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华同
搜索
黄金广告位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黄金广告[email protected]
查看: 1750|回复: 1

四禅的境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3 20:2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 禅 的 境 界
, G$ `) B5 M1 q6 Z/ l6 j' ~1 f3 @3 b/ @* Q( B. B2 w; G
    参禅的过程好像读书一样,由小学进中学,进大学,进研究所,经过这四个阶段才能获得博士学位。参禅这个法门,亦复如是,分为四个步骤,也就是四禅的境界。简略述之如下: , \: X/ T: [0 Z9 T- g/ `8 t

* s' v  S5 N% s4 K9 B8 w: `- d( B    初禅名为离生喜乐地。就是离开众生的关系,得到另外一种快乐。此非凡夫所得的快乐,而是在自性功夫里边。到初禅定中,呼吸停止;外边呼吸停止,内边呼吸活动起来,好像冬眠一样的道理,不再赘言。这时,心清如水,明如镜,照了自性的本体,而知道自己在打坐。
: p5 c* a7 a6 [4 z5 m
9 ^& `5 ?+ Y) s3 B    二禅名为定生喜乐地。在定中出生一种无比的快乐,所谓「禅悦为食,法喜充满。」得到这种快乐,不知道饥饿,所以可以多日不食不饮,没有关系,但是不可执着。如一执着,前功尽弃,即入魔境,吾人不可不谨慎。二禅的境界,在定中不但呼吸停止,而且脉搏也停止。出定时,又恢复正常。 + b  D2 P9 F& b; d6 L
- y. F. F1 B8 E* c- V1 R1 j% e/ {% l
    三禅名为离喜妙乐地,就是离开二禅之欢喜,得到妙不可言的快乐,觉得一切都是佛法,一切都是快乐。三禅的境界,在定中呼吸脉搏停止,意念也停止。这时候,不念善、不念恶,不念是、不念非,也就是一念不生,但不要认为了不起。这仅是一个过程而已,离生死还有十万八千里。 # C' u3 q- {9 W& B- Z$ r1 |
) ]. ]1 j4 O1 l5 v1 c0 W0 @
    四禅名为舍念清净地。在此境界连快乐的念也没有了,已把它舍弃,而到达清净无所作为的境界,也就是到了无为而无不为的地步。到了四禅,乃是参禅功夫所必经之路,没有什么不得了,不要误认是证果。如果这样想,就和无闻比丘犯同样的错误,而堕地狱。 $ [7 }' e3 _& K/ W) o( \; W6 ]( R
; I* s  W' e) J" W  `
    四禅的境界还是凡夫的地位,如果精进向前,证到五不还天的境界,才是证得圣人的地位。但此位尚未了生死,非得超出三界,才能了生脱死。这一点要弄清楚,不可混为一谈。
8 n1 b4 ]3 P  n/ R1 K  i" {! k2 z
- X9 n! |' ]8 S/ F/ e    证初果罗汉,不但在定中没有妄念,就是在行住坐卧中没有妄想,也没有执着。到初果的境界,还有七番生死。并不是证到初果,就入涅盘,只是断了三界八十八品见惑而已。到初果时,无论见到什么境界也不动其心,所谓「对境无心」,只有道心,专一修禅。外边境界如何庄严,如何美好,或者是美女,或者是俊男,也不动摇其心。这时候不贪财,不贪色,不贪名,不贪食,也不贪睡,一切无所谓。到这种境界,才可以说是证果。证初果的罗汉,走路没有声音,因为脚离开地面约有寸高。为什么?证果人心怀慈悲,深恐踩死小虫等,所以在虚空走路。 ; n5 r) D: L% i

3 O; k4 |& J5 l* S太虚合一豁然贯通7 ]3 l4 s8 p( X* A5 w. D- s

9 t( a' L9 g; E+ j9 ^$ w    在禅堂里用功修行,修到上不知有天,中不知有人,下不知有地;天地人都没有了,东西南北也忘了。这时候,一念不生,就全体现;全体大用,你都会得到。整天打妄想的话,功夫就不会相应,所以要用功到一念不生,行不知行,住不知住,坐不知坐,卧不知卧。行、住、坐、卧都不知道,这时候,所谓「终日吃饭,未吃一粒米;终日穿衣,未穿一缕纱。」这时的你,就和太虚合而为一,能和太虚合而为一,才能豁然贯通,忽然明白过来,这就是顿悟的境界。 % q3 a: |( N/ }, H. @# {
; F, h6 S6 ]6 p: X
    顿悟是平时用功,用到相应才能豁然开悟;如果平时不用功,就不会有顿悟。好像小孩子出生之后,天天被熏习,到时候就会说话,他说第一句话的时候,好比开了悟。到时候就会走路,当他迈第一步的时候,也好像开了悟。他怎样迈第一步呢?因为天天看大人走路,在这种环境熏习之下,自然而然地会走路。我们用功也是这样,今天用功,明天用功,用来用去,功夫相应了,一念不生,没有妄想,就会开悟。 ) c& {9 Q+ p+ S1 o& v* Y
5 f$ m1 @& K/ O6 u# G1 q" r
    这种开悟,或者是今生天天用功修行,时时用功修行,等到功夫成熟时,便开悟了,这是今生用功开悟。这时,有人说,「我看见一个人,他根本没有用功修行,可是他到禅堂不久就开悟了。这是什么道理?」这种情形是特殊的。今生他虽然没有用功修行,可是他在前生是用功修行;不但修行,而且还是时时刻刻在修行,不过,只差一点点没有开悟,等到今生他遇到这种境界就开悟了。
% X: P, A/ ~% z0 g7 B* j( _' ^. b# J4 s* C, H% @: e
    顿悟虽然是即刻开悟,但仍须靠前生所栽培的善根。好像种田一样,春天播种,夏天耕耘,秋天才能收获。如果在春天不下种子,到秋天怎能收谷?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修道人也是这样,无论开悟或没有开悟,都应该勇猛精进,努力向前,希望在最后一秒钟得到收获,认识本来面目。
: e; z+ U3 g/ c# i* f3 Z9 r4 F: ]
3 p2 U( L) U9 G# H* v2 V! x8 r4 H坐禅不要求神通
, V2 V1 {, H2 i) r1 [, R6 d* O0 p! G
    坐禅不要求神通,或求什么效果。首先要把身体收拾干净,没有一切疾病。这样,则任何邪气都不能侵入你的范围。你若能常有一股浩然正气,顶天立地,就自然而然能生正知正见,而所行所作,皆不会不合理,这就是坐禅的好处。
) {+ J! N2 h7 _1 z4 @' `/ w$ x& P& H8 T6 V- o" S
    你的心境,能时刻波浪不起,无烦无恼,无是无非,无人无我,在这儿这样的用功,这即为坐禅之效果。至于参禅的功效,你自己可以去体验。你可以回光返照,问问自己,「我是否还像坐禅之前那么馋嘴?是否还是像以往那样爱慕虚荣?有没有把不正当的习气毛病改了?若遇到不合理、不如意的事情,是不是还是生出烦恼?」假若答案是「是」,那么,我可以告诉你,坐禅就没有什么进步。假若你能把以前的习气毛病减轻了,在修行功夫上便有点好消息。
. J2 ~0 [/ u( l, g: m2 u& p' @$ Q' H
你可以自我检讨﹕ * ^; H& j% p( Y1 e' X# `, i

" d& \$ y! D( c: ^; ~(一﹚拿吃东西来说吧!假如你能够将好的、不好的食物,一样吃下去,馋食鬼就会被你撵跑了。   g4 Y% Z8 d; T* W: C  l

2 v6 d" r+ x7 ^/ e. m" E: M, c(二﹚做事﹕是否凡是对我有利益的事情,我就去做,对我没有利益的事情我就不去做呢?我是否很懒惰、苟且偷安呢?若是这样,你的禅定功夫没有进步。若能改之,凡是对人有利益的事,我都愿意去做,关注为众人服务,对自己小范围的事,却不甚去注意。你若能如此,则可以把懒鬼撵跑。 7 u/ B! t- s% ~: Z+ S

2 @2 u3 k; _% _9 h" `  I(三﹚假若你能一天比一天精神,不是昏昏欲睡,这样你就能把睡鬼撵跑了。
& Y2 b% H8 R4 O9 [, C# W6 l! `
/ V( h( {  C9 n1 b    你能把馋鬼、懒鬼、睡鬼都撵跑了,这便是坐禅的初步功夫。这么一来,你的精神、气质必定与从前大有不同,大变活人,所谓「同一间庙,但不同一个神」。也可以说「同一间庙,但不同一个鬼」;从前是鬼王,现在是菩萨。或者你从前心肠很毒辣,但现在你发菩萨心肠。
5 E/ q1 r$ Y; _. g7 `. B  L
3 ]3 }( K. U* M1 I! z4 @ 魔力令你生退心) x  J% U& y& T8 s0 G6 S
: i) {1 F" u5 _& |6 Z, \
    各位要知道!修道不是容易的事,你想修道,就会有魔来。这种魔不是从一个地方来的,而是从四面八方来的;有的是病魔,有的是烦恼魔,有的是天魔,有的是人魔,有的是鬼魔,有的是妖魔。魔是从你不认识的地方来的,令你道心不坚固,令你修行不进步,他们用种种方法来诱惑你,威胁你,令你生退转心,令你无定力而退失道心。   d3 A3 M8 S3 c6 Y, J
) H. _/ [' |- O; U! W$ t
境界是假是真
4 P5 m0 v$ w( L6 h- [; x3 [+ V/ }+ V% H
    坐禅到了相当程度时,就有魔来考验你的道力如何,或者化现为美貌的男女来引诱你。你不动心便过关,如果动心就堕落,这是紧要的关头,切记切记!「一失足成千古恨!」境界来考验我们修道人,我们也要考验境界是假是真。用什么方法呢?这方法非常简单,就是念「阿弥陀佛」,一心不乱、一念不生地念。是假的境界,便会慢慢消失了;是真的境界,越念便越清楚。坐禅人不明白这个方法,有许多人走火入魔,丧失道业;又有许多人认为自己入了魔,而放弃开悟的机会。
$ D: z& v& `3 D+ F' _. p: w  l/ p7 I0 {3 K( ^/ W' z+ U0 J
修道就有魔
1 B+ ~- N  ]/ I: q
) A4 p' X4 ?6 Z9 T( p5 S6 M/ u2 g& w+ w7 W    在我年轻的时候,听人说「修道就有魔。」我不相信,还骄慢地说,「什么魔我都不怕,妖魔鬼怪我都不生恐惧心!」自己以为没有什么关系,哪知道没有多久魔果然来了。什么魔呢?病魔。这场大病害得我七、八天人事不省,什么也不知道。当时自己知道功夫不够,所以经不起考验;妖魔鬼怪、天魔外道我都不怕,就怕病魔,还是降伏不了,还是忍受不了。所以修道人,不能说自满的话,说自己什么都不怕。如果你自满,麻烦就来了。 ) o. m# n( R# I( C  n

+ g- q6 u: F3 T9 ^* S    那么修道人要怎样呢?要用战战兢兢的心情来修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时时刻刻要谨慎,要注意,提高警觉,这样才可以修道。一言以蔽之,「少说话,多打坐。」这是修道的基本大法。
0 |+ |$ I6 x: S" E% A+ E( k9 U7 s( v9 G
见事省事出世间
( B1 e* f: z. U& q  P1 p7 I0 d
* E4 X* I1 B/ u    修道人的道业有所成就,是谁帮助的呢?就是魔来帮助的。好像一把利刀,是在石头上磨利的;修道人开了智慧光,也就是魔来帮助你开的。这个魔,应该把他当做护法看,所谓「见事省事出世间,见事迷事堕沉沦。」
' q7 [) p( ]3 H0 E! S7 o! |2 M( U1 {- |7 X, \, g7 P" Y& X! e
有定力不怕魔
, ]' T6 B; M( g: s* @3 b% N- ]7 C) d" c5 ^+ ^( D& }* m
    你若能觉悟,对境能明白,这就是超出世界;你若不能觉悟,遇着事就迷了,就会堕入地狱。所以修道人不怕有魔,只怕没有定力。魔是来帮助你,考验你,来看你有没有功夫?有没有定力?你要是有功夫、有定力,无论什么样的魔,也不能动摇你。 6 y9 h: t! [8 Z8 [' q& F0 J5 L; o

6 O2 T, P" @. g# ?3 J6 s" I不紧不慢才成功
7 }% J6 u2 P  Q* V1 r
- A) i9 g) _* b5 _  t# s9 u    坐禅用功不可太猛,也不可不猛;太猛就是太过,不猛就是不及。修道是修中道,也不太过,也不不及,所谓「紧了绷,慢了松,不紧不慢才成功。」天天这样用功,时时这样用功,也不紧,也不慢,久而久之,功夫就相应。相应之后,就得到不可思议的境界。得到之后,不可太欢喜;没有得到,也不可太悲哀。如果太欢喜,欢喜魔就来扰乱你的定力,令你一天到晚,嘻嘻哈哈,笑的不自然。问你笑什么?不知道。不知道而笑,就是发狂,这是狂魔入体。如果忧愁过度,悲哀魔则来扰乱你的定力,令你一天到晚,哭哭啼啼,哭得不正常。问你哭什么?便说,「众生太苦啦!太可怜啦!我想度众生。」你自己度不了自己,怎样度众生?这就是悲哀魔入体的现象。
5 L# r4 X% D. v  c
$ i' F: M0 q% v9 Y( o  U7 C& P不要被音声所转0 q. V. S* W: f2 o( m$ A( ], J/ y

, L0 u+ f: _* h    我们坐禅时不要被音声所转,不要随色相而转。有人修行很久,有境界了,但执着境界,这是错误。应该「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不闻不见,才叫不被境界所转。
' w; ^9 m( i" U3 e* y1 x# w& `) A9 d- _' D. c6 b$ F
不要有憎爱的心* O, ?. c/ i- \& V( Q9 s

5 _7 b9 `/ T7 b5 {) l3 _, J: ~    一切法皆是佛法,哪有可以欢喜的?哪有不可以欢喜的?参禅要在这个地方用功。不要有憎爱的心,要用平常心去用功。好像一池春水没有波浪,混杂的东西自然下沉于底,水就清净。参禅亦复如是;没有妄想,法身现出。这几句法很重要,希望大家按照这个道理去行,很快便会开智慧。所谓「说的是法,行的是道。」知法不去行道,那是无有是处。
. U5 M/ L9 X  l. c& F! I1 h1 j4 n6 z4 B4 Q2 [$ @" d4 x' y/ ]
任何境界如如不动
9 H+ H2 P) d4 e! Q( K# h, T! x0 q8 I6 R/ l
( `. L, J2 i% K8 }! L' ]. T: B& i    坐禅的时候有很多不同的境界,可以现出来。现出这个境界,无论是善的境界,是不善的境界,都不要太注意它。你太注意,就被这个境界转;你不注意它,就转这个境界。坐禅的人有的时候觉得自己犹如虚空那么大;有的时候觉得自己比一粒微尘还小;有的时候觉得自己这个身,根本就没有了,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了;有的时候又觉得自己身上很冷的,冻得忍不住;有的时候又觉得,自己这个身体热得也受不了;有的时候又觉得有一种境界,觉得自己这个身体比金刚更硬更坚固;有的时候又觉得自己这个身体软如棉花,好像棉花这样软;有的时候,全身有一种动力,好像电推动机器一样;有的时候又觉得大放光明﹕总而言之这个境界是无穷无尽的,不过也不要着到这个境界上。 8 s# q- J5 a, T5 E* ~. Q1 b
" i9 {* k4 ~5 [; P% w5 A
    你要着到这境界上就会走火入魔;你不着这个境界上它就没有事。在《楞严经》上说,任何境界你要是不作善的解释,像没有事情似的,那没有关系;你要是认为自己这个不得了了,有一个什么好的境界,这就会着魔的。你遇到一切境界,保持如如不动,了了常明这种定力,就能转这个境界,而不为这个境界所转。
! U2 X+ }/ t2 K7 U9 g: P4 h/ a
发表于 2011-9-18 12:38:51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说“坐禅不要求神通”,但好像到了初禅就自有神通显现,是吧?六智证通啊啊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华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华人同志

GMT+8, 2025-4-19 18:08 , Processed in 0.058898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