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圈子? 3 s3 D5 ^1 v$ T- [: H
在我看来,当你确认自己的同志身份之时,你就已经半只脚踏入这个圈子了。
0 X# O6 ^ B, s& \/ ]* P# N 而你日后在寻觅爱人的过程中,不断接触同志这个群体,那你就算真正踏入这个圈子了。 2 M" C- V9 m3 V) E, z6 c" f/ A
在这个过程中,你若在感情上遭受了挫折,同时又时不时地找人419,甚至还找MB,再偶尔地玩个3P、4P的,你就算是深陷进这个圈子不能自拔了。 # n6 a* s4 ^- l0 @
而我进圈子的第一步是从网上阅文开始的,当然阅读的都是同志方面的文章,我要先从理论上了解这个群体,为我下一步接近他们做准备。
7 p3 ^, V) m3 C$ |! J! i* j$ U* _ 我那时主要是在新浪,搜狐,QQ,西祠的同志论坛溜达,也有朋友建议我来天涯,但我来那两次正赶上天涯抽风,网页打开时慢得惊人,我又是个没什么耐心的人,于是就止步了。
3 Y/ ~3 k* e' o 直到后来来了以后才发现,天涯这么适合我,但这已经是今年四月份的事了,从那时开始我真正来天涯潜水。 . p" d2 l4 D) n6 F9 v; X5 N5 `
看的心理学方面的著作就是《海蒂性学报告》,算是在理论上为自己的转变找了点依据。 ) Q' W$ Y' v+ J- b1 D' U; B$ I
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看小说。 2 w1 A4 Z8 [4 |+ h
而我看的大部分小说,都是在布谷村庄看到的。 # W( p# f, X+ W! F4 E
象《我的学长追求我》、《小虎》、《疯狂的初恋》、《青山之恋》、《等你到三十五岁》,等等等等。
$ x% y# ^* \2 F& J) E' |( P 而真正对我影响颇深的几篇文章,则是在网上搜来的,因为这几篇在同志界有一定影响。
% p% ?4 i( ^0 i% D$ n 第一篇——《北京故事》
) ^: H8 @6 {* X( k2 U$ |; n 这篇我不知在哪个网站溜达时无意中看到的,结果就一发不可收拾,连看了好几遍,当时我是落泪了的。 3 P/ d9 ^: E/ F t1 U
我知道这篇小说很早就出现了,很多同志在N年以前就已经阅过了,并且几年前也被搬上了银幕,所以大家会觉得已不新鲜,但是,我认为,一部作品的价值不能看它是否跟得上潮流,重要的是还是要看它对受众的影响力。
4 V v* @1 C' \4 V 《北京故事》能打动我,我归纳下来有以下几点: 9 C* d/ `- K0 R3 F
1,真实性。
( N* M$ _4 \1 z9 v, ?& u 故事确有出处,而且大部分情节是出自主角陈先生的日记。陈悍东是京城某高干子弟,毕业于北大,靠家庭背景以及自身聪明在京城商圈混出了名堂。蓝宇毕业于清华,成长在一个非常不幸的家庭,为人孤傲善良。
' ]. N6 A" C- v3 v 2,典型性。 ; Y- j4 t+ H1 J' Z g! p; @+ H
试问:在八十年代末的中国,有几个二十七岁的男人能拥有上亿的家产?而陈悍东就有了这个先决条件,再加上他的高干背景,名校出身,本身又英俊风流——这一切,都构成了这个人非常鲜明的个人特征。
) K( l. B2 Q- W" N% E; g 而蓝宇这个角色,更打动人心了。
7 o, ? Z8 B0 ~ 试问,在八十年代末期,以自己的能力从地方考入清华大学,是什么概念? 3 H* x6 \' l0 u7 G* z
我虽然没经历过那个年代,但我的家族中有那个年代的大学生,所以就是听长辈们描述,我也知道那时的高考是真正的万人挤独木桥,能考上国家重点,尚属不易,要是能考入国内顶尖的清华,此人的优秀程度可见一斑了。 + ]3 F$ _# R; F" X+ i
但大家请记住:蓝宇的情况更为特殊!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考入清华呢?首先他只有十六岁,比正常考生都要小。我知道一般考生高考时是十八周岁,我是十七,因为我早上学一年,而蓝宇只有十六岁,十六岁的少年在八十年代末期考入清华——这一点就能证明这个孩子是多么的出色和用功。
& J4 [2 Z# u* q" q* K- \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蓝宇当时所处的家庭背景是什么样的? ( w2 b0 V- S- Q2 F, Q
是在他母亲自杀,父亲再娶,狠心的后母连印卷子的一点钱都不肯给他——这种极其残酷的家庭条件下,凭借自己不屈不挠的毅力,终于考入名校! 7 E1 L, K& p/ Q; K2 k. m
所以从一定程度来说,蓝于是比陈悍东更为优秀,更为坚强的一个男人!
! D# {" Z- N! B- @. v- J 说到这,我心很不好受,上天为何如此不公?这么优秀的一个男孩,却让他遭受如此多的磨难! 4 x8 ~2 t4 a" \$ B" ~2 ~, ], l
我这样说是有原因的,因为蓝宇在入大学时,因为后母死活不肯出学费,而他无耻的父亲又不闻不问,这个孩子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借了一百元钱来了北京,在学费无着入学无望被逼无奈的情况之下,蓝宇做出了一个他今生最为耻辱的一个决定——用初夜换学费。
" P1 ~9 }) D! C# F; Y6 E" v 而他的初夜,就给了陈悍东这个家财万贯,风流成性,男女通吃的花花公子。 2 R' y0 [# _' q6 K
这两个人物都极其优秀,个性也都极其有特点,所以就构成了这部作品人物非常鲜明的典型性。
# R+ O" l4 T! E T 3,悲剧性。 ( w3 ^; A3 P6 F5 L
故事中,陈和蓝的爱情经历一波三折,但是最后二人还是走到了一起。 . O- U. D. {6 g. \( l: `
然而,老天就是如此不公!在他们的爱情刚刚踏上稳定期之时,蓝宇却死于一场车祸。而深受打击的陈悍东也最终奔走他乡,彻底关闭了同性之爱的心门。
# F1 w O/ W, N) H. r& ^ 这个故事是真实的,而结局也是典型的悲剧结尾,这就使得故事更具有震憾力,也更加深了故事在同志群体中的影响力。
6 p. s: A* A4 S, J { 陈悍东是1961年生人,他现在侨居加拿大,已结婚生子。
% C: y! u* E% O# ]1 J/ U 我想,年近五旬的他,现在回顾这一切往事时,恐怕心中已经平静很多了。 6 k! h |; `. E1 M9 U
这部小说是对我而言影响最大的,后来我看了好多优秀的同志作品,但都没有《北京故事》这样打动我。
: h& O* Y. B8 k0 c 另外一个深深触动我心的故事,是我前面提到过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归纳几点: " X) @/ |, Z2 g/ J+ O( c3 n
1,真实性。 # X/ y+ ^$ e4 c" `, l, a
我是在非同志论坛看到的这个故事,当时有很多人就说:这种把一个主角写死了的故事,都不会是真实的。但我在看时,就感觉到故事一定是有出处的。 * y- f5 U8 _% Z Z
我举其中一个细节:作者有一句话是形容另一主角——李振云的,他说:我就看不惯他那苦口婆心的死样!
3 o) B* w% I" O2 F( G 咱们都是从那个阶段过来的,很了解这个阶段的男孩的性格特征,他这一句话,两个男孩的形象就跃然纸上:一个是一本正经的班级干部李振云,另一个是惹事生非,不可一世的班级混混,也就是作者。
! M: F+ c* P/ h4 Q. e" j8 W. P 2,爱情的持久性。
( W( h8 C, X! t+ } 作者和李彼此对对方爱慕一生,但他们一生只有过一次实质上的性接触,而这次接触还是以作者对李的强暴形式完成的。
) I' y+ T* n# x" s5 T, z1 U 对此,作者悔恨终生,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他把对李深深的爱藏匿在心中,再也没有勇气表白。
9 B6 i4 n8 O/ K( b) h% L9 L& f+ w 爱是种奇怪的东西,事实上,在以后的日子里,李已经深深爱上了作者,但很显然,他也不敢表白。 % c! F3 e+ U5 \, C, _( Y8 K
这两个人,除了那次难堪的强暴以外,没有过深入的接触,不要说接吻什么的,甚至连话也没说过几句。
9 \, j1 Z. {( `6 ~ W# c 但是,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深深爱上了对方,只是爱得越深,隐藏得越深。 / o5 } W" H. }$ C' k
为此,在得知作者出国,而表白后无果的情况下,李选择了自杀。 + f8 m+ E( {! P$ D$ n
而作者始终不能忘怀李,当他回国后知道李是为他而死时,悔恨不已,一直无法释怀。
. D/ i) `; g0 I6 G 3,悲剧性。 # K5 m4 O- R$ H! ?" q
这个故事也有个悲剧的结尾,作者在出国以前去看望李,当得知他马上要走了,一向孤傲内向的李鼓足勇气委婉地向作者提到当年事,可惜啊可惜,这个愚钝的作者!在关键时刻选择了退缩,其实李那样一个内向的人,能有勇气那样发问,只要用心想一想,都会明白他的意思,但可惜,作者本人退缩了,所以两人错失良缘。 8 `! N) W1 `5 [" |/ |0 H
至于那封信,因为过错不在作者,所以只能算是意外。 7 G1 Z% ~2 Q! r. K
我还是很感叹于作者出国前在与李告别时,为什么不再大胆一点?
8 A5 U/ }1 w3 @+ ~- N 也许是因为对当年行为的愧疚?
& T/ ?$ _ K) ~0 g4 I 我们来试想一下,这两人要是当面表白成功后,他们爱情的长久性是很乐观的。
0 B. n" g$ E6 u8 H, m 这两人,初恋时是清涩的少年,后来更是对彼此暗恋一生,虽然不在一起,也没有过交流,但丝毫没有影响这份爱的坚定与执着。
* q. l; m {# {) j 为此,李愿意以死来证明自己对作者的爱,而作者本人则以年复一年的忏悔和思念来守护对李的爱。
) ?# P0 V6 Q# y# |& D' k 假设他们能走到一起,那么厮守一生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因为他们爱得这么辛苦,这么执着,所以彼此也会更加珍惜。
4 j( f8 l/ C+ A" s; d 而且作者的家庭阻力也不会很大——母亲早逝,父亲在国外,对他鞭长莫及;而李这样内向的孩子,家长一般也是不敢逼迫他的,也就是会在最大程度上尊重他的选择。
" X" Q. p/ U" z 这位作者,我估计他的年纪在三十到三十五岁之间,我觉得他很可能还在国内,只希望他能把往事珍藏,平静地过好以后的人生。 , t& \/ g/ D; a6 A/ }7 g- P
第三个故事——《罪无可恕》
. I0 J* k4 u4 _, t& d7 l! j% D5 W 我不知道有多少朋友曾看过这个故事,但是这个故事的唯美还是打动了我。 ( j* j" Q; E7 s# _- t
现在流行同志折弯直男的故事,而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这样的事例。
; u1 t A0 c H5 I- P# o0 W) L 作者何沫书和他的室友秦伟,小何出身贫寒,本来住不起昂贵的两人公寓,但因为没有别的宿舍了,所以他只能先住下来,也就认识了他的室友秦伟,并且成就了他们的一段情缘。 + U, j" ]9 W% q2 m$ [7 f5 D$ n
小何是典型的同志,而且还是很有特点的同志,他身上有种中性美,据他描述,他外貌美得无以伦比,他曾有一句话,大意是:要是美少年那喀索斯在我面前出现,我要和他比试:到底谁更有资格化作那一株水仙! ) M' V# O* S; U$ A
呵呵,虽然我看过很多自恋的同志,但象他自恋到这个程度的,还是第一次见到。
' ^& z( y/ Q. k. q 这部小说的前半部分是很唯美的,尤其是关于他们校园以及他们学生公寓的一些描写,具有诗情画意般的美感。
3 W+ P: f. M( ~6 c6 ? 然而,同志爱在一瞬间能绽放最美的烟花,但烟花散去后还是要面对残酷的现实。 7 R* M/ O0 L) a! ^9 Y" x+ J# X
他们毕业工作以后还曾同居过一段时间,但很快,秦伟就面临被家庭逼婚的境地,而小何为此出走南方,虽然秦伟曾千里寻他,但最终也还是没有走到一起。
8 ]6 [; R& _) V+ u' r) j+ z- u; K/ N 文章的后半部分,有太多作者压抑已久的感慨和抒情,这位老兄感慨如此之多,真如滔滔江水啊,害得我不得不拖动鼠标,按着屏幕的滚动滑轮,上下翻动着看,基本上大段感慨的地方我就跳过去了。 . b" V9 Q& z9 ~ P7 M8 f3 P q
作者交待他最后的状况是在南方某市做夜总会歌手——也有MB的性质吧。
0 e9 {7 o6 x1 u+ s' ^. r 按作者在文中所描述的时间推算,作者应该是一九七八年左右生人,和涛哥的年纪差不多。不知他是否还在南方?现在过得好不好?只有祝福了。
0 G7 J1 D5 B# u, R7 K+ f 以上我所举的三个故事都是对我影响颇大的,可能不合许多朋友的口味,但我想,既然我说了,就要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 N. ^) f) l3 S
总结起来,《北京故事》感动我,是因为故事的震憾性。两个主角太优秀,个性又太鲜明了,不能不让人动容。
0 t4 E: x/ K/ P; [ 而《人生若只如初见》感动我,是因为两个主人公朴实而又真挚的真爱,爱得相当纯,又相当苦,这在真爱难求的同志世界,更显得犹为珍贵。 3 J( ~$ `3 }; e3 R
《罪无可恕》打动我,是因为主人公小何的独特个性,他不是个高大全的人物形象,甚至很另类,他就是人们常说的红颜祸水,虽然他是男人,但他对男人致命的吸引力还是让人欲罢不能,以至于深陷其中。
4 \2 C6 j1 v5 E9 {/ n, d6 u& ]# N$ n 我承认我看故事,一般爱看有真实原型的,真实的,才最动人。
4 w5 K3 y- @- Z' q3 E) M+ Y! s 而且我一般不看长篇,只看中短篇,一是没那个时间,二是没那个精力。
# R+ O4 L& Y5 E 因为看得太多了,所以基本上都能嗅出哪个是有真实原形的,哪个是作者创作出来的,甚至作者是男是女,都可以辨别个八九不离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