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华同
搜索
黄金广告位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黄金广告[email protected]
查看: 3643|回复: 8

防艾专家朱琪教授:“安全套”教育祸国殃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7 18:2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朱琪教授是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泰斗级专家、原卫生部艾滋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性病艾滋病研究室主任。今年80岁的他精神矍铄,谈话思路异常清晰,近日,本报记者就青少年性教育,防艾滋病等相关问题对其进行了专访,下面为专访实录。
2 c# B5 c$ n5 M
7 ^8 U0 [- c- m# {8 _3 p3 C  过早品尝青苹果会让人生苦涩
; H5 k8 S9 i7 U$ \) Q7 y 0 z9 E  G: B+ \3 v- |$ P0 P3 H3 T# P
记者:朱教授您好!现在很多中学,甚至小学都在尝试搞性教育,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r- j; S. q& m: n7 x, U  u
朱琪:全社会都开始关注青少年的性教育问题,这是一个好事,但教育的方法是否科学,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8 b4 @  l: q( f2 N5 i1 e! U8 g& m   ~! `6 U3 ^; Z& D
记者:您认为,目前在青少年性教育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C2 q% y6 M( q& D; r& s% x( D! Y  U
朱琪:首先是很多老师对这方面比较困惑,不知道如何讲。去年,我在石家庄参加了一次会议,很多老师就反映了这个问题。有一个小学班主任,同时也是一个9岁小男孩的家长,他反映,有一次课间,他从一年级门口过,发现一个小男孩楼着一个小女孩不撒手,小女孩使劲挣脱,小男孩亲了一下小女孩。还有,五六年级的孩子来月经了,很多女孩子不敢放卫生巾,因为怕被男孩子把卫生巾挑出来。他很迷茫,不知该如何引导孩子们。”还有一次,这个老师的孩子坐车去旅游,跟非常要好的女同学坐在一排,“女同学晕车不舒服,孩子很自然地说你躺到我这儿来。这件事就被同学们拿过来谣传,有一个男孩说,那有什么呀,他还在女孩家睡过呢?另一个小男孩则说得更难听……# I/ T" m9 ^' o- a; ?& q
$ g9 G2 Y* o' B+ v+ p: s9 h
记者:这些问题好像很多家长也碰到过。) u, ^7 `  _4 R( ]! f2 H3 a
朱琪:是的。从儿童到成年人中间有一个过渡时期,就是青春期,青春期像春天来了,万物生长,一直到开花结果。青春期一是要学习各种知识,另一个就是生理上的发育,青春期的孩子就是青苹果,所以必须遵守青苹果的规律。( O  R& f( Q4 o( t! _5 j3 V
记者:青苹果?2 M4 d7 X% |& W$ K2 g# e
朱琪:对。这是在性教育中惯用的一种比喻。在西方把苹果作为爱的象征,青的时候,正是成长的时候,谁也不愿意吃,大家去买苹果总要挑红的,可能有人多少都尝过没有成熟的苹果的味道,又酸又涩,就是说苹果象征着爱,性和爱总之是常常连在一起,就是没有成熟的时候你不要去啃它。 * S* ?+ v. E- O3 W' F6 e* C9 g4 L4 C
记者:这算是规律?1 w4 m5 `& I/ u# F
朱琪:对。圣经上有亚当夏娃吃的禁果,实际上就是青苹果,在不该吃它时候吃了它,受到了上帝的惩罚。自然规律不能不信,否则就会受受到自然的惩罚,社会的惩罚。自然的惩罚就是没有发育成熟,会得种种疾病。比方说没有发育成熟的时候,特别是女性,阴道的上皮在未成年的时候是一个很娇嫩的一个单层的上皮细胞,是经不住摩擦的,特别容易传染疾病,如果发生性关系年龄早,也就是尝了青苹果的女性,将来子宫疾病的机率或者是其它感染疾病比等到完全成熟以后开始有了性关系要多得多。
# O! K" Z' r4 x0 u记者:社会的惩罚是什么?5 _# P& i, @, M
朱琪:对将来的婚姻会有一定的影响。美国丹佛大学的斯科特·斯坦利教授发起了关于婚前同居的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对已经结婚10年或者时间更短的夫妻进行了电话调查,问及他们对婚姻的满意度和是否考虑过离婚。根据他们的调查结果,有19%婚前同居的夫妻在琢磨着离婚,相比较而言,订婚后才住到一起的夫妻有离婚想法的占12%,而结婚后才共同生活的夫妻只占10%。此外,那些婚前同居夫妻的婚姻满意度水平较低。6 U; m  o2 S: ?( s, ?$ J/ o  x
* m5 N% k+ ?7 c# `5 `, e
$ u% N) P( ~) |: {4 v. p: ~
记者:您举一个具体的例子?& N" U" N& y; j( ?) B  J- [& Z
朱琪:在60年代的时候,当时我在骨科实习的时候,我一进病房就看见一个女孩子,因为当时没有看病历,后来知道这个女孩子才14岁,她和人家谈恋爱,后来失恋了,是不是尝过青苹果的味道我们还不知道,至少她在心理上受到很大的伤害,后来她就不想活了,因为她年龄太小了,经不住这个挫折和打击,而年龄大一些就经得住了,因为卧轨,受到了这么重的伤,好歹还是活下来了,这个从心灵和肉体都受到了伤害。有的人不光是贞节的问题,心灵上受了挫伤,有的人失去了贞节以后老在心灵上有压抑,有的人现在所谓的开放,这个开放说法是不对的,这个时候心理上都没有什么压力,好像无所谓的,但是受到的更深一个层次的挫折,她自己恐怕还不知道,以后长大了在生活里面才碰到,这时候他要对付这些问题就碰到更多的困难。
6 ~; f. V/ a) V3 H; t, d! f/ m; m% }/ |' T9 @4 n
                         学校性教育绝不能等同于安全套教育. a5 _" L, t% @8 F

' J/ J4 M( U3 U记者: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自动避孕套机到处都是,每到艾滋病宣传日避孕套宣传铺天盖地,而未成年人堕胎人数却仍在增多。甚至出现了很多中学生背着书包去堕胎的情况。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0 z5 r  n. O2 S朱琪(表情严肃):这是现在中小学性教育的误区所在!关于性教育,现在也经常出现在媒体上,但我认为首先一个大原则必须明白:性教育,绝对不是只讲性知识、生理卫生知识,而是性道德教育、爱的教育、人格教育,更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安全套”教育。" ^4 g9 ^! E6 r! L8 ^0 j
记者:安全套教育?
9 p2 U7 p0 c! v7 E' F! Z朱琪:对。现在一些教育机构也在进行性教育,但是,许多教育机构是迷茫的,没有方向,甚至出现幼儿园为孩子们办集体婚礼的怪现象。有关性教育最多的方式是如何使用避孕套的教育。我们正在犯美国人犯过的同样错误——过高估计避孕套的安全作用,而没有告诉青少年们:人格教育和健康家庭教育是惟一的选择。避孕套教育危害多多,由于‘安全套’教育是在学校进行的,学生会很自然地认为学校并不反对他们发生性行为,消除了对学校处分的顾虑;也因为学校推行‘安全套’教育,学生就有了理直气壮地拒绝父母反对性行为的理由;再由于只讲‘安全套’安全可靠,不讲或很少讲失败风险,这就从心理上解除了对怀孕和性病艾滋病的畏惧。三个引起惧怕的因素一旦同时消失,学生们便获得了性的行动自由。" p( }- D6 E* H7 g: a
记者:安全套真的不安全吗?/ q% ]5 _  p: X( k4 p
朱琪:Condom是古代英王查理二世的御医之名,原文并无安全含义。西方人不会从字义上产生condom便是安全的误解,而中国人却会从字义上误认为“安全套”是十分安全可靠的。这就从心理上误导大众产生虚假的安全感,以为只要用了“安全套”就能万无一失,性乱也成了“安全性行为”
/ }, f$ ]" x0 o- k% N. g* f记者:会有那些风险?
0 k1 Z( q1 D; z& {朱琪:以熟知的艾滋病防治来说,根据2001年7月美国卫生与人类服务部向国会提交的避孕套预防性传播疾病专题研究报告,失败风险为15%。15%究竟是怎样一个概念呢?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要是保持15%的年增长率,这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就会飞速发展;一个生物物种假使有15%的年增殖率,这个物种便能够迅速增殖繁衍成为一个大种群。同样道理,高危性行为人群在100%使用避孕套的的情况下,如果每年仍然有15%会感染艾滋病毒,艾滋病的流行就将继续加剧。特别是在我国当前,当绝大多数群众还看不到艾滋病人,感受不到艾滋病直接威胁的时候,由于宣传“安全套”和“安全性行为”造成的误导,已经促使越来越多的人从心理上产生虚假的安全感,因而高危性行为人群还在不断扩大。可见把避孕套称作“安全套”是缺乏科学根据的,应属违法的虚假商业广告和不真实、不科学的防病宣传。% n. O5 V7 }0 o# k" h4 h2 }
记者:在一定程度上会误导学生?3 `( d/ M( {8 d# s6 ?* v7 [( M
朱琪:对。以避孕和预防性病艾滋病知识为基础的性教育,在进行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教育时,着重避孕防病知识。虽然也提及要对性行为负责,但是对于是否发生婚前性行为采取中立态度,由青少年自行决定。这种性教育只看到人的生物属性,而忽略人的社会属性。对于婚前性行为危害的认识仅仅限于怀孕和性病艾滋病,看不到婚前性行为产生的不良心理社会效应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和一生幸福产生长远和深刻的消极影响。避孕套教育不能代替性教育,它只能给人们造成心理上的安全感,使人们更麻痹、更丧失警惕性,促使性病、艾滋病的流行与蔓延。“洁身自爱”,才是惟一保护自己、家庭、社会,健康向上的唯一的办法。* H, [* g; j7 U) ~/ x) L; G% L
2 b% E6 G" m3 I1 a5 M" @3 V
记者:您认为哪种教育效果更好?
  q9 R1 V0 a3 U  v朱琪:以人格(道德)为基础的性健康教育(有导向的性教育,也称婚前禁欲或性纯洁教育),在传授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同时,着重性道德教育,以科学道理阐明婚前性行为的多重危害;婚前禁欲对身心健康和发展人际关系有着重要价值,更不会影响健康;相信青少年对性冲动有自我克制能力,明确教育和指导青少年拒绝婚前性行为。这种性教育既重视人的生物性,又重视人的社会性,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健康发展。6 s6 b! q  Y$ L$ @- k5 x
                     
; b  C+ t0 z7 D9 P* `: J% C                              中国古代也有性教育
7 X* R" ?( H* r* e4 g2 [( `
) t/ c3 d* k( `- R4 f3 e5 N      性,对中华民族而言,一直以来都是个敏感的话题。然而,“食色,性也”,性是人类的本能,是谁也不能避开的问题。情窦初开的青少年已有了朦胧的性意识和性冲动,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由此引发的问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行解决,于是听之任之随着感觉走,不直面问题却幻想着问题可以因此而消失。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这样做的后果是严重的,十分有必要对此加以教育和引导。中国的古语说“温故而知新”,在我们致力于中国当代的青少年性健康教育问题的时候,不妨回过头来斟酌一下我们的父辈们是怎样做的,也许你能从中深有感悟。                  " Z  x3 n- T5 E! L
记者:中国历史上,被确认的有据可查的性教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 b( r: G: o5 G) q4 b0 t朱琪:没有得到过确认,很难讲最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虽然没有确切的时间,但是中国的性教育应该是很早就存在了。
/ Z; }  z8 D' h* S" {: L记者:具体有哪些内容和形式呢?
' T0 g/ _0 i) |7 c. @朱琪:性教育是一个普遍的概念,实际上它包括性生理教育和性伦理道德教育。性生理教育是讲授生殖系统生理卫生知识,古代中国人对此是“不许说、不能听不敢问”的。一般来讲,在女儿出嫁前,母亲会给她看春宫图或“压箱底儿”(两性性交的模拟造型)等。对于男孩子的遗精,古人有的称为“出火”或“出虎”,但是性伦理道德教育在中国出现的很早,有很多说法都体现了当时的观点:如“男女授受不亲”、“七岁不同席”等等。这个“席”字可以解释为“吃饭”或是“睡觉”,我个人认为“睡觉”的可能性更大,但是这已很难考证了。任何道德教育都会同时俱有倡导的和禁止的东西,性教育也不例外,刚才提到的内容都是中国古代性道德教育禁止的方面。中国古代性伦理道德教育提倡的最主要的就是女性贞操观,“立贞节牌坊”、“从一而终”以及处女情节十分明显,绝对不允许婚前性行为。: f6 U. f0 L4 G1 y2 u. `8 p: l
记者:古人采用这样的性教育方式的原因何在呢?* j2 M0 W1 f# A5 f4 H, v' R
朱琪:人类能健康的生活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基础,古代缺医少药,人类的生存面临的威胁比现在多得多,有些甚至是现代人无法想象的。女性的子宫是新生命孕育的土壤,保护女性健康就是保护新生命,是人类生存繁衍的首要条件。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封建礼教倡导的贞操观实际上是对女性的一种保护。从历史来看,汉唐时代,人们的性观念是相对开放的,而到了明朝出现了梅毒以后,清朝的性伦理道德教育是相当严格的。这种现象也说明,人们意识到性别的危害后,对性行为的约束也加强了。因此,在古代这种比平等可能也是一种和谐。
7 g$ y9 A. q7 e! B6 n6 \记者:了解中国古代性的教育对于我们现代的性教育有何指导意义吗?( }8 x# Z6 s4 y2 `
朱琪:中国古代的性教育把性伦理道德教育放在首位,我认为性道德教育在今天也是十分重要的,应该得到广泛重视。无论何时何地,人类的健康都是至关重要的,病原体的变异速度太快,与之相比人类的适应能力很差。各种性病至今还有发病、致残甚至致死的报道。艾滋病20多年来也没有攻克,生物医学的办法有限,必须依靠社会医学的力量才能控制性病艾滋病的传播发展。“以不变应万变”在这里就是指只有性道德才能彻底抵御病原体的侵袭。人类生殖发展的根本是保护女性健康,强调女孩子自尊自爱是十分重要的。* R" ~) k6 c4 S$ ~: W; d! E% F
记者:在当前如何进行有效的性道德教育?7 J9 P, x! \. r  A9 T7 W
朱琪:性道德教育决不应该是空洞的说教,必须用科学道理向学生讲清楚作为社会规范主体之一的道德,是怎样产生和如何在历史传承中发展的。道德的起源有着广泛和深刻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内涵,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选择的结果,其根源在于人类生理选择的结果。人们已经意识到人类不可能完全依靠现有的自然科学技术来解决这一生存危机,于是只能求助于依靠社会规范来约束破坏环境的不道德行为。性自由造成的性乱行为,容易引起性病艾滋病的传播。显而易见,这种破坏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可见性道德是一种对人类生死攸关的重要道德。7 o) J5 ^3 q4 m# O& ^
2 C* S- Z% }0 O/ a9 w' j0 ]5 j
                           乌干达性防艾模式值得我们学习7 |' \- E( F$ ~/ x+ L
9 F, V. b" `* l3 A. v4 e0 J( D
记者:据媒体报道,2014年,中国累计发现活着的感染者和病人是49.7万人,感染者占60%左右,病人占40%左右。大家都很关心一个问题,国外在在防治艾滋病性教育这方面有哪些探索?
/ O# l. P& x6 X3 b* d3 \朱琪:基本上有两种模式。泰国模式——100%使用“安全套”和乌干达模式——“贞洁、忠诚,预防艾滋病”运动。
4 t" l5 D- M5 |# x' B0 A! F记者:您能简单介绍一下这两种模式吗?. s+ r; s) L7 R# x( W  V) y6 Y
朱琪:好的,首先说说泰国模式,这是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向发展中国家广为推行的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模式。他们认为,使泰国严重的艾滋病流行得到有效控制的决定性因素是因为推行了100%使用“安全套”。然而对于泰国艾滋病疫情的全面分析却表明,事实并非如此。首先,在泰国因嫖妓或卖淫而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中国人数量不能算少,他们之中多数没有使用“安全套”,余下的就是使用“安全套”的失败者。这一事实不但表明100%使用“安全套”是虚假的,而且也表明“安全套”的预防效果并不可靠。使用避孕套对于预防艾滋病能起一定作用是肯定的,但我们还必须看到推行100%使用“安全套”造成的负面影响。前几年泰国一直宣称保持着70—8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水平。这一反映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死亡人数持平的动态平衡数字表明,当前虽然因为有了较为有效的治疗措施而降低了艾滋病的年死亡率,可是泰国新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依旧居高不下。而且每年以2.9万人的速度递增(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的《艾滋病预防控制信息》。
* z- q7 `8 Y% E9 p记者:为什么会有这种结果呢?
( I# h4 {" a7 G朱琪:主要是“安全套”本身并不百分百安全,也不是每个人都会百分百愿意使用和正确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鼓吹了性自由,加剧了性疾病的传播。  H+ }! V; K/ c. _: X
记者:那乌干达模式有什么成果吗?4 _, J. H9 S/ }5 n
朱琪:达瓦契教授于1989年向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建议开展全国性的道德教育以预防艾滋病,重点是从小学生开始的中小学生性道德教育,建议得到采纳。其时,乌干达是南部非洲艾滋病流行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当开始在全国开展“贞洁、忠诚,预防艾滋病”运动时,乌干达全国感染者超过150万,首都坎伯拉17%(有说25%)的成年人受感染,孕妇感染率超过30%。在推行“贞洁、忠诚,预防艾滋病”运动后,到1998年时下降为7.3%;成年人的感染率1999年已降至8.3%,2001年更下降至5%。与此同时,其他大力推行了十几年“安全套”的南部非洲国家,感染率却继续在上升。20世纪90年代初感染率与乌干达相近的津巴布韦和博茨瓦纳,2001年成年人的感染率已分别上升到33%和39%。世界卫生组织于1998年向乌干达颁发了“为促进非洲健康作出突出贡献奖”。2002年穆塞韦尼总统还获得联合国授予的“对世界防治艾滋病作出杰出贡献的领导人勋章”。
$ |, ^& _6 ]2 p: y/ ~( `记者:您觉得这两种模式对我国防治艾滋病性教育有什么启发?
! S& p1 [+ H0 A, X+ n* D/ L朱琪:(叹气)现在,受我国卫生部门重用并为西方接受的几位中国预防艾滋病主流专家一直声称:“预防艾滋病刻不容缓,只有大力推行避孕套才能立竿见影地解决当前的紧急需要;性道德教育是一个长期过程,远水救不了近火。”甚至说:“性道德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是政府的事,是中宣部的事,不是卫生部门的事。”乌干达大力推行道德教育,立竿见影地使艾滋病疫情获得好转,而我国大力提倡使用避孕套造成艾滋病疫情继续恶化。然而这种认识至今仍左右着我国的预防艾滋病工作方向。对于如此藐视道德教育和如此轻视精神文明因素的预防艾滋病作用,难道我们还不应该认真进行反思吗?
. X3 @0 h5 M" v  Y) w
" p# C# t; A& R2 ~6 j* x3 A* _8 X4 W                             媒体在性教育中的责任9 }  G2 D+ K' R9 A0 b# N9 X
4 `: O7 D- s/ ^, v
记者:作为一个媒体人,特别想听听您对我们的指导意见。
$ d  D0 n9 e% s7 O0 r6 G' f  {朱琪:(轻松地笑),这样的媒体人要是主流就好了。现代传媒除了传统的书刊报纸等文字出版物外,还有着音像出版物和广播、电视,以及电脑网络的虚拟世界,而后者有着最迅速的传递速度和极为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传媒控制舆论,舆论控制人的思维和行为。性行为作为一个敏感问题,最容易吸引人,大众传媒宣传什么样的性道德,社会也就会有什么样的性观念。
- U: [/ [2 j! y/ P( r6 f记者:具体怎么讲?6 |2 ~# S& [( x2 L! M0 W
朱琪:许多小报,许多杂志,以所谓“打擦边球”的手段,变换手法用“性观念开放”这样的词汇取代性自由这个贬义词,公开宣扬色情,而不少影视内容中的性自由倾向已经在肯定性的多元化;各种解忧消愁的收费声讯电话,很少不夹杂色情内容,有的完全成了色情电话;电脑网络,即使是国内知名的几个大网站,也可以轻易地从中找到色情网页。8 P' r+ J1 ~* m
北京某家专供青年人阅读的报纸,每年要多次刊登美国臭名昭著的淫星麦当娜的照片和信息,免费为她作广告,致使无数不知真相的中国青少年因为读了这张报纸而盲目地成为她的追星族。1 q8 i2 |, m0 u# N5 x

7 z, Z. C6 E0 \记者:媒体宣传可能助长性自由?
2 a- k- `# I" J" R朱琪:对的,媒体无形中会左右人们的观念。
$ n+ t# e# G- y' N. Q$ O, u) A) T记者:您能举个例子吗?( q. O7 \% |5 f6 a% O
朱琪:新版冰海沉船《坦泰尼克号》。编剧者把20世纪后期的性自由塞进了1912年的悲剧事件,所虚构的一对所谓忠诚不二的男女完全是一个为了增加票房价值的欺世骗局。1912年,维多利亚时代刚结束时的英国淑女,作为贵族小姐决不可能与一个刚相识的美国流浪汉苟合。这种一见钟情又有什么社会基础?然而编剧者“以性取胜”的卑劣手段却蒙蔽了许许多多中国青少年,让他们深信早在20世纪初西方的性行为就已如此浪漫,因而群起效仿。可是美国的家长们却不受这个骗。当《坦泰尼克号》首轮公演后,音像公司在短期内售出的120万盘录像带中80%都剪去了这些色情镜头,原因是家长们拒绝让自己的孩子看到这些不该让他们看的画面。剧作者和制片商以破坏艺术的完整性状告音像公司,官司一直打到联邦宪法法院,但原告最后败诉。法院的判决是观众有权想看什么,不想看什么。遗憾的是中国人,特别是青少年观众,却充分地享受了这种“艺术的完整性”。1 p; ?# w  L9 L
仍然是好莱坞名噪一时的大片《天地大冲撞》,剧情中,当小行星将撞击地球的两名发现者之一,那个充满稚气的中学生受到表彰时,在场者中的一个同龄人竟站起来大喊:“这一下他可以玩儿更多女孩子了!”对于这种露骨的教唆,中国有关部门也竟然不加剪辑。
# ^# h- w" Q6 I- W& J6 ~记者:那么,媒体应该怎么做?; ]1 E' i9 a! C1 m! ?( n/ H
朱琪:有史以来,没有一个文明民族是不严禁色情淫秽出版物的。这表明人类早就认识到传媒对性道德的作用。在出现现代传媒技术和形式以前,只有色情淫秽书画,当时尽管书籍印刷数量很少,识字的人不多,能看到淫书淫画的人更少,然而政府还是严厉禁止和惩罚编著、印刷和传阅的不法者。重视和严禁的程度,反映出色情淫秽书画的危害烈度。现在,媒体应该好好读读老祖宗的经典,把握好”思无邪”这个大原则,去传播正能量消息,那样做,就是对国家最大的贡献。
发表于 2015-8-8 19:3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全套不破损的话,对艾滋病的预防是100%,这样危言耸听还让人活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14 17:47: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接吻吉全程用套套就可100%不被爱滋感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9 11:3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常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9 11: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9 11: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9-9 23: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人家偏颇了
1 B+ h* F5 i; V4 `' V. p2 A- _性行为对象多、次数多,自然得病机会多。
( w- F$ [5 l8 [( Q% q8 b  ~- g但现在在这种人的本能行为驱使下,如何减少和防治艾滋,才是王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3 00: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命啊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17 01: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的人一般几岁结婚?这种80岁的专家就麻烦不要再出来秀了,早跟不上时代了,这种访谈,没有引用文章数据的出处,不要说夸大,随口胡邹都是可以的,性教育不是贞洁教育,而是安全和责任的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华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华人同志

GMT+8, 2025-4-2 17:55 , Processed in 0.059557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