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应部》XXII,95" \+ r, ^7 R5 B! [
% z+ g, [; w9 G9 ~9 M若有谁喜爱色、受、想、行、识,他就是喜爱苦。若有谁喜爱苦,他将无法摆脱苦。9 ]& Z0 t8 i3 ^( s( d9 G
《相应部》XXII,29$ D& _ p% s( G$ s
: `, W6 o! `) F4 u$ ^( i+ {/ J3 M不停地在燃烧,3 c* L8 V) p- g' E+ Y
有什么可欢乐?" b! I/ A6 l- e
覆敝在黑暗中,
4 |$ ]0 D9 k) F, R" X; n为何不求光明?
. w; {9 _, M' b }# I5 T看此善饰木偶,
6 y+ i% d7 N5 u9 x% K5 B为疮痍的堆块;
+ [ `3 g9 j6 @8 |* J受病困多贪婪,
* B0 `' ~) r( _. h a乃无常不坚固。
9 I1 \! Z1 w& K此色体会衰老,6 D8 W8 |. |9 j6 f2 F% F
易害病极衰弱;
( r+ z) c& p: T. q此腐烂的秽体,( X1 l: K/ s4 N0 [6 Q
一切生终于死。
/ \- }, V$ \1 q4 w$ b! w+ d% E《法句经》146-148+ Q$ {$ U3 h- ~' T3 p2 ?, ]
( c: d( p8 {- ]/ J9 N8 d0 X三个天讯难道,你未曾在世间见过活到八十、九十或一百岁,那么老,身体衰退,背驼如屋顶,弯曲地持着拐杖,蹒跚,虚弱,失去青春,掉牙,白发,头发虚少或掉光,皱纹,皮肤变丑的男人或女人吗?, s( S8 F+ c$ l# ?
难道,你未曾想过自己也将难免会年华老去吗?4 E4 d( j2 D' Q% U: P2 ?$ y) I1 e
难道,你未曾在世间上见过生病,被疾病折磨,大病一场,躺在自己的粪堆中,要靠他人抱起扶到床上的男人或女人吗?
4 r! Q! N. j% F# @难道,你未曾想过自己也免不了病痛吗?5 E) C: Q4 s2 r( Q; j2 k
难道,你未曾在世间上见过死了一、二或三天后,膨胀,青瘀,具一切不净相的男人或女人的尸体吗?+ g& A: `8 F, T( p* d
难道,你未曾想过自己也将难免一死吗?* O% b* Y: R; u) _6 Z, R6 ?- v
《增支部》III,359 q7 q/ D9 E' }7 N1 N
0 R/ y% U2 B& R8 n
轮回(Sa?sāra)轮回的渊源是无法想象的,生命的起因已无迹可寻。由于众生被无明所覆盖,并陷入渴爱的圈套,皆匆匆忙忙地在苦海中轮回。# X* H& ?. {3 x/ j8 p0 O) y' p
轮回-生存的轮,直译为‘无休止的漂泊’,是巴利文经典中为‘如海浪般起伏不止的生命’所取的名字,象征着永不止息的出生、衰老、病痛及死亡的过程。说得更清楚:轮回就是五蕴组合时时连续不断地在变化,在不可思议的时间里一个接一个地继续下去。一生的时间在轮回里只是一个很小的部分而已,因此,要理解第一圣谛,一个人必须关注着这个轮回,这个可怕的连串转世,而不是只看一生而已,毕竟,有时候人的一生并不是件很痛苦的事。) u9 a y/ F+ v7 A, ~
+ b% {) G& R4 B9 [; i5 M: F苦(dukkha)这个专用名词,在第一圣谛里指的,不只是由于不愉快的触觉所产生的生理及心理的痛苦而已;而是一切造成或易于患难的。苦圣谛所教的是,由于无常的真理,就是最高上及最神圣的快乐也要受到变化及破坏,因此一切的生存都是不如意的,它们都免不了带有痛苦的种子。; }# o1 r1 m! @, o$ I
9 d. ?! C( ]; u- l" J在这苦海轮回中,由于怨憎会或爱别离,你所流的眼泪比较多呢,还是四海的水比较多呢?$ N1 G; s" n$ |$ Q) y
你想想看,那一个比较多呢?
5 m, m) W+ Z) ^! V8 Q- u长久以来,你已尝过丧失父母、儿女、兄弟姐妹的苦。当你受到这些苦的打击时而所流的眼泪,总共起来,皆多过这四海的水。9 f, D# P% J; n m% X8 O
《相应部》XV,32 n0 E% A- a: Y# g
2 a& C$ f8 K. ~6 K6 A, s
在这苦海轮回中,你被他人砍头,所流的血比较多呢?还是四海的水比较多呢?
2 K/ L( y A4 S' d7 d8 X: }你想想看,那一个比较多呢?- S% v% o' k6 d2 k+ C0 j3 V6 k
长久以来,你曾经因为偷盗、拦路打劫或邪淫,而被他人抓取砍头而所流的血,总共起来,皆多过这四海的水。
" W! L% _/ I" M6 `5 I但是,这怎么可能呢?' T X7 u& Y$ \. w
因为,轮回的渊源是无法想象的。生命的起因已无迹可寻。由于众生被无明所覆盖,而陷入渴爱的圈套,皆匆匆忙忙地在苦海中轮回。(所以,上述情况是可能的。)
5 B( ]6 @, s* F; n* ]9 F- `1 |《相应部》XV,13
) B' F: R, k& B- J' N( g6 G3 `
! E$ k+ h9 ?% j0 o, E, M4 Q+ D1 T$ F因此,长久以来,你已受过一切的苦、一切的折磨、一切的不幸,也把坟地堆积得够满了。实在够久了,你也应该对一切的再生厌倦了,应该远离并摆脱它们了。1 T O6 b" N! m; [
《相应部》XV,15 t2 j6 z, y! U) _
2 }2 s& F) {' G+ c) l" i' M
' g* ]3 W: u6 ~+ O: q% L[此帖子已被 兰若 在 2009-7-8 15:11:47 编辑过]
- v1 P& U# g4 D4 m什么是苦之起源的神圣真理呢?
* _# F% _# A) m ^! p# }0 ~. U苦之起源的神圣真理就是渴爱,它能导致再生,并且与欢娱与强烈的欲望有密切的关系,而到处去寻欢作乐。
2 M/ |; n$ ^2 @+ p三爱渴爱有三,就是:2 e# W6 N9 o# @. t& `
欲爱(kāma-ta?hā)、有爱(bhava-ta?hā)及无有爱(vibhava-ta?hā)。( _8 o, [! d7 I$ z9 H3 U$ a- S
‘欲爱’是想要五种感官的享受。
% ~+ x( Y# M$ y( C4 @3 A: ?0 z R2 H2 E
‘有爱’是想要继续生存或永生,特别是指那些活在优秀物质世界(色界天rūpa-bhava)和无物质世界(无色界天arūpa-bhava)的高上世间里的众生。这与“有见的信仰”有关系,即相信个人的身体是一个实际存在但永恒不朽的自我实质。; |) _: L1 b/ J2 N" Y5 S- c
+ r9 @" g% F3 I0 r# r( t+ C‘无有爱’(直译是欲求不存在vibhava-ta?hā)是‘消失的信仰’所造成的(vibhava-或uccheda-di??hi);例如:虚幻的物质概念即死后就没有一个真实的自我,它的信仰是在死亡之前及死亡之后的情况是没有任何因果关系的。/ B: q( P1 q* t' U# U9 N
2 G, [. ~: i; V& f% D爱(渴望)的开端这些爱是从哪里生起的呢?它又是在哪里扎根的呢?
0 m2 h& c8 d4 D9 q' w5 j( M只要世间那个地方有给人快感和逸乐的东西,爱就从那里生起,并在那里扎根。3 \* C2 Y8 ^& D9 A
例如: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都是有给人快感和逸乐的东西,爱就从那里生起,并在那里扎根。& {' ]$ q0 C- H
这即称为苦之起源的神圣真理。
( k- [" ^- d) w% V) D1 n# @4 B《长部》22
* }; P i% z0 }5 B' r/ ]: z3 _! @( u' G0 \
诸法的缘起当眼看到色,耳听见声,鼻嗅到香,舌尝到味,身觉得触,意想到法时,如果那个色、声、香、味、触、法是合意的,他就依恋;若是不合意的,他就反感。# [' D% q4 f( t) V$ ?
因此,当一个人产生任何的感觉(vedanā)——苦、乐或不苦不乐时,如果他接受它,并且热爱而执著它,当时,就生起贪欲。贪欲于感觉就是取(upādāna)。由于‘取’而缘起‘有’,由于‘有’(bhava在此是kamma-bhava业的过程)而缘起‘生’(jāti),由于‘生’而缘起老、死、伤心、悲鸣、痛苦、忧闷与绝望。因此,整个苦蕴就呈现了。
1 {* I8 d3 j. `" I% t《中部》38
; [. t+ \( a. i8 T" |+ f; x' ^+ J( @1 h
前一段文已提到过的十二因缘(pa?icca-samuppāda)的程序中的一些环节,也可以当作是第二圣谛的彻底解析。& B+ R6 S3 a% X4 M) x9 x7 w
& e% f+ _& S+ w6 e0 r c现今的业报确实,由于情欲,受到情欲的驱使,而完全由情欲所支配,为此,王斗王,贵族斗贵族,学者斗学者,平民斗平民,母子相斗,父子相斗,兄弟姐妹之间互相争斗,乃至朋友之间也在相斗。* b S3 u. Q; c2 O+ a2 `/ z
由于意见分歧、争吵,乃至要以拳、棍或武器来打打杀杀,所以才会有丧亡或致命的痛苦。
" b }1 ^7 T: I7 c3 J' I2 f还有,由于情欲,受到情欲的驱使,而完全由情欲所支配,为此破户、偷盗、抢劫、掠夺、路劫及诱奸人妻。过后,被国王逮捕,用种种的刑罚来处罚他们,所以就有了丧亡或致命的痛苦。
. o. k. D6 N# {这即是情欲所带来的苦难。由于情欲,受到情欲的驱使,而完全由情欲所支配,完全依赖于情欲,所以今生就累积了一大堆的痛苦。" _9 y" ^1 e" G3 f
未来的业报由于情欲,受到情欲的驱使,而完全由情欲所支配,情欲亦导致人们造身语意恶业,由于造身、语、意恶业,命终后,转世到恶界、苦途或堕地狱。$ P, Z, X X* C/ X: q) F- }! r
这即是情欲所带来的苦难。由于情欲,受到情欲的驱使,而完全由情欲所支配,完全依赖于情欲,未来就累积了一大堆的痛苦。
) t" G/ z9 w4 I' B《中部》13
$ ^0 V5 t: V! q+ X' @) Q4 u0 m# n; U! n2 U" |( y9 x( F+ ]% b
不论在虚空或海洋,或到山涧中去躲避;6 M9 Y9 L$ O* E5 a7 f8 }$ D
世间上难寻得一处,能让人摆脱诸恶业
5 e# L E3 y0 v/ t1 B+ p4 f* J- j《法句经》127
4 l6 b6 M e+ q
; X0 E* T( f! n4 \意念就是业我说:意念(cetanā)就是业。先有了意念,后才由身、语、意去行动。
- }( y9 K7 i3 g5 i. M) b s9 `业(kamma)有导致出生于地狱、畜生、凶神、饿鬼、人以及天界之业。3 i: r% e" S1 \- R% e# F w- x
业报(vipāka)有三,就是:现眼报、来生报或未来世报。
K$ N# G' R+ C$ k: V+ ^7 V+ i8 i《增支部》VI,63, _& m1 \5 t$ z# u4 B# N: n) q
: m! ~& u: F+ T- W- Q, h业的继承者一切众生是他们自己的业(kamma梵文karma)的主人,是他们自己的业的继承人,他们因业而生,为业所缚,业是他们自己的依归。
! B) J! h, R& D1 N' _他们所造的业,不管善恶,他们都得承受。+ ?7 ?+ \5 ^' x( Q' s
《增支部》X,206
' T9 O: J' _/ Q3 U) ?8 n
. l$ r0 N6 f5 H. R8 g4 y! r不管是现今、来生或未来世众生出生在什么地方,他们的业将在那儿成熟;而当任何业成熟时,他们都得承受那些业的报应。
) Z# J) p a: } }2 v2 g& F1 u7 K《增支部》,33
+ ^8 U( \! U: a+ ? O/ E: s! ]- q; I, r! {
终有一天,大海洋会干涸,大地也会被火所烧毁而消灭无踪。但是,那些受无明所覆盖,陷入渴爱的圈套,皆匆匆忙忙地在苦海中轮回的众生之痛苦,却是没有止境的。 |