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华同
搜索
黄金广告位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黄金广告[email protected]
查看: 1295|回复: 0

法师答疑:念佛人是否有必要念修金刚萨埵殊胜忏悔法门?怎样合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12 18:4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丹增嘉措活佛答疑:念佛人是否要念诵金刚萨垛心咒? & I  R9 A4 i+ }! R9 S2 H) p0 A
0 S, t# R7 t, i$ Q. |
2002年3月份,五明佛学院副院长丹增嘉措活佛在海口,我等就念佛人是否要念咒向上师请教,上师讲“念佛人最好要以具足四力持咒四十万遍。因为如果犯了五无间罪、谤法罪及邪见,即使念佛也不能往生。”他讲邪见的范围包括很广,一般的人极有可能犯,并讲今生没有犯的,并不代表前生没有犯。所以,凡是修净土的人,为保险起见,最好都能以具足四力祈祷诵咒四十万遍。具足四力比持名念佛要复杂一些,一般刚开始诵咒时,都不可能具足四力,有一个逐渐熟悉的过程。所以,不能以在数量上四十万遍为准,应该在熟悉掌握内外对治力后算起才对,前后算起,大约有一百万遍左右。
6 h; t- g' [1 d1 v7 }0 E
) F( ^( k9 E( d4 g3 s请教法师:念佛人有必要修诵金刚萨垛心咒吗?怎样合修?谢谢! $ u7 J; h1 Y& j9 j
4 [6 W, B9 _+ l$ `, i
圆勒法师答疑:有必要念修(并不是一定要修)。 7 `- \9 n* t) }2 \
' w2 r/ t& R$ q2 V+ B2 ^9 x0 i
净除业障,是佛法中不可或缺、非常重要的一个行门,只有消了业障,才能开启智慧。有人会想:念阿弥陀佛一样可以净除业障,何必多此一举再加念金刚萨埵心咒呢?回答:念阿弥陀佛并不是不能消业障,念金刚萨埵心咒也并不是不能往生(只要具足信愿行,万善都可归向净土,成为往生的资粮)。净土宗第十三祖圣量光公大师说:“到底是念阿弥陀佛好,还是念观音圣号好,何必多此一种闲计较?末法时代劫难多,众生痛苦深重,观世音菩萨悲愿弘深,救苦救难,感应最著,所以我常劝人在念佛外兼念大士名号,以期很快能获得大士的冥显垂护。但这并不是说念佛就得不到感通,念佛之外一定要兼念观音圣号,专念佛号当然可以,兼念观音圣号也可以的。”光公的这段开示,就说明不同的名号、心咒在名言中自有着重在某个方面的功用,不可执此废彼,势同水火。/ [  G/ d9 V$ N+ g( a
$ ^. N% F& @8 \" F" L$ d9 F# i9 B
虽然从实相而言,诸佛在法界中同一意味,所谓“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没有一者、他者的区别,但是从名言现相上来说,诸佛的心咒和名号,随着学地各自的愿力和众生的因缘,在显现上也会有侧面上的不同,比如有些心咒特别能增上智慧,有些心咒特别能增上信心,有些心咒特别能增上大悲……。而金刚萨埵心咒特别能消业障,是最为殊胜的忏悔法门。为什么依靠具德金刚萨埵能够净除罪障、成就二利呢?因为金刚萨埵在因地曾经发愿道:“愿我未来现证佛果时,若有众生已造五无间罪、毁坏誓言,只要闻我名号、作意于我、念诵百字咒王,一切罪障都可无余清净,此愿若不成就,我誓不成佛,愿我住于破戒者前,一切罪障都能清净。”现在金刚萨埵已经成佛,他的大愿完全实现,所以念修金刚萨埵本尊和心咒一定可以清净无边的罪障。续部中说:“仅念一遍上师金刚萨埵心咒,也是对自己的大护持,而且刹那获得殊胜悉地。”还有续部说:“若能如理念诵十万遍心咒,即可清净毁坏根本誓言的重罪。”阿底峡尊者曾说:“修学小乘、大乘、密乘最重要的是忏除业障,在八万四千法门中,在忏除罪障上最有加持的就是密乘中金刚萨垛的修法。”皈依具德金刚萨埵,如法念修金刚萨埵心咒,具足四和对治力,一定能清净业障。净土行者之所以不容易往生,就是因为相续染污得太厉害、罪业深重,乃至临终仍然现行粗大的烦恼,对往生作严重的障碍,如果平时多念修金刚萨埵心咒,罪业得以减轻乃至清净,临终时就不会起很大的烦恼现行而对往生作障碍,自然能面见诸佛、径趋极乐。罪业轻了,障碍少了,不但往生有了保证,往生的品位也会更高啊,所以这两个法门应该结合起来,念佛的人最好能兼修金刚萨埵心咒,将念佛和持咒的功德都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0 m$ f5 o7 t% u$ n/ U  O) k) `5 D& w5 I6 i
心咒具有不可思议的功用,拿汉传佛教来说,各宗各派的大德多有兼持密咒的。如天台宗第三祖南岳慧思大师行方等忏(依《大方等陀罗尼经》)而证得六根清净位(就是别教的十信位、圆教的相似即位,已断除见、思惑),贤首宗第四祖清凉澄观国师也是专行方等忏法。净土宗第九祖藕益旭公大师非常注重修忏悔法门,他老人家自己一生念了地藏王菩萨灭定业真言数千万遍,楞严咒数百万遍,并常闭关修净土忏仪、占察忏仪、大悲忏仪、金光明忏仪等忏法。哪怕是禅门里无一实法予人的宗匠,也有常持心咒的,如唐代以一指禅闻名于世的金华俱胝禅师就常持准提佛母心咒,民国灵隐寺宗门大德慧明老和尚常劝导禅者念观世音菩萨六字大明咒,并将功德回向净土,说这是“禅净密兼修”,还有些宗匠主张借助心咒来消除修法过程中的障碍,如憨山清公大师说:“陀罗尼,此云总持,谓总一切法,持无量义,乃一心之异称。而云神咒者,乃一切诸佛秘密实相心印,即如世之大将兵符耳。上根利智修行之士,能一超直入,奈何无始习气,微细幽潜,虽以止观之力而消磨之,盖有深固幽远,殊非智力可到者,苟非仰仗诸佛如来秘密心印咒轮而攻击之,倘内习一发,则外魔易侵,如此又何能出生死,证真常,而入寂光净土哉?是故修行者,无有一人不仗秘密神咒收功故也。盖行有显密,前正观之力,所谓显行,此陀罗尼,乃密行耳。《首楞严》云:‘若修行人,习气未除,应当一心诵我悉怛哆钵怛啰秘密神咒。’此所以法华三昧妙行功圆,世尊忧愍末法,复说此陀罗尼品,以深防邪误,是所谓以神力加持也。……行人于生死险难之中,而欲证菩提,非神力加持,又何以济众难出险道乎?”又说:“若藏识中习气爱根种子坚固深潜,话头用力不得处,观心照不及处,自己下手不得,须礼佛诵经忏悔。 又要密持咒心,仗佛密印以消除之。以诸密咒,皆佛之金刚心印,吾人用之,如执金刚宝杵,摧碎一切物,物遇如微尘。从上佛祖心印秘诀皆不出此,故曰:‘十方如来,持此咒心,得成无上正等正觉。’然佛则明言,祖师门下恐落常情,故秘而不言,非不用也。” 4 s+ q. z  s' i2 T. E  ?1 [+ z

/ h; q2 A# v& k+ e# x& e* Z! [至于怎样合修,末学参照光公的开示,建议净业行者要以念佛为正行,其他一切行门只能是助行,所以就按平时念佛的数量,酌情念诵金刚萨埵心咒,比如以前每天念三万佛号,现在可以每天念两万佛号,另外加念一万心咒,当然有充裕的时间也可以在一定期限内主修金刚萨埵法门(晚课仍然要念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等回向极乐,藕益大师说,万善回向西方,则一切行门都是往生的资粮,否则,没有信愿,就算是参禅悟道也不能算是真正修净土),再如前念佛与持咒合修,总之依自己的情况而定。 * v8 X  |; v% R3 e0 N; M% {

+ d" E/ \8 n# E6 h7 \4 I下面末学参照光公的教言,简略地谈一谈净土宗行人专修与圆修的问题:一、什么是专修与圆修?二、圆修与杂修的差别。三、杂修与正助合修的差别。四、专修与正助合修的关系。五、专修与圆修不相违。六、劝勉行者择机而行。
- ~( B; q% z4 C/ d+ q/ Q) J) Z/ f" G/ t$ E
下面分别叙述: * D  \! H6 t4 e% k! }( I, e2 M
' I2 N3 d2 x  i7 k5 x
一、什么是专修与圆修?
+ z' D/ y! J; |3 ^- ]) \- ~4 W5 P6 f7 {0 m+ k+ A/ M1 a
光公在《增广文钞·复永嘉某居士书(二)》说到,专修就是善导大师主张的“一心持名,莫修杂业”(正助合修里面的助行不是杂业,下面会讲到),圆修就是永明大师主张的“万善齐修,回向净土”。
# M$ G! G7 r8 D' w" |
0 x* j* N2 F3 u5 |二、圆修与杂修的差别。
/ I2 {) Q4 L  M& `* l8 N" A) z' C3 R# W7 C/ h4 L) N4 ]( _3 _1 \
两者相同的地方,在行持上,都不是以念佛为主要的行门,都不是一句佛号念到底,而是修万行回向西方。圆修是信愿纯笃并且已开圆解者,以圆解摄持而修万行回向往生,圆修者必须要具备回向往生这个条件,否则修万行而不回向往生,哪怕是参禅得悟的人,也不算是这里的净土圆修者;杂修是信愿尚未坚固,又没有大开圆解的中下根机人,不专持名号,而杂修种种法门回向往生。
( Q# ]. b# j# Y, p9 b& J* o/ @
$ {) ?2 G9 Y. q( R三、杂修与正助合修的差别。
5 d' Z0 X! h" @$ Z- b1 ~
' Y7 ^9 T) a* }* h4 I& g# z9 N杂修与正助合修虽然都是修万行,但杂修者信愿尚未坚固,又不像正助合修那样分清主次,修种种杂业,难以往生。正助合修者,助行不成为往生的障碍,“正”指净土的正行——持名念佛,“助”指在主要持名的基础上,兼修孝顺父母、受持斋戒、戒杀放生、读诵大乘、念咒、礼忏等。前面末学所说的净业行者主要以念佛为正行,兼修金刚萨埵法门为助行,就是正助合修。 - E7 V# t6 i( X8 w& d$ k6 X
( U+ \, j" l, x$ ]3 Z. P5 e$ o
四、专修与正助合修的关系。 2 |7 Y3 p  a( t" D5 m

& K- p9 A' z6 |) e8 ?% k9 H& |专修的行持,有正行与助行,正行是必须的,助行不是必须的,只修正行当然是专修,两者并行(正助合修)也是专修。正助合修只是专修的一种,还有其他的专修方法,如一些老年人,成天待在家里,只牢牢持一句阿弥陀佛圣号,不作其他的善法,这也是专修。正助合修也是属于专修,这可以在光公《文钞》里找到根据,光公在《复永嘉某居士昆季书》中说:“善导和尚系弥陀化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其宏阐净土,不尚玄妙,唯在真切平实处教人修持。至于所示专杂二修,其利无穷。专修谓身业专礼,口业专称,意业专念,如是则往生西方,万不漏一。杂修谓兼修种种法门,回向往生,以心不纯一,故难得益,则百中希得一二,千中希得三四往生者。此金口诚言,千古不易之铁案也。”其中“口业专称”里有小注:“凡诵经咒,能志心回向,亦可名专称。” - ?+ ~$ K- q+ N9 i/ x$ l/ S7 x( E

9 O% f! y- b1 P- k五、专修与圆修不相违。
2 q0 g. l! F' V' a
. }6 a" t# i7 {- F2 h) J/ V光公《增广文钞·复永嘉某居士书(二)》说:“善导专修净业,可名表专一心,永明万善圆修,何名遮专一心?(执专修、圆修相违)直是一错到底。当云净土法门,修有专圆。由众生根器不一,致诸祖立法不同。善导令人一心持名,莫修杂业者,恐中下人以业杂致心难归一,故示其专修也。永明令人万善齐修,回向净土者,恐上根人行堕一偏,致福慧不能称性圆满,故示其圆修也。”
4 n2 ]0 `# ?5 r/ a4 h3 c+ y8 u% ~6 w9 e4 L  |% V. h# S8 g5 V
六、劝勉净业学人择机而行分二:1、总示:上根人圆修、中下根人专修;2、别示:专修中劝勉励行正助合修。
- M8 F5 y6 Q7 |& R! `* r
- v! C4 i' ?: X/ L9 Z/ r  S0 S8 P1、总示:上根人圆修、中下根人专修。 0 J/ G* Z. x" i! n+ B  ]
+ ~4 L8 A6 g. _2 b! |* v
光公《无量寿经颂序》中说:“末法学人,如其智力充足,不妨圆修万行,回向往生。否则,固当专修净业,以期仗佛慈力,横超三界,直登九莲也。”
' a0 k( R, C% c
5 [+ x2 j: a' x' j& ~2、别示:专修中劝勉励行正助合修分二:(1)、出难;(2)、释疑。
! O- l( h0 U; V8 N  o- {; ~, u0 Z7 ?2 K3 M& v
(1)、出难。 . r. [& t: L" R7 g7 ], d5 T

: T) T& Q: i, l' I+ x很多净土宗的行人都说一句佛号就够了,他们不能履践人规善道,不能处理好家庭关系,不了解佛法的道理,还说我是专修净土,不劳其他,多闻思与修万行只是夹杂,妨碍专修,难以往生,或难以往生上品。 4 Q) Y, `9 _" Y2 @% k

8 `  @# F/ y$ s( B3 W4 H2 }(2)、释疑分二:Ⅰ、正行助行不可相破。Ⅱ、正助合修的利益。
: o5 W6 L" N6 Y2 ?) l1 m; \/ ]% c0 L* z  P& g/ m# I; u
Ⅰ、正行助行不可相破。 " O( A+ j3 z: t
2 l5 Y% {5 q7 o: s
比如,以助行作为正行,就是以助行破正行,如果以正行非难助行,就是以正行破助行。现在正助合修分清了主次,不会有相破的过失。 & h: E! a! P: ~% J6 ]0 I
9 r/ W' @, X* Z
先讲不要以助行破正行,光公《答俞大锡居士问》中说:“念佛人宜修一切善行,然须分出主伴正助。倘主伴倒置,则其利甚少。若能令伴助主,如一人垂拱,百辟布政,何妨碍之可云?”又在《复永嘉某居士昆季书》中举持咒为例开示到:“至于持咒一法,但可作助行,不可以念佛为兼带,以持咒作正行。夫持咒法门,虽亦不可思议,而凡夫往生,全在信愿真切,与弥陀宏誓大愿感应道交而蒙接引耳。若不知此意,则法法头头皆不思议,随修何法,皆无不可,便成‘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矣。”
7 v" Q; G; V/ j, B' n2 s; F7 T
& R- a$ K' ]/ S" p) t1 r- d再讲不要以正行破助行,光公《复卓智立居士书(三)》中特举持往生咒为例开示到:“一句佛号,包括一大藏教,罄无不尽。修净业者,有专修、圆修种种不同。譬如顺水扬帆,则更为易到、亦如吃饭,但吃一饭,亦可充饥、兼具各蔬,亦非不可。能专念佛,不持咒,则可,若专念佛,破持咒,则不可,况往生咒,系净土法门之助行乎?” ( n) n* c- e" Z3 i

) a! P' h& t1 U# w! n& A! G  R* C& AⅡ、正助合修的利益。 + H& Y% d8 }+ ?

+ i, d) D+ d) u: m藕益大师《灵峰宗论·法语·示石友》中说:“念佛求生净土,乃一门圆摄百千法门,非举一废百也。但必一门深入,念佛为正行,余一切戒定慧等为助,正助合行,如顺风之舟,更加板索,疾到岸矣。”光公在《复岳仙峤居士书》中说:“正助合行,不但决定往生,而且品位优胜。”又在《文钞三编·开示五则·示修行方法》中说:“凡夫妄想纷飞,若不加经咒之助,或致悠忽懈怠。倘能如丧考妣,如救头然之痛切,则于一行三昧,实为最善。若以悠忽当之,久或懈惰放废,固不如兼持经咒为有把握。”
' H. |4 l$ y2 }( p3 S, _0 i2 y2 K) P: I/ Z2 b
无始劫以来都在轮回中煎熬,受尽罄竹难书的痛苦,这一世有幸得到人身,为了了脱生死当然要念佛,但念佛不是自了,在不废念佛的基础上,要广闻博思,开发智慧,“大师世眼已久闭,堪作证者多入灭”,佛法这样衰落的时代,大乘佛子不可无舍我其谁的襟怀,随力利他,僧俗弟子都要发心啊。 4 u% ~7 Z5 {  U

  O  r$ Y/ d$ V  I以上《净土宗行人专修与圆修的问题》是末学学习光公《文钞》的一点管见,仅供参考。
/ C) ]# I/ t* A4 ~* L! T( L( d6 K' n4 \
文章来源:显密佛网·佛教论坛-实修引导社区-实修专栏
  a7 A; F  U! K* r9 Q3 G9 `http://www.xianmifw.com/bbs/disp ... p;ID=104&page=1; a$ c3 A$ `4 ^0 |
(※本文搜集自:地藏缘论坛 http://bbs.folou.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华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华人同志

GMT+8, 2025-9-11 04:58 , Processed in 0.051748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