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法的修学次第,也是以四大菩萨作代表:
9 K) F0 L+ r- |$ W E
. @2 p5 G, }5 X* T第一位是九华山的“地藏菩萨”,
6 l9 Q/ r, E1 i/ l' ^/ ]第二位是普陀山的“观音菩萨”, N, O" L0 x! | M7 C
第三位是五台山的“文殊菩萨”,# C `* ?8 x+ g; h/ [
第四位是峨嵋山的“普贤菩萨” 。
5 m! w3 s! d4 K7 Z; R/ o U, _" e
( L! d: [6 ~. t+ V用四大菩萨来代表整个的佛法。即大乘圆满法。“地”是大地,大地生长五谷、杂粮养活我们,我们离开大地就不能生存。地下的资源宝藏,使我们的生活得到满足。所以佛就用“大地”比喻我们的“心地”。我们的心地,是真正的大圆满,本来具足无量的慈悲、无量的智慧、无量的般若,乃至无量的吉祥、无量的福德。因此,佛所说一切经论,没有一样不是无量的。- N# b9 \( {* Y- C
1 B5 T% ?' e) f- H4 s) I T
四大菩萨帮助释迦牟尼佛弘扬佛法,也于十方国土弘扬佛法,令无数众生同登快乐彼岸。以各自的本愿力成就了大愿,同时为佛法在人间广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H1 H/ Q! w l2 r3 l: o. A8 j2 D; M8 G! t( c7 W( n1 U# m
观世音菩萨以大悲为本愿,救苦救难为目的。经中说:救度诸末法,观世音为最。悲是拔除众生之苦。当然,必须施与众生快乐,才能离苦。故此,菩萨教导我们要有爱世精神,那里有苦难我们应尽量去帮忙,那就是观世音菩萨救度我们这个时代,最为着力的原因。 4 l4 E6 S, ^" o" L
1 w) l7 Y. Q# Q! @* h0 I文殊菩萨以大智慧为本愿,经中云:摄心为戒,由戒生定,由定生慧。而文殊菩萨以净行法门做为摄心的法门。净行法门中指导我们要处处为众生着想,故文殊菩萨教导我们要有无私念头,把将大众的利益放在第一,自身清净不染而利人,才能入三昧大智正定。 8 G1 H2 B0 m: L
4 P0 r t0 ~3 v# V# w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为本愿,从一者礼敬诸佛到十者普皆回向。都体现菩萨度众生的愿力,普贤菩萨无有退转的心更是不可思议。一时做善事、利益众生、修行不难,一辈子做善事、利益众生、修行就难,而普贤菩萨指导我们正是身无疲惫地去行去做,才是普贤菩萨的度众特点。 9 X- f$ W, k: u5 v( n
, `# W1 M$ r# b
地藏菩萨盖于阴阳之间,在阴广度幽冥世界离开黑暗苦楚,在阳广度人间疾苦。而自己发愿度尽众生而后成佛,可见度众愿望无有穷尽。地藏菩萨见证幽冥大苦,普劝我们要尽一生力量,不造罪恶,脱离苦海轮回之苦,证得涅般快乐,此为地藏菩萨大愿。
( v1 B [ `9 O
9 Q! Z; Z) K r* i2 u0 ~' M; P0 {# K郑博士认为正是由于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为众生做出了贡献,所以人们尊敬地合称为四大菩萨。
) k) e, J, t' g: J. B6 f$ l0 S
0 a) I8 s! T- s5 @不但一切经皆是大圆满,甚至于每一部经,字字都是大圆满。诸位什么时候能看出这个,那才知道其味无穷啊!“地藏经”主要是给我们讲入佛门最初的修学方法,就是“孝亲尊师”。佛陀教育是 “师道”,“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不孝父母怎么会尊重师长?不尊重师长,不肯听老师的话,老师再有学问,再有能力,也没有办法传授给他。所以“尊师重道”,才能成就学业。
: I; S8 O j. x$ _. y- e: ^7 B0 n' ~4 ^/ S# G+ {" B
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佛门的孝经。“孝道”就是“大圆满”的大根大本,一切圆满从这里开始。再将“大圆满”扩展提升——我们孝亲尊师,将孝敬发扬光大,孝敬一切众生,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一切平等,孝敬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这就是“观音”法门了。所以观音是地藏的发扬光大,没有地藏哪来的观音!好像盖楼房一样,没有第一层楼哪有第二层;观音是地藏的发扬光大,称为大慈大悲。“孝、慈”不能感情用事,一定要依止在理智的基础上,才能得到真实的受用,得到正面的好处。所以第三位菩萨,就是“ 文殊菩萨”,代表“智慧”。“普贤菩萨 ”代表“实践”——将孝、敬、慈悲、智慧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从早到晚,对人、对事、对物,能够随心所欲都不违背这个原则,就是普贤菩萨。谁是普贤?人人都是普贤,普贤法门是圆满的法门。所以华严经说:不修普贤行,就不能圆成佛道。为什么呢?普贤是心心大圆满、愿愿大圆满、行行大圆满。如果这当中没真实的智慧,普贤菩萨的大愿就不能圆满。四大菩萨表现此义,代表大乘圆满的佛法。所以要从地藏学孝敬,进而学习观音的大慈、文殊的大智、普贤的大愿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