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内容我认为除了对恐艾人员有所帮助外,对于刚刚确诊但十分担心与家人在一起生活的感染者及其家人等等也会有所帮助。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使大家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
2 m% Z0 E( b3 D6 i' h1 ?8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世界卫生组织只认可三条,通过以下了解,你可能真正理解为什么:% J; \- B( P5 R
(1)艾滋病毒生存、传播 m, l& R* U, D0 _4 j: o0 S4 V4 s
美国专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结论:HIV是非常难传播的一种病毒。和其他病毒相比(比如流感),它在外界环境中是非常脆弱和不稳定的。它需要根本上是近乎完美的条件才可能构成感染。所以,一个人是不可能从外界环境外表感染HIV的,比如马桶座,修甲/理发工具,淋浴室,饮料杯,牙刷,等等。病毒在离开寄主(身体)之后很快就失活了。这就是为什么从一个无生命的物体那里感染是不可能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暴露于对方生殖器体液的相互手淫无论如何都没有风险。这包括那些手上有口子的,破损的,倒刺等等。这些东西不增加任何风险,由于病毒是在寄主体外的,病毒失活了。6 L2 j" v- x1 q, g1 U: S- s$ I
此文的链接是:http://www.medhelp.org/user_jour ... ersonal_page_id=434' c. r: `7 j* v) U: D
(2)艾滋病毒的传播机制
3 v8 ^7 w, Z1 E& x6 G HIV病毒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它只能攻击CD4+的细胞,并在其体内增值释放。因为CD4+的细胞表面有特异性的gp120糖蛋白,而其他类细胞没有。在人体内,常见的CD4+有两种,一种就是Helper T cell,我们简称Th细胞,是T细胞的一种(另一种是CD8+),Th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激活和调节至关重要。这也就是为什么HIV会是人类免疫系统全面崩溃的原因。另一种是Dentritic Cell(树突细胞),我们简称DC,这种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激活中非常重要,可以说没有DC就没有特异性免疫应答。- {/ t# b& `/ d# _- M$ r* X
& w4 M: X, v- c/ Y 正常来讲Th细胞存在于血液循环之中,DC则主要存在于粘膜免疫系统(Mucosal Immune System,MIS)和血液循环之中。DC细胞有很长的树突,可以突入粘膜腔内(比如尿道和胃肠道)直接摄取粘膜表面的抗原,并激发特异性免疫反应。所以,如果粘膜表面有大量的hiv病毒,DC细胞的树突是可以接触到hiv病毒并被感染。这也就是为什么哺乳也可以传播hiv,因为婴儿胃肠道粘膜发育不完善的DC长期暴露于大量的乳汁中的HIV病毒导致感染。正常的表皮层和真皮层的结缔组织里则很少有DC,发生在这里的多是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由补体、炎症因子、吞噬细胞等介导。这些细胞并不是HIV的靶细胞,HIV对它们没有感染能力。
8 N& M3 W" s# Z- \" [/ _2 w3 `- j: }- f% P0 s# g/ c
通过以上了解,性传播、输血、母婴这三种途径很容易理解了,对于其他易纠结的问题我简单解释下:
1 l7 x3 I4 h. f' w(3)吸毒与针扎:吸毒容易传染原因主要有两条:扎入静脉循环系统;抽出大量血液立即给下个人用。相对而言,针扎的出血量很少,不足以造成感染,更重要的是表皮损伤,表皮组织没有HIV攻击的淋巴细胞。8 g6 f s2 j9 X8 Y4 P$ B# r
(4)手淫:不传播原因:病毒在离开寄主(身体)之后很快就失活;手指表皮和真皮组织很少有CD4+。; R7 j4 ?/ q9 ^# q# V
(5)伤口与伤口接触:通过(2)可知,HIV感染病毒要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尿道粘膜和直肠粘膜。而皮肤是一个阻止病毒的非常好的屏障。皮肤有好几层组成,而一些伤口,比如小伤口等,可以很快地从伤口内部开始愈合。所以,即使是表皮的破损/破口,病毒也不能穿透足够的深度到达血液循环系统,这是构成感染的必要条件。在一些非常极真个情况下,可能会有风险,比如,交通事故中的两个人,身上有比较大流血的伤口,也就是通过很深的伤口暴露于别人血液的之中。然而,再反复一次,暴露于别人很少的血液,即使有个小伤口,也不会有风险。
, x0 I& J) t* D1 Q: B6 \(6)间接传播:恐友恐间接一般是日常生活接触,由(1)可知艾滋病毒基本不能体外传播;其次,日常接触涉及的都不是尿道粘膜和直肠粘膜,基本都是身体表皮小伤口接触,理解了(2),你就不需恐惧间接传播了。. z4 U7 ?% {' f'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