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男人多是好勇斗狠之辈,每年因为酗酒、赌博以及跑破鞋等事儿而打死人的事情屡见不鲜。无所居住的村庄,隔几年就会发生一起凶杀案,只是从未想过这事儿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死一重伤,父亲倒是显得很从容。回家把手脸洗干净后,换了一件干净的衣服,告诉娘亲将来找个好男人再嫁,把儿子拉大成人后,居然自己骑着自行车去镇派出所自首。. ]: e, b9 e7 P" |% K- n: n- {
1 Y3 C1 [- _+ b1 U' E# s听到父亲杀人的消息,娘亲当时就瘫坐在地上无语。此后的好几天,娘亲一直呆呆的坐在家里,不言不语。除了派出所过来了解情况做笔录,似乎再未说过话。包括死者的父母兄弟也曾在我家门口寻衅辱骂,但娘亲充耳不闻。
5 {3 ?. ~" K. I* w$ C" ?) W, p, \: S% t* X3 b1 U
那几天,也是我人生中最黑暗的几天,上世纪仍存“严打”思维,“杀人偿命”的理念一直在我内心里挣扎,真的害怕父亲会背叛死刑。曾经听成年人描述过枪毙现场,很残忍的。
# l2 P p7 w* V- o9 y. s7 u3 ~ X# Y+ K0 e7 `+ k' X
记得是过完正月十五,娘亲忽然要我准备好书本等随身物品,她说她要和我一起到县城里租房子住。娘亲很平静的说,父亲杀人的事情板上钉钉,我们要做的就是让父亲避免死刑,哪怕是死缓。) ~6 S( C1 n, r3 `0 Y6 `- y* d, X& E
" \5 B. ]1 {+ @2 p* ^" x0 j+ p
当时也不懂死缓,只是觉得娘亲忽然换了一个人,不再像以前那么温和柔婉,沉静的有些怕人。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因为父亲的事情,娘亲开始独当一面。
7 q+ [* w" N7 b1 f5 @* l- w# }
1 T# U4 x# i Q0 a+ m* v+ f在农村,死刑犯的儿子注定会受到歧视的。加之已经习惯了县城初中生活,我早就不想在农村呆了。娘亲让附近邻居照看房子后,我们就离开了农村的老宅。以后,只是在某个春节会悄悄地回来小住几天。而且,回来的时候,也是我们母子关系最为亲近的时刻。孤单的娘亲一时一刻也不想离开我,虽然娘亲在外面结识了很多男人。但对于她而言,我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其实,自打父亲入狱后,忙于生计的母亲,就已经很少和我在一起。从我初中毕业开始,我和娘亲见面仅限于寒暑假的几天。所以,娘亲调侃我们,更像是牛郎织女。
- q8 M/ Y' z8 g- K5 r5 a, t1 [) Z( ~& C1 L6 h2 }; Z3 Q
到了县城,娘亲在我学校边租了一间简陋的平房。因为那时候囊中羞涩,我也由住校改为和娘亲同住。为了减轻父亲的刑罚,娘亲聘请了最好的律师。其实,我们家当时赔偿死者家属是一笔天文数字,其赡养费、抚养费等,娘亲散尽了家财。当然,这种补偿未必公平,其一是人家死了人,其二是娘亲打通了法院院长的关系,法律的天平倾向于我们。
$ Z% }1 a# U1 J+ S9 {+ y5 V3 |! F3 i- p2 Z7 Q5 ?
也是因为父亲的案子,我才知道法律没有绝对的结果公平。所以,我很倾向于美国法律的程序公平,因为结果对于不同的人是不公平,但程序是一个例外。$ q. z) k$ w3 Q+ ]- t( o
5 w p% Q7 Q- W& n' e* P, G4 K" v8 u因为娘亲有幸地认识了法院院长,而且有相见恨晚的感觉,父亲得到了从轻处罚。按照现在的司法解释,父亲属于防卫和激愤杀人,在少杀、慎杀的大背景下,也不应该是死刑。
# K, j% |' {3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