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华同
搜索
黄金广告位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黄金广告[email protected]
楼主: IKARI

中国东部省份的大学介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24 19: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介绍一下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她创建于1907年,早期为德国医生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取名"同济"意蕴合作共济。1912年增设工学堂,1923年被批准改名为大学,1927年正式定为国立同济大学。抗战期间曾内迁经浙、赣、滇入川,1946年回迁上海并发展为以拥有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海内外的综合性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后,同济大学成为国内土木建筑领域最大、专业最全的工科大学。1978年经中央批准恢复对德交流,在中科院学部委员李国豪校长领导下实行“两个转变”,即由土木为主的理工科大学向理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转变,由国内普通高校向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窗口”之一的国际性大学转变,从而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经、管、文、法各具特色的多科性大学。1995年实现由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1996年并入了原上海城市建设学院和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被国务院领导赞为高校体制改革中的"同济模式"。2000年4月又与上海铁道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同济大学。目前是一所拥有理、工、医、文、法、哲、经济、管理、教育9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作为研究型大学,学校是首批被国务院批准成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作为全国重点大学,学校被列入国家财政立项资助的"211工程"和国家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与地方重点共建的高水平大学行列。 # K/ x- R- h# W0 p

+ }. n' g( X9 a' \' S/ c+ G  同济大学现有建筑与城市规划、土木工程、经济与管理、电子与信息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外国语、文法、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医学、理学、交通运输、汽车、海洋与地球科学、生命科学与技术、传播与艺术及软件等学院,还建有继续教育、高等技术、职业技术教育、国际文化交流、网络教育、汽车营销、女子学院及电影学院等,学校还设有经中德政府批准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的中德学院、与法国巴黎高科大学集团合作举办的中法工程和管理学院等。目前学校共有81个本科专业、151个硕士点、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授权点58个,13个博士后流动站,各类学生5万多人,教学科研人员4200多人,其中有中科院院士6人,工程院院士7人,教授等正高级职称者530多人,副教授等副高级职称者1300多人。作为国家重要的科研中心之一,学校有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4个。学校还设有5个附属医院和2个附属学校。
& k5 o$ O$ z3 r/ c. R) B( ~1 i3 c8 o4 A
  同济大学在长期办学中形成了以“严谨、求实、团结、创新”为校训和“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同济精神,逐步形成自身的五大办学优势:历史悠久、学风严谨、师资实力雄厚的传统优势;建筑、土木、海洋、环境、车辆、交通等水平居先的学科优势;博采众长,对德(欧)交往"窗口"的国际交流优势;立足上海、紧密结合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地域优势;直属中央、服务于全国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建制优势。- w: R" V/ i4 F0 l- T+ }9 k

1 U- h8 p# E9 J8 B: o0 w  近年来同济大学正在探索并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现代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以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以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确立“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全面素质教育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往”四大办学功能协调发展,努力强化服务社会的功能,实现大学功能中心化。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地区经济重点需求为指针,促进传统学科高新化、新兴学科强势化、学科交叉集约化。与产业链紧密结合,形成优势学科和相对弱势学科互融共进的学科链和学科群,构建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体系。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贡献的过程中,争取更多的“单项冠军”,提升学校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 % D8 _* l  ]" c% k4 a& F
, H8 ^4 |/ A" d9 s# o
   同济大学已建成的校园占地面积3700多亩,分五个校区,四平路校区位于上海市四平路,沪西校区位于上海市真南路,沪北校区位于上海市共和新路,沪东校区位于上海市武东路,正在建设的嘉定校区位于安亭上海国际汽车城内。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4 19:2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创建于1951年10月,是以大夏大学、光华大学为基础,同时调进复旦大学和同济大学等院校的部分系科,在大夏大学原址上创办的我国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1972年华东师范大学曾与上海师范学院等四所院校合并,改名为上海师范大学。1978年,各校相继恢复,华东师范大学也于1980年7月恢复原校名。20世纪80年代以后,通过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同建设,尤其是“九五”、“十五”“211工程”的重点建设,华东师范大学逐步发展成为一所兼有教育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管理科学在内的多科性综合师范大学。如今的华东师范大学,学科门类更为齐全,综合实力更加强大。
5 I6 k5 J0 ~  L/ @, h. N% V' {- w' E9 y* G
  华东师范大学是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育、科研设施。学校中山北路校区占地约1200亩,座落于上海市普陀区,校园环境优美,融合了欧陆风情和中国传统的校园建筑错落有致,素有“花园大学”之美誉。经教育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2002年12月,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上海紫江集团签订三方合作协议,共建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正在规划建设的闵行校区占地1,800亩,将建成“数字化、生态化”校园。
3 ^6 `  L8 u* r9 E9 `3 ]0 g9 {2 i2 x# q: r; y' D9 ~8 ]3 W! ]" q
  学校现设置有人文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管理学院、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外语学院、商学院、法政学院、对外汉语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理工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软件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传播学院、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等18个全日制学院,含38个系,59个本科专业,其中中文、历史、数学、地理、心理5个专业是国家文理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目前,学校拥有6个国家重点学科,一个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点,9个上海市重点学科点(涵盖了13个二级学科),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和上海市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及40余个研究所和一批跨学科的研究、实验、计算及测试中心。5 ^5 r, L3 J: e+ A6 \5 e

2 f) d" ]/ Z% A4 F  学校在1986年设立研究生院,是国务院首次批准建立研究生院的33所院校之一,现有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有权授予博士学位的二级学科博士点7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8个,拥有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还建有网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管理型学院,2004年学校成为全国师范院校中唯一的工程硕士招生培养单位。学校现有各类学生37,000余名,其中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名。全日制本专科生13,500余名,研究生近6,000名,外国留学生1,000余名。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4,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与科研人员1,600余人,包括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100余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国家“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讲座教授1人,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10人、紫江讲座教授20人,不少学者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誉。
7 V' w6 A( Y* ]7 Y+ N& p
7 a4 X- N) G" J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师范性和学术性相统一,坚持教学与科研两个中心并重,并在保持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传统优势的同时,主动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趋势,瞄准科技发展前沿,积极发展新兴交叉学科,如信息科学与技术、新材料技术、生命科学与技术、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校以培养高水平的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师资为己任,兼顾进行科学研究人员与其他各类人才的培养。建校以来,学校已培养本专科以上学生10万余人,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大显身手,赢得了社会的肯定和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同时,学校努力发挥自身优势,主动承担国家、上海市或社会上的重大科研项目、咨询课题、培训任务和其他实际工作,积极为基础教育服务,为国家与上海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服务,取得了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设在学校的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是全国省级重点中学校长以及其他教育管理干部培训的唯一国家基地。0 S9 f, F  i' A' l
9 q2 t9 q- x& N6 F
  近几年,华东师范大学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先后与法国巴黎高师、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日本神户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发展与海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与英、法、德、日、美、加、澳、韩和俄等国的近百所高校、科研机构和产业部门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开展学术交流,100多位外国专家受聘担任我校名誉教授、顾问教授。
5 I, }$ E1 f( Q3 E+ F5 Z- v" f: y1 I/ n: X* L$ A& A# |; v
  华东师范大学主办和受有关部门委托承办的各类学报、期刊20余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大量的学术专著、教材和工具书,在国内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学校图书馆藏书达350余万册;华东师范大学的7所附属学校已成为国家基础教育的各种示范学校;学校产业已组建成华大集团公司。
9 @8 Z: _, q7 M5 k2 l+ V* g
% U% H- n& r/ n% x. t3 t9 c  1996年4月,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211工程”部门预审。1997年4月,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决定对学校实行“共建共管,以上海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并决定华东师范大学参与上海师范类结构调整。随后,上海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上海教育学院、上海第二教育学院相继并入华东师范大学。在此基础上,华东师大正式启动“211工程”建设项目,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大力推进学科与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培育学科竞争力和提升科学研究的水平。2001年10月,学校迎来了建校五十周年,XXX同志亲笔题词:“立足上海,面向全国,努力办好华东师范大学,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出更大贡献。” & Y9 k. Y4 |% H1 C  T4 c

+ z+ U1 E$ W) X, E  求实创造,为人师表。在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的共同建设下,华东师大这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立足上海、服务全国,正力争建设成为一所拥有若干一流学科、多学科高水平协调发展、教师教育领先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为人类文明进步、知识发展,不断探索教育、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新成就。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4 19:2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华东政法学院

华东政法学院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原系司法部部属高等院校,现为司法部与上海市共建、以上海市管理为主的高等院校。学校现有长宁、松江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064亩,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是"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市级建筑保护单位"、"上海市花园单位"、"长宁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0 B  s' k! m, }3 W$ o1 \) U  * h! G: u9 T" h0 ]. F
     1952年6月,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华东政法学院由原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吴大学、厦门大学、沪江大学、安徽大学等9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会系等合并组建成立。其后由于历史原因,于1958年和1972年两度停办。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复校。现任党委书记杜志淳研究员,院长何勤华教授。
2 W# s! S. p) @0 z9 @/ _4 s% E    经过几代华政人的努力,华东政法学院现已发展为一所以法学学科为主,兼有经济、管理、金融、外语等专业的多科性院校。设有1个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际法学、法律史、刑法学、经济法学4个博士点,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9个法学硕士点和1个法律专业硕士点,可以招收在职研究生;设有法学、侦查学、经济学、金融学、行政管理、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社会学、治安学、劳动与社会保障、边防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新闻学、公共事业管理、会计学、知识产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文化产业管理、日语、汉语言文学和社会工作等22个本科专业,法学专业可以招收第二学士学位生。国际经济法学和法律史学学科是司法部重点学科,法学学科是上海市重点学科。出版有《法学》、《犯罪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和《华东政法学院学报》等期刊,设有法律古籍研究所、青少年犯罪研究所等近40个科研机构。图书馆藏书65万册,中外文期刊1200多种。同国内外近百所著名大学、法学院(系)、科研机构及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现有教职工1030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900余人,正副高级职称330余人。目前在校生近16000余人。
& X. e- \- v- q# z. N6 H' I$ Y3 |: z2 t2 Q3 t

8 H, P1 F  Z* |- Z+ d: L     五十年来,华东政法学院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笃行致知,明德崇法"的校训,立足上海、面向华东、辐射全国,逐步发展成为师资力量雄厚、办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过硬、学科水平领先、科研成果突出、合作交流频繁、校园环境优美的高等学府,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2002年教育部对32所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进行水平评估,我院为13所被评为优秀的院校之一。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4 19: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介绍一下上海师范大学吧 上师大是我的母校 (华东师范大学也是母校)呵呵

上海师范大学创立于 1954 年。现有两个主校区,徐汇校区(730余亩)和奉贤校区(1370余亩)。半个世纪以来,学校从单一的师范学院逐步发展成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十个大类学科并颇具特色的综合性大学。这里不仅是中、小学师资的摇篮,也是各类人才的培养基地。学校现有19个二级学院,1个民办独立二级学院;32个研究所,2个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1个国家教育部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教育部科学研究基地,2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65个硕士点,70个本科专业。此外,还有 72 个继续教育的本、专科专业。" Z% L6 H0 i. S0 d. T, M! \
    学校现有各类学生约 4 万人,其中研究生 1800 余名,本、专科学生逾 2 万人。除上海生源外,学生还来自江苏、浙江、山东、福建、安徽、江西、河南、四川、广东、广西、湖北等十余个省市。学校的舞蹈和表演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学校还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 16 个国家的 100 余所大学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每年有 1000 余名长、短期留学生在校学习,其中包括在校攻读博士、硕士、或学士学位的留学生。& |! f9 g5 W( @3 l( \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截止2005年5月,现有专任教师约 1556 名,其中教授203 名、副教授 488 名,许多学者在学术上有较深造诣,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正因为有这样一批学者和教师,学生成绩骄人:在美国数学模型竞赛中屡获一等奖,在全国数学建模、程序设计、电子设计以及音乐、舞蹈、美术等比赛中屡屡获奖。学校还是上海市文明单位、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4 ]: g8 s$ V% r0 C3 e5 z2 z    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齐全。学校是市级花园单位和“ 全国绿化400佳”单位。学校拥有总价值约1.8亿元的各类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还有一批形体教室、舞蹈教室、琴房、篮球馆、田径馆等专用场馆,建有实验中心、电教中心和计算机中心,有2个中心图书馆,馆藏图书290余万册。
+ ]+ j  n0 B" g    上海师范大学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全面增强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能力,造就了一大批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为适应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要求,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学校制定了十年发展规划,总体目标是:把上海师范大学建成以培养高素质、宽口径、应用型人才为主、以人文和教育学科为优势、艺术教育和旅游管理为特色、若干学科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教学与科研并重、文理工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开放性、综合性大学。7 T; A$ \+ i( J( Z4 I+ @
    上海师范大学是每个立志成才者的摇篮。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4 19: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创建于1949年12月,是中国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进入“211工程”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一所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多能力、国际化人才的多科性外国语大学,具有严谨的校风、教风、学风,在国内外享有良好的声誉。+ G5 J/ o' I! S9 G  ?, r+ i
# A6 N6 ?" ]' O, z
学校现有虹口、松江两个校区。虹口校区位于上海市中心,环境优雅。松江校区位于上海松江新城,占地800多亩,环境优美。: F% a$ _0 p. _, h3 Z. K8 D
6 g4 a. x2 s9 d% Y4 V7 T
学校拥有完备的大专、本科、研究生、成人教育、网络教育、留学生等各级各类的教学体系和科研院所。设有26个本科专业(英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日语、波斯语、朝鲜语、泰语、葡萄牙语、希腊语、意大利语、对外汉语、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法学、国际政治、教育技术学、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会计学、汉语言),19个硕士点(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国际关系、国际贸易学、企业管理、教育技术学、新闻学、欧洲语言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交学、翻译学),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翻译学、国际关系、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外国语言文学),1个博士后流动站(外国语言文学), 1个国家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中东研究所),1个国家级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意大利语、葡萄牙语、希腊语),2个全国重点学科(英语、俄语),3个上海市重点学科(英语、俄语、阿拉伯语)。目前,全校共有研究生1100多名,本科生5300多名,专科生1000多名,留学生900多名。
$ p7 Q3 |& x* z( G1 r( f0 o/ F
3 u0 {( i" K2 b) I学校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教育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现有300多名教授、副教授,以及大批学有所成的中青年讲师。科研成果不断涌现,论文、专著、教材、工具书在国家级评选中多次获奖,并有多种有影响的刊物在国内发行。4 E  [9 Z' S  i: y) m) N) L

2 `- h8 L- I) [8 [& [学校坚持抓好外语基础教学,优化专业结构,调整课程设置,扩大专业口径,拓宽专业方向,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建立全新的教学和管理体制。专业结构设计总体分为复合型(语言+专业)、双语型(少数语种+英语)和方向型(英语+专业方向)三大类。本科生设立导师制,实行学分制和主副修制。) j4 R, {: k/ x- e7 m4 Z
/ M6 U) a1 E$ I8 }/ E1 \* N/ T- d& p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0多所著名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一些国家的领导人先后来我校访问,许多国内外著名人士被聘为我校兼职教授。每年还派遣优秀学生赴国外留学,学生多次应邀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论坛。4 w3 ^, B9 q& v' p1 t* r& b- n
* g2 y& `& a) f# c5 R+ _3 v
学校设立多项奖学金、贷学金、帮困补助,提供勤工助学,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生依托专业优势,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学生受到良好的文化和艺术熏陶。
# H& ?5 ?. f! f, [4 g5 m8 W2 Z* J8 [+ A5 i9 D
学校努力培养外语基础厚实、专业口径较宽、具有鲜明特色的复合型人才,注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其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明显优势。
8 N5 \' J! Z, N) |' g3 L" Q) \* O* T7 N/ m  S4 ]
上海外国语大学建校五十多年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的高质量外语人才与复合型应用专业人才,遍布世界五大洲。进入新世纪,上海外国语大学正朝着建设国际知名、高水平的外国语大学的目标努力奋斗。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4 22: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东大学简介         - c2 j5 t4 \4 `; y, C" I% y
    
! x8 b* J' q4 D1 K# R- [! J) \/ k6 C) k9 z3 p0 W
  ( i8 L8 W3 m  ~
: b1 {, l' @6 L
  山东大学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著名大学之一。其前身为1901年创建的山东大学堂,是继京师大学堂之后我国第二所国立大学。一百多年来,山东大学汲取齐鲁文化营养,秉承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博大精深、历久弥新的文化底蕴。著名文学家闻一多、老舍、梁实秋,科学家王淦昌、童第周、潘承洞、邓从豪、刘先志,共和国元帅罗荣桓、国学大师季羡林、著名诗人臧克家、国家财政部长项怀诚等一大批学界泰斗、栋梁之才都曾在此执掌教鞭或蒙沐教泽。山东大学这所誉满海内外的百年名校,历经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等历史发展时期,2000年7月,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教育部和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将隶属于不同管理体制下的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山东大学。原山东医科大学创建于1911年,是卫生部直属的重点医科大学,曾为我国的医药卫生事业做出重大贡献;原山东工业大学建立于1949年,是山东省规模最大的工科院校,山东重要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新技术研发基地,也是山东省属院校中惟一一所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的高校。三校合并组建新山东大学,实现了优势互补,强强联合,揭开了山东大学历史发展的新篇章。    2001年2月26日,教育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签署重点共建山东大学协议,使山东大学跨入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行列,标志着山东大学步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7 f# G, z  `* C
  今天的山东大学,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正昌研究员兼任党委书记;著名青年数学家、博士生导师展涛教授任校长。; y+ D( q) Q1 w; J" W& ^7 `2 Z  S/ @
  校本部坐落在风光秀美的泉城济南市,南依千佛山、北临黄河,与灵动的大明湖、趵突泉等风景名胜相伴,有东校区、西校区、南校区、老校、齐鲁软件园和南外环新区六个校园,并在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海滨城市--山东威海市设有分校。学校总占地面积5400多亩,现有教职工1万余人,全日制本科生4万余人,研究生近1万人,继续教育、网络教育等其它各类在校生近5万人。学校有30个学院、教学部,3所附属医院和12所教学、实习医院,并设有研究生院;本科生和研究生层次教育涵盖了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理学、工学、医学、教育学、军事学等十一大学科门类。形成了完整的学历人才培养体系,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专业1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个,硕士点199个,并拥有法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和博士、口腔医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等7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招收本科生的专业有103个。
* ~( n0 S, S# d7 w3 E  山东大学办学实力雄厚,是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之一,2001年跨入国家重点建设的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行列。拥有敬业博学的优秀师资队伍,在3154名专任教师中,现有教授933人,两院院士24人(含双聘院士),博士生导师452人,外聘博士生导师99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9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者15人。拥有精良的教学科研平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6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50个;国家工程技术推广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4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学校综合办学条件优良,基本设施齐全,拥有120多个教学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6亿元,基建面积140万平方米,图书资料400多万册。学校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也呈现出良好势头。学校每年在研科研课题1400余项,年度鉴定科技成果100多项,申请专利近100项,应用技术成果转化率大于60%,为山东乃至全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125项,其中国家攀登计划12项,国家“863”、“973”计划63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60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96项,被SCI收录学术论文2269篇,每年被SCI收录的论文数等重要学术指标均进入全国高校前10名。
) c7 B" Z/ ~" ?( x. s# f" N  山东大学传承保持着淳朴敦厚的学风,积淀形成了“山之韵、海之魂”的山大文化。新的历史时期,秉承“气有浩然,学无止境”的校训,“求真务实,开放拓新”的校风,学校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全面发展加竞争力,即培养民族和社会的中坚,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过硬的社会竞争力乃至国际竞争力、个性与人格得到健全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山东大学致力于“培养中国最优秀的本科生”。学校十分重视本科教育。实行按学院和学科类别招生,并允许在校学生二次选择专业或修读第二学位;积极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和专业再造,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和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需要;鼓励教授和名师上讲台授课,50%以上的课程实现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在全国高校首倡并大力推进“三种经历”,即第二校园经历、海外求学经历、社会实践经历,提高了学生的竞争力;实行了本硕连读和本硕博连读、公共外语分级教学、学分制,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
6 `. ]6 e; i. p( ^& T$ n山东大学以“担承社会责任,致力学术繁荣”为使命,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培育民族中坚,服务社会发展,探求科学真理,引领文明进步,全面实施全方位开放式发展战略、教育创新战略和人才战略,充满了青春和活力,一片生机盎然。面向社会,面向海内外进行学术、人才资源及学科建设等多方面、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构建起全方位开放式办学格局。学校推动校地合作,除了面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以外,还与济南、青岛、威海、临沂、日照等地方政府建立实质性合作关系。加强校企合作,先后与鲁能集团、浪潮集团、将军集团、鲁南制药等大型企业集团合作,产学研工作得到拓展。推进校校合作,先后与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高校建立全面合作关系,与中国人民大学签署本科生“访学”协议,启动了包括本科生互换培养、师资共享、科研合作等内容的交流项目,校际合作空间进一步扩大。国际合作交流得到加强,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日本、法国、德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4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70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协议关系,与100多个学术机构建立了学术合作关系,近三年聘请国外长期专家127人次、短期专家400人次,每年招收的留学生发展到近千名。   " r  r/ Z, F6 j0 X3 k6 N$ C
  2001年10月15日是山东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纪念日。XXX同志的题词是:“团结进取,开拓创新,为把山东大学办成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而奋斗。”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山东省委、省府高度重视山东大学的建设,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新世纪、新山大、新机遇、新发展,深厚的历史积淀融于开放而富于创新精神的办学理念,将使百年山大焕发出蓬勃的青春活力,成为海内外学子治学与成才的理想殿堂。我们坚信,经过10年左右的不懈努力,山东大学将成为我国特别是华东地区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高新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高层次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建设成为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型的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
! n3 z7 k. _5 X0 c- M. U8 U2 {. q' x6 w) B7 V: q2 _3 t

# T& p1 U6 Q) o+ }6 K& T% I历史沿革                   山大首页
8 k) i  A- q  m) W7 G, E # D/ n1 N9 n& w6 x
   6 a3 T% x/ f( `# L- X% z; I* [
+ s/ U! |* P* z9 t4 a3 ^3 z
  山东大学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著名综合大学,是国家教育委员会直属的重点高等学校之一。其前身是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在济南创办的官立山东大学堂,建校以来,山东大学随着社会的变革,由晚清王朝、中华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经历了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两个历史阶段。期间曾几度更名,有过停办、重 建、合校、搬迁的多次变革,曾在不同时期汇纳过各类大学,也曾分出过十多所高等 院校。她在曲折前进的道路上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培养了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为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各项建设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赢得了国内外良好的声誉。. x0 k6 |0 L% j8 k

( p# q8 M  A0 d3 T& u$ d" m 3 ]+ U, Z+ O8 I" l/ v7 {

/ F" v; X+ }( M# h/ o4 A  1901年:山东巡抚袁世凯(清光绪二十七年)上奏《山东试办大学堂暂行章程折稿》,同时调蓬莱知县李于锴进行筹备。是年11月《折稿》获准,在济南泺源书院正式创办了官立山东大学堂。首任 校长是政界闻人唐绍仪(时称管理总办)。第一批招收学生300人,分专斋、正斋、备斋、分斋督课。 聘请中西教习50余人,后增至110多人,美国人赫士为总教习。课程设置除经史子集外,还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外国语等20多门。学制初为三年,后改为四年。1904年学校迁入济南杆石桥新址,改为山东高等学堂。 1911年又改称山东高等学校。周学熙、方燕年、陈恩焘、萧应椿、陈庆和、周学渊、魏业锐、陈恩 畲、李豫同、李联璧、范之杰、黄国恩、丁维椽等先后出任校长。 1914年国民党政府实行全国设立大学区,各区中心城市设大学,各省设专门学校的体制,山东隶属中心城市北平,按章大学堂停办。师生分别转入法政、工业、农业、商业四个专门学校,校长丁维椽继任商业专门学校校长,校舍由法政专门学校使用。 山东大学堂在建校14年中,共培养毕业生770人,选送去欧美和日本留学的59人。其中徐镜心、 张伯言等人在日本参加同盟会,被孙中山先生委任为山东同盟会负责人。山东大学堂是山东省第一所官办的高等学校,也是山东大学历史的起点。( t3 ?2 n% g& h+ t' Z

; n2 ]. Y2 ^9 T3 m1 W1 i9 G
$ Q4 V6 y8 {9 L0 Y. n3 V" q) ^
: `; C7 f# Q$ o( t# a   1906在年济南皇华馆设立法政学堂。翌年再设法律学堂,时称第一、第二法政学堂。1913年合并为山东公立法政专门学校。 1906年,山东巡抚杨士骧、吴廷斌又在济南东关全福庄设立山东高等农业学堂,以南郊千佛山、马鞍山北麓五千亩土地作为学堂的林场,1913年易名山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 1912年,留日学生叶春墀请准在济南南关设立商业学校,随后定名山东公立商业专门学校. 1912年,青州府高密中等工业学堂和济南工业学堂合并,后又并入山东第一中学,于第二年在一 中尚志堂校舍成立山东公立工业专门学校。 1915年,山东省设医学传习所,1916年改名为山东省立医学学校,校址在济南北园白鹤庄, 1920年正式命名山东公立医学专门学校。 1920年,又将矿业传习所扩建为山东公立业专门学校,校址设在济南东关。 上述六个专门学校课程均为现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教师多为欧美和日本留学生,学制一般为 三年,医学四年,十余年共毕业学生4000余人。 1926年,六所专门学校再行合并,组建成为省立山东大学。在山东大学的发展历史上,这六所专门学校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z3 ^% q7 V) g  f
) ]9 N: a! C7 Z9 L* }" H6 P5 v' U
                                                  & X2 m+ Q, s+ h$ i
% f7 c& B* X1 f( L2 k
  1926年,奉系军阀张宗昌督鲁,下令将山东公立六个专门学校合并,在济南建省立山东大学,由山东省教育厅厅长,清末状元王寿彭任校长。设文、法、工、农、医五个学院,计有中国哲学、国文学、 法律、政治经济、商学、机械、机织、应用化学、采矿、农学、林学、蚕学、医学13个系,并有附属 中学。校设评议会,院设教务会,系设教授会。定期研究教学、人事、经费等问题。大学部有教师320 人,其中教授给200人,除专业课外,并开设选修课,学生毕业授学士学位。 1928年,国民北伐军进抵山东,奉系军阀败逃。日本帝国主义借口保护侨民出兵济南,制造了“五、三”惨案。在动乱中,学校经费无着,随即停办。 1924年8月正式创立私立青岛大学,高恩洪自任校长。设工科和商科,学制四年,学生修业期满 考试及格者授予学士学位。学生除本国外还有南洋华侨和朝鲜学生。革命活动家罗荣桓、彭明晶等系该校学生。校董事会聘请学界名流梁启超、蔡元培、张伯苓、黄炎培等人为名誉董事。选用德国人在青岛建造的俾斯麦兵营作校址。 1925年直奉战争再起,直系军阀失败,高恩洪下野,学校濒于倒闭,校董会公推山东省议长宋传典接任校长,勉强维持。 1928年北伐军进抵山东后,奉系败逃,学校经费逐渐断绝停办,学生按大学结业处理。省立山东大学和私立青岛大学是随后创办的国立青岛大学的前身,在山东大学历史上占有重要篇章。. T( t  E7 c; k
1 j4 v% V  N' R) u5 C
                          . C8 V: G- z/ y' x
* |6 B8 j! b1 j/ K
   192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根据山东省教育厅的报告,下令将省立山东大学改为国立山东大学。并由何思源、魏宗晋、陈雪南、赵畸、王近信、彭百川、杨亮功、杨振声、杜光埙、傅斯年、孙学悟等11人组成国立山东大学筹备委员会,着手筹备工作。在筹备过程中,蔡元培先生力主将国立山东大学设在青岛,取得教育部长蒋梦麟的同意。 1928年6月, 国立山东大学筹备委员会奉令改为国立青岛大学筹备委员会,除接收省立山东大 学外,并将私立青岛大学校产收用,筹备国立青岛大学。1930年5月,国民党政府任命杨振声为校长,9月21日,举行开学典礼,国立青岛大学正式成立。学校初设文、 理、教育三个学院,分为中国文学系、外国文学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学系、教育行政系和乡村教育系八个系。1932 年9月,教育学院停办,学生大部分转入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同时增设工、农两学院。工学院设 土木工程学系和机械工程学系。农学院设于济南,设研究、推广两部。不久,又将文、理两学院合并 为文理学院。学校设校务会议,由校长、教务长、秘书长、各学院院长、各学系主任和教授代表组成,负责议决一切重大事项。校长杨振声思想进步,富有远见,效法北京大学“兼容并包”、“科学民主” 的办学方针,广聘专家学者,如闻一多、黄敬思、黄际遇、任之恭、傅鹰、沈从文、梁实秋、闻在宥、 游国恩、曾省、汤腾汉等著名学者均在校任教。学校发展较快,声誉日隆,国立青岛大学由此崭露头角。 1931年行政院议决,将国立青岛大学改为国立山东大学,任命赵太侔(赵畸)接任校长。赵太侔 原为国立青岛大学教务长,赞同杨振声的办学方针。接任后增聘老舍、洪深、张煦、丁山、王淦昌、童第周、曾呈奎等一批专家学者,师资阵营更为整齐,同时撙节行政费用,添购图书、仪器,先后建成科 学馆、工学馆、体育馆、化学馆、水力实验室及实习工厂等,改善了办学条件。此时期由于外部环境 相对稳定,校内人才荟萃,名流云集,师生勤奋教学、成就蜚然,成为学界仰重的国内知名高等学府。 国立山东大学实行“学年学分制”,学制四年,学生毕业授学士学位。学校先后创办有学术刊物《科 学丛刊》、《文史丛刊》、《励学》、《刁斗》等。 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11月国立山东大学由青岛迁往安徽安庆,不久再迁四川万县。图书、仪器、案卷分批运出,损失严重。 1938 年春学校在万县复课,不久教育部下令“暂行停办”。师生分别转入国立中央大学,图书、 仪器、机械分别暂交国立中央图书馆、国立中央大学、国立中央工业职业学校保管使用。 1946年春,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国立山东大学在青岛复校,赵太侔再任校长。复校后设文、 理、工、农、医五个学院,计有中国文学、历史学、外国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动物学、植物学、 地质矿物学、土木工程学、机械工程学、电机工程学、农艺学、园艺学、水产水15个系,医学院不会 系,并附设一个大学先修班和高级护士学校。各学院学生修业年限为四年,其中工学院五年,医学院 六年,实行分学制和必修制、选修制。1946年10月25日举行开学典型。知名学者王统照、陆侃如、 冯沅君、黄孝纾、丁山、赵纪彬、杨向奎、萧涤非、丁西林、杨肇 、童第周、曾呈奎、王普、郭贻诚、 王恒守、李先正、刘遵宪、朱树屏、严效复、杨宗翰、郑成坤、李士伟、沈福彭等应聘来校执教。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王哲、罗竹风、高剑秋率领军管小组进校,对学校进行接管整顿,山东大学从此进入新的时期。 6 R3 [0 d5 @4 M9 [6 v' C) R

; o+ Y5 H+ v" C' i) m7 k; I  L5 L                                               _2 R' V: I1 a7 G
" h2 ^# C  a! t; t/ h
  1945年中共华中局决定,在华中党校基础上,创办华中建设大学。校址设于苏皖边区的旰眙县新埔由华中局宣传部长彭康兼任校长。设民政、财政、文艺三系和一个高干班。首届招生。同年5月4日,正式开学。8月份,首届学生结业,学校迁清江市。1946年初,校长彭康率领部分干部教师和学员北上并入临沂山东大学,华中建设大学校长由李亚农继任,解放区知名人士贺希明、张劲夫、张茜、夏征农、戴白韬、阿英、孙冶芳、范长江、车载、朱维基、黎冰鸿、黄源、陶官云等在校工作和执教。学校拟办成一所正规大学,设工、农、文、医、师范、社会科学等六个学院和预科。 1945年8月,山东抗日人民政府在解放区临沂, 创办了山东大学(为了区别国立山东大学)称临沂 山东大学),由李澄之、田佩之任正副校长。设预科部,招收知识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1946年初,华中建设大学校长彭康,率领该校师生400余人北上,并入临沂山东大学。师资力量 得到充实,学校规模有所扩大,设立政治、经济、教育、文艺四系,转入以专业为主的学习,解放区 教育界的知名人士何封、薛暮桥、李仲融、王淑明、孙克定、刘力行、胡考、宋日昌、尚钺、宋之的等在校执教。 1948年夏,中共华东局决定,以原临沂山东大学渤海地区的部分留守人员为基础,并集中原来的 一些教师,会同华中建设大学的部分干部教师,在潍县组建成立华东大学,同年9月4日开学。韦悫 任校长,张勃川、李宇超任副校长。济南解放后,于11月迁入济南。迁济后成立文学、社会科学、教 育三个学院和一个研究部。另设附属中学。 1949年5月, 韦悫调任上海市副市长,彭康接任校长,学校向正规化大学过渡。11月,教育学 院划出,后成为山东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交济南市领导,改为实验中学。195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后,学校调整为政治、文学、史地、艺术、俄文五系,转入正规化的业务学习。1950年冬奉命迁青 岛,1951年在青岛与山东大学合校。 华中建设大学、临沂山东大学和华东大学,都是短期训练班式的政治大学,在战火纷飞的年代, 为国家培养了近一万名干部,为革命战争和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I: H+ c4 n: U3 O
) G9 k. I+ y8 \8 ]
                     * w, R! ?* ?9 X1 @% X  n& Q
4 h' Q2 e4 x, U
  1951年3月, 山东大学和华东大学合校,仍名 为山东大学。华岗任校长兼校党委书记,童第周、陆侃如为副校长、设文、理、工、农、医五个学院,分中国文学、历史学、外国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动物学、植物学、地质矿物学、水产学、土木工程学、机械工程学、电机工程学、农艺学、园艺学、病虫害学、政治 学、艺术学18个系。其中政治和艺术为两个直属系。学校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学改革,大力开展科学研究。1951年创办《文史哲》杂志和《山东大学学报》,开辟了科学园地,促进了学术争鸣。从此山东大学又进入了学术繁荣的新阶段。 1952年夏,进行全国高等院校调整。山东大学根据中央教委部关于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方案,调 整出去的院系有: (一)政治系,迁至济南,组成山东政治学校,现为中共山东省委党校。 (二)艺术系戏剧组,迁至上海,与上海戏剧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现 为上海戏剧学院。 (三)艺术系音乐、美术两组,迁至无锡,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合并,组建 成华东艺术专科学校,现为南京艺术学院。( G9 ^2 ~1 K8 ?% j0 l

3 |) d/ h3 m/ L(四)工学院和土木系,和原山东工学院的土木、纺织系合并,组建成青岛工学院,后又迁至武 汉与有关系科合并,成立武江测绘学院,现为武汉测绘科学大学。 (五)工学院的机械、电机两系,迁至济南,与原山东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山东工学院,现为 山东工业大学。 (六)农学院的农艺、园艺、植物病虫害学三系,迁至济南,与原山东农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 山东农学院,现为山东农业大学。 (七)医学院1956年独立,扩建为青岛医学院。 (八)理学院的地矿系迁至长春,与有关院校系科合并,组建成长春地质学院。 (九)1954年教育部拟改变高等学校的布局,指令由山东大学负责,在郑州筹建一所新的大学, 由山东大学支援师资,即现今的郑州大学。 (十)在迁校济南时,留在青岛的系科,独立建院后,发展成为现在的青岛海洋大学。 山东大学在院系调整中,分出的系科和其他院校组建了十所高等院校,取消了院一级组织,留有 中文、历史、外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水产八个系,增设海洋学系,建立文学历史和海洋物 理两个研究所,成为教育部直属的以文、理为主的综合大学。中文、历史两专业开始招收研究生,还接收朝鲜、越南、苏联等国的留学生,学校的影响扩及国外。 1955年华岗受诬陷去职,稍后童第周调中国科学院工作。1956年7月山东省副省长晁哲甫出任校长兼 党委书记。1957年外文系师生进入上海外国语学院,外文系撤销。 1958年夏晁哲甫奉调回省,国务院任命成仿吾为校长兼校党委书记。 1958年7月,山东大学归由山东省领导,同年10月奉命迁校济南。文科的中文、历史两系和理科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系搬迁济南,海洋、水产和正筹建的地矿三系留在青岛(后独立为山东海 洋学院)。 这期间根据科学发展和国家建设事业的需要。于1959年秋恢复了外文系,1960年重设政治系, 建成原子能系和电子系,学校由迁济时的6个系10个专业, 增至政治、中文、历史、外文、数学、物 理、化学、生物学、原子能(后学生并入复旦大学,该系撤销)、电子10个系。建立了中国古典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美国文学、中国古代史、微分方程(控制论)、磁学、晶体、微生物九个校属研究室。 有八个专业接受培养研究生。设有三个专业业余大学,六个专业函授班,并招收函授研究生,在校业余和函授生达到4000人。同时,恢复了外国留学生培养工作。 学校迁济后,从1959年开始兴建新校舍,到1966年“文革”前七年,共建成文史、化学两栋 教学校,6栋学生宿舍楼,三个食堂,13 栋教工宿舍楼和部分辅助用房,总面积五万平方米。全校 九个系分住两地,校部机关和外文、物理、电子、生物四系仍住原处,称老校;政治、中文、历史、 数学、化学五系迁新校舍,称新校。 1961年学校复归中央教育部领导,学校在文史见长的优势中,向社会科学领域开拓;在理科的扬 长避短中,突出数学、磁学、晶体、微生物的六十年代新特色,为学校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66年开始了“文化大革命”。6月殃及山东大学校园, 全校机构随之瘫痪。1967年后,校内山东 头林立,学校的一派组织夺权后,把校名改为“鲁迅大学”,直到1970年才又恢复了山东大学校名。 1970年夏,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将山东大学一分为三:政治、中文、外文、历史四系南迁曲阜,与曲 阜师范学院合并,改称为山东大学;生物学系迁奉泰安,并入山东农学院;校部机关和数学、物理、 电子、化学、光学(新建)五系留在济南,成立山东科学技术大学。 1973年周恩来总理在病中得悉这一情况,立即签署恢复山东大学原建制的指示,1974年初山东大学 恢复原建制,山东科学技术大学即行撤销。1971年高等学校恢复招生,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 学校审定”的招生办法,开始招收工农兵学生入学。到1976年共招收五届工农兵学生(学制二、三年), 总计毕业3267人。
- B5 Z3 I; U: T! ]! t
8 u% S' c% K  X/ X3 w( a  1978年由吴富恒出任校长,孙汉卿任校党委书记。 1984年调整领导班子,校长吴富恒退居二线,邓从豪出任校长,戈平主持校党委的工作。这时期,经原教育部批准。 1984年在风景秀丽的海滨城市威海,设立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1987年,校长邓从豪退居二线,由潘承洞任校长。1986年徐豫龙出任校党委书记。1988年,陈之安任党委书记。1996年,曾繁仁教授出任校党委书记。 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学校各项事业有长足发展,在学科建设方面,在注重基础学科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了新兴学科、应用学科,由1978年24个专业,发展到1997年14个学院,45个系(教 学部)。有56个本科专业,57个硕士点,17个博士点和3个博士后流动站。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7个山东省重点学科。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一个国家教委部门开放实验 室。1个国家科委技术推广中心,3个山东省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山东大学设有出版社,建成了综合档案馆和博物馆,设立了附属中小学和校医院。有教职工4500 人,校园占地面积3000多亩,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藏书220万册,出版有《文史哲》、 《山东大学学报》等八种刊物。
$ M: Q# Y& u. U: M( D5 J/ |% F  C) {/ |. k
0 D; v, t. t& X$ F% _4 i
( h4 V; X$ H  u

" h( l: T& V  X2 ^. w4 @; C0 b8 w4 T& G; D% j7 x
% s7 l2 \# I  a' h
8 ^7 \6 j: b; x  ~0 B" s4 O
* f- Y/ b, h2 C8 j- o, h
/ L: E1 E9 \& b# X$ p
" U0 n" X5 n9 R7 m' E0 V

" R* U* l6 h8 U7 u3 O前进中的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6 U0 \  g4 c) _/ S% d2 E7 Y
5 H7 V" k" U% m  c" j
" s' g( V! @  A

) T$ v; g0 C: h1 Y9 Q; F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是山东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于1984年由山东大学和威海市政府共建的一所综合性大学。( O5 ~1 C- ^* |9 s) B

6 ^$ f' b% [. E/ I( F- e  建校20年以来,威海分校先后经历了应时创建、探索前进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2000年以后,学校乘着新山东大学成立和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东风,充分发挥山东大学的品牌、学科、人才优势,威海的地域优势和分校人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精神,在短短几年里实现了跨越发展。目前,学校占地1,600多亩,建筑面积30余万平方米。现有新闻传播学院、翻译学院、商学院、法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艺术学院、韩国学院、海洋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等9个学院及应用数学系、空间科学与应用物理系,32个本科专业,24个研究生专业,跨文学、经济学、法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6大学科门类。截止2004年9月,全日制在校生超过12,000人,教职工达到860余人,外聘教师100多人。" ?+ q2 Y. O% x8 x/ M/ x2 M
+ _# Q9 Y0 }; f5 m: d4 }" D) E
  威海分校的历史虽然短暂,但她承载了百年山大的传统和深厚底蕴,在较高的起点上,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是百年山大呈现勃勃生机的重要象征。
, @& P+ q. m, [1 _7 U0 b  @  
. Z+ [  [; j. ]  F) E2 x# j* h  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更新教育观念,增加教学资金投入,大力引进人才,在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使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近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本科生的考研录取率、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和优秀率等多项可比指标均大幅超过全国重点高校平均水平。
  o7 G7 U' [" m
4 v! C* w- J! i0 j; P  学校十分重视科研的先导作用。先后承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重点研究项目等一批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并有多项科研成果获各级各类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 E6 {, }/ G0 x: r' }5 W( U& x8 e& v& i& g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逐步形成了开放办学的格局和特色。目前已与韩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十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关系,特别是与韩国多所大学建立了姊妹学校关系,深入开展了教师、留学生的互派交流及科研合作。; T+ z9 r- M, {/ w+ [' A
8 a* _2 ]% a+ Z  V7 Q9 M) g
  现在,威海分校已步入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学术水平为重心的新的发展阶段,确定了“发展内涵,提高质量,建设特色,夯实基础”的新思路,明确了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即:在山东大学总体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坚持特色发展,注重应用性学科发展,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先导,努力把威海分校建成山东大学本科教育的基地,山东大学对外学术研究与交流的基地,为地方尤其是威海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基地,对东北亚尤其是韩国教育、交流、研究的基地,为山东大学创建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做出应有贡献。
% j, b0 w) _7 ~* j9 R+ ~/ |
1 o- k+ a! d& [5 t" P6 G% J[ 本帖最后由 shine169 于 2005-7-24 10:03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4 22: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 e# W# r, V$ C# ]! F" B
- m" T$ x1 P5 N
  青岛大学是一所具有丰厚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时代气息的新型综合大学,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大学,是青岛市唯一的综合大学。学校位于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坐落在浮山脚下,依山傍海,风景秀美,是读书做学问的上佳场所。
4 k4 ]: N0 p9 |4 u* T. p) a1 ]( c' U2 ?4 ~
  青岛大学是1993年5月由原青岛大学、山东纺织工学院、青岛医学院、青岛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是全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首批合并院校。现有25个学院,76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史、哲、法、经、管、理、工、医、教育10大学科门类。有博士、硕士学位点6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基地25个。在校本专科生32,000人,研究生1,600人,另有外国留学生近700人,继续教育学生11,000余人。专任教师2,000名,其中院士3人,外聘院士8人,教授281人、副教授858人。学校占地面积2,560余亩,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300多万册,各类期刊4,700多种。拥有比较先进的教学科研设备和校园网络平台。 8 I5 Z. {9 m2 L3 l6 l) s# S
  2001年初,学校制定了《青岛大学“十五”改革与发展计划》,提出了学校发展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05年,办学层次和结构更加合理,办学质量和水平得到更大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实力在国内同类高校中居于前列;第二步到2015年,把学校建成国内知名的高水平综合大学,形成综合性、应用性、开放性、国际性的办学特色;第三步到2050年左右,把学校建设成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一流大学。
: a+ _5 i  T) l$ c8 q& L" K& Z$ r: O
9 m  ?+ U9 Y9 q- d/ H2 M$ U, ?  学校以“博学笃志,明德求真,守正出奇”为校训,以“高素质、宽口径、厚基础”为目标,培养外向型、复合型、应用型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突出综合性、应用性、开放性、国际性的办学特色。现阶段的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重点建设特色优势学科为战略重点,在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前提下,走高质量有重点地发展道路。 9 V7 a3 i1 s$ h9 I3 T

! n; l6 s) Q2 \/ _" p* I  K  为实现学校“十五”改革与发展计划和现阶段战略目标,学校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大胆进行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手段,改善教学环境,培养适合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基础研究水平,积极开展横向科研,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与政府和海尔、青啤等国内外著名企业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加快学科建设步伐,加强和巩固基础学科,大力发展应用性学科,积极培植新兴交叉学科,重点建设特色优势学科。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启动了“421”人才工程,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强化国际性办学特色。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具有青大特色的内部管理体制。实现学校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7 b5 e; G7 |+ i7 e
/ s$ L. m; R; O/ I; s$ g8 ?! [/ q
' {% H& f2 h2 L
 在今后五年和中长期的发展目标是:进一步优化办学层次和结构,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实现学科的优化重组,形成强势学科,实现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零的突破。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现代教学管理制度。科研工作有重大进展,科研项目和经费要比“九五”时期有显著增长。社会服务工作和产业开发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形成特色,争取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学校整体实力在国内同类高校中居于前列。到2015年前后,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国内知名的高水平综合大学,形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产业开发相得益彰,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协调发展,以研究生教育为先导,本科教育为主体,继续教育为补充的办学格局,形成综合性、应用性、开放性、国际性的办学特色;到21世纪中叶,把学校建设成为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一流大学。
/ A7 B7 o4 i7 ~4 c" j- \+ Q5 s  (一) 实施“学科重点发展战略”,创建特色优势学科。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制订学科发展规划,确立主干学科和重点发展的学科专业。推行学科建设目标责任制,学科建设责任落实 励 。强化重点意识,结合争取博士学位授权点工作,重点发展10个左右有优势、有特色的学科专业。加强重点建设,对现有14个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实行重点项目支持,重点支持其中的1-2个向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发起冲击。采用竞争机制,滚动式管理,使1/3以上的校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成为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加快人文社会科学基地和理科基地建设。
, P+ g, j" \3 [2 Z3 r% C/ e5 g7 h  (二) 实施“教学创新工程”,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强化人才培养特色。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加强教学管理,强化质量意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全面实施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实行一门进,多门出,学制可长可短。进行由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部分组成的“二部制”教学计划改革试点,建立新的专业教育模式,培养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融合、适应能力较强发展潜力更大的高级专门人才。全面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建立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应用性、开放性和国际性办学特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加强教学研究工作,力争多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9 ?( {5 D" ^$ D. X0 o
  (三) 实施“科研振兴计划”,加大科研投入,大力提高科研水平。树立“教育是立校之本,科研是强校之路”的观念,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制订学校科研发展计划,确定重点科研方向,整合科研力量,加强协同攻关,形成强势科研领域,提高承担重大科研课题的能力。实行项目重点资助制度,鼓励教师和科研人员积极承担纵向和横向课题,对教师和研究人员所承担的纵向重点研究课题,学校拨出专款,按1:1的比例提供配套研究经费;校级立项课题,要精选资助项目,提高资助额度。建立科研激励机制,把科研工作纳入教师工作考核、职务晋升、岗位津贴评定、奖酬金分配,对教师和科研人员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给予重奖。
1 F' L; Q1 [! k, U# W0 {  (四) 实施“新世纪名师计划”,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采取超常规措施,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特聘教授制度,在10个左右的学科专业优先设立特聘教授岗位,引进或在校内选拔学术水平较高的专家学者作为学科带头人;设立特殊研究岗位,聘请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专家学者来校做短期研究、讲学,扶持我校学科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在博士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的教师中实施博士化计划,在其他学科的教师中实施硕士化计划;鼓励教师到国内外著名大学做访问学者或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提高学历层次。积极创造条件,改善教职工特别是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为各类人才献身学校改革与发展事业创造优越的环境。
( U  w4 _4 R! u  O  (五) 进一步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我们要解放思想,进行制度创新,积极探索适合学校办学特点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机构精干、政令统一、职责明确、行为规范、效率较高的内部管理体制。继续精简机构,到2005年以前,专职管理人员总数要缩减到教职工总数的12%以内。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和轮岗交流制度,实行干部聘任制、试用制、任期制、任期目标责任制,建立一套有利于优秀管理人才脱颖而出的干部人事制度,并创造条件,在管理干部中实施教育职员制度。实施“新世纪干部‘四化’计划”,根据干部制度改革的要求,采取岗位培训、专业进修和攻读学位等措施,提高干部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教育管理能力。 ! a5 V1 N) }' j- y/ j: Q' b
  (六) 加强德育工作,实施“校园文明建设工程”,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推动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完善德育工作管理体制,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改革德育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工会、共青团、学生会等组织的作用,把育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大力开展创建“山东省高校文明校园第一校”活动,按照“园林式校园”的总体规划要求,加强校园软、硬环境建设,规范校园秩序,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改善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加强新闻中心、电教中心、校报、学报的建设,规范和引导校内学生刊物,完善大学生文化娱乐设施,充分发挥舆论宣传阵地和活动场所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师生员工知校、爱校、兴校、强校意识,大力推动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   G! h. y0 m* N! W* f
  (七) 大力发展校办科技产业,加强后勤社会化改革步伐。发挥学校科研和人才优势,加快发展校办科技产业,提高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率,形成我校科技产业的优势和特色,使校办产业有一个突破性发展。组建学校科技产业集团,建立科技产业的集团经营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加强对校办产业的宏观调控,集中力量,开发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增强科技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加快后勤社会化改革步伐,提高办学效率和办学效益。去年,已经实现了后勤管理与后勤服务的规范分离,推进了后勤服务向产业化、专业化经营转变。下一步,后勤集团将组建若干个具有独立社会法人地位的服务实体,使后勤服务走向社会化、市场化。
+ B, Z. D. k4 n# n/ D  (八) 坚持开放办学,扩大国际教育合作与对外学术交流,创造办学的优良环境和广阔空间。面向社会,面向世界,坚持开放办学,建立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利用学校的优势,强化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职能,在青岛和周边地区建立功能齐全的社会或社区服务体系,为学校办学营造优良的社会环境。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办学、合作研究、合作人才培养与合作产业开发,举办合作教育机构和合作研究开发中心(或研究所)等,争取更多的社会机构来校设立奖教、奖学基金。突出国际化特色,进一步扩大国际教育合作与对外学术交流,大幅增加派出人员和来校访问学者的数量;加快国际教育发展步伐,努力扩大国际教育的生源范围和学科专业领域,国际教育的规模要逐年增加,外国留学生在校生数要达到1000人以上。
( F: {* U  f. b) H  b3 B% L8 y
2 A6 q. [+ r7 Z+ p! v) \" ?7 D0 g, t  面临新世纪的挑战,青岛大学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求得发展,只有不断采取新措施、寻求新办法才能实现预定的目标, 力争把学校建成一所高水平、开放式、国际化的新型综合性大学。
% ]4 p& P4 s* p# u$ @  d9 A& V! |- [
0 g+ W, d" G$ ?; o: `
* a8 q: \; Y( u6 [5 x: A
$ G7 }; k: g! X$ [) e, D  h
  “博学笃志、明德求真、守正出奇”作为校训,体现了21世纪高等教育的时代特征,体现了青岛大学独特的办学理念;既具有时代特色,又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   a* ]5 H7 R8 I+ g
  “博学笃志、明德求真、守正出奇”三句话有三个递进的层面,分别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对学校及所有教职员工进行了必要的规定。第一个层面,“博学笃志”是对学生、教师、行政领导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要博学,要有志向;第二个层面,“明德求真”是做人、治学的基本要求,要有高尚的人格,要通过学问的方式寻求真理;第三个层面,“守正出奇”即勇于开拓、创新,不断前进发展。这三个层面的意义相互联系、相互说明:只有“博学笃志”才能“明德求真”;“明德求真”又是“博学笃志”的必要前提;要做到“博学笃志”、“明德求真”,就必须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出奇”。 “博学笃志”语出《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广泛地学习且能够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疑问,联系当前情况,“仁”就在这里面了。“博学笃志”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和教师的基本精神面貌,体现了大学教育的根本特点。“笃志”就是要坚守自己的志向,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博学”与“笃志”是一种辩证关系:只有“笃志”才能“博学”;“博学”才能更加坚定自己的志向。就学生而言,广泛地学习基础科学文化 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如何做人,就要明确和坚定自己的人生理想,将博学融入人生理想之中,在远大理想中将“博学”转化为人生实践;对全体教职工而言,要在明确人生理想的同时“博学”;只有博学,才能适应现代社会迅速发展的要求,才能教书育人,才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P( S8 q3 c, i( P% S) N
  `8 W# u) `3 a
  “明德求真”体现着基本的道德追求和科学精神。“明德”出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德,在新民,在至真至善。”明辨是非善恶,修德正心,养成正直高尚的人格,是为大学之本意。这是对师生人格修养的规定。“明德”是做人、做学问的要求,“求真”即追求真理,追求科学,追求人生的终极价值,这是千百年来学人的至高理想。“明德”与“求真”是相互说明的:只有养成高尚的人格,才能真正地追求到人生真理,才能在科学的导引下走向成功;只有“求真”,“明德”才具有其哲学和伦理学意义,“明德”才能落到实处,才会更趋向于“真”。 % t4 c$ x8 a6 }
# Q! H6 B( }1 F; w& ^: q4 u8 N
  “守正出奇”是在“博学笃志”的基础上对师生员工提出的更高要求,是对现代大学教育理念更深刻也是更高的规定,是对“博学笃志”、“明德求真”的进一步升华。“守正出奇”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和准则。“守正”也是遵守常规,胸怀正气,是对传统精神的恪守。大学不仅要教书育人,更有承续优秀民族文化血脉、承传优秀民族传统精神的职责,因此,“正”,也就是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正”,是一种精神人格的体现;“守正”,就是对优秀民族文化精神传统的“守”。
) n( R: z  U& [
2 y/ J" e. D6 ^& ~# I* g, M3 Q3 F  “出奇”就是创新,前进,发展。大学不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一个培养人才、创造学术成果的地方;不仅要继承前人已经获得的知识,更要开拓前进,勇于发展,要“出奇”,要创新。对于青岛大学这所新兴的综合性大学来说,更要在改革建设的基础上求发展。 # S* `" C& z0 Y5 f) t
; S8 c+ ?3 ?- a2 L# J2 M% Y' z
  “守正”与“出奇”是辩证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守正”是“出奇”(创新)的前提,“出奇”又是对“守正”的提升;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坚持原则、发扬传统、传承文明,使原则、传统、文明在更高的基点上得到光大;这个“正”如果阻碍真理的发展,真理就会停滞不前。因此,“出奇”创新才能真正地“守正”,“守正”才能获得真正的意义。/ g% ?( G6 z9 f" A) ]
  H- T6 p7 `2 }" @% Z8 q4 \# B' Q; B
【学院一览】 # `  B) o( Q; @2 N- X

% Q2 S/ c* Y* z8 j- ?( ^/ U◇ 文学院9 j# S  }( C& a5 a  C8 K
◇ 外语学院 ; `0 F) d; \% `- y3 |
◇ 音乐学院" v) J# a( e4 l& ^% b
◇ 美术学院
4 ~4 b  v7 G9 g' g) l◇ 理工学院
* V3 Z; h( E9 o5 V' f◇ 机电工程学院
$ y0 O2 b( F, Q8 X2 p$ q+ X◇ 自动化工程学院
$ A) x- `( X1 ]◇ 信息工程学院 : G+ d( h8 S: P7 {
◇ 软件工程学院
4 e+ o# ?9 G1 Z3 c" K$ K3 X 海尔软件学院
! O" j+ Q0 T5 n- @4 t: e◇ 化工学院
& c; b( F) a( \9 b◇ 纺织服装学院
* ~2 t8 u! U) e, ]◇ 医学院
, G% c' M! s( `  X6 |2 o2 K" Q◇ 师范学院4 |+ h& V$ R8 g+ E7 j
◇ 法学院2 A+ B; L$ O% \8 K" v; q7 \7 t; K( B
◇ 经济学院+ D3 p! \$ ?: _2 v, Q: B
◇ 国际商学院         Q! @( }2 ]" D; {- P# e
◇ 旅游学院
% X1 n* T- T6 y9 I, `& G" b" f◇ 汉语言学院 + M% K0 A2 T* f7 L
◇ 成人教育学院/ ^0 d6 Z8 L; N
◇ 国际学院& t; P7 V7 L1 Q- }1 U" P# Y1 Y
◇ 霍尔姆斯学院6 P/ R, V: |* W' N
◇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4 o, I4 q/ q) t+ q◇ 应用技术学院  7 I4 B4 x6 x% D, \
◇ 软件技术学院
. t. m6 q2 ^) k1 f1 J! o4 r, p& W6 _◇ 华文学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4 22: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9 Q* J: q8 c# v9 K

% d/ \7 n% A" _, j' s9 D
3 h3 Z* O, Z+ F/ ~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包括理学、工学、农(水产)学、经济学、文学、医(药)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历史学等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校训是海纳百川,取则行远。
$ r2 C) a; o; s1 H! N5 D% ]3 v7 O+ q+ t, E6 ]
中国海洋大学的前身是私立青岛大学,始建于1924年。后经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等几个时期的变迁,于1959年发展成为山东海洋学院,1960年10月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13所重点综合大学之一,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校名为邓小平同志题写。2002年10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1 S9 q; I1 d: y+ G
+ ^( G* J$ M9 s
学校辖鱼山、浮山和崂山三个校区,设有20个学部及院(系),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目前,我校拥有6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博士后流动站,3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7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领域具有专业工程硕士授予权,71个本科专业。拥有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海洋生物工程中心设在海大。6个学科设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还拥有两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海洋学、海洋化学和一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 C% G9 y. J/ ]: ~! x. f9 B, G9 y; j
2 s0 b2 c% N, Q7 @3 Z6 z学校现有在册各类学生2万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4500余人,本科生9000余人,留学生800余人。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一批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在校治学和执教。专任教师96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博士生导师200余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人,讲座教授3人。有教授313名,副教授274名,具有博士学位的占40%,45岁以下教授占82%。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王蒙先生担任顾问、教授、文学院院长,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受聘为名誉教授,还有500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组成的“客座教授团”。
  I) j# K3 Q; Q1 S% {! B! L7 ?" }: S4 e0 E; Y  X
学校综合办学条件优良,基本设施齐备。共有70余个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具有不同专业特色的实验室,拥有供教学、科研使用的3500吨级海洋综合调查船——东方红2号。学校图书馆已建成国际上较为全面的海洋、水产学科外文数据库,成为全国海洋科学文献检索和信息资料中心。
9 r+ L# V) W7 F; E9 v5 h. s( {# E3 r
学校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建立起具有动态、自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特点的全新的本科教学运行体系。研究生教育特色鲜明,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 x9 T5 ]; u4 _2 X* i* ?
! _# r$ B# X1 ]! I
“九五”以来,学校科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和先进水平的70余项,国内首创和先进水平的150余项,被SCI、EI、ISTP等收录论文900余篇,获国家级奖及国家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20余项,获省部级奖数百项。% o: S8 u, ]1 T

3 p' J, o2 x/ X1 ~9 g21世纪是海洋世纪。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完成高水平特色大学的建设任务,初步奠定研究型大学的基础;到2025年再更长一段时间,建设成为特色显著的综合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学。
; P! s" h. m! y' @6 K' Q/ X3 R
2 o6 w2 D( ^7 m4 ]6 _7 c" N/ p中国海洋大学师资队伍简介
# v9 P/ j4 U4 K8 x2 j; V; b- i2 c2 N/ L0 `$ O) H- k
  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始终视人才为兴校之本,近几年来,我校以实施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为契机,通过全面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和教师岗位聘任制度,实施“筑峰人才工程”和“绿卡人才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学校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双聘院士3人,博士生导师150余人。目前专任教师880余人,专任教师占教职工的比例达到44%,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数达到35.7%,重点学科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60%,45岁以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83%。教学、科研及实验技术人员中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330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427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6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3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5人,全国青年科学家奖1人,50余人次获中国青年科技奖、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等国家和部级奖励,31人次获得山东省青年科技奖、省优秀教师等奖励。
4 ~& S- u( \# r2 f4 x0 {& x7 @0 w2 L  四年来,学校外聘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境外教授239人。为了重振海大人文精神,延续海大80年丰厚人文底蕴,学校聘任王蒙先生为我校顾问、教授、文学院院长;尤凤伟、毕淑敏、余华、迟子建、张炜为驻校作家,扩大了海大人文学科在国内外的影响。 - |* M6 s* Z2 t$ I" V
  学校将进一步加强高层次师资队伍的建设,重点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水平。在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基础上,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深化以分配制度为核心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教师岗位聘任办法,建立一套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竞争机制和科学的评价体系,尽快推行全员聘任制。到2007年,按生师比例17:1计算,教师总数力争达到1600人。师资队伍建设采取固定编制与流动编制相结合的方式,客座教师将达到教师总数的15%左右。固定编制的教师人数占教职工总数比例由目前的44%提高到50%以上。博士后在站人数增加到50人以上。到2007年,教师队伍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从现在的83.4%提高到90%左右,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由现在的35.7%提高到50%以上,重点学科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70%以上;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控制在60%左右,有国外学习经历的教师比例达到45%以上,形成有一批国际知名大师级人物、一大批学科带头人和众多青年骨干组成的学术队伍。7 U- O! K0 R/ q8 Q* j: Z, p" ^

# `4 v. p) i9 \ ; S& v! P3 {8 ?

7 V7 p& m; N0 a0 a$ K" ?# h; [
* @' U2 R9 l; t& D+ V8 d+ r# c: Q) X) ^9 ]* h' {4 ~7 J, e  n

" d- _- I) k2 ]1 \, [
$ j  e4 V! B$ |% t 海洋环境学院 |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部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 化学化工学院4 F8 _. u0 {/ h: C; |
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 工程学院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管理学院 | 经济学院
" [  z) U7 U' m9 d$ U$ A外国语学院 | 文学院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法学院 | 数学系 | 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8 s9 p2 D" L' a7 _
公共管理学院 |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 继续教育学院 | 国际教育学院 - C# i3 ?! @# R/ _
基础教学中心 | 教育系 | 艺术系 | 体育系 | 计算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l' z! @- y5 Q- q& B9 O
国家海洋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 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4 22: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 }: [! b5 l+ m  ~( W- b& E: h% }7 I( y" o) ~$ G  M  w
8 U, b$ p* j+ I+ D* h
8 L9 `. J# I, I
& s7 l0 E# S$ A- c5 x; t1 H
: t) t! z2 i( |; w) u" i
山东中医药大学概况
# Y0 x, h* j7 Z* x3 L/ V2 J 9 {8 o6 X" c% G
(2005年3月21日), p7 W7 {8 q) I8 J9 M/ e* X( a

: a, K$ s$ H8 y4 i  山东中医药大学原名山东中医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省属重点院校,也是全国建校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学校发展曾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1978)56号文将学校列为全国8所重点建设的中医药院校之一,目前是全国近30所高等中医药院校中7所中医药大学之一。建校以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办学定位,强化优势特色,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成就,培养了大量面向医疗、科技、教育、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W& p8 \5 @& h* u) e" F6 S
  学校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校本部座落于风景秀丽的千佛山脚下,占地220亩,建筑面积15.7万平方米;已经开工建设的新校区在长清大学园区,占地1723亩,规划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学校仪器设备总值4841万元,馆藏图书83万册(其中电子图书32万册),有配置完善的计算机校园网。4 ~& r' a5 N; R
  学校现设有基础医学院、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护理学院、人文社科学院、临床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9个学院,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体育部等2个教学单位。. c9 {+ _( I9 E& v
  学校注重加强学科建设,形成了一批优势和特色学科。现拥有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医史文献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这两个学科同时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学科和省级重点强化建设A级学科。另有周围血管病、老年病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科,天然药物、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技术、细胞与分子、中药制剂4个三级实验室, 有省部级重点学科10个、重点实验室2个,厅局级重点学科(专科)12个。学校的中医文献在学科建设、学术发展和人才培养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这是学校的特色项目。4 [# x, S4 {/ m$ `% }1 L
  学校拥有较完备的教育层次。有中医学和中药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医基础理论、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医史文献、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等9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其中中药学为一级学科博士点),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基础、药物化学、生药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医史文献、生物医学工程、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等19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硕士点涵盖了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全部二级学科,并开始向周边学科渗透。并有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现设有中医学七年制、中医学五年制、中药学、制药工程、针灸推拿、市场营销、护理学、英语、应用心理学、中西医临床学、康复治疗学、药学、法学和运动人体科学等14个本科专业,29个专业方向,涉及医、理、文、工、管、法、教育学等7个学科门类,其中法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是教育部控制布点的12个本科专业之一。形成了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教育结构体系。
3 y! k$ A$ b% u2 m8 X+ f# D  学校重视临床和实践教学。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省中医院、原济南铁路中心医院)。有7所非隶属附属医院,66处实习教学基地。目前,全日制在校生8049人,其中普通本专科生7052人,研究生743人,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186人,成人脱产专科班学生68人,另有函、业大学生5145人。同等学历在职申请硕士学位学生650人。各类在校生近14000人。
* K( ^/ R' ^: m( e9 o. U& ]4 s  学校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有4个研究所(文献、天然药物、针灸、中西医结合)、6个独立设置的研究室,有2项成果荣获首届全国科技大会奖,有1项成果获第十四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1991年以来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等国家级科技奖励6项,获部、省、厅级科技奖励237项,有60余项科研成果得到转化。现承担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2项、国家级课题14项、省部级课题44项。主办的《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在全国同类期刊中享有盛誉。与山东省中医药学会共同主办的《山东中医杂志》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还承担《中国肛肠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杂志》编辑出版任务。1990年以来,编著出版医药、社科等各类教材和专著1200余部,在国家中医管理局组织的“新世纪高等中医药教材”编写工作中,担任了32部教材的主编和副主编任务。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公布的结果,学校2000年和2001年连续两年发表的科技论文居全国医学高校前30位。是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国家中药现代化、产业化规范种植项目承担单位”。
1 K0 ]  d2 y1 p$ `& Q  学校拥有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医护员工3340人,其中校本部904人。有专任教师467人,终身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38人、硕士生导师204人,教授和主任医师等159名、副教授和副主任医师等440名。有36位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4位省部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7位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位中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22名省级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5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名老中医药专家”、31位“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37名教师获“山东省千名知名技术专家”称号。特聘4位院士为学校名誉教授。
6 k, S7 F8 u! X  学校十分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日本、韩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十余所大学建立并保持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与德国、英国的有关医疗机构联合在国外办医,经教育部批准与马来西亚中医学院联办7年制本硕连读班。留学生规模位居省内院校前列。
- c6 Y1 G1 O  `1 A! X' i7 U7 m  目前,学校正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心同德,干事创业,开拓进取,全面实施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立的“教学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基本办学方略和“两步走”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创优迎评”和新校区建设两项伟大的再创业工程,为实现建设位居全国中医药院校前列强校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2 j4 C9 P' I; o; h  L

# H6 U+ x0 K) m$ x0 H+ _5 a+ X1 m ) n7 o2 q- A; t5 e0 P& k5 r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53号
: [% ~& ^; j3 `  c4 R2 Z邮编:250014
1 m1 Y8 q+ w6 U电话:0531-2613011, V! h% k. e5 d3 q- U
传真:0531-2963364# ]# t6 T8 ~! v' K/ B
网址:http://www.sdutcm.edu.cn' O5 C5 F: \8 f" @0 M
' U4 c0 _6 T; R" N6 q" ~( E
2 [! ~) F3 H1 \5 z
  中医基础学院   k) ?6 x) D* u/ q# g. @
    7 x( {" d2 g- ]
    中医基础理论
$ R3 r; b2 D& J4 B! I5 M! D2 J    中医诊断学
) P& I" e" l: Z    中药学
7 e: |9 |1 H+ W2 b: A" D3 @    方剂学
; y' h: k6 c2 q9 r* O$ Q    中医临床基础2 W* \) Z; E( j7 ]8 C$ K
    医古文! a# l5 j. y9 ?$ p
    医史学说# g4 W9 y& z" y
    全科医学基础
# c3 {% Q, s7 z1 m9 @. J
! z# [/ {1 B% V  中药学院
7 s% e1 C' C# {5 P4 u- ?$ u! p/ M  基础化学
8 s( A# E* H, I& u* h' f/ V( Z7 ^    药物化学: O( ?% U& v8 i7 b
    制药工程
6 C4 u- e4 f: p: W; D- g' G$ g    鉴定资源
& X( v8 r2 {* M1 l    管理学
* X" f7 T- H: h  T    药用植物栽培学
2 ^( G; M7 v# [( l5 P
: q" N, a: I! a! `" N5 l6 c* Y& q& w  针灸推拿学院
; b, W% u6 W) s4 N/ S" \   经络腧穴学' \' ]( D5 H! V$ x
   刺灸治疗学
0 Y- l0 t- ?8 l0 q0 {   推拿基础学
: F6 ~8 o8 ?3 x& m$ ^7 |# ]3 p   推拿临床学3 U5 {8 y8 u3 ?0 I
   实验针灸学  a/ ], b4 }; j. R. F+ U  P
   针灸推拿文献学
$ Z8 c9 L9 @2 @% J1 E' U0 t+ j) z
5 z( I" \' R' C+ o" l; k  临床学院 3 S- T" P0 q% _2 k
   中医内科学
% l* o1 f+ ]) v/ W   中医外科学( d) \) w1 d, v6 v
   中医妇科学
% y$ {. F8 V8 s$ c& [9 i   中医儿科学, d6 a7 p, m# g' g# p
   中医骨伤科学
- K5 U3 q4 D, h: c4 B   中医眼科学
+ d- d  J+ M' d$ g1 k0 z& w( q   中医耳鼻喉科学5 L0 I/ ~1 o- D' C% X6 m, b
   西医外科学
0 Z6 U% Q5 l* A8 l9 {: @5 Q   医学影像学
+ c% x7 i4 y9 H5 `( p5 x, b9 j
) t1 K" q) V. J: Y  西医部
; ~  q* t3 q1 X3 ^6 r4 t   正常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9 y4 s/ n; `1 \1 ?   机能学5 v+ I9 v. y( w$ i) L
   生物与病原生物学
; s; x$ B, O% p+ v4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U. x& K$ W' _, ^0 l6 Q. v- i   预防医学' v2 n6 C: [( Y. [
   护理学5 ]" V9 w- U. @* z3 k4 d2 ?$ r1 J
   西医内科学
9 a7 N' q/ T6 {" B4 o' _9 p  [2 w- e
+ @  R* d  r* k  z, I  公共教学部
% N; h; g$ w* S, F! j2 l+ i" I   计算机数学0 O. b  u' ?: J; s* m4 |% v
   物理学: S5 Q  |1 i9 }
   公共英语8 N: j8 ?+ q' n, ~' a
   专业英语  b! m) c0 g# n
   日 语
% x# I5 H- U: a0 p   体 育
# w  v* D0 n, W5 Q/ U
" ?! a( U: I& K  K7 E  社会科学部 # M  s3 U4 }' k0 O* y$ @0 }8 p- r' G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i1 w/ _+ H! u/ B# U) w0 o
   邓小平理论概论
9 ~  W. k  k) Z0 ]' ~   毛泽东思想概论' {; \& ?4 i0 P. b) ^3 ?4 P9 d
   思想品德
3 E8 L) a+ y3 Y& L/ E   自然辨证法
3 j& j4 t$ F' t" p, Z) l# r& S   心理学
6 n! r7 b+ V' v) k) h! A2 z) E& F0 n/ W& t# ~
 中医文献研究所 6 H( V! {8 l1 p
   中医文献学
+ |1 ]+ B7 s. B( o" Q8 i9 Y$ Q0 p   医学信息学
. U, t! \, f9 X   中医药信息工程学* c2 s+ z+ S& `2 n( b; h- z
   中医药文化研究中心   G& i- T* [" u/ R2 U8 P

3 i$ l& k: n! Q6 [- h2 ?, e6 H 其 它 - ?. x/ a; i+ F3 q' D1 t; T5 ^
   军事学
$ v* v9 Y& s6 U6 T   文献检索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24 22: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4 g' v7 s+ e3 Z$ x& H% X
" c: i2 ]# A8 h( a2 m' L2 {) h

! U% [  _$ G* y8 g3 k; X' {
1 Q5 q; E& |# c4 \1 J1 K+ c5 a- s9 y; `  P0 o" K  P' d5 E: v

- i" @  G0 ?. f   山东师范大学是山东省重点大学,其前身为山东师范学院,于1950年10月29日在原华东大学教育学院的基础上成立,系建国后山东省成立最早的高校之一。1952年院系调整时,原齐鲁大学物理、化学、生物三系同时并入。1981年,经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4月,山东省化工学校并入。学校目前有校本部、北校区、东校区三个校区,共占地1200多亩,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座落在济南长清大学园区占地近3000亩的新校区,于2003年10月开工建设。一期工程31万平方米的教学、科研、生活设施建筑已经完工,2005年下半年投入使用,将入驻学生10000人。
  W9 @/ r; t& R4 ?, m+ r/ A, J) R: K    建校55年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扬“爱国爱校,为人师表,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秉承“弘德明志、博学笃行”的校训,坚持以育人为本,坚持改革发展并举,立足教育,  
% m# {6 f7 ^, \+ @$ P$ Q9 Y服务经济,砥砺耕耘,自强不息,现已发展成为一所系科专业齐全、办学层次较高、办学条件较好的综合性高等院校,为国家培养了 15万多名合格人才,涌现出一大批知名学者、劳动模范和优秀教师,为科教兴国、尤其是科教兴鲁战略的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被评为全国招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获得山东省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山东省德育工作优秀高校、山东省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3 Y3 D  K( o' b
      
& h6 X( ]& a4 B3 u+ ?# G+ T3 D: |0 l    学校现设有19个学院,2个公共教学部。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6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6个本科专业,(其中非师范专业39个),是国务院、教育部批准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培养单位。学科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九大学科门类, 形成了层次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4300多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2700多人。另有成人教育学生 13000余人,外国留学生 200多人。
" O3 _/ [9 U( Y! f& ]    学校教学科研设施完备。图书馆是山东省高校较大的图书馆,藏书280万册,有中外文期刊 6000种,电子图书 21万册,电子期刊6600种。学校建有电子文献检索中心、高速宽带校园教育科研网。学校设有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齐鲁文化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附设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山东省外语培训中心、山东省盐生植物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光电磁功能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山东省现代文化研究基地、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山东省信息管理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城市环境安全预警预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1个省级研究、培训机构。设有9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其中有8个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进入山东省 “十五” 重点强化建设工程。3个学科被批准设立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编辑出版《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山东师大学报》、《山东外语教学》等6种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 k9 x3 X) d! y; a1 R3 d
# X/ V8 g# E$ y2 u8 G

! `  W9 `" l/ R+ s# V( l& b    学校一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致力于造就一支教育思想观念先进、知识能力结构优化、学术科研水平一流、思想道德品格高尚、专兼结合、素质精良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有5位院士被聘为我校兼职教授。全校在职教职工2253名,其中专任教师1150人,教授、研究员270多人,副教授、副研究员670多人。博士生导师89人,硕士生导师近50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 200人,硕士学位教师648人,设有8个省级学科带头人岗位,8个校内特聘教授岗位。1人入选全国 “百千万人才工程” 第一、二层次,1人获教育部颁发的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3 人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3人入选教育部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被选为山东省突出贡献专家,41人(次)被选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70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5位教师获得全国曾宪梓教育基金奖。另外,学校聘请 100多名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任兼职教授。
$ G, H6 ~- U' E% L  r9 \: I    学校具有从严治教的优良教学传统和特色。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工作的根本任务,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中心工作。以专业建设和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基础,以学分制管理模式改革为突破口,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实行选课制,开展按学院招生、辅修专业、双学位、二次挑选专业等试点工作,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1997年以来,学校共有7项教学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69项获得省级奖励,64个项目被列为省级以上教学科研立项。2003年学校本科招生计划全部列入重点批次录取。本科生考研录取率、硕士考博士率均超过30%,个别专业达到60%。毕业生一次就业率95%。  
2 n0 Y6 r4 E( M+ H9 l    学校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形势,加强基础学科,发展新兴学科,强化优势学科,突出特色学科,科研水平不断提高。1998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00多项,其中国家重点基础研究 “973” 项目 2项,国家高新技术发展“863”项目 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3项,国家攻关项目 6项,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及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40余项。学校年度科研经费达到 2000多万元。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级奖100多项,200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项,2004年获鲁迅文学奖1项。学校大力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与企事业单位签订技术转让合同100余项,取得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加强与教育科研单位的联系与合作,与企业联合建立 8个研究所和中试研究基地,与山东省东营市联合建立了中国千亩盐生植物园。
* J1 z' L; n  h7 j5 r6 S2 b: h- g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派出 600多人次到国外进修、讲学、合作研究,聘请 200多名外国专家来校任教、讲学。与 10多个国家、地区的40多所学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外国留学生定点招生单位,自1990年以来,共接收长短期留学生1500多人,成为山东省对外开放的窗口学校。近年来,学校积极拓展对外合作办学空间,成立了中韩合作国际商学院,开展了与日本、韩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国的互派留学生等工作,收到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 ~( P  L9 w- _5 Y, n
    学校附属中学、第二附属中学、附属小学都是山东省规范化学校或示范学校,已成为山东省基础教育的名牌学校。' ]5 b& O" K$ p
    目前,学校正抓住机遇,振奋精神,干事创业,开拓创新,为建设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综合性高水平的山东省重点大学而奋斗。 (以上资料由校长办公室提供,数据统计截至2005年6月) 8 E1 e0 |8 k* w! U: f
    学校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8号 邮编:250014
" \* w0 v$ C$ Y" T4 Q/ H    党委办公室电话:0531-86182215、86182217 传真:0531-86180066
, C  X  A+ s7 t! ~+ \    校长办公室电话:0531-86182220、86182222 传真:0531-861800174 D9 m5 V* j; Y, e3 F8 [# j1 Q9 t
    学生处(学工部)电话:0531-86180906、86180684
& g. ]- F2 i% S6 C: ^) }0 {    招生办公室电话:0531-86180245 86182376
9 L# e* i2 u6 z- F
% B; a3 ?6 _$ ^" D
6 Z1 f7 ~: H" q" C: W- o  
0 n0 n: k7 B2 H8 r' p, z9 Y) m! q6 ~政治法律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文学院 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 @# ~" o- m3 W& i0 n) u3 J2 N
2 I2 ~6 ~  E3 x' R/ p6 B$ ~外国语学院  音乐学院  美术学院  传播学院  信息管理学院6 U! t% j; T. \! m& W6 g

3 j9 b( _4 `  O2 ^' J. m5 M数学科学学院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
' ^4 y- C8 E1 @% V* G
; B2 F( x" z) ~* y' r生命科学学院  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  体育学院  国际交流学院
( b" i& h4 I7 y" B' Z2 V
; z1 O) h( y  v% J& `- D马列部   大学外语教学部   齐鲁文化研究中心   中国现当代文学8 m9 p. f4 Q. A/ r7 c8 ^& A9 P

) L2 ?4 c" H4 s2 w* Z9 ?8 j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地理研究所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华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华人同志

GMT+8, 2024-12-29 09:18 , Processed in 0.085194 second(s), 1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