烦恼,但是要看自己的根器跟能力。
, |( T M- Q3 q% w1 p% j* E& \" a+ s( l
* h8 ~- |0 T( T' P* ~: i4 |
# ]3 @! W) }- m: h" h1 |
6 {. V, g( g/ R' Z6 g( Y: S 另一个问题,我们常常听说出家的功德,但很少听说守持在家居士戒居家修行的功德,觉得比不过出家的功德。% P9 B* g$ d @. g) M
* S3 c4 c: L/ [
现在不是要比较,但是我觉得真正守持在家居士戒在生活当中能够好好的修行,这个人就是世间跟出世间都具备的一个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出家人是一定要远离世间,但是很多出家人自身的修行不够,当有很多的障碍跟欲望引诱时,有些出家人会还俗。7 N1 s5 K1 ?7 W* ~/ R: c( r$ P
1 K0 e+ m, J+ u+ \! h % [& {) z( |1 C
& q* r7 X) o$ D/ m0 L* N
但在家居士受五戒后还可以有家人、有伴侣,所以比起出家戒就比较容易守持在家戒。五戒也是佛陀制定的戒律,是佛法最基本的根基,受五戒后我们已经具备这个佛法的根基,不需要离开家庭或世间也可以好好的修行。! [" a+ w9 i. f# x( V4 |; T
y \& i8 G4 J8 r, d! Z 以前有位在家的弟子,他在家修行后证得阿罗汉果,佛陀亲说这个人虽然是在家居士,但是是得道者,是真正的出家人、真正的阿罗汉、真正的比丘、真正的比丘尼。所以我们能够在家很好的修行,不退转的继续去闻、思、修,这样最后会得到跟出家人同样的果位。在家居士是很有希望这样的,而且比较容易多做功德。
0 ]0 y! r, E u q3 g0 S* ~
x% n8 v+ W2 s5 R0 }4 C: `9 I! |2 \! c% L; H1 z/ Q! Q
: W' j+ y$ x r( K' h
# ~# R, a; Y8 P3 C/ y2 L3 z 问:除了受五戒是不是有在百忙当中有一定要做的早课、念佛?是不是没做这些功课就不算修行?
( i3 P+ ]& X& }5 ?. V; ]* J. \4 R( i5 j3 h1 P+ L
答:这个问题的我就严肃一点,在家的修行除了受五戒之外,也有一些比较细微的戒条,像我们出家人谈到五邪命,“邪命”就是我们生存的方法是错误的,受五戒的在家居士生存的方法就要注意,我是从中文里面看到的,藏文里面好像没有这个,就像《优婆塞五戒经》里面说,
& w y& e' @- T3 j9 T
2 [& a1 f8 Q' d$ b: t
6 i: s. E0 i- k3 a7 R" x+ u2 m8 y. M) z, ^; k7 \! J
在家居士也有五种邪命,就是错误的生存方法:卖肉、卖酒、卖兵器、卖毒、卖众生。, c' z' z% r9 E! b
/ L2 K( Q+ C/ f. I/ D! Q
以这种方法来生存的是不对的,这叫邪命,就是邪恶的生存。
; d5 V1 n3 I6 _# H* {( x* r3 z8 {$ j8 w! j5 e1 U$ d" H; H
' G$ {, x1 j; q1 a. J
% z9 \, {- C$ @' w. j, \2 f 所以我们在家居士们要记得这些比较错误的生存方法,我们受了五戒之后就尽量远离这些错误的生存方法。我也知道大部分学佛的弟子不会做出如此狼狈的事情,但我们也要注意一下。
8 U% G: g8 |; ?& X$ k O
3 F- H8 l: C0 f" W7 S' C, @ # F0 U! t6 h/ L% M
7 C! `) V4 I, P& K 也有可能我们不直接用这样的方法去生存,但有时候间接会有一些不好的影响,有些人会很较真,但这也不是真正的那些错误,如果直接卖酒、卖兵器、卖肉就不对了,所以这五种邪命要记在心里。6 E8 r' q; ^5 O* d7 ~
7 V7 Y+ g6 `2 T3 L
) T& n- G' G3 l" ]9 }
! y/ l% N+ r# G% c
( E, g# Q1 i. v0 o+ n( Q
再来就是早课、晚课。各宗派各有各的早课、晚课,但基本上在皈依戒里三宝的皈依文要念,白天念三遍晚上念三遍这样,但是晚上好像三遍有点难,我们早上起床洗脸、刷牙之后我们可以念一次,一次、二次都可以,中午也是吃饭之前念皈依文,下午吃饭之前念皈依文,这是藏传里面所提到皈依的戒条,这样做也是很好的一个功课。' |* S/ X1 j4 e; e% x% I* @4 I
( r- q* T" L: n, R0 M/ k
0 }1 ~6 t" D) w6 _" y$ s7 t
( B3 k9 Q! S# {2 G3 w
7 W; p( {! \8 p$ g4 a; B a9 a 念佛,这些不同的宗派或者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本尊跟不同的法门,早、中、晚要念哪个我就说不准了,但是无论早上、晚上或者是中午,我们一定要定个时间回想下佛法上的内容比较好,因为我们很忙的时候没有这样订规矩的话,就早已忘掉那些佛法上的东西,- U0 M y6 i5 P0 n4 z) G8 N
" ]$ N8 |! }* x0 @1 m
7 _. e+ D" A. T& A. I$ Y5 g$ m5 ~
只有反反复复的那些世间的东西,所以我们要一大早开始新一天的时候,一定要想想,脑子要记清楚,不只是洗脸就够了,脑子或者心要洗清楚,然后就开始一个新的生活或者新的生命,你要尽量让这一天成为有意义的一天,(说了一个藏文词)藏文是很有意思的,中文里不知道怎么说,好像你的心一定要送到那边去的感觉,就像你要明天早上三点起床,不是你今天晚上心里说我要三点起床,不是这样,像是你的心早已经送到三点钟,就放在三点钟,到了三点钟心就变成铃声一样,你自然就醒来,有这样的意思。# ^; T/ J* ~" R% v. U5 J
2 Q( q! T z2 r# Y9 c6 a1 h
( `1 ~, L* R& o4 z# K+ c" H& z0 k
! c% x2 t+ _. |+ j- @; U5 M" | 不是你的心说发愿我一定要做,求求啊这样,是求自己不是求菩萨,主要是求自己。菩萨都很辛苦啊,我们求菩萨,菩萨求我们,菩萨说你要做个好人好不好,求求你不要老样子。
M& @! p+ g, n- O5 R( |/ }9 L; Y( I/ G) v" p0 \
% M: b8 }( M" `; G
4 ` |7 K; c; x0 Z. u4 ], e- v
我们拜菩萨求菩萨,菩萨求我们拜我们。我们要把心送到直到今天晚上的十二点,好像就整个日子里我们的善心在运转。一大早是一个新的开始非常重要,到了中午之后,就发生很多事情,大部分人上班或做什么,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就好像怒气冲冲,当一些情况发生时我们要想一些佛法上的理论,或者感觉回到这个温暖的家庭里面,休息一下或者自己清净、安静一下,到了晚上,一天到晚工作就有点累了,所以也没有专注心了。
. s" F, g/ Y% c' d* y6 F2 O3 q; E4 I# x$ K d) Q
/ r3 d* e, z! o l# w5 Z3 k$ `$ l$ a% v& A- S& C
一方面你要算一算今天做得好不好,今天的日子是有意义的日子,还是还好就这样,一定要每天都这样去计算。以前的成就者是怎么做的?他们对自己很有要求,每一天都算自己的帐,今天做了多少恶的、善的,到了晚上他会算帐,像以前噶当派的那些善知识,他们像下棋一样,下棋的时候有白的跟黑的棋子,如果恶的念头比较多的时候,他就放一个黑色的棋子,善的比较多的时候就放一个白色的,; [$ Z: E! D8 I+ L6 m
9 Y8 x# B% C6 b D " u! ~& e& T7 J$ ?
+ [) q5 L" K- {0 j- K# P) M, b 下午的时候看一看今天是白色的多还是黑色的多,他们对自己有很崇高的要求。我们不是故意这样很有压力去做,比较自然就像我们在玩善的游戏,这样的话心比较自然,不要有压力去做这件事。一方面可以对治很多烦恼,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每天都有一种进步。* V, H$ i6 u8 ~; X+ \-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