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10-12 21: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西山铁担大师的圆寂^^禅机与他们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他是唱着歌圆寂的。 ' \7 ^. \9 Z. Y5 e0 U. G4 i. o3 N
3 t n4 {1 L, ~+ g1 b$ d 五台邓隐峰大师圆寂前问大家说,排师迁化有坐着的,有躺着的,我都见过,有站着的吗?大家回答说有。隐峰大师又问,那有倒立的吗?大家想了半天后,回答说没有。于是隐峰大师就倒立起来,圆寂了。而且穿的僧袍”皆顺”,并不因倒立而反褪下来,这又是一奇。他妹妹也出家为尼,当时正好在身边,看到哥哥倒立脱亡,笑道:老兄畴昔不循法律,死更荧惑于人。于是用手推大师的身体,肉身随即倒下。
: ?! _, \ m. n& W( l8 B D
( P8 y* q7 V2 c* g& p8 Y. d 惟俨大师,临死前指着柱子说,法堂倒了!法堂倒了!弟子们听后着急万分,赶紧抱来许多柱子支撑法堂,药山惟俨却说,子不会我意(意思是说你们都是笨蛋),然后就闭上眼睛圆寂了。
0 J; y) T9 E3 N& D4 I 这也是^^禅机,大德们最后也没忘记用他们的圆寂来启发后人。 9 O0 a% u* p) P6 K" x5 p" p% A9 e+ k
% L. |: u4 B& q* i' \3 c, A" C 还有一对居士父女,庞蕴和女儿灵照。庞蕴早已知道入灭的时间,坐到椅子上,吩咐灵照帮他看着天色,等日上竿头临近正午来通知他。灵照往窗外一瞧,说现在已经是中午了,不过好像有日蚀。庞蕴听后起身出门去看日蚀,灵照却抢上一步坐到父亲的椅子上,合掌坐化,抢先入灭了。庞蕴回头一看,大笑说,我女儿真够机锋 迅捷!就推迟了自己的归期,七日后坐化。所谓视死如归,了透生息,这对谈笑归寂的父女可算是无人可及了。 . w0 ] @) l8 S/ F
& Y8 {! h# Z% m! k; I& O 其实不管修了多久,哪怕只有几月几天,只要用心修行,几乎所有的往生者都能做到预知时至,自在解脱。所以佛法是如此方便应机的解脱道,这是佛菩萨们的智慧慈悲所在。
. y0 D" m9 X# O2 r2 O0 ]( t 往生见闻录(视频文)
9 ]# y: V0 A# j" {0 g: v5 Y
( N; u% ?( _: b& l% Y+ N* ?' y; l8 L7 G6 @/ y5 f6 R8 L
部分内容可能造成观众不适,看文此片也许对生死病苦有新的认识。
# Q7 ]; r# t' F3 H$ L1 R2 [) a2 L4 { + e8 M% W8 o4 [* P4 i$ J5 A: a
案十二:肉身虹化 4 r) l4 z' R3 f) f {
6 N4 |0 `7 p& u* w1 Z
西藏几百年来有十数万人虹化。肉身会不断缩小, 皮肤如婴儿, 发出神奇的光彩或出现彩虹,几天后有的彻底消失, 有的仅余下头发指甲, 有的缩小成只有几寸高的不坏肉身。
|! \: b' |2 |. ] C 虹化和很多往生者者的荼毗大典上都会有各种不可思议的神奇瑞像,比如晴空彩虹(有的同时有多条),异光异香,火中显现异彩,传来号角仙乐等,甚至有佛菩萨现身虚空。
# j+ r a; m& w" I1 ]* T4 a
" p7 h7 ~6 q9 A, y 阿色阿炯仁波切虹光照片
$ c1 V$ k2 C( ^& H: N 此照片是阿色·阿炯仁波且在圆寂前半年照的。那天早晨,他对侍者说:“今天我要照一张留给世人的神奇照片,以便在五浊中的众生能对佛法生起信心,也就了了我这个一生修法老人的心愿。”并叫侄子阿松用一个普通的傻瓜相机在牧场帐蓬的门前留下了这一张虹光照片。
# ]- u) ?7 D: ]% ], _. E4 h* r 上师圆寂以后,身体缩小成只有一肘多高。火化时,发出奇妙香味,火焰呈七色,天上彩云缭绕,并有代表空行母化身的鹰在空中盘旋,同时天空中出现日月星辰并呈的奇异现象。火化后留有许多舍利花、舍利骨、颗舍利子其它诸多成就瑞相。 ! h; \' }( ]7 k9 G" s
: Z a; G$ Z0 Y( _5 O; e. W$ @
圆寂半年以后,我们才把这张照片洗出来,并请阿秋法王鉴定。当时,法王头顶照片说:此照片就是证明他的内证已得虹身成就。众生福薄!他本来是可以成为虹光身成就者,但众生业障太重,所以无此成就显现。 " g k0 C+ a0 P0 v, T! I
. Z0 }' I" x; y& x, f 《密宗虹身成就略记》 " I. t) p9 D: K, p5 z
虹化在藏地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现象,不过能拍到这样的照片作为证据比较罕见
7 l6 o O0 Q) W " a: w+ l. J% P& ?$ g2 R1 L
最近一些舍利记载: . ~; v; i! o) J8 {' k5 M/ s
h6 t/ O& ?9 j; W* u 要明白,现代佛教修行者生平和生成的舍利都是得到国家佛教机构认可和记载,荼毗典礼也有无数信众当场验证的。 4 D. D; Z* I. L; j
如最近圆寂的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五台山净如法师,荼毗后发现有各色舍利余颗,颜色以黑色为主,也有白色,红色,银色,蓝色等。 $ v/ T' a1 c/ P5 H
4 Z5 s, d4 l s. r. H3 C
年月日《江南晚报》报道:苏州灵岩山寺82岁的法因法师圆寂火化后,获五色舍利无数,晶莹琉璃一块。尤为奇特的是,火化后其舌根依然完整无损,色呈铜金色,坚硬如铁,敲击之,其声如钟,清脆悦耳,稀世罕见。
, v. p7 | F; D( k5 X1 W* [ 0 L$ N! D: l# I% D1 N, ~1 @
年月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县西山洗石庵住持、岁高龄的宽能法师圆寂,火化后得到了颗碧绿色、晶莹透明的舍利子,每颗直径厘米,好像绿宝石一般。 : N4 D% g0 Q( @. Y c
% P6 [, \% M) P# V! O 更多的舍利子图片和介绍 5 J' v; [; r+ [* W m, @# a
, M V9 I6 E$ t3 j; {4 |0 b ]9 K: x- L A 类似记载太多了,而且舍利的神奇故事现在还在不断出现。 - h/ x; z) q3 u! H# X& k2 ]" l
+ g& v. G/ |9 m7 t% R6 L$ K4 ]+ x 舍利子是什么?
$ u% ?8 r: C I6 M* c& d# W 它的各种神奇现象都表明不可能是结石:
9 p; r8 I8 Y3 u7 l7 j7 y* R8 x6 [ 学医的应该明白结石的外观以及物理性能结实主要成分是钙质或金属盐沉积,形态和水垢相似,也易碎(所以可以用超声破碎石),这些东西在高温下都会变成粉末状的的氧化物。
/ n0 t" a: d. h) D* s 大德的舌,心,等没有骨质的软组织也可火化不坏形成舍利子,连念佛鹦鹉的舌头也能成舍利。 ; J3 {6 |9 ?4 | k
何况体内结石数量极少,否则会危及生命,但是大德有时候出现舍利子的数量非常惊人(数十到上万都有),而且色彩和形态各异。有那么多“烧不化结石“的人,能活吗?
6 B/ }: E/ o( b& D, p4 k) ^/ w {! n1 R: F5 X T
并不是常年吃斋和尚才会有。仅仅皈依一年的在家居士,往生焚化后也出现了五彩舍利子,而普通素食者,还有很多素食动物,他们有舍利吗? ; H9 @- P; N# O7 o% w
8 V% J9 h, x" W2 l; D 各种例子中,有的舍利纯净无暇,有的能凭空出现(天降舍利雨),有的会发光,有的能生长,有的大德能在骨头上显字,甚至肉身缩小或消失,这些更是无法用常理和现代科学来解释的。 # J' M# C" d9 ?5 e) B7 K* X
% s- B f! l1 W
当然,也有一部分所谓的“舍利“确实是没有完全烧化的骨质和牙齿,但结石是不能经受焚化后成为“舍利“的
3 n; E+ B( ^. c3 n9 G/ a : G1 {0 Z! s" B! Q6 H
“舍利子“原称为“舍利“,后来才称为舍利子舍利 原是印度语译为(设立罗)等各种不一之名称,其意义为(遗留物)或(灵骨) ,但舍利子也不完全经由火化而得,有很多天降舍利的实例
. f7 r* j- v! p) Z S( f* L ' \4 s+ q2 r* T) t& w1 s$ E
“舍利子“为个人戒定慧修行成就之结晶。也是说明修行者已得成果的见证,可以坚定弟子修行。因此佛徒看到舍利即像看到佛菩萨,顶理参拜,诚心供养。但佛祖涅盘前就告诉弟子,不要理会他的舍利,而要注重“法身舍利“,也就是他的言行身教集成的典籍。 5 r5 S4 o/ { n. [$ p. j# c" J
1 Z# y; e- N! D! X! G) X3 R. p 舍利主要有三种: . Y2 u, L" y4 D0 r, \& u; e' K
1、全身舍利:广东韶关慧能六祖大师、安徽九华山肉身殿所奉之金地藏和尚;四川成都石经寺之石经祖师等。就是我们说肉身不腐的“肉身菩萨“。 5 ^+ ?$ h# u d
2、碎身舍利:就是平时大家所说的舍利子。释迦牟尼佛火化后之舍利、罗桑殿达活佛、竹斋法师……均为碎身舍利。其中又分为多种。
* _: k1 l/ I% |! z: N2 d 3、法身舍利:一切上座部、大众部、藏传、汉传佛教的一切经典,皆属法身舍利。就是大德留给后人的智慧结晶。 " k1 f- S% y; \6 f8 E5 O
+ C" V# x1 z: V( q& @( m% b7 Y9 S 佛陀和高僧大德们留下舍利,能使我们怀恋企慕而生渴仰之心,信顺佛法。佛本来无生灭,之所以灭度而不久住于世,乃是一种方便示现,是为了避免众生升起依赖心,甚至升起厌烦懈怠的心。《法华经》云:“若见如来常在不灭,便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