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华同
搜索
黄金广告位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黄金广告[email protected]
查看: 679|回复: 0

关注同志健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10 11: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调查显示,中国同性恋者的人数可能超过4000万。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如此庞大的一个群体中的大多数人却一直过着几乎不为人知的“柜中”生活。由于生理心理上的差异、交流渠道的闭塞和信息的匮乏,外界对同性恋者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猜测和疑忌,这更加重了处于相对弱势的同性恋者的心理负担和内心矛盾,严重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心理健康。
7 P& i3 y! w" y+ n$ [4 W
0 E; w9 L4 P5 i) r% Y6 h9 j  笔者接触到的大多数同志都渴望被平常看待,同性恋者都认为,“社会尊重、家庭认可才能彻底改善同性恋面临的困境”。" F; Z3 p+ O- M
5 e: e7 |6 s! K9 e( O8 G
社会偏见、婚姻的沉重负担、令人担忧的心理健康状况……这些字眼与同性恋的联系日益紧密,而4000万这个庞大数据更表明同性恋群体已成为我国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问题,必须引起各界高度重视。
/ J4 v! \/ g# a: D" i
% q2 P. g$ O! T: o7 K同性恋研究专家张北川教授曾对生活在大中城市、受过良好教育、相对年轻和“活跃”的男同性恋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同性恋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十分令人担忧。因为受歧视,30%~35%的同性恋者曾有过强烈的自杀念头,9%~13%的人有过自杀行为,67%的人感到“非常孤独”,63%的人感到“相当压抑”。超过半数人由于不被理解,曾感到很痛苦并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4 Q) y; Y; b$ l3 h+ [: q3 M: f9 o4 K
在中国第三个男性健康日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聚焦同性恋人群.创造和谐社会,请关注同志健康!
" X) k% u2 f  d
  I6 l" ?# _. w/ y% H9 W一:为什么同性恋者中一些疾病多发?
3 h7 b# L7 O) }# z3 W* _2 Z. ]
5 b4 T/ U. ?# u$ b& d 我国同性伴侣的关系由于一直处于地下隐蔽状态,得不到与异性恋者平等的社会保障和约束,他们的伴侣关系易碎而短暂,这就导致了部分同性恋者频繁更换性伴侣,增加了性病、艾滋病传播的机率。
6 Q9 z& t! x  R0 A
- d7 v( p/ w5 Y) z: I5 f; p  一名致力于预防艾滋病宣传的同性恋义工认为,“多性伴侣”是艾滋病感染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他一针见血地指出:“由于各种巨大压力和负担,同性恋者没有办法通过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渠道宣泄自己的感情,不能与普通人群一样,和所爱的人共筑‘爱巢’,频繁更换性伴侣也就成为少数同志无可奈何之举”  Y: E* ~" Y, C7 x

; `1 K7 u: j* C3 |3 |- i二:为什么同性者心理健康堪忧?2 L/ X/ e4 l% n

8 K% s" i3 W3 F9 h同性恋人群除面临较大的社会压力外,因性取向与大多数人不同,如何渡过自我认同关也是关键一环.
% i$ h  c  }) J; T: e% V
1 i* \. \$ m& r! d' J( f, ~因为无法接触到正确的信息,很多同性恋者长期处以自责当中.为了不被别人知道性倾向而影响生计,一些同性恋者极力隐藏自己,过着:“白天是人,晚上是鬼的生活。”. @) T$ x, \9 n# g+ p5 b
1 k7 t" J; z5 O' _5 s
一位叫小A的同志在写给笔者的来信中说:“没有一个晚上我能睡的踏实,我担心在睡梦中说梦话暴露自己,晚上休息不好,白天精神恍惚,上班无精打采。我弄不清楚自己活着有什么意义?”
  A# ], J! Z+ p* G! F4 m3 p
4 \) ~5 \& y9 y% _% B- J- q5 F三:为什么中国同志多数跟异性结婚?
' e& ^. G. b1 G7 m& d# ~- m# A: J0 F7 A, F# `# F" H
据专家调查:我国超过80%的成年同性恋者被迫选择与异性结婚。传统观念“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间接地刺中了同性恋者的要害。
2 ~8 o2 W0 j: x6 ^; `, E' \' g7 K) ?- |& e
  张北川认为,目前我国同性恋者承受的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尤其对男性而言,因为他们承担着传统观念中传宗接代的责任。在4000万同性恋者当中,至少8成迫于传统和社会的压力,已经或即将进入异性婚姻,也就是说至少3200万同性恋者要建立家庭。$ X  K; R2 E7 T$ `, F
$ i# E. C8 @4 D& j5 a3 j2 ^# c7 w, B
 毫无疑问,这种行为只是把社会压力转嫁给了个体的婚姻家庭,其后果是,由于同性恋者很难履行婚姻的义务,如夫妻性爱等,这种婚姻使当事双方都痛苦不堪,甚至酿成悲剧。
$ u6 \+ n6 W3 \  H; p, _& X1 n9 S+ X  l' F7 a# ~# w& {* q
四:为什么说同性恋健康是社会问题?7 w" a# z* F" Y& q7 V6 ?5 o" Y5 v
" j0 a5 J; Y7 v6 V& H  r) o5 r
笔者接触到的许多同性恋者,绝大部分人与异性建立了家庭,并有了孩子。但许多人对妻子隐瞒性向,在外与同性发生性行为,也就是所谓的婚后“双重生活”。这在同志中是司空见惯的。
! T- L+ h; f5 s3 ~  M$ ?! ^3 R# M3 M0 W( x  z' j; Q! _% Q
“一个潜在的危险随之而来,如果丈夫与同性恋者发生性行为时,被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妻子的概率就非常高。”一位研究同性恋问题的专家说,“一旦这个病毒扩散到众多家庭,那么在社会大众中间的影响就非常大,也就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同性恋问题,而是演变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3 c+ ?; Q$ e1 [. @  @
' T8 Z: }, `6 z- c) q五:尊重理解同志,大众受益。
' Y* r, T) u4 e& Y
: V1 D/ h$ S! z7 A; k2 E. I目前,大多数同性恋者都会为掩饰自己真正的性取向而结婚成家。许多同性恋者甚至把心仪自己的异性当作“试验品”,来测试自己是否可能改变性取向,结果给对方带来一生不堪回首的痛苦。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可预见的将来,在我们国家,因为同性恋者这种迫于社会压力行为,不知有多少异性恋者被断送了恋爱与婚姻幸福,甚至糊里糊涂就被毁掉了一生。
& a' g& V' z/ [: W- J- r
' l- U: F5 f8 T  J" u- X$ b! D  因此,假使社会能以一颗平常心平等对待同性恋,不仅同性恋者可以在阳光下坦然生存,不致因长期受压抑而心态扭曲,并将有更大的可能性像异性恋者那样,争取一种“长期、固定、有感情的性关系”;同性恋者及其血肉至亲所连带承受的精神痛苦也将大大减轻;更将会有大量异性恋者不再被骗充当同性恋者的 “社会掩体”。同性恋者固然应当坦白说出自己的性取向;但假如整个社会没有形成开放、平等和宽容的大气候,要求同性恋者“出柜”,是不切实际的。; @5 p' @' E2 m0 Y
; ~! e: a; `& z
六:如何改善同性恋人群的生存现状?
' l' v' F, c1 Y
2 [3 @  w$ J8 R2 R8 `% G5 e" W6 R同性恋研究专家和同性恋者普遍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客观正确认识同性恋,消除偏见,社会尊重、家庭认可才能扭转4000万同性恋者面临的困境,解决这个特殊群体带来的许多社会问题。
0 I# n& I5 j6 H5 `) c7 d5 R
6 Y, Q. i. E% H. l改善同性恋者的生存环境,最关键的是,政府和新闻媒体要向大众普及有关同性恋的科学知识,给予同性恋相应的重视,促进这个群体勇于站出来,让公众了解同性恋。% b+ o* W; i0 c3 u
: Y" I) \/ ?8 v
“同性恋者走出来的前提是要有相应的政策保障,比如就业等方面不能受到歧视,避免他们刚公开自己的身份就遭到各种伤害行为。”一位专家说。1 K$ N5 ~+ N6 m; I6 b
( h$ ~. j' H6 B- R0 d% x
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教授认为,“应当尽快制定《反歧视法》以更好地维护‘性少数派’的权益。”$ {' B# F0 G* |6 L9 l4 v" a1 F
9 p2 W( T0 C, G" ^
七:为什么说偏见源于不了解?
, U3 r% _; l8 Q# C
- K2 v4 h5 d) b' _& z“过去对同性恋一直有误解,很排斥,但是通过接触后发现,同性恋者和普通人群没有区别。”一位异性恋女士告诉笔者,“同性恋者的性倾向不是他们自己能够控制的,也不是他们愿意的,他们已经非常痛苦了,还要遭受各种压力和指责,很不公平。”
3 y1 W, ^# P  J; g, a/ b, ^  r' C% ^; ]8 V$ K' s' X
广州同志义工阿强认为。“爱与道德无关,追求自己的幸福是每个人的权利,爱同性还是异性说到底是一种恋爱自由”& ?+ [& m8 r1 M; y8 @3 _

# T! k# @+ P+ |) x“社会大众对同性恋的态度需要转变的同时,同性恋者自己也要通过自身努力,在大众中间塑造良好、健康的形象,尝试着走出‘柜子’。”一位长期从事同志关爱工作的志愿者说。
" u- ~7 O  _3 T  G5 Z  n# [& G$ S8 e5 ^
在中国,同性恋者要做到既能对自己负责,也能对社会负责。 “让偏见成为历史”,还有漫长的路要走。我们首先需要自助,也需要社会的帮助。$ ^# O; y1 F, t5 v+ R/ u; L! O
; K0 R; U, Q" K( \& 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华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华人同志

GMT+8, 2025-8-13 04:45 , Processed in 0.052371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