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5-7-24 22: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 i- U7 O& o: p2 s$ j* K9 L9 p
Z4 j4 M1 Y9 G1 B& `; C' r% F5 t1 D% H2 n

6 Q" A+ \& ~* K- v1 M3 {( q) C2 C( j' p: e& g, s
+ g9 z8 w, T" G& d& G* e% m山东中医药大学概况
/ W& y1 Q% o8 h" Q' u4 E. O6 r * J. p+ q9 c6 ^ v+ B1 e9 f. b
(2005年3月21日)% F3 A& e$ p& D, ~: W+ c, T
& y2 K( K) \* ?1 c/ F 山东中医药大学原名山东中医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省属重点院校,也是全国建校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学校发展曾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1978)56号文将学校列为全国8所重点建设的中医药院校之一,目前是全国近30所高等中医药院校中7所中医药大学之一。建校以来,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办学定位,强化优势特色,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成就,培养了大量面向医疗、科技、教育、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J/ F* D4 @7 E, P1 @8 f
学校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校本部座落于风景秀丽的千佛山脚下,占地220亩,建筑面积15.7万平方米;已经开工建设的新校区在长清大学园区,占地1723亩,规划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学校仪器设备总值4841万元,馆藏图书83万册(其中电子图书32万册),有配置完善的计算机校园网。
; |; P( D" [ R1 r% l" ~ 学校现设有基础医学院、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护理学院、人文社科学院、临床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9个学院,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体育部等2个教学单位。; [/ Q3 ]! n+ m' G5 W7 J) q! ?
学校注重加强学科建设,形成了一批优势和特色学科。现拥有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医史文献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这两个学科同时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学科和省级重点强化建设A级学科。另有周围血管病、老年病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科,天然药物、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技术、细胞与分子、中药制剂4个三级实验室, 有省部级重点学科10个、重点实验室2个,厅局级重点学科(专科)12个。学校的中医文献在学科建设、学术发展和人才培养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这是学校的特色项目。
. r2 c D) ], s: S! ]$ g& c 学校拥有较完备的教育层次。有中医学和中药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医基础理论、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药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医史文献、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等9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其中中药学为一级学科博士点),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基础、药物化学、生药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医史文献、生物医学工程、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等19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硕士点涵盖了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全部二级学科,并开始向周边学科渗透。并有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现设有中医学七年制、中医学五年制、中药学、制药工程、针灸推拿、市场营销、护理学、英语、应用心理学、中西医临床学、康复治疗学、药学、法学和运动人体科学等14个本科专业,29个专业方向,涉及医、理、文、工、管、法、教育学等7个学科门类,其中法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是教育部控制布点的12个本科专业之一。形成了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教育结构体系。
7 r* E. e" O1 q7 ^8 `4 t 学校重视临床和实践教学。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省中医院、原济南铁路中心医院)。有7所非隶属附属医院,66处实习教学基地。目前,全日制在校生8049人,其中普通本专科生7052人,研究生743人,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186人,成人脱产专科班学生68人,另有函、业大学生5145人。同等学历在职申请硕士学位学生650人。各类在校生近14000人。$ r0 F( ^1 F9 ~1 W7 n4 p/ l
学校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有4个研究所(文献、天然药物、针灸、中西医结合)、6个独立设置的研究室,有2项成果荣获首届全国科技大会奖,有1项成果获第十四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1991年以来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等国家级科技奖励6项,获部、省、厅级科技奖励237项,有60余项科研成果得到转化。现承担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2项、国家级课题14项、省部级课题44项。主办的《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在全国同类期刊中享有盛誉。与山东省中医药学会共同主办的《山东中医杂志》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还承担《中国肛肠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杂志》编辑出版任务。1990年以来,编著出版医药、社科等各类教材和专著1200余部,在国家中医管理局组织的“新世纪高等中医药教材”编写工作中,担任了32部教材的主编和副主编任务。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公布的结果,学校2000年和2001年连续两年发表的科技论文居全国医学高校前30位。是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国家中药现代化、产业化规范种植项目承担单位”。, m( v" s$ c2 X. L
学校拥有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医护员工3340人,其中校本部904人。有专任教师467人,终身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38人、硕士生导师204人,教授和主任医师等159名、副教授和副主任医师等440名。有36位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4位省部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7位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位中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22名省级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5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名老中医药专家”、31位“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37名教师获“山东省千名知名技术专家”称号。特聘4位院士为学校名誉教授。
+ u" Z9 A6 [6 r. `* O 学校十分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日本、韩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十余所大学建立并保持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与德国、英国的有关医疗机构联合在国外办医,经教育部批准与马来西亚中医学院联办7年制本硕连读班。留学生规模位居省内院校前列。6 Y5 f6 B( M7 q0 U# M
目前,学校正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心同德,干事创业,开拓进取,全面实施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立的“教学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基本办学方略和“两步走”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创优迎评”和新校区建设两项伟大的再创业工程,为实现建设位居全国中医药院校前列强校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5 d+ ^. h8 q" q4 \, n
Y% U9 H0 S' g& p: x6 N' U
( a! J6 D, r6 W1 I; U' L- s6 M0 w N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53号( U+ \7 x0 T+ L {
邮编:250014& I8 `% P& h0 T' e0 ^3 W& w- L3 z9 B
电话:0531-2613011( X" A' M+ Q; }! Z
传真:0531-2963364
5 P5 D1 f" E4 n9 H5 G网址:http://www.sdutcm.edu.cn' j* ^8 y. g0 v% K1 R2 Y
' v- h$ v/ f: Z" U
3 i8 J+ Z, Y" \3 n* I8 h 中医基础学院 * Q1 T- [$ U3 t) h; t- c9 T
+ J8 p x: A+ w; N, M% C
中医基础理论
" `& S7 B' g6 J; _9 ? 中医诊断学 * i2 C5 B2 \8 M3 W8 p/ \: G
中药学
7 p$ [" u# N$ C4 E9 H( e9 l 方剂学
6 ?( x, g: C: q, j e# I 中医临床基础
' B9 a T$ g) W7 k 医古文# _) k; K' A2 d( D$ X6 [$ z
医史学说
O+ d, ?* G, v1 D0 ]" I; r 全科医学基础
8 `! q: P" l* s. @8 i! I2 A4 G3 W7 y9 d& f9 z2 r) ~: u
中药学院+ i1 _* H0 {4 N0 v. @% B# T& x
基础化学/ _: U/ C4 {. `: s
药物化学
! y+ }- X# D6 }% ?* P- b4 S9 r8 S 制药工程* L* w# j$ j. Q0 x2 R; s+ G
鉴定资源
2 I) p k5 F+ z1 \ K9 v5 b( k0 ]5 { 管理学& b! ~7 R; [& m6 W3 b2 X0 }
药用植物栽培学
4 W N. ~) l* U* ]$ P) D3 _- V0 w
针灸推拿学院 8 H3 K7 t6 p( @
经络腧穴学6 Q6 a3 p% c- i4 s7 B
刺灸治疗学
+ [1 R' E9 y' y6 c; ~+ {( x 推拿基础学
' \2 L6 e/ C. {% Q. f8 W: g6 ^& O 推拿临床学 I& ~' c8 O3 g4 |! w% G, U
实验针灸学$ X4 Q; l: ]. y/ A3 {* k, E9 m
针灸推拿文献学
" W# B6 a% ^5 ]1 X5 M z
! O4 k! t3 r: s. _: D6 C& F 临床学院 , P! A' |. \2 K
中医内科学
9 ~/ T! O4 j' k0 [4 j6 k8 B 中医外科学6 _4 X! q1 Y# |5 k5 D8 O
中医妇科学; r3 D j% B- \: H' C8 ?/ q l
中医儿科学9 c& X' `; h3 d! R
中医骨伤科学5 J+ b ]$ G" D! n
中医眼科学2 w3 e% d3 v# s# Y& B! ^9 j6 t
中医耳鼻喉科学
8 v6 E" C2 @0 z$ k4 A0 J 西医外科学! R0 o& n# E0 Y
医学影像学
! r W: }% c) E% }6 t- E/ t% X* D7 C9 Y
西医部9 S& f. i/ U$ i5 D6 z+ x' N4 W
正常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 S# h9 |& D8 c* {/ K 机能学
( l) X; |1 c+ {6 G" n b% Z% a. G9 F 生物与病原生物学* ^2 D6 ]0 V: F# _$ }' f0 G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2 b0 Z g; a! g 预防医学" O. ]7 Y, P$ N, V2 m7 _+ j. o: ?1 Q) u
护理学
- M1 t) Q0 M4 ~* E+ J3 W- A- p2 l1 W 西医内科学
) e) N: o; U/ d7 u1 S& b
) f% |( h5 p% G# l: t+ I( U9 [ 公共教学部 ' i$ } a. J; [$ z1 v4 ~4 _
计算机数学
" S6 g5 d' E! C1 R 物理学
6 a6 l: ?2 X2 [; W/ e% w/ ~ 公共英语0 F' ?+ d5 c# P
专业英语( z- N9 ^" d9 D. Q5 V
日 语6 W* D$ S( G! X& Q0 e% [" a$ ?
体 育
. g# n! P: @; k% R2 d
' q* h$ q% C8 m0 s: z' P 社会科学部
4 Z; C1 J! z/ f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t: S+ H% O e: r5 O: M- d/ b 邓小平理论概论
- c) k& k% }; K 毛泽东思想概论9 t4 v4 t/ N$ e5 O# A0 v9 }
思想品德 l( A: P: U) H$ w$ z3 w; |
自然辨证法- T" v. Y4 L g/ `
心理学
6 D0 d3 H& l: O7 r: y( B! M4 P) J4 M0 G* K. H( n6 C) L9 e( k
中医文献研究所 % L1 o. T$ n- `* E; \, P
中医文献学7 d8 ~: F5 j; L4 A- r0 y8 p
医学信息学
' x2 E& N# _4 e A, \, v; z 中医药信息工程学
* q, a3 H' P7 P! @% q& X 中医药文化研究中心
/ P {' ?5 k. ]2 M+ P
& }& U9 Y8 q y& j 其 它
* e- @( r0 p% S; o1 v 军事学+ U2 j) b" Y( p
文献检索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