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首诗出自 李璟 的 浣溪沙。最有名的便是这两句“青鸟不传云外信 丁香空结雨中愁” ,自此丁香便有了“愁心结”的花语。记不记得有一首很伤感的歌,叫做“丁香花”。听着很让人落泪伤感。其实便是源于此花的花语。 a& [: u5 j& L1 N4 L
下面附入这首词的全文,以及解析。请欣赏。
- t. G3 R/ U( _8 t" `8 Z: K- F0 H, c( `) R/ v- w
浣 溪 沙 李璟$ T( E6 r+ e1 K5 { j* g: p
s- W( y2 s1 E
手卷真珠上玉钩 依前春恨锁重楼
, I$ q% z( d! |& @5 b/ r; f 风里落花谁是主 思悠悠( ^& W1 `. w% w( H
9 M5 a5 K0 x4 b0 g青鸟不传云外信 丁香空结雨中愁
9 o0 e7 F, x+ l8 F7 U. a/ k 回首绿波三楚暮 接天流
t, e4 y& ?" a( g( ?; P* x; n5 e; a: k/ {! {9 u9 e) C
8 e0 u* p3 k3 U这是一首伤春词。
6 {' E9 e B* D6 J+ N- {/ J7 @+ \# V
“手卷真珠上玉钩”一句,“真珠”二字或作“珠帘”,但正如古人所云:“言‘真珠’,千古之善读者都知其为帘,若说‘珠帘’,宁知其为真珠耶!是举真珠可包珠帘,举珠帘不足以包真珠也。后人妄改,非所谓知音。”
. t$ I) T( s( W3 c% g% _( _( K d7 \' f2 {4 B( d f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二句委婉、细腻,卷帘本欲观省景物,借抒怀抱,而既卷之后,依旧春愁浩荡。可见,“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桎梏,使人欲销愁而不可得。. Z8 ?. ?6 }5 p0 x$ \7 o4 p* x
0 x5 n3 q& }6 t& S! ~
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那么,何处是归宿呢?在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
) G& Y0 ~7 H8 _: k/ d( }
: d t9 `1 L$ j结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绪萧索,悠然神往。
7 E& ~9 i2 Y, Q9 R1 h& R. r4 u! n8 n3 S3 h o
下片起始“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则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青鸟是古代传说中传递信息的信使。青鸟不传信,于是有“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叹息。丁香结是愁思的传统意象。李商隐《代赠》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F/ ^& C3 ?. K) v2 ?" ~/ i
: s/ M n2 t* p3 }9 a$ x至此,词的感情已经十分浓郁、饱满。当手卷真珠上玉钩的时刻,已经春恨绵绵;风里落花无主,青鸟不传信,丁香空结,则徒然的向往已经成为无望,这已是无可逃避的结局。( r' `, J5 E4 ]+ @1 U# I) o$ H5 M
! E' r: |0 _% J; z( y
最后以景语作结:“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楚天日暮,长江接天,这样的背景暗示着愁思的深广。" h$ W- R* U. G# g$ g
* s, r3 e) V+ Q/ c7 |
“接天流”三个字让人想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这一意境而言,李璟李煜父子是一脉相承的。, q2 \- s4 m9 I/ Z, O& C
) C- x0 `" x6 ]9 u另外,从整首词来看,末句的境界突然拓展,词中的一腔愁怀置于一个与其身世密切相关的历史地理环境中,与心灵的起伏波动也是密切相合的
9 f5 y1 g9 W5 R( o0 s
4 j2 Q7 Z1 b2 u, I9 m* F% H# t8 i+ B3 _" U- v+ U. o- q2 o+ R @
9 X: A; m! f1 \( Fps:在附上一首李商隐的关于丁香的诗。这个在“甄嬛传”就有被颂过,请大家欣赏。
Y1 w2 t. L. u" E9 \" \ ~1 `; t* U7 B# e7 P
李商隐 《代赠》 ( W( {- V( M" v) x( G, B/ @
' r/ z! Q7 e* B+ g
楼上黄昏欲望休,
: C7 `3 v( f! ?7 D9 V; y* p1 l玉梯横绝月如钩。 8 z: [( D( y$ Q5 M) U
芭蕉不展丁香结, $ S( [) o3 s; t) V
同向春风各自愁。
/ G: ^/ G7 U. I% x7 C8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